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晓 《全科护理》2021,19(6):804-807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与护理工时测量的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模型的构建,为科学配置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夯实基础。方法:利用随机法,抽取133例本院ICU 5周内接收的病人,利用TISS-28评分与护理工时测量,利用简单的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构建TISS-28评分与直接护理工时二者的关系模型,再利用相关公式构建TISS-28评分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的数学模型。结果:TISS-28分数与病人需要的护理工时成正比,即评分越高则病人需要的护理工时越长;直接护理工时和TISS-28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2,呈线性正关联;所构建的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和TISS-28模型:需要的护士人数=Σln[42.5×(TISS-28i)-124.3]/286.12。结论:构建的人力资源配置数和TISS-28评分数学模型能快捷预测出ICU需要的护理人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应用护理活动评估量表(nursing activities score,NAS)和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版(simplifie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scoring system,TISS-28)测量ICU护理工作量情况,分析两种量表间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在自贡市两所医院ICU住院治疗的305例患者,同时应用TISS-28量表和NAS量表测量ICU护理工作量,分析两种量表间的一致性及测算两所医院ICU护患比.结果 两所医院应用TISS-28量表和NAS量表测量ICU的护理工作量比较,r=0.808,P<0.001;r=0.925,P<0.001,两种量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所测得两所医院的护患比比较,均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ISS-28量表和NAS量表内在一致性较好,具有简单、快速、有效的优势,可选择任何一种量表测量ICU护理工作量,为ICU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建立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的数学模型,为合理、有效地配置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ICU 5周内收治的病人共133例次进行TISS-28评分和护理工时测量,通过简单线性相关分析及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建立TISS-28评分和直接护理工时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公式建立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评分的数学模型。[结果]TISS-28评分越高,病人所需直接护理工时越多;直接护理工时与TISS-28评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1,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建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的模型为:所需护士人数=1∑n[42.5×(TISS-28i)-124.3]/286.12。[结论]建立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数量与TISS-28评分的数学模型可有效、简单、快速地预测ICU所需护理人员数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量表(NA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Ⅳ(APACHEⅣ)对于重症监护室(ICU)护士管床分配的适用性。[方法]采用3种评分系统于2016年12月15日—2017年6月15日对贵州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ICU 180d360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评分,评估病人330例,收集量表14 355份,根据各量表的评估分数计算每个护士管理病人数量。[结果]3种评分系统评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改良NAS与APACHEⅣ评分呈正相关(P0.001);改良NAS在ICU护士病人管理分配方面优于TISS-28与APACHEⅣ,即改良NAS预测分数段在40.9分~52.9分可参考护患比为1∶2.5,52.9~62.4分可参考1∶2.0,62.4~68.0分可参考1∶1.5,68.0~98.4分可参考1∶1。[结论]NAS在计算护患比时更便捷,量表内容可直接反映护理工作量,改良NAS在评估ICU护士病人管理分配方面更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ISS-28评分软件,选择ICU病人24h内病情最重时进行评分,并记录ICU每天护士岗位职数。[结果]每位病人每天TISS-28评分为29.11分±8.29分,ICU每天总的TISS-28评分为236.38分±73.75分,每天满足病人直接护理需要的护士岗位职数为17.87人±5.93人,而实际每天护士岗位职数为13.45人±2.70人;ICU护士每天人均TISS-28评分为52.84分±14.00分;1周中每天的总工作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中每天护士人均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SS-28可准确、简便地测量ICU护理工作量,ICU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ICU护士人力资源现状与所需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TISS-28)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工作量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应用TISS-28评分软件,选择ICU病人24h内病情最重时进行评分,并记录ICU每天护士岗位职数。[结果]每位病人每天TISS-28评分为29.11分±8.29分,ICU每天总的TISS-28评分为236.38分±73.75分,每天满足病人直接护理需要的护士岗位职数为17.87人±5.93人,而实际每天护士岗位职数为13.45人±2.70人;ICU护士每天人均TISS-28评分为52.84分±14.00分;1周中每天的总工作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中每天护士人均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SS-28可准确、简便地测量ICU护理工作量,ICU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ICU护士人力资源现状与所需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ICU患者谵妄分层护理预防策略,为预防ICU患者发生谵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初步筛选条目,经课题组讨论后形成ICU患者谵妄分层护理预防策略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合专家意见,构建ICU患者谵妄分层护理预防策略。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100.00%,...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ICU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体系,以提升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命质量.方法 在文献查阅、半结构式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拟ICU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专家函询法对12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立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研制的ICU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是100%,2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轮专家咨询判断系数为0.883,熟悉系数为0.900,权威系数为0.891.结论 构建的ICU危重症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体系各级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科学性及可信性,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医院信息网络系统(HIS)的通用护理工作量测量项目框架,为科学合理、准确高效测算工作量提供参考。方法:综合采用焦点团队访谈和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分别对13名临床护理专家开展3次焦点团队访谈设计函询问卷与24名护理专家开展2次专家函询,最终确定通用护理项目及权重值。结果:通过3轮焦点团队访谈,共筛选确认62项通用护理工作量测量项目;经过2轮专家函询,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均在0.85以上;两轮函询后的协调系数范围0.345~0.350(P0.01),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较好;共增加6条项目,修改完善2项,最终形成通用护理工作量测量项目框架,并确定各项目赋值。项目框架共计68项,包括护理评估6项、基础护理5项、治疗护理41项、健康教育5项、专科护理6项、护理级别5项。结论:构建基于HIS的通用护理工作量测量项目框架,为今后绩效考核及人力分配提供参考,但操作项目及权重的合理性及科学性还需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检验和修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测量ICU护理工作量,为科学配置ICU护理人力资源和合理排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7~9月入住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和第三人民医院ICU的患者,应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版(TISS-28)和护理活动量表(NAS)联合测量护理工作量,记录每班护士人数.结果 两种量表测量的周一至周日每天总的护理工作量比较和周一至周日每天人均护理工作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班次护士的人均护理工作量比较和甲乙2所ICU满足工作需要的护患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护理人员的排班应均衡到每一天、每一班.ICU护理人力的配置应以实际工作量测算为基础,不仅要考虑床位使用率、病种、病情、患者的自理能力和合作能力,还要考虑护士自身技能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11.
肖倩  徐振清  王军 《护理研究》2014,(14):1747-1749
[目的]为合理有效配置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对2011年4月—5月北京市某综合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胸血管外科、呼吸科、心脏科ICU护理工作量进行测评,每月随机抽取1周时间共14d进行测评,共评估病人716例次,合计1 432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结果]5个监护室工作量:神经外科(405.14分±32.15分)神经内科(230.07分±13.92分)胸血管外科(213.64分±47.15分)心脏科(153.00分±35.60分)呼吸科(122.14分±12.23分);神经外科ICU护士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较大(62.96分±9.22分),神经内科ICU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38.35分±2.32分)较小,呼吸科ICU(48.86分±4.89分)、胸血管外科ICU(46.62分±9.38分)和心脏科ICU(44.64分±8.81分)每班人均护理工作量接近;神经外科ICU存在护士配比不足的状况。5个监护室护理操作频次居于前2位的项目均为心电监护、静脉输注2种及以上药物。[结论]部分ICU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科学测评,合理有效地配置监护室护理人力资源,以确保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构建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为临床开展ICU过渡护理服务提供指引。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与质性访谈构建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选择22名专家采用德尔菲法(Delphi)对该清单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积极性系数均值为95.84%,权威程度系数均为0.79;第一轮与第二轮各条目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29与0.00~0.22;第一轮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为2.86~4.68,标准差为0.52~1.41,第二轮函询各条目的重要性均数为4.00~5.00,标准差为0.00~1.14。清单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ICU转出前、转出中、转出后三个时间节点,即评估12项、协调3项、教育19项、心理干预4项,共38个条目。结论本研究构建了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经过统计分析咨询结果可靠,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协调程度与集中程度均较高,其能为临床开展ICU过渡期护理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3.
邓美洁  顾颖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7):588-591,637
目的研制科学、实用的ICU护士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信行问卷。方法根据知信行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初步拟定问卷维度和条目,运用德尔菲法对国内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对每轮函询专家意见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和0.90;协调系数分别为0.347和0.424;变异系数0.00~0.32和0.00~0.14。最终确立了包括3个维度和35个条目的ICU护士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信行问卷。结论基于德尔菲法的ICU护士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知信行问卷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用于临床评估ICU护士对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认知水平和实践活动现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编制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征知信行的问卷,为评价ICU护士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方面的知识水平、态度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为护士进一步参与撤机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知信行理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为框架,采用文献回顾和头脑风暴法确定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征的"知信行"问卷条目池,采用Delphi法对15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问卷相应指标。结果最终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征的KAP问卷包含3个一级指标,36个二级指标。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对3个维度指标和总问卷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1、0.415、0.419、0.372(P0.01),各维度的变异系数在0.052~0.167。结论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指征KAP问卷专家意见集中可靠,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工具支持及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重症监护室(ICU)病人转出准备度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以过渡理论为指导,在借鉴汉化版出院准备度量表的基础上,相关指南和参考文献为依据构建条目池,通过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量表进行修订,并通过预调查和正式调查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共对2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9,0.90,肯德尔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86,0.221。各条目的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5~1.00,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897,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52,各因子Cronbach’s α系数为0.865~0.869,量表总折半信度系数为0.723,各因子折半信度系数为0.750~0.891。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疾病知识、个人状态、转出后应对能力、预期支持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9.235%。结论:编制的ICU病人转出准备度量表信效度较好,可作为ICU病人的转出准备度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风险因素评估表,为获得性衰弱风险评估工具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和小组讨论法初步筛选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风险因素,运用德尔菲法确定风险因素评估表。结果:共进行了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和95.65%,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3,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43,0.49(均P<0.001)。最终构建的风险因素评估表包括7个维度,共45个条目。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86;维度的重要性均分为4.28~4.90分,变异系数为0.06~0.18;条目重要性均分为3.80~5.00分,变异系数为0.00~0.29。结论:构建的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风险因素评估表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为危重症病人获得性衰弱风险识别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17.
张凡  张静萍 《护理学报》2019,26(22):11-15
目的 研制适合重症监护室(ICU)内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的评估量表,为ICU护士进行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经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形成初始量表条目池,运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2轮咨询,以层次分析法(AHP)确立条目权重。结果 2轮函询中15名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3.75%和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35和0.872;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分别为0.217(χ2=118.645,P<0.01)和0.314(χ2=155.670,P<0.01);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及变异系数分别为4.478,0.102和4.859,0.017,最终形成包含损伤评估(权重0.199)、相关生理评分(权重0.207)、年龄(权重0.198)、治疗措施(权重0.197)及既往慢性疾病(权重0.199)5个维度29个条目。结论 应用Delphi-AHP法研制的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具有科学性,可作为ICU护士进行严重多发伤患者病情变化评估的参考依据,但还需进一步临床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28)的ICU排班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ICU护士16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TISS-28评分系统的ICU排班,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护理质量、人均日工作时长、护理工作积极性。结果实施后护士技术操作、服务态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护士人均日工作时长短于实施前(P 0. 05),工作积极性评分高于实施前(P 0. 05)。结论基于TISS-28评分系统的排班模式,可更为科学地评估ICU患者生理指标及护理需求,排班更加合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ICU患者谵妄预防分级管理方案,为ICU患者早期谵妄分级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及开展半结构式访谈,拟订谵妄预防分级管理方案初稿。将方案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根据专家函询的意见,结合临床实践,对条目进行修改,并形成最终定稿。结果 2轮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4.7%和100%,权威系数为0.91,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35~0.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轮函询中,各条目变异系数为0~0.18,满分率为38.89%~100%。最终形成了基于早期谵妄预测模型的ICU患者谵妄预防分级管理方案,包括6个一级条目,19个二级条目,50个三级条目。结论 基于早期谵妄预测模型构建的ICU患者谵妄预防分级管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可靠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可为今后ICU谵妄预防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3种评分系统,即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系统、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V比较预测重症监护室中每个护士在不同班次合理准确的患者管理数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为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者能够科学、准确、公平、公正的分配每个护士在各班次的患者管理数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3种评分系统,于2016年12月-2017年6月对贵州省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内的重症监护室共计360个班次的护理工作量进行评分,共评估患者330例,根据各量表的评估分数计算各班次每个护士合理的患者管理数量.结果 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系统与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所评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系统在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患者管理分配上优于治疗干预评分-28以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V,即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系统预测分数段在40.9~52.8可参考护患比为1.0:2.5,分数段在52.9~62.3可参考1.0:2.0,分数段在62.4~67.9可参考1.0:1.5,分数段在68.0~98.4可参考1.0:1.0.结论 基础护理工作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量中占有较大比例,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系统更好地反映了直接和间接护理工作量,包含了更详细的基础护理评分条目,且护患比计算方法相对简便,因此改良版护理活动评分系统对护理内容评估更广泛,在评估重症监护室护士的患者管理分配上更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