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山石 《自我保健》2010,(11):11-11
低血糖不仅会在饭前和饭后产生,有时也会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如果在驾车、空腹饮酒、远途旅游等情况下出现则非常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晨起空腹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晨起空腹运动(散步)30 min,1周3次,分别检测运动前后的即刻指血血糖,取平均值,应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女性比较,男性的年龄、血糖控制水平无差异.空腹运动后血糖(6.20±0.58) mmol/L明显高于运动前(5.90±0...  相似文献   

3.
运动前你是否喜欢吃得很饱或者空腹,运动后你是否喜欢来瓶啤酒,或者咕嘟嘟灌一大瓶水……你喜欢那种很爽的感觉,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身体置于不健康的危险中!  相似文献   

4.
佚名   《健康文摘》2006,(9):47-47
空腹输液的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心悸、出汗及恶心、胃肠道不适等药物不良反应。究其原因,一是饥饿状态本身可引起个别患者出现病理性的反应;二是空腹状态有时会成为药物不良反应诱发和加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空腹8小时从上,空腹血糖才准确?错!空腹血糖要求空腹8个小时以上,所以很多人前一天晚上早早吃完了饭,等着第二天检查。但是空腹时间过长,测的血糖也不准确。研究显示:若测量时间超过早上10点,属于超空腹状态,空腹时间超过14小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对于使用长效胰岛素或长效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一方面容易出现低血糖。  相似文献   

6.
《自我保健》2010,(10):30-30
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总结.研究发现空腹输液的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心悸、出汗、恶心、胃肠道不适等药物不良反应。究其原因.一是饥饿状态本身可引起个别患者出现病理性的反应:二是空腹状态有时会成为药物不良反应诱发和加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雷波 《家庭健康》2005,(12):39-39
现在,医院的采血化验项目要求早展空腹送检。但有不少患者由于路远。一般采血后接着就诊、取药和进行输液治疗,然后才回家吃饭。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总结。我们发现空腹输液的患者容易出现头晕、心悸、出汗及恶心、胃肠道不适等药物不良反应。究其原因,一是饥饿状态本身可引起个别患者出现病理性的反应:二是空腹状态有时会成为药物不良反应诱发和加重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影响。方法 4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相应性降糖药连续治疗6周,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做适量运动训练,每周3次,共6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6周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干预组治疗6周后空腹血糖等部分参数均值明显下降。结论运动训练能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利于糖尿病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一鸣 《医药与保健》2003,11(12):52-53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脏器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因而对运动时间、运动方式的选择和运动负荷的把握十分重要。运动时间的选择早上老年人并不适宜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人经过一晚的睡眠,基本没有进水,血液黏度相对较高,影响血流速度,运动时会产生供血相对困难,对血液黏度已相对较高的老年人更是如此,高血压患者,脑溢血的发病率早上多而白天少;早上空腹运动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者尤要注意,早上空腹运动时以脂肪供能为主,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脂肪酸对心肌有影响,对有心脏病的人影响会更大;科学研究表明:早晨3:00~6:00和中午12:00~14: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广能集团职工体检空腹血糖受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来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200名广能集团职工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职工的血糖监测资料,并探讨其空腹血糖受损与性别、年龄及其他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的检出率为5.19%。高年龄职工的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低年龄职工;高血压、高血脂及肥胖职工的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明显高于以上指标正常职工;然而,不同性别职工的空腹血糖受损检出率不存在明显差距,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进行高强度劳动、生活饮食不规律及精神压力较大的职工容易出现空腹血糖受损,对此企业要在内部大力宣传健康知识,帮助职工合理控制饮食,鼓励职工加强体育锻炼,从而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放松精神压力,进而减少空腹血糖受损情况的发生,提高职工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健康》2009,(4):7-7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容易出现血糖水平异常,增力日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研究发现,平均每晚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发生空腹血糖受损的几率比每天睡6小时以上者多4.56倍。研究人员说,空腹血糖受损是“正常”与“糖尿病”的中间阶段,若不加以注意,容易发展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尤其是职场人,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下会不得已喝一些酒,而他们的酒量或许并不怎么样,喝多了肯定伤身。在这种情况下,喝酒之前一定要看一看了。1.不要空腹饮酒,这是饮酒不醉的主要诀窍。因为这样可减慢乙醇在体内的吸收速度。空腹时酒精吸收快,人容易喝醉;而且空腹喝酒对胃肠道伤害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  相似文献   

13.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清晨的空腹血糖对控制好全天的血糖很重要。如果睡前血糖正常而第二天出现空腹高血糖,多少是一件令人困惑和沮丧的事情。空腹血糖为什么升高?健康人血糖低时血中胰岛素水平也低,肝脏能感觉到胰岛素下降于是释放葡萄糖入血,维持血糖正常,糖尿病患者的肝脏也一样,它感觉胰岛素低时也要释放葡萄糖入血,所不同的是这时血糖已经升高结果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孙晖 《大众医学》2011,(1):53-53
自古以来,酒与人类之间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人们用饮酒来抒发感情、品味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々…‘酒逢知己千杯少”等广为传颂的诗句都与酒有关。在中国,饮酒已成为一种文化,喜庆节日、朋友聚会,都少不了它。在大家熟知的饮酒“经验”里,“不空腹饮酒”是其中比较“经典”的一条。为什么不能空腹饮酒?或许大家会回答,空腹饮酒容易醉。不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和/或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在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程在6个月以上并已接受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在2个月以上,晚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3时血糖〉6.1mmol/L和晨7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4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调整;B组40例,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0.5g;C组4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4U加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治疗14d后,观察各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凌晨低血糖和血糖偏低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但C组与B组相比,更能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相比。降低空腹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凌晨低血糖和血糖偏低的情况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皮下注射4U中效胰岛素加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是一种患者容易掌握的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君 《长寿》2006,(8):19-19
俗话说“饥不择食”,意思是说当人在饥饿时,在强烈的生理意识驱使下,对于眼前食物的利弊是难以理性甄别选择的,容易抓到什么吃什么。但这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因为有些食物不宜空腹食用,否则会给你的健康埋下隐患。下列食物就不宜空腹吃。酒空腹饮酒会刺激胃黏膜,久之易引起胃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空腹血糖水平差异,以进一步探讨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从我院2014年至2017年健康体检数据中,随机选取389例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与548例上海金山区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空腹血糖、腰围、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空腹血糖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平原地区比较,高原地区空腹血糖明显偏低,而腰围(85.25 vs 89.98)、BMI(25.48 vs 26.98)、空腹胰岛素水平(51.72 vs 62.82)、血尿酸明显偏高(344.75 vs 403.48)。回归分析筛选出四个相关因素:高原、年龄、腰围、空腹胰岛素。【结论】高海拔地区人群较平原地区空腹血糖明显偏低。高原、年龄、腰围、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是空腹血糖影响因素。体质指数与空腹血糖升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空腹乘坐长途汽车后对尿酮体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空腹乘坐长途汽车尿酮体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清晨到达我分中心的空腹尿液,并询问体检者的晕车情况。用美国拜耳CLINITEK50型尿液自动分析仪检测。结果检测138例空腹乘坐长途汽车的人群,尿酮体阳性105例,其中晕车者96例,占91.43%。结论空腹乘坐长途汽车者尿酮体会出现阳性,尤其晕车者阳性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运动治疗妊娠糖尿病的可行性及实用性。运动治疗作为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运动治疗妊娠糖尿病一直因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受到怀疑而在临床上未能得到重视。本文通过观察运动治疗对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程度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分析运动治疗对妊娠糖尿痛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16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且无运动禁忌证的患者随机分为运动治疗组和非运动治疗组,运动方法:以上肢运动为主的全身运动,双手各握1kg面粉袋做上下运动,频率10~20次/min,时间为15~30min。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C-肽及餐后2h血糖(2hPG)、胰岛素、血糖达标时每日胰岛素使用总量,同时观察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运动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比非运动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运动治疗组在血糖达标时每日胰岛素使用总量较非运动治疗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运动治疗妊娠糖尿病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及实用性.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出现了众多“这些食物不能空腹食用”的养生理念.这些说法真的科学吗?下面就让我们从何为“空腹”开始逐一探索真相. 人们口中的“空腹”vs医学上的“空腹” 1.人们口中的“空腹”,空得很随意 大家仔细想一下,我们所谓的“空腹”是不是没有一个标准?晚上7点吃完饭,到第2天早上7点,12个小时没吃东西,算空腹;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