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滨  门宝 《河北中医》2001,23(3):236-236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对近代中医界影响较大 ,尤其在治喘方面极具特色。笔者不揣浅陋 ,就张锡纯从胃治喘特色进行以下探讨。1 胃气冲气上逆 ,迫肺致喘 ,治以降胃镇冲 ,人参配代赭石世医论喘 ,恒责之肺肾二脏居多 ,而张锡纯根据自己的体验心得 ,灵活应用 ,创新变通 ,认为治喘不离治胃 ,其机理为 :“脾体中空 ,能容纳诸回血管之血 ,运化中焦之气 ,以为气血宽闲之地。”脾升胃降 ,阴阳自调 ,若脾胃受邪 ,阴阳失调 ,常导致宽闲之地变为紧缩或胀大 ,气血壅激 ,胃气失其息息下行 ,而转上逆迫肺 ,即可作喘 ,进一步阐述了胃气上逆带动冲气上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张锡纯治疗血证组方用药特色,为临床辨治血证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血证方剂的用药与药对配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和药对具体应用情况。结果 张锡纯治疗血证使用频次前五位的中药是甘草、山药、三七、白芍、代赭石;常用特色药对有山药、甘草,白芍、山药,代赭石、白芍,三七、山药,代赭石、山药。结论 张锡纯治疗血证注重单味药应用,并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配伍,擅用药对相辅相成。针对所治血证之不同,张锡纯谨守病机,遵药性之所长,应病证之寒热虚实,灵活配伍,巧妙组方,值得深入挖掘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宝贵教授临证50余年,师从张锡纯的关门弟子柳学洙先生,与老师吃住1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又致力于中西汇通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尤善治脾胃病,提出了重建脾胃生理功能,创治胃九法,依据脾胃病从肝论治,总结出"调肝五法"以辅助"治胃九法",注重心肝脾胃同治,养心神以安脾胃。在经方加减化裁娴熟,善用对药,喜用风药,重视配伍,疗效显著。本文就上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药对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验派大师张锡纯在发掘传统药物配伍精蕴,增强药物主治功用、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匠心独具,运用自如。兹略举几例药对,浅析如下,以供研讨。阳升阴应黄芪对知母一、温补凉润治大气下陷李东垣治中气下陷,其意在脾,故用黄芪、白术、陈皮之类。张锡纯治大气下陷其意在肺,故用黄芪、知母、桔梗之类。大气下陷以呼吸短气或努力呼吸似喘而非喘为要点。既无咳吐痰涎或寒饮停聚胸膈之象,又非脾胃气虚,食少,腹胀,便溏之症。此时最宜温补升提与凉润之药对用。单纯大气下陷,张氏常以黄芪对知母,配以桔梗、升麻、柴胡之升陷汤治疗。兼见肢体痿废,则加当归、乳,没之类。兼见气滞血瘀,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三七用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冬英 《中药材》2005,28(2):149-152
本文探讨近代名医张锡纯在临床实践中,善于用三七化瘀止血的功效,配伍中西药治疗吐血、衄血、便血、血淋等血证以及重用单味三七治危重病症,是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用三七与西药配伍治病的医家.  相似文献   

6.
宫伟星 《新中医》1992,24(1):24-25
本文主要通过临床运用张锡纯的升陷息喘、镇安定喘、育阴平喘、建中治喘和理痰疗喘等治法方药,对急、慢性咳喘的治验。  相似文献   

7.
郑彩慧 《国医论坛》2011,26(4):44-45
对于喘证的治疗历代医家的论述较多,而张锡纯先生对喘证的阐述和运用颇具特色,甚为精辟。其治喘从肺肾、肝、脾胃、大气、上焦阳虚等多方面分析病因,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治喘多有创建,形成了一套完整、特色鲜明的喘证辨证论治体系,现就其治喘学术思想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资生汤新用     
资生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原治劳瘵赢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血枯不月。由生山药、玄参、白术、生鸡内金、牛蒡子组成。笔者临证用此方化裁,治疗泄泻、痿证、消渴等症,收效颇佳。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锡纯,中国晚清著名中西汇通医学家。他一生深研经典古籍,遵古参西,被誉为晚清三贤之一,著有医学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在治疗吐衄血证上,立方新颖,指出“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吐血是阳明胃气逆冲而上;衄血是胃气沿经络上行,探究其根本原因,二者皆因胃气上逆而导致。在治疗上,张锡纯反对单纯止血,他主张应以降胃气为主,以理气药加减配伍,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吐衄血证的思想体系。文章从吐衄责之阳明、止血活血、收敛开通畅达内外、治血不忘理肝等方面对其治疗吐衄血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通过案例,一诊治以养肝阴滋肾水为主,辅以理气清热,进而达到标本同治之效,畅达全身气机,降逆上行之气血,气血和调,血止病安。二诊拟方酸枣仁汤、生脉饮合百合地黄汤加减养心除烦,安神和胃。探析张锡纯思想及谴方经验,希望为临床治疗吐衄血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对张锡纯治疗吐衄证的特色进行探讨,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①重用赭石,辅以山药;②随证加减,配伍得当;③治吐血、衄血不可只用凉血药及药炭强止其血;④自拟便方和药膳治疗吐衄。  相似文献   

11.
资生汤新用     
资生汤新用杨俊龙资生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治劳瘵赢弱巳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亦治女子月枯不月。由生淮山药、玄参、白术、生鸡内金、牛蒡子组成。笔者临证用此方化裁,治疗泄泻、痿证、消渴等症,收效颇佳,兹举例如下。1泄泻陈×,男...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用药配伍特点侯永茂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医院(014300)唐振华内蒙古达拉旗人民医院(014300)杨秀英内蒙古达拉旗妇幼保健所(014300)主题词张锡纯;用药配伍近代中医界大临床实践家张锡纯,对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有着很多独到之处。在此仅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锡纯论“胃气不降”治以代赭石浅述袁震土(宁波海军四一二医院315040)近代名医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总结了其毕生的临床经验,书中尤其对“胃气不降”所致疾病论述甚多,治疗用药上首推生代赭石,而且疗效卓著。兹浅述如下。1明阐机理,详解药性胃乃六...  相似文献   

14.
仲润生 《河北中医》2002,24(11):859-860
张锡纯 ,近代名医 ,温病大家 ,治学严谨 ,衷中参西 ,其对杂证的治疗 ,常不落窠臼 ,兹拮取张锡纯关于咳嗽、喘证的治疗经验 ,以体现其善于创新、匠心独运之处 ,使学者或有裨益。1 善于把握邪正邪正相互斗争、消长是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关键 ,正胜邪却 ,邪去正安 ,故医者当善于把握邪正关系 ,正确运用扶正祛邪之法。张锡纯对咳嗽、喘证的治疗 ,能综观全局 ,把握主次 ,尤善达邪。对咳、喘之属于热者 ,多重用石膏 ,谓石膏不但辛凉彻热 ,且现能润痰之燥 ,又能借其重坠之性降气平喘。案载治盐山范某 ,年 5 0余 ,有肺痨……仲夏末旬 ,喘发甚剧 …  相似文献   

15.
麻黄、桂枝、细辛、甘草为常用中药。自汉代张仲景至今,仍被重视。随其配伍、治症颇多。若配伍得当,用量适中,常可应手取效。然而有些医生拘泥常记,虽药证相符,但因用量不足,难于奏效。笔者有见于此,遂撰文供同道参考。一、重用麻黄治疗风寒喘嗽及痹痛麻黄味辛,性温,为治疗风寒喘嗽及寒湿痹痛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治喘方药用量及配伍意义的分析,指出当今临床用量远远低于仲景原来用量,要想获得高效必须适当增加治喘药物用量,为了减毒增效,需要结合病症特点选药择量,且可通过适当配伍达到避免药物的副反应,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总结张锡纯治疗淋证的用药经验,分析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淋14方的用药规律,并结合其他医学著作及医家言论对药物功效略加阐述。张锡纯在治疗淋证时所用药物及其配伍独具特色,常用药物为山药、芍药、知母、生龙牡,值得研究借鉴,可用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8.
李恩庆  陈超  李洁华  唐颖 《新中医》1999,31(2):54-54
近代名医张锡纯注重临床实践,在制方用药方面多有创见,喜用赭石,治愈疑难重症颇多,并总结出赭石的六大作用,视之为“救颠扶危之大药”,对后世影响深远,现浅析如下。1赭石配人参,纳气归肾平喘逆张氏治疗虚实喘逆迫促、痰涎壅盛之证,常以赭石配伍人参,如参...  相似文献   

19.
周福生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福生教授认为,气机失调是脾胃病主要病机,治疗宜畅达脾胃气机,恢复升降功能;脾胃病又以虚者居多,治疗常采用温补法;提出心胃相关理论,主张从心胃相关辨治以安神和胄;根据南方人体质多兼湿热,喜用岭南药材;擅用古方化裁,灵活用药,构思巧妙;强调治疗应注意饮食(食疗)与情志调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常见的冲胃气逆疾病有脑充血、呕吐、吐衄、喘证、膈证、倒经等,张锡纯认为引起此类疾病的病理基础是肾虚、肝火、胃气虚弱等。对于此类疾病,张锡纯喜用降逆药物配合对症的补益之药治疗。降逆药物,张锡纯常取代赭石、半夏,认为两药皆是镇降冲胃气逆的良药,补益药物,能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从根本上治疗引起冲胃气逆的病理基础,另外张锡纯还用升提大气的方法治疗冲胃气逆引起的倒经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