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DRAGONMED 2010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DRAGONMED 2010自动血沉仪测定ESR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分别用DRAGONMED 2010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测定104例住院患者的ESR,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种方法测定ESR结果的相关系数(r)=0.984,但DRAGONMED 2010自动血沉仪测定的各组标本的ESR均值均明显低于魏氏法(P〈0.05-P〈0.001),且二者的差值随着ESR值的升高而增大,10份标本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为3.0%-18.0%。结论DRAGONMED 2010自动血沉仪测定ESR结果与魏氏法有良好的相关性,重复性也较好,但其测定结果偏低,尚不能完全取代魏氏法,当其测定的ESR结果在临界值或增高时,则最好用魏氏法进行复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RAGONMED 2010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的重复性、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90例门诊患者,分别采用DRAGONMED2010血沉仪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魏氏法测定,统计分析仪器法的准确性;抽取其中高、中、低值共5份标本进行重复性测定;另取5例标本分别配成5种红细胞比容水平,以仪器法测其ESR,分析ESR与红细胞比容的相关性。结果准确性:DRAGONMED2010血沉仪测定结果与魏氏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4;Y=0.953X+0.244。重复性:5例变异系数均小于5%。仪器法ESR值与红细胞比容呈负相关,r绝对值为0.938~0.999。结论 DRAGONMED2010血沉仪是一种检测ESR快速可靠的新方法 ,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icro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可靠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就诊患者50人,分别应用Microtest1自动血沉仪及魏氏法同时检测ESR,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比较;健康体检者男女各50人,应用Micro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ESR,统计健康人参考范围。结果Microtest1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检测ESR的回归方程为Y=0959X 0433,r=0965,重复性好;检测ESR的参考范围为男性为(45±36)mm/h,女性为(86±51)mm/h,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Micro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ESR与魏氏法相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检测ESR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Test1快速血沉仪测定血沉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100例,分别应用Test1自动血沉仪及魏氏法(Westergren)同时检测血沉(ESR),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两种方法的血沉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以及在Test1上检测ESR的重复性.结果Test1测定结果与魏氏法比较,血沉低值(ESR≤20mm/h)和中值(ESR>20~40mm/h)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血沉高值(ESR>40mm/h)时,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r=0.95;y=0.947x-1.91),重复性较好(CV=3.6%~8.4%).结论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低值和中值血沉快速、准确、可靠;对于血沉高值与魏氏法相比热有一定差异,应与魏氏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Monitor‐20全自动红细胞沉降率检测仪(简称Monitor‐20全自动血沉仪)与传统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分别用Monitor‐20全自动血沉仪和传统魏氏法同时测定50例临床标本的ESR ,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onitor‐20全自动血沉仪与魏氏法所测ES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73,P>0.05),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90,P<0.01)。结论 Monitor‐2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ESR与传统魏氏法比较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一种检测ESR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全血的血沉仪同传统魏氏法及采用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沉仪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选择适合临床应用的自动化血沉仪。方法选择40例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传统的魏氏法、枸橼酸钠抗凝血的XC-A30自动血沉分析仪(以下简称XC血沉仪法)、EDTA抗凝血的VISION-C全自动动态血沉仪(以下简称VISION血沉仪法)测定ESR,将3种方法测定的ESR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VISION血沉仪法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 3种方法测得ESR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497,P=0.000)。XC血沉仪法与魏氏法ESR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0.004);VISION血沉仪法与魏氏法ESR检测结果呈正相关(r=0.975,P=0.000),二者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638)。VISION血沉仪法两个水平质控品的重复性试验显示,批内及日间变异系数(CV)均低于10%。结论 VISION血沉仪法与魏氏法测得ESR结果相关性好,且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TEST1自动血沉仪(简称TEST1血沉仪)的主要性能指标,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建立上海地区健康人群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参考区间。方法评价TEST1血沉仪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比较TEST1血沉仪和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的Westergren法(标准方法)检测ESR的结果差异。34份EDTA-K2抗凝血标本采用TEST1血沉仪法和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同时评价TEST1血沉仪法的批内重复性和稳定性,并建立上海地区20~81岁成年人ESR的参考区间。结果 TEST1血沉仪法的准确性、重复性和稳定性比标准方法好。健康女性的ESR值比健康男性更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论 TEST1血沉仪具有安全、简便、快速以及标本处理的一致性等特点。TEST1血沉仪法参考区间的建立对检测大样本量的临床实验室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Test1快速血沉仪测定血沉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随机抽取门诊患者100例,分别应用Test1自动血沉仪及魏氏法(Westergren)同时检测血沉(ESR),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两种方法的血沉结果差异有无显著性,以及在Test1上检测ESR的重复性。结果Test1测定结果与魏氏法比较,血沉低值(ESR≤20mm/h)和中值(ESR>20~40mm/h)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血沉高值(ESR>40mm/h)时,两种方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r=0.95;y=0.947x-1.91),重复性较好(CV=3.6%~8.4%)。结论Test1自动血沉仪检测低值和中值血沉快速、准确、可靠;对于血沉高值与魏氏法相比有一定差异,应与魏氏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9.
Ves-matic2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敏  林劼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6):587-588
目的通过与传统手工魏氏法比较,探讨使用Ves-matic2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的重复性、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高、中、低三组血沉值共15份进行重复性测定;161例门诊患者采用两法测定,以统计学方法分析仪器法的准确性;随机取5例标本分别配成5种红细胞压积水平,以仪器法测其血沉值,分析血沉与压积的相关性;另取15例贫血标本和10例压积正常魏氏法ESR值在21-100之间的标本对照,分析贫血用仪器测定的可行性。结果重复性:除1例(CV=13.1%)外,其余14例CV均小于5%。准确性:魏氏法ESR=(0~20)mm/h组及ESR>100mm/h组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ESR=(0~20)mm/h组用仪器法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两法的差异仅为数值上的差异;ESR值为(21~100)mm/h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仪器法ESR值与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915-0.985(P<0.05);贫血标本用两法测定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贫血组两法测定误差较小,说明贫血标本亦可用该仪器进行测定。结论Ves-matic2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用于血沉测定有良好的重复性,精确性较高,但对于ESR>80mm/h时建议用手工法复查。对于贫血的标本该仪器亦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任真  钱香  芮刚  张丽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373-1375,1379
目的评估魏氏替代法ALIFAX TEST1血沉仪(以下简称TEST1血沉仪)的临床适用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和骨科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标本各30例,分别使用TEST1血沉仪和魏氏法进行测定分析。对血细胞比容(HCT)<35%的标本魏氏法检测结果经Fabry公式校正后再与TEST1血沉仪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统计分析2017年6-12月(用魏氏改良法Monitor100血沉仪检测)与2018年同期(用魏氏替代法TEST1血沉仪)上述3个科室住院患者ESR检测的异常率。结果上述3个科室TEST1血沉仪与魏氏法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具有相关性,要Fabry公式校正后,风湿免疫科(r=0.9574,P<0.01)和骨科(r=0.9451,P<0.01)优于血液科(r=0.8765,P<0.01)。对于HCT<35%的标本,TEST1血沉仪检测结果与魏氏法相关性降低(r=0.8781,P<0.01);当HCT明显低于正常范围(<25%)时TEST1血沉仪检测结果与魏氏法则无相关性(r=0.5838,P>0.05)。TEST1血沉仪与Monitor100血沉仪同期检测ESR相比,风湿免疫科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科和骨科患者TEST1血沉仪检测的ESR低于Monitor100血沉仪(血液科:χ^2=76.35,P<0.001;骨科:χ^2=17.93,P<0.001)。结论TEST1血沉仪基本适用于风湿免疫科、血液科和骨科标本的检测。对于贫血患者而言,TEST1血沉仪受HCT影响比魏氏法小,但重度贫血(HCT<25%)患者宜选用魏氏法,且结果需按照Fabry公式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1.
窦敏  林劼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7,25(6):587-588,622
目的 通过与传统手工魏氏法比较,探讨使用Ves-matie2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的重复性、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高、中、低三组血沉值共15份进行重复性测定;161例门诊患者采用两法测定,以统计学方法分析仪器法的准确性;随机取5例标本分别配成5种红细胞压积水平,以仪器法测其血沉值,分析血沉与压积的相关性;另取15例贫血标本和10例压积正常魏氏法ESR值在21-100之间的标本对照,分析贫血用仪器测定的可行性.结果 重复性:除1例(CV=13.1%)外,其余14例CV均小于5%.准确性:魏氏法ESR=(0~20)mm/h组及ESR&gt;100mm/h组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lt;0.05),但ESR=(0~20)mm/h组用仪器法测定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两法的差异仅为数值上的差异;ESR值为(21~100)mm/h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gt;0.05).仪器法ESR值与红细胞压积呈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915-0.985(P&lt;0.05);贫血标本用两法测定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0.05),贫血组两法测定误差较小,说明贫血标本亦可用该仪器进行测定.结论 Ves-matie2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仪用于血沉测定有良好的重复性,精确性较高,但对于ESR&gt;80mm/h时建议用手工法复查.对于贫血的标本该仪器亦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DRAGONMED2010测定血沉及其临床应用。方法:①对同一份标本同时用DRAGONMED2010血沉仪和血沉参考方法魏氏法进行检测:②高、中、低三个不同标本进行批内重复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两种方法比较P〉0.05,相关系数0.983.回归方程Y=0.95X+2.51,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好:④重复性试验CV值3.1~5.1,表明检测结果重复性好:③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DRAGONMED2010血沉仪可以代替传统手工魏氏法,其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样本随时可做,方便实用。 血沉仪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魏氏法与血沉仪的比较以及对仪器各孔不同时间检测的一致性来了解自动血沉仪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方法采用低、中、高三种不同标本分别用魏氏法和自动血沉分析仪同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三种不同值的标本各分两份,任意放置于两孔中测定,进行分析;用同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对结果准确性的判断进行统计学处理;用质量控制图监控血沉的室内质量控制.结果仪器法和魏氏法测定的血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9665,0.20<P<0.40);仪器各孔除两孔外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6942,>0.4~0.5);同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05(4,16)=2.45,P>0.05);室内质量控制结果良好.结论 Sedass-20型自动血沉仪能适合临床大批量的血沉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Precil XC-4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测试仪测定结果与传统魏氏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线性。方法分别用自动血沉仪法和传统魏氏法测定238例临床患者1h红细胞沉降率(ESR)。结果经统计学处理,238例ESR在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二者测定结果一致。但当ESR>15mm/h后,Precil XC-40型全自动动态血沉测试仪测定中位数高于魏氏法,而且随着测定值增加,二者之间差异越明显。结论全自动动态血沉测试仪对正常标本测定结果与魏氏法接近,而在贫血、脂血标本以及ESR明显升高的标本则应以魏氏法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红细胞压积对ALIFAX 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沉结果的影响。方法:男、女两组共170例标本分低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正常、高红细胞压积组,分别用ALIFAX 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法和魏氏法测定血沉值,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当男、女两组标本红细胞压积处于各自的正常范围或略高于正常范围时,两种血沉测定方法所得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正常范围(<0.25)时,两种方法血沉测定结果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正常值范围或重度贫血的患者,用ALIFAX 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法测定血沉时需用魏氏法进行复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ALIFAX-TEST1型全自动血沉测试仪测定结果与作为红细胞沉降率(ESR)检测金标准的魏氏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线性分析。方法分别用自动血沉仪法和传统魏氏法测定406例临床患者1hESR。结果经统计学处理,406例ESR在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经检验,两者结果总的相关性良好(r=0.957),ALIFAX-TEST1型全自动血沉测试仪测定结果低于魏氏法,当ESR60m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ESR≥60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各种相关影响参数对两种方法影响程度不同,当ESR60mm/h时,结果可能导致偏差,因此ALIFAX-TEST1检测结果不能替代魏氏法,临床上应以魏氏法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国际参考方法对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进行校准,建立其量值溯源性,同时调查不同性别和年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50例抗凝血标本,分别用MICRO TEST1 自动血沉仪和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魏氏法进行检测,校准仪器,建立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量值溯源性.663例健康体检人员按性别、年龄分组,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ESR参考区间调查的分组原则及计算生物参考区间的方式.结果 MICRO TEST1自动血沉仪校准后与魏氏法有较好的相关性(r=0.982),配对t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按性别、年龄分组,将男性分为20~50岁,>50岁两个年龄段;女性分为20~40岁,41~50岁,>50岁三个年龄段,采用百分位数法分别计算不同性别和年龄段血沉的生物参考区间.男性50岁及以下年龄段血沉参考区间≤23.1 mm/h,50岁以上≤38.8 mm/h;女性40岁及以下血沉参考区间≤25.4 mm/h,41~50岁≤37.5 mm/h,50岁以上≤45.3 mm/h.结论 应用ICSH参考方法校准MICRO TEST1 自动血沉仪,可实现其测量结果的可溯源性,同时可促进不同临床实验室ESR检测结果互认.ESR的生物参考区间受性别、年龄等影响较大,通过建立可靠的生物参考区间,为临床提供了参考依据,更好地发挥血沉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沉标本在常温下的放置时间对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2018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48例门诊患者的静脉血标本,每例患者抽取2管,一管采血后于室温放置0、4、6、8、10、12 h,采用Roller 20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另一管于采血后即刻采用传统魏氏法检测ESR。将传统魏氏法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与全自动血沉仪采血后即刻测得的ESR进行比较;比较全自动血沉仪采血后0、4、6、8、10、12 h测得的ESR结果。记录所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自动血沉仪采血后即刻测得的ESR与传统魏氏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1 h:11.06±6.63比10.73±6.96,P0.05)。与采血后即刻比较,随着采血时间的延长,全自动血沉仪测得的ESR值逐渐下降,至采血后10、12 h测得的ESR已与0 h时比较出现了统计学差异(mm/1 h:7.68±5.89,5.08±4.89比11.06±6.63,均P0.05),采血后4、6、8 h测得的ESR则与0 h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如果采血后立即进行检测,全自动血沉仪测得的血沉结果与传统魏氏法结果相似。由于全自动血沉仪检测快速、准确,可以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但要注意在室温情况下全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沉应在8 h内完成,以免检测结果不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XC—A30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的结果与经典魏氏法的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血沉仪方法学的准确性。方法:运用魏氏手工法与全自动血沉仪法对随机抽取的80例样本进行同步测定分析。结果:XC—A30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所测得正常标本的结果与魏氏法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测得的血沉结果在20—40mm/h区段时与魏氏法的结果相关系数r^2=0.699,仪器测定均值偏低5.55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XC—A30全自动血沉动态分析仪在血沉分析测定上具有简便、快速、批量、记录等优势,且其测定的血沉正常值可靠性高,但测定结果处于20-40mm/h区段时应适当进行魏氏法校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ESR-30全自动血沉仪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我院136例门诊、体检和住院患者,分别应用ESR-30全自动血沉仪和魏氏法同时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并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两法ESR测定结果相关性良好(r=0.992),当仪器法测定结果在0~80mm/h 时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SR>80mm/h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30自动血沉仪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结果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对于ESR>80 mm/h时建议用魏氏法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