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φ700铜洗塔的改造,分析了规整填料的特点及性能、液体分布器的选型、再分布器的设置,并进行了重力型排管式液体分布器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填料塔作为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中重要的汽液传质设备,因具有传质效率高、整塔压降低、能耗低等优点,已经成为精馏操作中的关键设备。液体分布器是填料塔中重要的塔内件,其结构形式直接关系到液相物料在塔内的分布情况,从而影响填料塔的分离效果。本文系统介绍了液体分布器的发展现状,从自然流分布、径向分布系数等方面详细总结了分布质量对填料塔分离效率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各种结构类型的液体分布器的理论研究以及设计优化过程;并总结了不同液体分布器分布质量评价方法的适用场景。文章最后对液体分布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液体分布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洗氨塔使用的槽式液体分布器结构、设计计算、性能和使用效果,生产实践表明槽式分布器具有分布效果好、气液阻力小、不易堵塞、操作弹性大和节能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张振欧  张学  赵鹏程 《小氮肥》2004,32(2):8-10
湖北省当阳化肥厂现有铜洗塔2座,其中Φ1000系统于2000年经天津市博隆塔器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改造后,单塔日产量达到350t氨的水平。实际上铜洗系统的改造涉及到一个“系统工程”的问题。它就是要将整个铜洗系统,包括铜洗塔、回流塔、再生器、氨冷器乃至整个铜洗系统  相似文献   

5.
介绍两种适用于分批精馏及多用途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槽式和双排管式高弹性液体分布器。目前通用型液体分布器的操作弹性一般为4:1,而这种液体分布器,其操作弹性可达10:1左右。本文提出的小孔排量计算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大型填料塔的液体分布器。  相似文献   

6.
填料塔中的液体分布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液体分布器对于填料塔的重要性及传统液体分布器的分类及其特点,并提出应从液体流动特性和经济角度综合考虑选用液体分布器。  相似文献   

7.
现代填料塔技术在氯气干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现代填料塔技术在氯气干燥工艺中的应用,包括塔填料的选择,液体分布器和气体分布器等塔内件的合理应用,氯气干燥塔优化设计要点,氯气干燥装置工业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8.
填料塔常用的液体分布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填料塔常用的液体分布器进行归纳和分类,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提供了判断一个分布器分布质量好坏的判据,并对今后液体分布器的发展趋势加以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填料塔液体分布器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填料塔液体分布器设计中涉及的一些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液体分布器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分类和结构概况、孔流和堰流特性、分布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姜波  陈杰 《浙江化工》2011,42(12):20-23,31
填料塔是化工工业中最常见气液分离设备之一,本文介绍了选择填料塔的设计条件,论述了当前最新的塔内填料、液体分布器、进气初始分布器的分类及各自特性。  相似文献   

11.
孙斌  张军保 《化工设计》2007,17(3):18-22
对采用具有新型塔内构件的高效规整填料铜洗塔,其设计和改造的工艺计算、结构设计、系统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并介绍两散装填料铜洗塔改规整填料塔的应用实例。实践证明,运用该技术改造现有铜洗塔,可降低精炼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提高精炼气质量,达到增产降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铜洗设备与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研究了铜洗塔的反应吸收和传质机理,采用化工模拟技术及反应动力学原理对铜洗塔温度分布、铜氨液稳定控制进行了优化研究和设想。阐述了规整填料塔的技术特性和应用优势。模拟结果和应用效果表明,通过改进工艺、采用高效填料塔技术及相配套的综合应用技术,使铜洗工艺和设备得到优化,能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应用高效规整填料与新型塔内件对铜洗塔的技术改造,证实了苏尔寿规整填料在吸收中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田青 《化肥工业》2000,27(5):48-50
通过对原φ1000铜洗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之达到配套合成氨8万t/a、尿素13万t/a生产能力,满足了企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生产负荷提高后,解吸排放废液中尿素含量严重超标,氨耗升高,因此对尿素蒸发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介绍了改造方案,根据尿素蒸发气相洗涤器的工作原理,增设1套尿素蒸发气相洗涤回收装置.改造后,解吸废液中尿素质量分数由2%~3%降至0.03%~0.04%,吨尿素氨耗平均下降5 kg左右,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A column dust scrubber based on an orifice plate is developed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which urgently need small‐volume, large‐flow scrubbers. The scrubber uses an orifice plate to evenly distribute the gas flow, which forms a uniform and stable impact on the liquid phase. As a result, dust removal via intensified gas‐liquid mixing can be achieved. A laboratory orifice plate scrubber model is developed, prototyped, and preliminarily studied considering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scrubber (mixed gas‐liquid flow pattern), liquid level, gas flow rate, pressure drop characteristics, dust removal efficiency, etc. The scrubber can achieve a good gas‐liquid mixing state when it is in a stable liquid column flow pattern. The drag coefficient of the scrubber is affected by the discharge of the gas stream to the liquid phase.  相似文献   

17.
夏支文  杨英  井云环 《当代化工》2014,(11):2314-2315,2318
介绍了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合成气洗涤工段的工艺流程、运行状况以及对此进行的技术改造。通过合成气出口重新设计、增加鼓泡塔和水力旋流器后,有效降低了合成气中尘含量至0.5 mg/m3以下,黑水中粗细渣得到分离,管线阀门的磨损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洗涤塔内相变对燃煤超细颗粒的脱除,在洗涤塔液相进口上方注入蒸汽使烟气达到过饱和,由高效除雾器脱除凝并长大的含尘液滴。系统研究了蒸汽添加量、洗涤塔入口气液温差、液气体积比、烟气在相变区域的停留时间等操作参数对燃煤超细颗粒脱除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塔内添加少量蒸汽,可显著促进燃煤超细颗粒的脱除,蒸汽添加质量浓度为0.03 kg/m3时,数量浓度脱除效率由10%增至60%以上;液气体积比的提高有利于燃煤超细颗粒的脱除,特别是当洗涤塔入口气液温差较大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洗涤塔内相变脱除燃煤细颗粒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洪林 《辽宁化工》2003,32(4):178-179,182
依据铜洗吸收原理,拟对中小型合成氨厂铜洗设备及工艺加以改进,增设段间冷却器,使铜洗塔吸收温度得到优化出口温度由25-30℃降至12℃,进而提高气体净化率,降低吸收液消耗。  相似文献   

20.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imple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a venturi scrubber for H2S absorption into a ferric chelate solution. From momentum and mass balances in the scrubber, a set of first‐order, nonlinea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relating predominantly the liquid velocity with the H2S concentration in the liquid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in the scrubber were formulated. These relationships were numerically solved to give performance profile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was examin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the mode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working laboratory scale. The results predicted from the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in different sizes of the venturi scrubber and operating vari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