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别研究了红麻芯秆和皮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动力学。结果表明,芯秆和皮大量脱木素阶段均为一级脱木反应,然而它们的脱木素活化能却有较大差别,芯秆为25716cal/mol(107.5kj/mol)麻皮为19519cal/mol(81.7kj/mol)。红麻芯秆和皮硫酸盐法蒸煮的H因子分别为1056和430。  相似文献   

2.
对红麻全秆、秆芯及麻皮分别进行硫酸盐法蒸煮试验,研究了用碱量和蒸煮时间对制浆的影响,找出了它们各自适宜的蒸煮条件。比较了红麻全秆、秆芯和麻皮在硫酸盐法蒸煮中的特点,并通过测定不同蒸煮时间所得纸浆的筛渣率,找出了红麻全秆、秆芯及麻皮硫酸盐法蒸煮的纤维分离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于SEM-EDXA(扫描电镜-能谱)技术,通过溴染色法对红麻皮和秆芯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麻皮和秆芯木素浓度和木素含量的微区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它们的脱木素局部化学规律性与云极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类似。不论是红麻皮还是秆芯,木素从同一形态区的溶出规律完全相同。但是,在同一蒸煮温度下,木素从红麻秆芯部总的溶出量以及从各形态区的溶出量都低于红麻波,这可能是由于红  相似文献   

4.
胡麻碱性亚硫酸钠—蒽醌法蒸煮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胡麻的原料组成,木素特性及胡麻碱性亚硫酸钠-蒽醌法蒸煮机理。 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胡麻中半纤维素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木糖组成。胡麻木素属GSH型,其中G>S>H;与麦草、竹子比较,胡麻木素中紫丁香基含量较高,而对羟苯基含量较少。胡麻的AS-AQ法蒸煮脱木素历程分为:(1)初始脱木素阶段,50℃升温到120℃;(2)大量脱木素阶段,120℃到165℃保温半小时;(3)补充脱木素阶段,165℃保温半小时到保温3小时。各微区木素的脱除也可分为三个阶段。碱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使木素大分子发生某种程度的碎片化,木素的脱除主要是磺化溶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棉秆硫酸盐法和烧碱-蒽醌法蒸煮历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棉秆全秆硫酸盐法蒸煮和烧碱-蒽醌法蒸煮历程,分析了木素含量、木素脱除率、纸浆得率和碳水化合物降解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棉秆硫酸盐法蒸煮与烧碱-蒽醌法蒸煮具有相似的蒸煮历程,脱木素过程分3个阶段:第1阶段,升温到140℃,属于脱木素初期阶段,木素脱除率达到45%左右;第2阶段,温度由140℃升到160℃,保温30min,属于大量脱木素阶段,木素脱除率达到90%左右;第3阶段,160℃下保温30min至蒸煮终点,属于补充脱木素阶段,木素脱除率达到98%以上.烧碱-蒽醌法蒸煮升温初期和保温初期反应比硫酸盐法强烈;硫酸盐法脱木素的选择性好于烧碱-蒽醌法;保温时间对棉秆蒸煮是必需的;这表明棉秆脱木素反应历程与一般草类原料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6.
蒸煮曲线的制订,应当根据蒸煮脱木素的历程来考虑。草类原料的蒸煮脱木素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大量脱木素阶段,即升温到100℃以前的阶段,脱除的木素大约为60—75%;(2)补充脱木素阶段,即从100℃升温到最高温度(145—160℃)的阶段,脱除的木素大约为15—30%;(3)残余木素脱除阶段,即最高温度下的保温阶段,脱除的木素大约在5%以下。其中大量脱木素阶段最为重要,在此阶段,应该保证药  相似文献   

7.
冯文英  石淑兰 《中华纸业》1994,15(2):11-14,22
本文采用凝胶色谱[注](GPC)法对红麻皮和秆芯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溶出木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蒸煮进行,红麻皮和秆芯硫酸盐木素的平均分子量逐渐增大,多分散性以及固有粘度也相应增加。此外,在同一蒸煮条件下,红麻秆芯溶出木素的平均分子量高于红麻皮,这也说明了红麻秆芯更难脱木素。研究还发现,不论是红麻原料木素还是溶出木素,它们的分子量分布曲线是单峰现象,说明它们都是以一类相似分子量的组分为主体而大量存在着。  相似文献   

8.
对巴西甘蔗渣原料主要成分和烧碱-蒽醌法蒸煮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西甘蔗渣与中国甘蔗渣相比,其克拉森木素含量低,而综纤维素的含量高。巴西甘蔗渣烧碱蒽醌法脱木素的阶段性可分为大量脱木素、补充脱木素和残余脱木素三个阶段:即蒸煮温度升至100℃时,为大量脱木素阶段,木素脱除69.44%;当蒸煮温度从100℃升至160℃,此阶段为补充脱木素阶段,此阶段脱除24.18%的木素;在160℃保温150min期间为残余脱木素阶段,此阶段脱除3.38%的木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蔗渣硫酸盐法蒸煮时总的脱木素历程和纤维主要部位木素的脱除历程。发现蔗渣原料硫酸盐法蒸煮时总的脱木素速率相当快,而且大量脱木素阶段在90℃以前。应用SEM—EDXA研究纤维主要部位脱木素的情况,发现纤维复合胞间层和细胞角的脱木素速率几乎与纤维细胞壁的脱木素速率相同,这就是蔗渣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速率所以较木材蒸煮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大麻芯秆硫酸盐浆两段中浓氧脱木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大麻芯秆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大麻芯秆硫酸盐浆的两段加强氧脱木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此工艺可脱除蒸煮残余木素的57.65%,漂后浆白度可达到60.07%SBD,能有效减少后续漂白段化学药品的耗用量。  相似文献   

11.
麦草亚铵法蒸煮规律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硫酸铵法蒸煮麦草,其蒸煮脱水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35℃之前药液对麦草的浸透--磺化;到达最高蒸煮温度后及保温0.5小时,主要脱木素阶段(主要为磺化木素的溶出);残余脱木素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木材碱法蒸煮过程中脱木素反应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主体脱木素阶段和残余木素脱除阶段。 蒸煮初始阶段,木素除去很慢,脱木素速率与蒸煮条件无关。在此阶段中除去一部份“易溶木素” (或称“抽提木素”)。除去的量,文献所载数据相差很大。Daleski提到“易溶木素”仅占原料(黑松)中木素含量的3.5%。Basu在研究山毛榉中性亚钠法蒸煮动力学时指出:“易溶木素”占木材木素的4.17%。而有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3.
麦草自催化乙醇制浆工艺及反应历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麦草自催化乙醇制浆的工艺条件,并对其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蒸煮温度195℃、液比1∶8、保温70min(升温120-130min)、乙醇和水的比例为55∶45。蒸煮脱木素历程分析表明麦草乙醇蒸煮可分为两个阶段:大量脱木素阶段和残余木素脱除阶段。  相似文献   

14.
红麻全秆硫酸盐法制浆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红麻全秆硫酸盐法间歇蒸煮的实验室研究及中试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红麻全秆硫酸盐法制浆工艺条件为:用碱量18%(Na2O计),硫化度25%,温度165℃,保温时间2h。生产试验结果与实验室结果相吻合,红麻全秆可以在常规的草类制浆线上正常生产。生产纸浆的粗浆得率为45%,卡伯值为22。此外,蒸煮黑液的碱回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皇竹草KP-AQ法蒸煮性能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正交实验法提出皇竹草KP-AQ适宜蒸煮条件,并在该条件下研究了其蒸煮反应历程,对蒸煮纤维分离点作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皇竹草KP-AQ较佳蒸煮工艺条件为:用碱量17%(Na2O计),硫化度15%,液比1:4,AQ用量0.08%,最高温度160℃,保温30min,细浆得率51.26%,卡伯值10.7;KP-AQ蒸煮脱木素具有阶段性,大量脱木素阶段为升温至105℃,脱除木素约68.03%(对原料中总木素),补充脱木素阶段为105℃至160℃,保温约10min,脱除木素27.35%,残余脱木素阶段为在160℃下保温10—70min,脱除木素为1.48%;蒸煮纤维分离点在总蒸煮时间120min、蒸煮温度约160℃左右,粗浆得率53.2%,细浆卡伯值15.8,浆中总木素2.80%,总木素脱除率93.5%;碳水化合物、灰分和碱耗等变化具有禾草类相似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以工业大麻的茎秆、秆芯和韧皮为原料制浆并进行后续漂白,研究了这些纤维原料在硫酸盐法蒸煮中的脱木素过程,同时,对工业大麻与木材进行联合制浆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大麻的茎秆、秆芯和韧皮的化学成分不同,导致其脱木素过程存在一定差异;大麻韧皮木素含量较少,无需蒸煮,可从氧脱木素开始;工业大麻和木材联合制浆时的脱木素过程与对它们单独进行制浆时的脱木素过程相似.  相似文献   

17.
龚关  丁文慧  杨莎 《国际造纸》2009,28(2):25-29
研究了回用黑液中可溶性木材组分对针叶木硫酸盐法蒸煮脱木素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黑液后,在大量脱木素阶段脱木素速率明显提高,残余木素脱除阶段脱木素速率降低。用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对针叶木制浆黑液进行分级,观察黑液中不同分子质量组分的木素如何影响脱木素速率。结果表明.脱木素速率主要取决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而不是木素碎片的大小。但是,低分子质量木素组分比高分子质量的木素组分含有更多的芳香族化合物:这些结果或许可以用来解释在针叶木硫酸盐法蒸煮的大量脱木素阶段加入工业黑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洁  刘忠 《中国造纸》2011,30(6):41-46
以大麻芯秆为研究对象,通过红外(IR)和13C-NMR对大麻芯秆木质素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大麻芯秆烧碱-蒽醌法蒸煮脱木质素历程。根据木质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归纳出脱木质素历程的3个阶段:初期脱木质素阶段,温度升至145℃之前,木质素脱除率在32%左右;大量脱木质素阶段,从145℃到165℃保温60min,木质素脱除率近90%;补充脱木质素阶段,从165℃保温60min后到蒸煮末期。通过红外(IR)和13C-NMR对碱木质素的跟踪检测,对蒸煮各阶段中木质素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红麻全秆烧碱-AQ洁连续蒸煮反应历程刘明友华南理工大学广州510641任维羡西北轻工业学院咸阳712081关键词红麻全秆,连续蒸煮,反应历程在实验室条件下,模仿连续蒸煮的生产过程,对红麻全秆烧碱-AQ法连续蒸煮过程中木素的脱除规律、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青篱竹硫酸盐法和烧碱-蒽醌法蒸煮历程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青篱竹硫酸盐法和烧碱-蒽醌法蒸煮脱木素历程和碳水化合物降解历程基本相同,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脱木素阶段。即100℃前的升温阶段。该阶段,脱木素速率较快,碳水化合物降解速率也较快。 (2)中期脱木素阶段。指的是从100℃升温到最高温度160℃。在这个阶段,脱木素速率和碳水化合物降解速率稍有降低,竹片部分成浆。 (3)后期脱木素阶段。亦即160℃保温1小时。在这个阶段,脱木素速率降低,碳水化合物降解速率也有所降低。竹片完全分离成浆。两种蒸煮方法的规律基本一样,但烧碱-蒽醌法的碳水化合物降解少,纸浆得率高。 进行了广东青篱竹硫酸盐法和烧碱-蒽醌法蒸煮脱木素局部化学的研究,其结果如下: (1)青篱竹硫酸盐法蒸煮时,升温到140℃以前,纤维次生壁(S)的脱木素速率略高于纤维复合胞间层(CML)和细胞角(CC)的脱木素速率。140℃以后则CML和CC的脱木素速率将超过S的脱木素速率。 (2)青篱竹烧碱-蒽醌法蒸煮时,在整个蒸煮过程中,CML和CC的脱木素速率稍大干S的脱木素速率。 (3)青篱竹硫酸盐法和烧碱-蒽醌法局部化学的差别,在于蒽醌对CML和CC的木素有优先反应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