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正斌 《科学通报》1978,23(9):538-538
前言 海水中离子和盐的偏克分子体积的研究在海洋化学上是特别重要的,因为海洋中化学过程的显著特点是压力的影响,它是深海中各种各样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物理-化学量。Duedall等对海水中主要盐类的偏克分子体积做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Millero对海水中离子的偏  相似文献   

2.
由局外粒子吸脱附诱导的一类新的电化学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的华  甘复兴  邹津耘 《科学通报》1998,43(9):1005-1007
自组织现象和理论研究是当今科学前沿之一.化学的基本规律是非平衡和非线性的,近年来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有关金属阳极溶解和电催化等电极过程中的电流或电位振荡现象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课题[1~3].电化学振荡大都对应着电极表面的阻化、活化交替过程[4],如金属阳极溶解过程中难溶性盐膜的生成和溶解,电催化过程中中间产物的吸附和脱附,且大多与反应和产物粒子的传质过程密切相关.在金属防腐蚀、电镀和电池等实用电化学体系中有关添加剂性能和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这些添加剂相当一部分能够吸附到电极表面上通过改变电极…  相似文献   

3.
陈俊明 《科学通报》1965,10(9):799-799
虽然直接的借改变金属或间接的借改变表面状态(涂*以金属或非金属保护层)以及改变腐蚀的外在因素(处理腐蚀介质或采取电化学保护等)都能提高合金的耐蚀性,但是当金属构件在苛刻的条件下或是在腐蚀性特别强的介质中工作时,只有直接的提高合金本身的耐蚀性才是最有效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防腐方法。用冶金手段来提高合金的耐蚀性目前可采取如下四种措施:(1)提高金属的纯度;(2)采取有效的热处理工艺;(3)冷加工;(4)合金化。提高金属纯度常常能提高合金的耐蚀性,例如最纯的锌在H_2SO_4溶液中,最纯的铝在HCl溶液中,最纯的镁在NaCl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是一门物理和化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历史上电化学的研究成果,对人们认识物质的电结构以及化学热力学的发展都作出过重要贡献,并且在一个多世纪以来已建立起一个相当规模的电化学工业;今天,电化学已成为许多科学和技术部门的理论基础,它不仅有着光辉的过去,而且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电化学仍以富有生命力的姿态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如果在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电极表面上用共价键锚合具有一定功能的化学基团,称为化学修饰电极.化学修饰电极是近年来在电化学领域里一项引人注意的进展.它是在气液色谱中化学键合固定相的启发下,于1973至1975年开始发展起来的.虽然历史并不长,但由于它在立体选择性电有机合成、痕量元素的电化学分析、络合物性能研究及电化学研究方面的良好作用,已经受到化学界和生物学界的较大重视.尤其使人感兴趣的是,它有可能为解决当前化学能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家在大块非晶材料领域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卫华 《科学通报》2008,53(6):617-617
块体金属玻璃是通过现代冶金的方法, 抑制合金熔体的形核和长大, 保持液态的长程无序结构, 从而获得具有与玻璃类似结构的合金材料(称之为非晶化或玻璃化). 因而, 块体金属玻璃是兼有液体和固体、金属和玻璃特征的金属合金材料. 它具有许多独特、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 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被玻璃化, 但使金属合金玻璃化是最困难的, 因为金属合金的形核和长大过程非常快, 很难控制[1,2]. 因此, 虽然玻璃材料的制备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 但金属玻璃的历史只有几十年. 而且由于金属玻璃具有非同寻常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 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短短的几十年间, 金属玻璃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 金属玻璃材料的出现拓展了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内容和视野, 金属玻璃为研究很多凝聚态物理问题提供了模型材料, 玻璃物理或非晶态物理已成为材料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蒯振清  汪尔康 《科学通报》1964,9(2):180-180
全国第一次电化学报告会于1963年11月5-11日在长春举行。参加报告会的有来自全国各地56个单位的55名代表和62名列席代表。会议共收到有关电解质溶液、金属溶液界面性质、交流电测量电极阻抗的理论分析、阳极氧化过程动力学和机构的研究、阴极还原过程动力学、用极谱法研究溶液均相动力学、极谱基本原理、熔盐电解、固体电解质、希土电解、金属电沉积、电化学新方法的研究、化学电源和其他电化学工艺的研究等方面的67篇研究工作报告。在电解质溶液方面,傅献彩、游效曾等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穆绍林 《科学通报》1985,30(6):438-438
众所周知,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绝缘体。然而,在1977年的纽约科学院会议上,MacDiarmid,Heeger和Shirakawa等宣布了他们第一个发现了通过掺杂后的有机高分子(CH)_x的导电性。他们通过化学或电化学的掺杂(即通过化学或电化学的氧化和还原)将聚乙炔膜的电导从绝缘体(σ<10~(-10)ohm~(-1)·cm~(-1))提高到半导体和金属导体(σ>10~3ohm~(-(?))  相似文献   

9.
自然信息     
用太阳光分离金属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用太阳光使铜离子通过一个过滤膜,从而成功而有选择地从海水中分离出铜来。一种溶质自动地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是与化学定律背道而驰的。  相似文献   

10.
王伟民 《科学通报》1997,42(17):1890-1893
在铸造法制金属基复合材料过程中,金属基体与增强相间相互润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解决金属液/增强相间润湿性问题的途径主要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施加电流是一种物理方法,与化学涂层、添加合金元素等化学方法相比,它不会给金属液带来成分的变化,或在界面上产生严重的化学反应,使得界面的强度受到破坏;该法与其他物理方法如压力浸渗。搅拌铸造、超声振动相比,将避免气体或氧化膜的混入,而且所需设备简易.然而,电流对金属液/固相润湿的作用很少有报道.在金属基复合材料大家族中,金属基体多采用共晶系合金,如Al-Si,Al-Mg,Fe-C系等;增强相常用石墨、钨丝、碳纤维等导体材料.故本文选择典型二元共晶系Sn-Pb合金作为金属液,导体纯铜作为固相衬板,用座滴法来研究电流对液固两相润湿过程的影响,本文用Gouy-Chapman和Stern双电层理论来分析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