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最新研制的旋转直接驱动电液压力伺服阀(RDDPV)出现输出压力振荡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和简化框图,得到了RDDPV稳定性判据,并提出了解决方案.RDDPV取消了传统压力伺服阀的机械和液压反馈,采用马达转角内闭环和输出压力外闭环的电反馈伺服控制.研究表明,当阀芯处于进回油口中间位置附近,稳态液动力表现为阀芯位移的正反馈作用,导致整阀机械液压部分刚度为负,稳定性差,此时,马达转角内闭环电反馈刚度对整阀稳定性至关重要.数值模拟和试验表明,增加马达转角电反馈系数,增加了伺服阀电反馈刚度,提高了伺服阀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输出力矩较大的机械臂类机器人的人机物理接触安全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大转矩、刚度可连续变化的液压伺服柔顺关节。首先介绍了关节的结构、伺服机理以及阀控泄漏流量调节关节刚度的原理,然后建立了具有阀控泄漏流量的关节动力学模型,最后借助MATLAB/Simulink工具箱建立关节系统模型,研究了阀控泄漏流量对关节动态特性和刚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阀控泄漏流量的增加,系统的位置跟随性变差,位置误差相应增大,关节的刚度则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3.
力矩马达气隙误差对电液伺服阀零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惠斯通电桥分析伺服阀力矩马达磁路,建立了气隙分布状态与伺服阀零偏之间的关系,当气隙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时,力矩马达不存在零偏,反之则存在零偏.建立考虑气隙误差时的力矩马达模型,得到了不对称气隙时的磁通规律、气隙误差与伺服阀零偏、压力增益以及流量增益之间的关系,发现当力矩马达气隙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时气隙误差仅影响伺服阀增益,气隙不对称时伺服阀会产生零偏,且伺服阀压力增益和流量增益会随力矩马达气隙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伺服阀力矩马达衔铁组件的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伺服阀自激噪声的产生机理,提出对伺服阀力矩马达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给出一种射流管伺服阀力矩马达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于结构力学基本原理,建立该射流管伺服阀力矩马达衔铁和射流管组件的的振动特性有限元分析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伺服阀力矩马达衔铁和射流管组件的前6阶振型,计算各种振型下伺服阀力矩马达衔铁和射流管组件的固有频率.研究结果表明,衔铁和反馈杆为伺服阀力矩马达产生振动的关键部位,为防止共振的发生,应尽量消除射流流场中与衔铁组件固有频率相接近的压力脉动激励信号.  相似文献   

5.
针对SF-160型液压泵站中的动圈式电液伺服阀SV-10,设计了一种双极性脉宽调制(PWM)式伺服放大器,接收模拟控制信号,输出幅值为±10 V的双极性PWM驱动信号,以控制SV-10的开度(流量).在此介绍了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对伺服放大器中的三角波发生器、PWM调制原理和功率放大级电路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分析了伺服阀对PWM信号的频率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6.
电液伺服阀控马达速度闭环数字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计算机控制电液伺服阀控马达速度闭环系统的应用技术.采用光电编码器作为速度反馈元件,结构上将伺服阀与马达连接在一起,用嵌入式PC104总线实现智能控制算法.提高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实验结果表明,智能算法比常规PID 控制效果好,用单片机实现了光电编码器高精度、宽范围、快响应的数字测速装置.#  相似文献   

7.
分析1万t多向模锻水压机分配器驱动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智能超差二次调整控制算法.该算法应用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对转角误差进行分段调整,由ε-NN神经网络输出提前量给开关伺服阀断电,采用模糊控制使伺服阀再次得电进行细调.仿真和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分配器能不振荡准确到位,转角误差由原来的-9°~9°变为-3°~3°;智能超差二次调整控制算法非常适用于含有带死区的继电特性环节的不确定性位置控制非线性系统,实现无振荡快速高精度位置控制.  相似文献   

8.
大唐信阳华豫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300MW汽轮发电机组DEH采用的是ABB公司INFI-90分布式控制系统,其高中调门指令均是由其系统自带的液压伺服阀子模件IMHSS03控制。通过HSS03卡输出电流信号,到电液伺服阀,控制油动机的开度,即控制调节阀的开度,以控制机组的功率。若卡件故障,处理失误,将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该文以中调门伺服板故障为例,说明INFI-90控制系统中伺服模件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数控滚齿加工中滚刀轴转速波动引起的工件轴速度波动的动态响应特性,对数控滚齿机旋转工作台即工件轴的伺服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电机学原理和机械动力学原理对伺服控制系统组成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建模和分析,推导出旋转工作台的整体伺服控制系统模型,并考虑到伺服控制环节在动态响应过程中的摩擦因素,引入了非线性Stribeck黏性摩擦结构;然后利用Simulink建立了滚齿机旋转工作台的伺服系统仿真模型,并研究了不同的位置和速度指令频率变化对工件轴伺服动态响应影响效果;最后通过数控滚齿机工作台控制实验来验证工件轴的动态响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旋转工作台伺服系统在低速运行时,位置跟踪存在"平顶"现象,速度跟踪存在"死区"现象;旋转工作台伺服系统位置和速度的跟随率随着指令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当指令频率增大到31Hz时,速度跟随率不足10%。在和仿真相同的指令频率变化条件下,进行滚齿机工件轴的转速控制实验,工件轴的响应曲线与仿真响应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该模型可为数控回转工作台伺服进给系统设计、伺服控制方法研究及故障诊断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电液伺服阀的动态性能是由液压系统的工况,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参数决定的。为改善电液伺服阀的动态性能,建立了电液伺服阀快速性、稳定性、稳态误差最优控制目标函数。通过Parseval定理,将函数优化问题转化为变量优化问题。选择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系统稳定性、快速性、稳态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电液伺服阀的结构优化模型,通过优化。获得一组最优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输电线巡检机器人的柔性关节输出速度的波动程度,采用极点配置方法设计柔性关节伺服驱动系统控制器参数.该参数的选择随机器人位姿变化而变化,从而使机器人柔性关节伺服驱动系统能够获得平稳的输出速度.首先建立了机器人柔性关节伺服驱动系统动力学方程,并求得电机转速到电机电磁转矩的传递函数;接下来将PI控制策略应用于柔性关节伺服控制,求得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然后采用相同阻尼系数的极点配置策略设计控制器参数;最后开展了巡检机器人越障情况下变位姿工况的柔性关节控制实验,结果说明可通过适当选择极点配置参数使柔性关节获得良好的输出速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具体的仿真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着重分析了液压马达摩擦非线性、框架间动力学耦合、反馈测量元件的分辨率误差和安装误差对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和仿真可以看出,摩擦阻碍了转台电液位置伺服系统高精度控制的实现,任何一个框架的运动都会对其余框架的伺服驱动系统产生干扰力矩并引起伺服系统误差,反馈测量元件的分辨率误差和安装误差直接反映在伺服系统输出上,对伺服系统的精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天地景投影伺服系统控制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天地景投影伺服系统的性能指标,对伺服系统的多模态控制算法进行了改进.根据调转角度的大小分别进行三模态控制:大角度调转时,用带补偿的饱和+开方+带前馈的PID三模态控制;小角度调转时用反向开方代替饱和控制的三模态控制.采用新算法后,在保证无超调、无抖动的前提下,系统作-90°~90°调转的时间从原来的0.6 s缩短为0.2 s,最大位置误差小于0.5 mrad.  相似文献   

14.
电液伺服阀频率特性测试系统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电液伺服阀频率特性测试系统因引入动态流量计活塞位置反馈环节而存在测试原理误差,采用计算机仿真可以定量分析该误差的大小及其变化规律。结合伺服阀频率特性测试系统实例,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进行测试误差的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被测伺服阀频宽的范围调整好反馈增益的大小及反馈通道上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可获得满意的伺服阀频宽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VXI总线的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性能先进的VIX总线仪器为主要测试设备组成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测试系统,建立测试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影响电液伺服阀动态特性测试精度的几个因素,提出了提高测试精度的方法。并采用自适应寻优正弦信号测试方法测试电液伺服阀的动态特性,提高了测试精度,简化了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6.
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智能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阀控型电液伺位置系统的点位控制,设计了仿人智能控制和速度,加速度反馈补偿仿人智能控制器,并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工程背景下,采用速度,加速度反馈实偿仿人智能控制,稳态误差小于0.3mrad,调节时间小于200ms超调量等于零,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遗传算法在直流伺服系统摩擦补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直流伺服系统中存在的摩擦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进行摩擦补偿的设计方案.首先根据直流伺服系统的摩擦特性建立摩擦模型,再将摩擦补偿引入直流伺服系统的反馈控制结构中,获取伺服电机的位置误差.采用遗传算法对摩擦补偿模型进行系统辨识,使摩擦补偿量在数值上不断地逼近实际的摩擦干扰,并利用摩擦补偿量来抵消摩擦给伺服系统带来的影响,遗传算法中目标函数的选择考虑了系统在过渡过程和稳态时的控制要求.经过参数优化得出的摩擦补偿模型,弥补了以往直流伺服系统受摩擦干扰影响动、静态性能较差的缺陷,从而保证了伺服电机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与无摩擦补偿情况相比,直流伺服电机转速响应的调节时间缩短了0.12 s,稳态误差降低了1%,系统具备较强的抗摩擦干扰能力和参数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三自由度液压伺服关节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种新型三自由度液压伺服关节的动力学空间模型,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补偿方法,该方法能够消除死区造成的位置跟踪误差.利用Madab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仿真试验研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死区对位置跟踪误差有直接影响,该关节的动力学系统是稳定的,采用自适应控制补偿方法,可以使位置跟踪精度误差小于0.1%,且系统输出无超调.同时,系统对负载变化不敏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