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栽培密度与施肥对尾巨桉中大径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广西东门林场13年生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中大径材密度与施肥试验进行研究,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对尾巨桉生长影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早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尾巨桉后期生长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以883株/hm2和667株/hm2两种栽培密度是比较适合尾巨桉中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2.
巨桉造林密度与整地规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永安国有林场5.5a生不同造林密度与不同整地规格的巨桉人工林进行连续6a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及其经济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造林密度对巨桉的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而胸径和单株材积则随着林木株数的增加而减少;初植密度以1667株/hm2的蓄积最高,初植密度为1333株/hm2的效益最好.不同挖穴规格对巨桉生长早期有影响,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差异越来越小,穴规格以60cm×40cm×40cm的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3.
南盘江畔田林县干热气候区桉树人工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进口复合肥、桉树专用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树高、胸径及蓄积量生长均大于普通商品复合肥,其中又以进口复合肥对尾巨桉生长作用最好.30个月生比对照蓄积量生长提高32.16%,蓄积量年生长达30.8m3/hm2.  相似文献   

4.
对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的林分生长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不同造林密度对林木胸径、树高及单株材积都有影响,但树高差异不大。不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影响为:随着密度的增大,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变小,当造林密度为1110株/hm~2时,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最大;当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时,林分的蓄积量最大。  相似文献   

5.
对尾巨桉不同处理更新3.2a生林分的生长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平均胸径比萌芽更新林分高6.8%;平均单株材积比萌芽更新高11.4%;萌芽更新林分平均胸径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尾巨桉林分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差异。萌芽更新林分平均单株材积随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萌芽保留1 110株/hm2平均单株材积比2 100株/hm2减小26.5%。在相同密度1 110株/hm2时,植苗更新林分每公顷蓄积比萌芽更新高23.1%。萌芽更新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2 100株/hm2的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比密度1 110株/hm2高53.7%。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位于广西南宁市北郊的尾巨桉人工林进行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林分胸径、树高和蓄积量均随着林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其中0.5、1.5、2.5、3.5和4.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分别达到2.02、45.59、98.87、134.58和152.57 m3/hm2,表现出早期快速生长的特性。随着林龄的增加,尾巨桉人工林树高、胸径、蓄积的总生长量并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其连年生长量已开始出现较明显的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7.
尾巨桉2种留萌密度的幼林生长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留萌密度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lla×E.grandis)萌芽林生长量的影响,分4个生长时期(0.3年生,1.4年生,2.3年生和3.3年生)对广西东门林场尾巨桉2种留萌密度(留萌1株和留萌2株)的萌芽林的生长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2种留萌密度下桉树萌芽林的胸径,树高及林分蓄积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留萌1株的萌芽林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均显著高于留萌2株的萌芽林,而且这种差异会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而留萌2株的林分蓄积量表现出高于留萌1株的萌芽林的态势,但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针对沼渣在桉树集约化经营中的合理利用,为了解桉树人工林种植在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在尾巨桉人工林地布设了沼渣、桉树专用肥和对照CK共3组施肥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研究沼渣施肥对桉树人工林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尾巨桉人工林土壤施用沼渣后对AOA的丰度和群落结构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施用沼渣显著促进了AOA的生长,土壤总氮、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均与AOA丰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pH和铵态氮以及尾巨桉树高、胸径和材积相关不显著(P﹥0.05)。施用沼渣的尾巨桉人工林土壤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要比施用桉树专用肥的AOA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对广西宁明县2种不同更新方式(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种更新方式的尾巨桉人工林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4年生植苗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1.7 cm、17.0 m、0.090 7 m~3,4年生萌芽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为12.0 cm、17.7 m、0.097 4 m~3,均表现出快速生长的特性。1~4年生桉树萌芽林的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均明显高于桉树植苗林。因此,萌芽更新更能是一种比植苗更新发挥尾巨桉速生特性的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采用3种不同间伐强度的巨尾桉林分进行林木生长情况调查和主伐经济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问代强度对巨尾桉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而胸径及单株材积则随着保留株效的增加而减少。中度间伐(保留密度1050株/hm~2)的林分,其林木生长和销售收入最佳,但经挤效果因不同培养目标而异。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桉树种植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桉树纯林为对照,设置了巨尾桉+望天树,巨尾桉+红椎,巨尾桉+马尾松和巨尾桉+降香黄檀4种混交模式,研究了桉树和不同树种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冠幅、单株积材和林分蓄积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桉树和其它树种混交能够促进桉树生长,其中巨尾桉+红椎模式下,桉树胸径、冠幅最大,单株积材比对照高...  相似文献   

12.
对尾巨桉幼林的生长和林外气象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尾巨桉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尾巨桉生长增长量的波峰出现与降水量和施肥有很大关系.各气象因子对于尾巨桉胸径和树高生长增长量的影响不同,利用尾巨桉生长量及对应时间的气象因子得到尾巨桉树高、胸径生长量与气象要素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3.
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及其经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桉树大径材培育技术-间伐控制对桉树林分生长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对3年生的尾巨桉进行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结果表明间伐处理会对桉树人工林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产生显著影响,林分平均胸径差异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大,6年生处理组的桉树平均树高、每亩蓄积量与同期CK之间存在显著差异。6年生时经济效益分析表明作为大径材培育的间伐处理林分的经济收入显著高于不间伐的收入,而间伐处理至1110株/hm2的林分可获得最大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4.
以树高、胸径和冠幅为监测指标,对广西沙塘林场桉树高产试验示范林基地中3个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人工林样地进行了13次连续调查,利用该区域前人已建立的桉树二元材积公式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估算不同时期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分析巨尾桉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的林木生长特性、生物量组成和分配格局,探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及各器官生物量生长随林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巨尾桉生长具有明显的月、季和年变化规律,雨季生长快,旱季生长慢,1~3年生长迅速,4年后生长开始变缓;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的月增长动态趋势相同,月增长快速期为4—9月(9月达最高值);冠幅在种植后第2年的9月达到最大值(3.47 m),第2年年底时出现负增长,第4年趋于稳定;2年生时,树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7.56 m/a,5.30 cm/a)、平均年生长量(6.63 m/a,4.80 cm/a)达最大值;3年生时,林分蓄积量的年平均和连年生长量(45.60、71.44 m~3·hm~(-2)·a~(-1))、乔木层生物量的年平均和连年生长量(30.42、48.23 t·hm~(-2)·a~(-1))达最大值。不同生长阶段巨尾桉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分配规律显示,随着林龄的增加,叶、枝、根的生物量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比例明显减少,而树干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显著增加。1~5年生巨尾桉人工林林分蓄积量分别为6.6、65.4、136.8、182.3和201.9 m~3/hm~2,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70、43.03、91.27、117.66和135.41 t/hm~2;与其他地点不同林龄阶段林分的比较发现,本试验地的桉树林分生长较快,蓄积量和生物量也比其他区域高。该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开展巨尾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和林业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造林密度对6年生尾叶桉U6无性系林分各生长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桉树人工林各林分生长因子的影响显著性不同,密度与胸径、单株材积生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6年生U6无性系人工林平均胸径及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以密度D(1665株/hm^2)>C(2250株/hm^2)>B(2812株/hm^2)>A(3333株/hm^2)。密度对树高、林分蓄积量的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递减,林分蓄积量则以C处理最大,达153.9214m^3/hm^2;适宜造林密度范围在1536~2481株/hm^2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的林地清理方式和造林密度对巨尾桉林分生长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炼山对巨尾桉林分早期(1~3 a)树高生长有促进作用;造林密度在835~2 500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树高速生期有延长的趋势,而胸径及材积速生期有缩短的趋势。造林过密不利于胸径、材积的生长,而造林过疏,早期冠幅的生长会抑制主干的生长,致使单株材积低且数量成熟期长,难以收到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2017年5月,对福建省福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撂荒地、5年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3种Caragana microphylla林)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利用土壤退化指数(SDI)评价样地土壤质量。结果表明,0~30 cm的土壤容重:撂荒地巨尾桉人工林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总孔隙度:桉树人工林+小叶锦鸡儿巨尾桉人工林撂荒地,含水量、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撂荒地巨尾桉人工林;SDI:巨尾桉人工林+小叶锦鸡儿(0.167)撂荒地(0)巨尾桉人工林(-0.130)。因此巨尾桉林地土壤质量不同程度的退化情况,可以通过在巨尾桉人工林下种植小叶锦鸡儿修复土壤,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方式对樟树生长影响,在改造低质低效林分、提高樟树造林水平方面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樟树在尾巨桉林皆伐后不同密度纯林造林(zc1=樟树纯林4500株/hm~2、zc2=樟树纯林1200株/hm~2),桉树择伐后林下套种樟树(za=樟树保留600株/hm~2、桉树套种600株/hm~2),造林3年后均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状况:成活率zazc1≈zc2,树高生长za≈zc2zc1、胸径生长zc1za≈zc2。  相似文献   

19.
韶关市6个桉树无性系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参试的尾巨桉(DH.33.27、DH.33.29、广林9号)、尾赤桉(201号、201.2号)和尾叶桉(U6)6个桉树无性系早期人工林的生长量和抗逆性进行调查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20个月生林分平均胸径6.30~7.72cm,平均树高为5.87~9.18m,都表现出速生特性。6个无性系间的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尾赤桉和尾巨桉5个无性系间树高生长也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尾叶桉U6和尾巨桉DH.33.29耐寒性较差,尾赤桉系列幼龄林存在易风倒现象。尾巨桉系列(DH-33-27、广林9号)速生性、适应性较强,可作为目前韶关市桉树人工林建设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尾巨桉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东门林场13年生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研究对象,研究尾巨桉无性系6种不同造林密度人工林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尾巨桉6种密度处理间,林龄6年生前树高差异较小,6年生后差异开始显著,林分密度越大,高生长越小。各密度处理胸径生长在各生长阶段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胸径随密度增大而减小,且差异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各密度处理胸径生长高峰期主要集中在前3年,2年时各密度处理胸径平均生长量达到或超过3.5cm。各密度处理蓄积生长量在各生长阶段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差异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小,不同的密度处理,蓄积平均生长量达到峰值的年龄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相同的密度不同的株行距在同一年达到峰值,数量成熟年龄与密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