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1981年1月——1987年1月收治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32例并与同期青壮年自发性气胸进行对比。老年人自发性气胸占40.5%,张力性多见,症状重,合并症及并发症多,预后差,最后针对提高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认识、误诊、肺癌并发气胸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冯步山  郑培德 《江苏医药》1996,22(3):213-213
张力性气胞是肺科常见急症,常并发呼吸衰竭。本文报道7例张力性气胸,虽经胸腔闭式引流充分排气,仍有明显的缺氧和呼吸困难。我们采用经鼻导管高频喷射通气(HFJV)供氧,病情明显好转,呼吸衰竭改善。豆.资料和方法:7例均为住院病人,并经胸腔测压证实为张力性气胸。男6例,女1例;年龄32~74岁,平均49岁。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4例,肺结核1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并肺结核1例,特发性气胸1例。肺压缩20~90%,平均47%。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呼吸衰竭表现。入院后均给予低流量吸氧,胸腔闭式引流,引流前后、HFJV治疗后…  相似文献   

3.
癌肉瘤为一种癌和异源性肉瘤成分如软骨、骨或骨骼肌的混合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子宫,也可发生在乳腺、鼻咽、食管、泌尿系统和皮肤等部位,原发于肺部的比较罕见,约占肺部恶性肿瘤的0.2%~0.6%。肺癌肉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我院收治1例以肺脓肿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肉瘤患者,现报道如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肺癌肉瘤3例     
原发于肺部的癌肉瘤临床罕见,有报道仅占肿瘤的0.3%~0.36%。我院自1994年至2008年,发现肺癌肉瘤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力性气胸的急救护理体会福州肺科医院李依蒋以和张力性气胸是肺科常见急诊之一,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若诊断急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现将43例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43例经气胸测压诊断为张力性气胸。男39例,女4例;最小年龄17...  相似文献   

6.
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较多见,以往报道较多,而肺结核后发生肺癌专题报道较少。我院自1991~2003年诊治肺结核458例,其中17例在原发部位及边缘部位发生肺癌,占3.7%,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疾病及诊治特点。方法对2002-2007年在本院住院的65例肺结核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闭合性气胸48例(73.8%),交通性气胸15(23.1%),张力性气胸2例(3.0%);部位:左侧33例(50.8%),右侧30例(46.2%),双侧2例(3.0%);肺组织压缩小于20%11例(17.0%),21%-49%32例(49.2%),大于50%者22例(33.8%);继发型肺结核62例(95.4%),结核性胸膜炎3例(4.6%);病变范围〈3个肺野34例(52.3%),≥3个肺野31(47.7%);合并肺大泡13例(20.0%)。65例经治疗后,治愈57例(87.7%),好转4例(6.2%),转胸外科治疗3例(4.6%),死于呼吸衰竭1例(1.5%)。结论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时,临床症状重,及时救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皮下气肿多见于张力性气胸,尤其是未经治疗时,此种病理现象的形成常依赖于胸腔内较高的气体压力。笔者近3年收治的47例气胸患者,有7例单纯性气胸行排气术后出现皮下气肿,占14.9%,不伴纵隔气肿的临床表现及X钱征象。因此,气体进入皮下的途径及意义值得探讨。2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对一66岁,所有病例的诊断均以胸片为主要依据。合并慢支炎、肺气肿者2例,其余5例在肺复张前后均未发现明显肺部疾病。排气治疗前肺压缩30%-55%。4例有胸闷症状,无呼吸困难及皮下气肿。l例在外院诊断为单纯性气胸,在3日内抽…  相似文献   

9.
肺癌的脑转移江苏省肿瘤医院邬娃全身各脏器的恶性肿瘤均可直接或间接发生脑转移,但其原发肿瘤以肺癌为最多见,Magilligan报告原发过来自肺的占30~50%。国内报告最高达67.74%[1],并认为在肺癌中以小细胞肺癌最易发生脑转移,约占半数以上,其...  相似文献   

10.
韦玉兰  蒙金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78-1279
我院结核科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肺结核并发张力性气胸1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万耘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8):2785-2786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50岁以上组发病率为最高(占41.2%);发病季节以冬季最多(36.8%);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9.7%)、肺结核(13.2%)、煤工尘肺(7.4%)为多,诱发因素以呼吸道感染最多(41.2%);气胸类型:单纯型72例(52.9%),交通型56例(41.2%),张力型8例(5.9%);共溪诊19例,误诊率为13.97%,以误诊为肺部基础病加重最多(共15例)。结论:自发性气胸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因类型而异,有肺部基础疾病.较易出现误漏诊。  相似文献   

12.
张力性气胸是一种严重的胸部急症,常因救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力而导致死亡,迟发性张力性气胸由于对此症的认识不足,更易造成延误。本文通过2例患者分析认识到单纯性气胸可转变成的张力性气胸,其形成原因为:①气管食管挫伤,致局部组织坏死,当咳嗽用力时,可使坏死处裂开,形成活瓣,造成张力性气胸;②肺裂伤,早期可为向肺内的活瓣,后可因咳嗽、用力等使活瓣向胸膜腔开放,形成张力性气胸。所以,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自发性气胸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气胸系在没有创伤或人为因素的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自发性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受压,引发的一系列综合征。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急症之一。按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前者常见于无肺部疾病的青壮年,后者常继发于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肿瘤、金葡菌肺炎、哮喘等。按气胸的性质分为单纯性气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按对肺的压缩程度分为轻度气胸(压缩体积〈20%),中度气胸(20%〈压缩〈50%),重度气胸(压缩〉50%)。现将我科2年来收治的自发性气胸5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 诊断 自发性气胸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以下称COP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COPD由于反复感染,反复剧烈咳嗽,易加重肺气肿和加速肺大泡的形成。Weisberg用胸腔镜检查200余例张力性或持续性气胸患者,发现胸膜下大泡和肺大泡占65%,肺大泡破裂引起气胸。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多以气促,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为特征,可无明显诱因或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气胸并发呼吸功能衰竭的抢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时期非常严重的疾病,而张力性气胸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更是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危重症,危及生命。自2003年6月-2005年11月,我院新生儿内科收治新生儿气胸患儿21例,其中张力性气胸患儿6例,采用内外科综合治疗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颅内转移瘤(又称脑转移瘤)系指原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细胞转入颅内,其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3.5%~10%,小脑转移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大多为多发,单发脑内转移瘤仅占1/4。国内外均认为以肺癌脑转移最多见。其中肺癌脑转移占30%~40%,以肺小细胞癌和腺癌为多。有文章报道,小细胞未分化癌如生存其超过2年者,脑转移率达80%。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相似文献   

17.
沙美芳 《黑龙江医药》2005,18(6):454-455
任何原因使胸膜破损,空气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分为闭合性(单纯性)气胸、开放性(交通性)气胸及张力性(高压性)气胸。就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收治气胸20例,其中交通性气胸18例,张力性气胸2例作一回顾性总结,尤其在选择胸腔闭式引流管方面提供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病已取代肺结核成为自发性气胸(以上简称气胸)的最常见病因,对老年气胸患者这一点更为突出。我院1978~1985年共收治气胸92例,其中慢阻肺,肺心病并气胸50例,占54.4%。60岁以上气胸患者24例,其原发病均为慢阻肺肺心病,这些老年患者气胸发生后一般症状较重,以张力性气胸多见,病死率较高。本文将24例老年气胸患者与同期收住的26例60岁以下慢阻肺并气胸患者比较,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张力性气胸是肺科常见急症,病情急重,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常可危及生命,2年来我科共收治自发性气胸44例,其中张力性气胸8例,无1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其中尤其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张力性气胸的急救与护理原则,为及时控制病情和予后提供依据。方法回厮胜分析本院收治48例张力性气胸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吸氧、闭式引流、预防感染和加强营养等综合措施,42例痊愈,6例死亡。结论张力性气胸的急救与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病情恢复和予后效果,尤其是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