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细辛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第四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山慈菇、皱花细辛、单叶细辛、尾花细辛、南川细辛、肾叶细辛、青城细辛、红金耳环、地花细辛、川滇细辛、福建细辛等11种国产细辛属植物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总结了已研究的31种国产细辛属植物挥发油成分的异同,并探讨了中国细辛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疗效之间的某些关联性,初步讨论了中国细辛属化学分类问题。本文为扩大药源和合理用药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中细辛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或华细辛)的全草之须根,因其根细而辛辣,故以此得名。北细辛和汉城细辛主要产地为东北三省,故统称北细辛,又名辽北细辛,临床用药多以此为主;华细辛主产于陕西。细辛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属常用中药之一,有小毒,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祛风止痛、温通鼻窍等功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用细辛的方剂共有17个。本文将细辛的功效、用量和用法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摸清近几年我国细辛的资源分布和市售品种情况,为细辛类药材的资源保护和品种整理等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实地调查、委托调查和访问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由于生态环境破坏和过度采挖,《中国药典》规定的正品细辛和非正品细辛野生资源量均在减少,尤其是一些分布狭窄的非正品细辛如南川细辛和鼎湖细辛等有灭绝的危险。全国除个别地区外,北细辛均为市场主流品种。华细辛和非正品细辛如单叶细辛、短尾细辛、小叶马蹄香和金耳环等多在当地入药。结论:应大力发展华细辛栽培技术,并保护非正品细辛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五个不同来源细辛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家种辽细辛和华细辛、野生华细辛、山东崂山华细辛和短尾细辛等5个不同来源细辛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共检出了92个峰,确定了73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DNA ITS序列的细辛药材基源及分子鉴定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细辛药材3个基源同等入药的遗传基础,汉城细辛和北细辛的分类位置及细辛药材分子鉴别的可能性。方法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测序,然后结合国产其他细辛属植物的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获得辽细辛、华细辛和汉城细辛的ITS和5.8SrDNA完整序列;细辛药材的3种原植物形成一个非常稳定的独立分支,其中北细辛和华细辛聚合成一个分支,汉城细辛形成另一个分支;3种细辛药材ITS序列有差异。结论细辛药材3个来源亲缘关系非常密切,它们相互替代入药是有遗传基础的,支持北细辛是库页细辛的变种,汉城细辛的分类位置未能确定,汉城细辛、北细辛和华细辛ITS序列之间的差异可用作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细辛的药性、归经、主治、灵活配伍等方面论述细辛在风湿病中的应用。细辛是治疗风湿病的常用中药,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细辛与附子配伍,温阳蠲痹、散寒通络;细辛与当归配伍,养血温经、通络散寒;细辛与黄芩、生地黄配伍,寒热并用、调理阴阳;细辛与石膏配伍,火郁发之、熄风通络;细辛与独活配伍,散寒除湿、调补肝肾。细辛剂量的正确使用与方药对证更能体现其临床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品细辛与非正品细辛、细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及正品细辛间挥发油中主成分含量的差异,为建立中药细辛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资料。方法:首次用内标法对国产药用细辛12 个种共24 个样品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和黄樟醚(safrole) 的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品细辛中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含量远高于非正品细辛;正品细辛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挥发油中两种成分的含量差异不大;三种正品细辛的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依次为汉城细辛> 北细辛> 华细辛,黄樟醚的含量依次为华细辛> 北细辛> 汉城细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黄黄祥武老中医运用细辛治病的规律进行探讨。方法在收集整理黄老含细辛处方的基础上,并以"中医经验采集/数据挖掘系统软件"作为平台,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含细辛处方中涉及的中医疾病名称、单味药物频次、高频次药物组合及细辛常用剂量等。结果黄老含细辛处方最常涉及的中医疾病名称:痹症、腰疼、不寐和咳嗽等;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除细辛外还有:甘草、白芍、桂枝、附子、当归、干姜、五味子等;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配伍组合有细辛―甘草、细辛―白芍、细辛―桂枝等;细辛最常用剂量为9、12、6 g。结论黄老在使用细辛的方子中灵活运用配伍组合,不仅能有效减低细辛的毒性,又可增强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建立华细辛和北细辛HPLC特征图谱并结合聚类分析研究2种来源细辛的识别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细辛潜在抗炎靶点并寻找潜在抗炎成分。对89批细辛药材(12批华细辛和77批北细辛)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11个特征峰,用对照品、紫外光谱和LC-MS指认了11个特征成分。特征峰面积聚类分析显示华细辛和北细辛被分为2类,且利用特征峰面积比值可实现两者区分,当特征峰9(细辛素)/参照峰S(卡枯醇)峰面积比值大于5时为华细辛,小于2时为北细辛。对119种细辛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的结果表明细辛抗炎作用可能与COX-2,COX-1,iNOS,MAPK14,LAT4H,NR3C1,PPARG和TNF等8个靶点相关,其中COX-2最为关键,与5种特征成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细辛素、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均存在相互作用。此外,细辛脂素、芝麻脂素与iNOS,MAPK14也存在相互作用关系,黄樟醚和细辛素可作用于iNOS,COX-1,LAT4H,甲基丁香酚可作用于COX-1,LAT4H。细辛脂素与芝麻脂素均可作用在COX-2,iNOS和MAPK143个靶点上,提示它们是细辛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COX-2分子对接结果和COX-2活性实验结果验证了细辛脂素、芝麻脂素可抑制COX-2活性,为细辛抗炎作用活性成分。基于HPLC特征图谱的华细辛和北细辛识别方法简便易行;预测到的细辛抗炎靶点和抗炎成分为完善细辛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正品细辛与非正品细辛、细辛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及正品细辛间挥发油中主成分含量的差异,为建立中药细辛的质量评价体系提供资料?方法:首次用内标法对国产药用细辛12个种共24个样品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和黄樟醚(safrole)的含量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品细辛中甲基丁香酚和黄樟醚的含量远高于非正品细辛;正品细辛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挥发油中两种成分的含量差异不大;三种正品细辛的挥发油中甲基丁香酚的含量依次为汉城细辛>北细辛>华细辛,黄樟醚的含量依次为华细辛>北细辛>汉城细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