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草记载牦牛角具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牦牛角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及巯基多肽类、氨基酸类、核苷类、宏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等生物活性。对牦牛角化学成分组成、生物活性评价、药用价值体现、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和整理,提出在牦牛资源产业链中应重视和珍惜牦牛角药用价值的深度挖掘、重视和加强牦牛角在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重视和开展牦牛角药材标准的研究,以期为牦牛角这一宝贵的民族动物药资源的多元化、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羊角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文星  刘睿  赵晶晶  朱昭颖  朱悦  郭盛  段金廒 《中草药》2022,53(9):2825-2838
山羊角为牛科动物山羊Capra hirus的角,具有清热、镇惊、明目、解毒之功,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惊厥、高热神昏、青盲等疾病。系统梳理总结山羊角的本草记载与历史沿革、物质组成、药理活性、鉴定与质量评价方法、现代临床应用,深入挖掘了山羊角的药用资源价值,并进一步提出以类效替代原则开发珍稀动物药新资源药材的思路与建议,为实现珍稀濒危角类药材资源的补偿与供给、引导山羊产业加工过程巨量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服务于中药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畜牧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藏药牦牛角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80/80AAS仪、WYD-2型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以及Wates-AAA型氨基酸分析仪等分别测定了传统藏药牦牛角的K、Na、 Ca、Mg、Al、P、Cu、Zn、Fe、Mn、Co、Se、As、Hg、Pb、Cd等16种矿物质常量、微量元素和17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生态环境条件下生活的牦牛其藏医入药的牦牛角,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常量、微量元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氨酸基等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4.
野生高等真菌是一个巨大的、丰富的天然活性产物库,高等真菌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1]。我国对高等真菌的应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茯苓、猪苓等药用高等真菌的药效,《本草纲目》记载了20多种药用高等真菌,如香菇、茯苓、猪苓、木耳等[2]。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药用真菌的研究,一般都侧重于抗肿瘤和提高免疫功能方面。为进一步开发药用真菌资源,本文对6种野生高等真菌的抗血栓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枸杞属药用植物资源系统利用与产业化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枸杞属Lycium L.植物种质资源全世界约80种,有药用记载的16种,其中以果实入药的有8种,以枝叶入药的有11种,以根入药的有9种。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仅有宁夏枸杞的果实、根皮和枸杞的根皮,其余均作为民族药或地方习用品入药。除果实和根皮外,枸杞叶、花均有药用记载;除作药用外,枸杞属植物资源也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原料。本文结合课题组枸杞研究进展对该类群药用植物资源系统利用现状、潜在资源价值及其产业化前景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构建,目的是为枸杞属药用植物资源产业链延伸和价值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肖小芹 《中医药导报》2002,8(9):563-564
蜘蛛是动物界中的一个庞大家族 ,不仅种类多(估计有 36 0 0 0~ 4 0 0 0 0种 ) ,而且数量大 ,分布广 ,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人民对蜘蛛的认识 ,早在公元前 12 0 0年的《诗经》中就有记载。以蜘蛛作为药用 ,始载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 ,距今也有10 0 0多年历史。为了弄清蜘蛛药用的历史 ,开发利用动物药资源 ,笔者对历代本草中关于蜘蛛的记述进行了考证 ,从有关记载中对它们的形态及生态特性的记述判断 ,我国药用蜘蛛原动物主要有 5科 9种 ,现分述如下。1   科Ctenizidae角拉土蛛LatouchiacornutaSo…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玫瑰的药用历史及植物基原,调查玫瑰生产现状。方法查阅有关玫瑰本草记载及各地地方志,深入考察各玫瑰产区。结果玫瑰药用历史悠久,当前玫瑰分布较广。结论玫瑰最早药用始于明朝中期,其基原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rugosa Thumb),玫瑰及其经济价值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玫瑰的药用历史及植物基原,调查玫瑰生产现状。方法查阅有关玫瑰本草记载及各地地方志,深入考察各玫瑰产区。结果玫瑰药用历史悠久,当前玫瑰分布较广。结论玫瑰最早药用始于明朝中期,其基原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rugosa Thumb),玫瑰及其经济价值亟待开发。  相似文献   

9.
王春来 《光明中医》2013,(7):1494-1495
自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开始将参芦收载为人参的药用部位以来,为了探明原由通过对其基源、化学成分、临床应用、药源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得知其基源自历代本草及医家各有记载和认识;化学成分上与人参主根所含相似;临床应用上参芦涌吐、耗气的记载缺乏理论依据,而其确有与人参主根相同的补益作用;再有参芦的重量为主根重量的8%~15%,带芦头入药既减少了药源的损失,又创造了经济价值。基于以上原因自200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将人参芦头收载为人参药用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藏药材牦牛角中解热镇痛物质。方法:实验以牦牛角为原料,经回流提取得到粗提液,再经过透析和非变性电泳分离,得到不同分子量大小的多肽;采用皮下酵母注射法建立小鼠发热模型,热板法评价镇痛活性。结果:牦牛角回流粗提取液经透析、非变性电泳分离后,得到的小分子多肽在给药30min后能显著降低肛温,达到最大痛阈,并提高值到67%。结论:研究证实牦牛角粗提取液有明显的解热和镇痛作用,为进一步获得新的多肽类解热镇痛候选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鸡血藤为妇科要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野生资源稀缺。在对鸡血藤药材基原植物密花豆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其迁地保育和回归保育的方法,旨在促进鸡血藤产业健康发展并为其他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近年来雷公藤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为该属植物的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资源总库,利用数据库自带的分析工具、网络分析和引文网络分析工具,分别从论文年度变化趋势、研究机构、期刊分布、研究人员和研究内容等方面对1915年至2013年雷公藤属植物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雷公藤属植物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物质基础不明确;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药药理学研究,其次为中医内科和中药化学。东北雷公藤化学成分研究较少,雷公藤制剂及药剂学的研究较落后,昆明山海棠和东北雷公藤资源方面的研究为空白。结论:雷公藤属植物整体的研究仍处于发展阶段,关于其资源学、制剂、物质基础及属内植物的对比研究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石榴花(古丽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维吾尔族药古丽娜又名石榴花,为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石榴Punica granatum的干燥花瓣。在民间石榴花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石榴花能治疗腹泻、痢疾、消化性溃疡、蠕虫感染等胃肠道疾病,糖尿病等常见的代谢系统疾病和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等,但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长期以来石榴被广泛利用,而资源丰富的石榴花却未被充分利用,石榴花是具有良好深入研究价值和很大潜在开发价值的天然植物资源,其化学成分多样、药理活性显著,尤其在糖尿病治疗上有待后续更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石榴花的品种资源、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主要应用、质量控制和制剂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石榴花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资源保护是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就地保护,另一种是迁地保护。该文主要对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对当前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和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包括中药资源引种园、中药资源离体保存库和中药资源生物信息共享平台为一体的全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体系,合理布局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机构,对接迁地保护与中药材品种选育,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等建议。对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菊资源丰富,花序为其主要药用部位,其种植、采收过程的茎叶及根等非药用部位常被废弃。菊非药用部位同样含有丰富的资源性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和Patsnap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源,对菊资源国内外专利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从发展趋势、全球分布、申请人构成、技术领域、技术生命曲线、技术生长率及专利质量等多个角度阐述菊资源当前专利的活动特征,揭示菊资源产业发展态势及资源化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梳理菊花及菊非药用部位资源性化学成分特点及其潜在资源价值,并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提出精细高值化、转化增效、粗放低值化及文旅融合特色化的菊资源多元化开发利用策略与途径,为提升菊资源利用效率,延伸菊资源经济产业链,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郭婷婷  周亚平  党文  孟楚人  周地  陈刚  李宁 《中草药》2021,52(17):5401-5413
阿魏是一种传统的药用资源,在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药用历史,其味苦、辛,性温,具有消积化癥、散痞杀虫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阿魏中特征性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香豆素类、挥发油类等,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过度开采等原因,阿魏野生资源濒临灭绝,市场上阿魏伪品、次品滥用情况时有发生。通过系统查阅文献,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阿魏进行本草考证,总结阿魏属药用植物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探索传统中药阿魏的质量控制方法、新用途和中药创新药研究方向,对其合理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our现已入侵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大部分国家、欧洲中西部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成为一种世界性入侵杂草,严重影响各区域的生态结构、生态安全和环境。在中药资源化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的多宜性原则,在前人较为系统的研究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采用“化害为利”策略,引导和促进这一外来入侵物种的转化利用,将其归化为可造福于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健康发展的特色优势资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丰富我国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种类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