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24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莉玲 《内科》2007,2(4):491-49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评价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4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单纯血压升高118例为原发性高血压组,伴靶器官损害128例为伴靶器官损害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靶器官损害数目累及3个器官组与累及1个器官组相比,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2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年龄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296例观察对象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其中血压正常组92例,单纯血压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组8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为伴靶器官损害组118例。296例根据动态平均脉压水平分为3个亚组(脉压〈40mmHg组、40mmHg≤脉压〈50mmHg组、脉压≥50mmHg组),对比分析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将伴靶器官损害组按年龄分为〈60岁、≥60岁2个亚组,观察对比24h动态血压监测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1)伴靶器官损害组24h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低于原发性高血压组(P〈0.01);(2)随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的加重,脉压也随之增大(P〈0.01),依次为伴靶器官损害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3)伴靶器官损害组两年龄间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脉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患者病变程度,舒张压低及动态脉压增大是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点。方法对我院老年病科2008年2月~7月住院的100例老年人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将血压正常的定为对照组(42例),将高血压病患者定为观察组(58例)。分析观察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发生率、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夜下降比和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容易损害靶器官,夜间舒张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4.
动态血压监测评价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价值.方法对232例已经接受服药治疗并且至少伴有一个靶器官损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累及靶器官损害数目和并存心脏、脑和肾脏临床状况分为3组,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靶器官损害数目与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和血压负荷增高密切相关,靶器官损害累及3个器官与累及1个器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脑血管疾病组夜间平均舒张压增高显著,并存心血管疾病组和肾脏病变组的患者以24 h平均收缩压增高和血压负荷增加显著,并存临床状况的患者,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多见,并存心、脑和肾临床状况组分别与靶器官损害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血压负荷越高,靶器官损害数目越多;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异常多见于并存临床状况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24h动态血压、24h脉压与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将92例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88例单纯老年MS患者和117例伴靶器官损害的老年MS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MS组与单纯老年高血压组比较:M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24h平均脉压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或P0.05),昼夜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值低于单纯高血压组(P0.01)。伴靶器官损害MS组与单纯MS组比较:伴靶器官损害MS组白昼平均收缩压(dMSP)、nMSP、24h平均脉压较单纯MS组增高(P0.05或P0.01),24hMDP、dMDP、nMDP较单纯MS组降低(P0.05)。结论血压的昼夜差值与MS,脉压与MS及靶器官损害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肌、颈动脉结构改变与动态血压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78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进行24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左室肥厚组与左室正常构型组比较,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与非颈动脉内膜冲层增厚组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甲均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24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差异显著(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与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的幅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任春霖  冯春 《心脏杂志》2007,19(5):590-592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24 h脉压、心率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单纯MS患者86例,MS伴靶器官损害患者118例,对比分析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结果伴靶器官损害组与单纯MS组比较: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降低,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脉压、夜间脉压升高,心率变异性各指标(SDNN、SDANN、SD、rMSSD、PNN50)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动态脉压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可反映MS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及脉压的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回顾分析65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2例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表现。结果: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24h平均脉压(24hAPP)、白天平均脉压(dPP)、夜间平均脉压(nP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显著高于中青年组(P均〈0.01),24h平均舒张压(24hA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显著低于中青年组(P均〈0.05)。结论:较之中青年高血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态收缩压显著升高,动态舒张压显著降低,动态脉压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研究高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四季青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对23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靶器官损害数目进行分组和统计分析。结果靶器官损害数量与24 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夜间平均舒张压增高及血压夜间异常节律密切相关,靶器官损害严重的患者,常伴有颈动脉内膜厚度异常、心肌肥厚和心脑血管事件(P0.01),血压夜间节律异常和晨峰血压发生率高(P0.01)。结论靶器官损害与24 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密切相关;血压夜间异常节律和晨峰血压危害更大,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发现夜间血压异常和晨峰血压,以指导临床治疗来减少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测、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24 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2组:勺形组40例及非勺形组30例,并对2组颈动脉粥样硬化(CAS)、左室肥厚(LVH)及动态血压各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 CAS及LVH检出率非勺形组均高于勺形组(P<0.01);2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hSBPL、24hDB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勺形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dSBPL、dDBPL)高于非勺形组(P<0.05).勺形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nSBPL、nDBPL)明显低于非勺形组(P<0.01). 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的消失与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同时还需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参数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激活钾通道(KCa)活性的相关性。方法:切取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18例非高血压者(血压正常组)的肠系膜动脉小分支节段,用酶消化法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以膜片钳技术检测KCa通道的活性,通过Pclamp专用软件实时采样记录其平均开放时间(To),平均关闭时间(Tc),平均开放概率(Po)等。采用美国Meditech公司的ABPM-04动态血压监护仪,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白昼血压、夜间血压、脉压变异性。结果:①两组血压参数:高血压组24h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与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脉压变异性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②两组KCa通道活性变化:两组于细胞内面向外膜片下,不同浓度Ca2+较Ca2+浓度为0时Po、To增加,Tc缩短,有显著性差异;③高血压组血管平滑肌KCa活性与血压参数的相关性: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及夜间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升高时,Po显著增加,To显著延长,Tc显著缩短。但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及夜间平均收缩压、脉压变异性变化与Po、To、Tc关系不明显。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KCa通道活性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但对Ca2+的敏感性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的4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收的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接收单纯高血压患者40例纳入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节律和变异值等状况,记录其详细内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白天舒张压变异值、白天收缩压变异值、夜间收缩压变异值、夜间舒张压变异值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可见昼夜血压节律和血压变异性都与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有着紧密联系,对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60~80岁老年患者150例,根据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n=75)和单纯高血压组(n=75),对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两组的血压负荷值和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分析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的因素。结果靶器官损伤组的血压负荷值(BPL)尤其是夜间的血压负荷值(63.31±13.26)%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52.32±11.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器官损伤组的昼夜节律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血脂、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左室质量指数、24 h尿微量白蛋白、合并心血管疾病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重纠正紊乱的血压昼夜节律,重视夜间血压负荷值,以最大限度降低对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无创性血压监测仪对8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比血压节律正常(勺型组)和异常(非勺型组)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结果 非勺型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及舒张压负荷值较勺型组升高(P<0.01);左心室重量和重量指数显著增加(P<0.05,0.01),24小时平均动脉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显著相关性r=0.55,P<0.01;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组间在偶测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较节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有更显著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与尿中微量白蛋白(mAIb)的关系,探讨早期肾功能 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测量24 h动态血压各参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尿mAIb后,根据24 h平均脉压分为A、B两组.A组68例,24 h平均脉压40~60 mm Hg(1 mm Hg=0.133kPa);B组72例,24 h平均脉压≥60 mm Hg.对两组动态血压、hs-CRP、血脂、病程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 析.结果 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昼问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尿mAIb、hs-CRP、LD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尿mAIb与24 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hs-CRP、LDL-C呈显著正相关.经病程校正后,尿mAIb与24 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hs-CRP仍存在相关性(P<0.05), 与其他变量无相关性.结论 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药物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特点以及培哚普利干预的疗效。方法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100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培哚普利,于服药前后及检测24h动态血压(ABPM)、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昼夜节律性和全天及昼间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脉压差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口服培哚普利4周后,24h、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值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夜间血压比白昼血压均值下降明显(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动脉压差增大,白天舒张压降低、夜间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大是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培哚普利能24h缓慢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尤其夜间收缩压,改善非杓型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产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40例原发性高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并与96例血压正常进行比较。结果:单纯高血压患白天,夜间,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及24小时血压负荷值均比血压正常组高(P<0.01),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又比单纯高压患高(P<0.01),结论:24小时动态血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关,血压越高,靶器官损害越多,多脏器损害血压最高,脑,肾损害血压次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2年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后,根据有无焦虑抑郁情绪分为焦虑抑郁组(64例)和非焦虑抑郁组(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动态血压。结果焦虑抑郁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动态脉压(APP)、清晨收缩压(清晨SBP)、夜间最低收缩压(夜最低SBP)、血压晨峰(MBPS)、血压昼夜节律(CR)以及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组患者(P<0.05)。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水平和非勺型血压的发生率增高,因此针对已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焦虑抑郁治疗,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其与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将205例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对照组为非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IMT<1.0 mm),硬化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1.0 mm<IMT<1.2 mm),斑块组为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合并斑块(IMT≥1.2 mm),应用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系统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脉压及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值,记录其中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的比例和合并冠心病比例.用各组IMT均值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及冠心病发生率作相关分析.结果 斑块组和硬化组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及夜间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非杓型高血压在对照组中占54.3%,在硬化组占62.9%,斑块组占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冠心病发生率对照组为42.1%,硬化组为53.1%,斑块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IMT均值与冠心病发生率及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脉压、白天脉压和夜间脉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r=0.878,r=0.487,r=0.514,r=0.469,=0.448,r=0.492,r=0.435,P<0.05).结论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升高、平均脉压增大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造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及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