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象地看,“民工潮”是指农村劳动力不再满足于“就地转移”,开始跨越城乡间的种种制度性屏障,涌入城市谋取和竞争就业机会并分享现代文明的历史过程。“民工潮”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决定了我们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加以规范。只要冷静、客观地评价“民工潮”现象,就会意识到它在中国现代过程中的历史进步性。本文试图通过对建国后城市化实践的追溯和战略反思来阐明“民工潮”在现时代的涌现不仅有改革年代的社会经济背景,也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如果说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口城市化是身份变迁、职业转换和地域变动三位一体的过程,那么现时的“民工潮”在某种意义上则表明了中国正处在“潜在城市化”过程中。因为进城的农民工尽管找到了就业机会,都无法抹掉身上“乡下人”的历史印记,其最后归宿还是黄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工潮”之所以一年猛似一年,便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矛盾的集中表现。目前,我国约有1.5亿农业劳动力处于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的状态,人口的过度膨胀和资源的相对不足,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现在“民工潮”的规模已经突破6000万人,其中90%是青年农民。由此看来,“民工潮”已经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潮。  相似文献   

3.
“民工潮”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策姜国祥近年来,由全国几千万农民跨地区流动形成的“民工潮”,此起彼伏,引起举国上下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探讨“民工潮”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利弊及其对策。一、“民工潮”形成的深层原因“民工潮”起始于80年代末,发展于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4.
加快安徽城镇化建设步伐,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推进农村城镇化要切实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约化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要求贯穿到城镇化建设实践中。一、推进农村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城市化是指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和集中的过程。它包括人口居住位置的迁移、劳动力职业的转移和人口生活方式的变化三项基本的内容。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市化率,标志着城市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程度。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城市化是…  相似文献   

5.
民工潮──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生育阵痛”袁亚愚我国民工潮自80年代后期以来愈演愈烈,作者把这一现象称为“中国现代工业社会的生育阵痛”,从其发展趋势、特点、作用及近期和深层原因方面进行了探讨。民工潮以农村出外打工的青壮年男性为主;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出现...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农民的分化与流动陈家骥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又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二是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出现了所谓的中国“民工潮”,那它就必然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中国民族的特色。一、农民流动是农民分...  相似文献   

7.
对“民工潮”的几点认识周德章,刘云近年来,对“民工潮”稍有关注的人即可发现,政府及整个社会对“民工潮”的反应是阵发性的,每当春节前后,农闲始末,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政府立刻把解决“民工潮”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舆论界随即推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报导,...  相似文献   

8.
民工潮、民工荒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战略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则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从我国的情况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城乡分割的制度性缺陷、非农就业岗位的不足、政府履行职责的相对被动和农民自身的一些问题。要化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矛盾,必须做到拆除阻碍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制度壁垒,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政府的引导,以及适度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张鹏 《社会科学论坛》2013,(10):245-249,256
21世纪的中国当代社会,随着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剧,传统的乡村社会呈现出的问题愈加明显和峻迫。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是长期制约和影响中国社会发展走向和趋势的大问题,连续多年来,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总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倾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三农”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今年在视察安徽农村时说:“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中有三大创造,这就是: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以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施,亿万农民在政治上也开始了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走向组建村民委员会由自己参与、管理跟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村政事务的民主制,这就是被人们称誉为中国民主政治新曙光的“村民自治”。充分认识村民自治这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出现的历史过程和她的社会作用,对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建设,都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相似文献   

11.
1989年,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股出乎意外的“盲流冲击波”。之后,对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中国农村城市化的目标模式,又引起了新的争议。有的同志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目标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时刻”,“曾被誉为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道路和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转移模式,由于规模效益差而无法承受商品经济的大风浪,这次由于紧缩,大量农民‘离土又离乡’涌向城市,就证明了这一点”。结论是“原有城市拓展空间和建设新城,这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张新光 《阴山学刊》2007,20(2):5-11
中国近三十年来的农村改革两大主题是通过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农村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但由于受到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生产要素市场缺乏应有的发展,一再拖延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创建,乡村社会也出现了“治理危机”。下一步,应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思路,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3.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人类社会由封建社会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空间模式,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整个乡村的城市化。经过三个多世纪的历史发展表明,城市化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经历了一条残酷剥削农村、使亿万农民家破人亡而不得不离乡背井涌向大城市的道路。而城市化以后的实践和历史又证明,这种把人口高度集中于一个有限的狭小空间,带来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从而又不得不再从大城市向乡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又称为城镇化和都市化。从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轨迹来看,城市化是人们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标志,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也证明,凡是较早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地方,一定是先富起来的地方,那里的经济能够比较协调发展,那里的各种矛盾能够比较容易调节。因此,面对新世纪的召唤,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要引导和实现农村城市化。因为,中国98%的地域还是农村,69%的人口还是农民。中国不可能象美国及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让农村分离出来的人员都跑到现有的城市中…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市化已被世界经济发展证明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的路径,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是党的16大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战略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是,近10多年来,由于农村征地、农民安置补偿等制度严重滞后,从而使这一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和突出。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农村劳动力为主体的外来就业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务工经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民工潮”。从已有的研究来看,人们对如潮如涌的农民进城务工现象有两点基本一致的看法:第一,农民工进城有利也有弊,这种利弊之分无论对城市还是对农村自身的发展都是存在的①。第二,农民工进城宜疏不宜堵。农村剩余劳动力流人城市是工业化国家必经的阶段,关键在于加强管理,防止“过度”、“过快”②。也正是在这种基本认识的指导下,中央和地方政府职能部门近年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外来人口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定的成效。本…  相似文献   

17.
人口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山东省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过程表明:一、社会人口城市化,是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促进的必然结果。二、开发建设小城镇,是未来15年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趋向。三、兼业和专业并存,“摆动”和定居并存,是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的两个基本特征。四、由初级到高级,由小到大、梯次发展,是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发展滞后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城市化”,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解释,众说纷经。我认为:城市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两个相向运动的过程:一是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并向成市聚集的过程,二是城市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广泛地渗透到农村的过程。“城市化”作为一股世界性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现代化水平的高低。中国的城市发展有过辉煌的过去,但城市化的发展程度却落后于西方近二百年。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城市化发展滞后的原因。一、中国封建城市发展及特点的简单回顾城市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可能一朝一夕…  相似文献   

19.
沿海地区“民工潮”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地区“民工潮”及其对策研究陈宗胜,高国力自80年代末期以来,越来越多的欠发达地区居民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发达地区城市谋求职业,引发了大规模的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形成难以遏制的“民工潮”。进入如年代以后,民工浪潮规模不断扩大,势头有增无减。目前....  相似文献   

20.
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生存在边缘——流动家庭》是其“变革中的中国家庭”社会问题研究丛书中的一本。它以流动人口家庭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下,农民的社会流动对他们的家庭和婚姻的影响、流动人口家庭的生存方式、城市化进程中的性别角色与差异等。(一)结构清晰。本书的论述呈总述—分述—总述。第一章为总述,首先介绍了农民的社会流动的社会背景以及发展现状,并对流动人口家庭的概念进行的界定:指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那些有家庭成员流动到城市和外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