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丰度煤层气富集区地球物理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预测煤层气富集区,通过地震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获得了煤层含气量、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结构、煤层顶、底板岩性和裂隙等地震地质参数,基于地球物理信息融合方法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埋藏深度增加,煤层厚度增加,煤层含气量呈增加趋势;向斜轴部隆起带煤层含气量大,背斜轴部凹陷区煤层含气量相对较多;构造煤分布区一般煤层气较富集;煤层直接顶底板为泥岩,则煤层含气量一般较高;裂隙的存在会对煤层气含量有一定影响。研究认为,煤层埋深、煤层厚度、结构、构造和顶底板岩性等参数是控制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的主要地震地质因素,基于地球物理信息融合对煤层气富集区进行预测,可以避免单一地震地质因素预测的局限性,有助于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韩霞 《煤》2024,(2):59-61+69
三维地震技术是矿井常用的地震勘探技术,但是在岩性及构造预测精度上还存在问题。论文构建三维地震勘探精细解释技术方法和模型,结合相干体立体解释的方法并结合钻孔信息,消除地震的调谐效应对于煤层顶底板预测的影响,提高预测精度,并在寿阳长榆河煤业南六采区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发现(9+10)号煤层在时间剖面上反映为一复合波,反射波能量强、连续性好,整体表现为一西南低、东北高的单斜构造。煤层岩性以煤层顶板为细砂岩和砂质泥岩的组合,底板为砂质泥岩、细砂岩砂质泥岩组合,发育稳定。结合信息融合方法和破碎带发育范围和程度,将破碎带分成两类,一类易破碎带在相干属性和曲率属性上都有异常相应,与构造和断裂系统密切相关;二类易破碎带主要是反映裂缝的发育区,并预测其规模,结果发现预测结果与实际一致,显示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煤炭地下气化地质选址原则与案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以来,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水平快速发展,以煤层水平井和移动注气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现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日益成熟,具备了产业化示范的技术基础。煤炭地下气化的技术流程包括气化炉选址、气化炉建炉、气化炉点火、气化过程测量与控制、地下水污染防治与控制、气化炉闭炉,而地质选址是煤炭地下气化项目规划、规模化稳定生产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保障条件和先决条件。首先概述了煤炭地下气化的3种主要技术路线。依据现代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路线,提出了地质选址评价的基本原则。地质选址需从煤炭储量、煤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顶底岩层稳定性、煤种、煤质等多个角度,围绕气化炉建设、稳定气化和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哈日高毕矿区为例,进行了煤炭地下气化地质选址案例分析。基于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和波阻抗反演数据体,研究了目的煤层的空间展布及断层发育特征。通过对拟声波反演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了目的煤层顶底板岩性的分布特征。基于地震属性和视电阻率测井曲线,采用多属性神经网络反演对目的煤层及顶底板的富水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蚂蚁体属性技术对目标层段的裂隙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煤层展布及构造特征、岩性分布特征、富水情况、裂隙发育规律方面对案例研究区进行了地质选址综合评价,以此作为科学选址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地震属性来预测岩性参数,即选择利用多属性线性回归和概率神经网络技术对纵波速度、密度、视电阻率和孔隙度这些岩性参数进行反演,进而从获得的波阻抗体、视电阻率体和孔隙度体来预测煤层顶底板岩石的含水性。应用实例中,预测含水性相对较强的区域为低波阻抗、低视电阻率和高孔隙度分布的区域,这符合岩石物理的认识,同时与矿区地质认识的含水区也是一致的。煤层顶底板含水性的分析,对于防患煤矿突水事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工作面高精度地质模型是实现智能开采的基础,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对工作面内煤层顶底板高程和隐伏构造展布情况进行全面探测,可为地质模型提供基础数据。以国家能源集团金凤煤矿01181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在工作面两巷按照间隔50 m、孔深80 m,垂直煤壁顺煤层方向施工钻孔30个,通过钻孔地质雷达剖面结合钻孔测斜和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钻孔轨迹上的煤层界面预测。将所测煤层顶底板数据与三维地震数据融合并进行高分辨的地质统计学反演,精细地刻画整个工作面范围内的煤层厚度及其顶底板岩性。在隐伏构造探查方面,以槽波地震透射+反射联合勘探所解释的构造异常为基础,依据地质雷达钻孔的自然伽马测井成果,推测钻孔钻进方向上的岩性变化,并通过钻孔测斜数据准确定位断层位置,实现对槽波异常区的精细解释,确定了工作面内隐伏断层的延展方向和落差情况。工作面回采后对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工作面开切眼长度300 m,施工测量点20个,将实测剖面与模型剖面对比发现,地质模型预测的煤层底板高程最小误差0.061 m,平均误差0.503 m;模型煤厚最小误差0.040 m,平均误差0.242 m。基于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综合物探技术能...  相似文献   

6.
确定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对煤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波阻抗是重要的岩石物理参数,与含煤地层有很好的对应性,同时反映了地层单元空间展布及上、下地层差异性。可直接与钻井对比进行储层岩性解释和物性分析。对鄂尔多斯某区井田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提取煤层顶底板的波阻抗信息,宏观上确定了煤层顶板不稳定区域。  相似文献   

7.
从延川南地区地震资料中提取各种地震振幅、频率、相位等地震属性,比较分析地震属性与反射结构、煤层气储层中的煤层、含水层、含气层的关系,结果表明地震属性分析可以精细地描述煤层气储层的构造、地层和岩性特征,可以判别储层中强含水、含气层。结合钻井地质资料与测井资料,三瞬剖面解释可以进行煤层厚度估计与质量评价,为煤层气钻井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震属性技术在煤田构造与岩性解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对准确查明深部矿井地质条件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淮南煤田某矿A组煤层三维地震资料,对工作面煤厚变化特征进行精细解释。通过提取20种地震属性,优选出瞬时振幅、相对声阻抗、振幅标准偏差3种属性建立多元多项式统计模型,对A组1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特征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巷道实际揭露验证表明,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在查明矿井煤层厚度及地质条件等方面具有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重力滑动控煤构造对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地下水等的影响,依据地震勘探,通过对滑动构造面产生的反射波的研究,解释、识别滑动构造,对同类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常规地震属性解释方法利用单一属性,或多种属性单独解释、相互印证的方式来识别地下异常地质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勘探要求,但客观存在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为了准确查明地下煤层巷道的展布情况和边界范围,提出了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的煤层巷道探测识别方法。设计了地质模型,利用正演模拟研究了巷道的地震响应特征。巷道是一种处于煤层之中且与煤层有着共同顶底板岩层的特殊地质空腔体,一般充水或空气。由于与顶底围岩间存在的较大波阻抗差异而形成的强反射界面,会导致巷道处反射波能量出现局部变强的现象。从正演结果中提取多种煤层地震属性表明,相对波阻抗和振幅类属性可以很好的描述这种异常。沿目的煤层从实际地震数据中提取了相对波阻抗、瞬时振幅和平均振幅3种不同地震属性,将这3种地震属性视为R、G、B颜色分量,利用RGB色彩融合技术对这3种地震属性进行融合。利用含有3种地震属性信息融合后的属性,成功查明了煤层巷道的平面位置及其边界范围,说明利用地震多属性融合技术来识别巷道是行之有效的。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地震属性,地震多属性融合后的属性可以展现出更丰富的地质信息,巷道及边界更为清晰和连续,提高了解释精度,为探测识别煤矿巷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阐述,结合采掘工程资料,进一步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地质解释。通过三维地震勘探工程的精细地质解释实践,结合后期矿井采掘资料对解释成果的验证,获得的煤层冲刷变薄带、煤层厚度和顶板稳定性等资料,可为现代矿井设计和开采提供多种可靠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12.
陈清静 《中州煤炭》2020,(9):92-95,100
煤层的物性参数反演是煤田地震勘探的重要技术手段,用于指导煤炭资源的生产与开发。该方法使用地震数据预测煤层物性特征,并刻画煤层的空间变化。但是常规煤层物性参数反演方法因缺乏高低频信息,降低了煤层反演精度。为了提高煤层物性参数反演精度,将测井数据用于地震数据反演方法,提出了基于测井约束的煤层物性参数反演方法。以准噶尔盆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地震数据和测井数据对反演方法进行应用分析。实际地震数据应用结果表明,基于测井约束的煤田物性反演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寺河矿区 " 号煤层顶底板岩性的划分精度"开展了基于波阻抗和自然伽马拟声 波阻抗双模式反演方法识别煤系地层顶底板岩性的研究"对 " 号煤层顶底板岩性进行了测井曲 线响应特征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定性找出划分顶底板岩性的两种参数!!!波阻抗和自然伽马# 结合寺河矿区 " 号煤层数据作波阻抗 *自然伽马交会图"定量找出波阻抗与自然伽马的取值范 围# 结果显示"相比于常规波阻抗反演方法"利用波阻抗和自然伽马拟声波阻抗双模式反演方法 能够更准确地划分煤层顶底板岩性#  相似文献   

14.
二维地震勘探在煤田地质勘查工作中对于了解地质构造特征及推断煤层位置是较为经济有效的手段,选择合理的野外工作方法和数据采集方法是取得二维地震数据的关键,对折射波进行静校正、噪音压制、振幅补偿,采用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子波整形、多道统计脉冲反褶积等方法手段进行数据处理,结合对钻探工程进行的数字测井,在取得准确的地层岩性声速参数后,对二维地震数据进行二次解释,基本能够准确推断煤层埋深及分布情况,为进一步钻探验证工作提供更准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用测井资料评价煤储层顶底板封盖性的四种方法。包括:用常规测井资料计算煤储层顶底板围岩的岩性比、厚度的方法;用核磁测井进行煤储层顶底板孔隙性、含水性和孔隙结构分析的方法;用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进行煤储层顶底板裂缝发育程度与连通性评价的方法;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提供的岩石力学参数进行煤储层及其顶底板地层含气性、天然裂缝及渗透性、地层各向异性等分析的方法。论述了煤储层顶底板封盖性的好与差在以上四种评价方法上的测井响应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义桥煤矿含煤地层对比及煤质特征,综合利用钻探、地震解释、测井及煤质化验成果资料。研究表明标志层、沉积特征、地震解释进行煤岩层对比可靠,3上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中厚煤层,煤类为气煤;3下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厚煤层,煤类为气煤、1/3焦煤;16煤层为局部可采的不稳定薄煤层,煤类为气煤、1/3焦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研究测井资料所形成的煤层封盖性关键参数评价技术。该技术目的是将煤层及顶底板层作为一个不可分割开来的整体,进行煤层系统综合评价与有利煤层气地层预测,打破以往仅对煤层进行研究和开采的传统模式,实现煤系地层的高效采收。  相似文献   

18.
将沁水煤田韩庄井田已取得的煤层顶底板岩实验室分析结果与油井视电阻率和自然伽玛进行回归,得出回归方程,进而将其运用到整个井田,预测出岩石强度的总体分布趋势。对矿井设计及安全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严重覆盖区煤炭资源的寻找一直是困扰地质工作者的难题,选取白干湖一带覆盖区为研究区,以地表地质资料为依托,在详细了解研究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运用二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在该区设计试验点2个、试验段1个,得出了该区的最优激发因素和接收因素。通过对主要资料的解译,得出了煤层的顶底板标高,并且详细解译了影响煤层变化的主要构造特征,说明二维地震勘探法在严重覆盖区寻找沉积型矿床是极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