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单锂引发的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氨基)苯胺)作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反应动力学,测定了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反应速率常数和聚合反应活化能。其聚合速率方程:Rp=K(ACPDA)^0.48(AM)^1.02,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66.8kJ/mol;同时讨论了影响本聚合反应的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2-氯代丙酸乙酯(2-〔EPN〕Cl),22’-联吡啶(BPY)和氯化亚铜组成过渡金属催化络合引发体系。对其引发苯乙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FRP)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组成对聚合反应及聚合产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结构和聚合物分子量及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规自由基聚合反应条件下,采用适当的引发剂配比,聚合反应表现出较好的活性聚合反应行为,聚合物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而且与理论计算值比较接近,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指数可达12左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过渡金属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5.
以六次甲基双马来酰亚胺(BMIH)为支化单体,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CuBr/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催化体系,苯甲醚为溶剂,在80℃下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聚苯乙烯。用气相色谱(GC),三检测凝胶渗透色谱(TD-GPC)和核磁(1 H NMR)等测试方法对反应过程,聚合物结构以及残留初级链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因为苯乙烯和双马来酰亚胺之间存在电子转移络合物效应,所以BMIH在反应早期很快消耗。但是由于位阻效应使得悬垂双键表现出相对较为平缓的转化率,而不是在反应初期就很快参加聚合,因此得到无规支化聚合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星状聚合物。支化聚合物分子质量分布较宽是因为体系中残留不含悬垂双键的初级链。  相似文献   

6.
纤维素接枝共聚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硝酸铈铵引发纤维素与AM及AN的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单体种类,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对转化率,聚合速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体浓度和聚合温度的增大,初始聚合速率和最终转化率增大,随单体浓度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先增大后减小,随引发剂用量和聚合温度的增大,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均增大,在纤维素大分子上AN比AM更容易进行接枝链增长。  相似文献   

7.
蔗糖酯合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蔗糖和棕榈酸乙酯在催化剂等助剂的作用下 ,采用无溶剂酯交换法合成棕榈酸蔗糖酯 .在实验的基础上 ,以蔗糖为关键组分研究了蔗糖酯合成的宏观动力学模型 .实验结果表明 :该反应为表观一级可逆反应 ,得出该表观一级可逆反应的动力学模型XA-XAe=(XA0 -XAe)e-kt,并求取了模型参数  相似文献   

8.
己二酸二丁酯催化合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钨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利用均匀设计实验考察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己二酸二丁酯收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醇酸摩尔比为3.3:1,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1.5%,带水剂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24%,反应时间为2 h,己二酸二丁酯收率可达99.45%.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获得不同反应条件下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酯化反应服从二级不可逆动力学模型.反应表观活化能Ea=97.55 kJ·mol-1,指前因子k0=1.75×1011L·min.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二碳酸二(十六烷酯)(DCP)是一种新开发的引发剂。本文用碘量法测定了DCP在甲苯中的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DCP的热分解具有活化能高和低温下活性差的特点,并伴有诱导分解。 本文对DCP的诱导分解动力学,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并进行了相互比较。实验证明,修正的Brown法更适合于DCP的诱导分解动力学的处理。 根据修正的Brown法,得到DCP在甲苯中的一级分解。诱导分解速率常数的Arrhenius方程分别是 K_1=3.29×10~(21)exp(-163120/RT)(s)~(-1) K_i=9.40×10~(16)exp(-92540/RT)(mol)~(-1)(L)(s)~(-1)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利用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各类工艺(厌氧-好氧工艺、好氧动态补料工艺、好氧动态排水工艺),分析了影响活性污泥合成PHA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机负荷、碳源种类、营养元素、pH值、温度、溶解氧浓度、生物固体停留时间),以及不同工艺的优劣性.并指出好氧工艺的PHA产量较大,但生产成本较高,故未来量产PHA的目标为降低其生产成本,以及加强PHA的提取纯化.  相似文献   

11.
以苯乙烯为单体,过硫酸铵作引发剂,SDS为乳化剂,水为分散介质,进行乳液聚合,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聚苯乙烯产率和分子量的影响.得出制备聚苯乙烯的最优实验条件:苯乙烯6 g,除氧水18 g,SDS 0.36 g,引发剂(过硫酸铵)0.015 2 g,乳化时间3 h,反应温度80℃.产物用红外光谱(IR)进一步验证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含聚苯乙烯侧链的两亲性有机硅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苯溶剂中,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运用阴离子聚合制备端乙烯基聚苯乙烯大分子单体(V-PS);在四氢呋喃(THF)溶剂中,通过含氢硅油与V-PS、端烯丙基聚醚(APE)及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的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含聚苯乙烯(PS)侧链的两亲性有机硅接枝共聚物,并通过GPC1、H-NMR、FTIR等测试手段对接枝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所得聚合物可作为一种多功能型的有机颜料分散剂,用于颜料印花。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阴离子聚合法,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采用工业原料在常压和惰性气体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且分子质量可控的聚苯乙烯(PS)。研究了反应工艺条件对窄分布PS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为国产化制备聚苯乙烯标准物质材料和它的衍生高分子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掺杂聚乙烯醇的聚苯乙烯作粘结剂,制备成新型碳糊电极,该电极具有制作简单、导电性能良好和改进的表面吸附性能,可用于构建基于表面吸附固定生物组分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转铁蛋白-转铁蛋白抗体作模式分析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酶标,建议的免疫传感器测定人转铁蛋白的线性关系是0.50~70.0μg/mL(相关系数为0.983),免疫传感器在使用后可通过简单的打磨抛光更新,表现出良好的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研究了Al—Ni配比对环烷酸镍、三异丁基铝和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证实了聚合过程中催化活性中心镍的价态为Ni(0)和Ni(Ⅰ)。  相似文献   

16.
在焦磷酸络锰([Mn(H2P2O7)3]3-)引发体系的作用下,炭黑与丙烯酰胺单体发生接枝聚合,从而得到在水中分散性较好的接枝炭黑.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温度、pH值对接枝聚合反应的接枝率的影响.采用电镜、红外和吸光度等手段对炭黑丙烯酰胺接枝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FTIR法研究催化剂对聚氨酯脲固化过程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FTIR)“原位”研究了聚氨酯脲固化过程中催化剂三乙烯二胺 ( DABCO)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 ( DBTDL)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 :本体聚合反应中 ,在低转化率下 ,反应规律表现为良好的二级动力学关系 ,给出了反应初期的动力学常数 ;反应后期高转化率时 ,低温下反应受扩散控制影响 ,NCO和 NH2 反应的二级反应动力学速率常数逐渐变小 ,而高温下 ,逐渐升高 ;非催化下 NCO与 NH2 反应的活化能为2 6.4k J· mol- 1,而 DBTDL存在下活化能无变化 ( 2 6.5 k J· mol- 1) ,所以 DBTDL对该反应无催化作用。加入 DABCO后 ,NCO与 NH2 的反应活化能为 1 3.5 k J· mol- 1。  相似文献   

18.
FNA对NO_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实际污水生物脱氮过程游离亚硝酸(free nitrite acid,FNA)对以NO2-为电子受体反硝化的抑制动力学,采用"2级UASB-A/O耦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在实现稳定短程脱氮(130 d运行)的前提下,以A/O反应器内具有良好短程生物脱氮特性的污泥,在不同ρ(NO2--N)和pH梯度下进行反硝化批次试验,基于大量试验数据确立反硝化抑制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函数拟合确定不同pH下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抑制动力学模型常数.在恒温且恒定pH条件下,ρ(NO2--N)与比反硝化速率rSS之间的变化曲线符合Andrews抑制动力学模型;不同pH条件下,最大比反硝化速率Rmax和半饱合常数KS差别较大,pH=8.0下的Rmax和KS最大,分别为17.8 mg/(g.h)和6.40 mg/L;当pH=6.5~8.0时,抑制常数KI随pH的升高而显著增大,而相应的ρ(FNA)(0.177~0.225 mg/L)属于同一数量级,从动力学角度验证了FNA为真正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9.
MgSO4—H2O体系高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80℃,硫酸镁的浓度为20%的过饱和溶液的结晶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该体系只析出一水硫酸镁一种固相,利用优化配合Runge-Kutta微分方程组数值解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拟合得到结晶过程的动力学方程为:-dC/dt=0.118,结晶过程受晶体生长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