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8~11岁儿童体成分和尿酸的含量以及不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之间的差异,分析血尿酸与体成分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以2020年4—12月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体检的306例8~11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检测身高、体重及体成分各项指标,并检测血清尿酸的水平,分析该年龄段儿童体成分特征及其与尿酸的相关性。结果 男童和女童体成分各指标相比,男童的BMI显著高于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53,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和体脂百分比(PBF)在女童中判断肥胖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42),而在男童中的一致性较低(Kappa值=0.438);男童中9岁年龄组一致性最高(Kappa值=0.669),女童中11岁年龄组一致性最高(Kappa值=0.761);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尿酸与体成分各指标均呈正相关,男童中,BMI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最大(r=0.579,P<0.001);女童中,BMI(r=0.706,P<0.001)、体脂肪含量(r=0.705,P<0.001)与血尿酸的相关性最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对8~11岁儿童血清尿酸影响最大(P<0.05)。结论 太原市8~11岁儿童身体状况与全国水平较为接近;体成分PBF与BMI筛查8~11岁儿童肥胖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体成分各指标与血清尿酸水平均有相关性,对于BMI较高的儿童,应注意预防早期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的状况,分析其年龄和性别变化特点。方法利用3项在北京城区或北京郊区的儿童、青少年中开展的横断面研究,选取8、9、10、13、14、15岁男女生共947人。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全身及手臂、腿部和躯干的体成分,计算身体脂肪含量指数(FMI)、去脂体重指数(FFMI)、体脂百分比(%BF)和躯干/四肢脂肪比。结果随年龄增长,女生的FMI从4.8 kg/m2增加到7.6 kg/m2,%BF、FFMI和骨矿物质含量均相应增加;男生FMI从13岁开始下降,%BF则从8岁的23.9%下降到15岁的14.7%,但FFMI和骨矿物质含量均相应增加。各年龄段女生的FMI和%BF均高于同龄男生,且脂肪均主要分布于四肢;女生FFMI均低于同龄男生,8~15岁男生的增长总量接近女生的2倍,且瘦体重主要分布于躯干;男女生间骨矿物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青少年在生长过程中,各种体成分的含量、比例和分布不断变化,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体重状态、肥胖类型学龄儿童的体成分差异,探讨体重状态和肥胖类型对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FR)、体脂百分比(FMP)的影响。 方法 2019-2020年随访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440名7岁儿童,用体成分仪测量并计算得到总体成分、去脂体重和体脂肪相关的12种体成分指标。依据BMI分为3种体重状态,依据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分为4种肥胖类型,分析其与体成分的关系。 结果 体成分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男女生的MFR、F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39,P>0.05)。MFR在正常、超重、肥胖组间递减,在非肥胖、腹型肥胖、一般性肥胖、复合型肥胖组间也递减(F=141.65、63.96,P<0.05),而其他体成分指标在各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肥胖组比正常组儿童的MFR低3.28(95%CI:-3.69~-2.87,P<0.001),FMP高17.25%(95%CI:16.07~18.43,P<0.001);复合型肥胖组比非肥胖组儿童的MFR低3.18(95%CI:-3.65~-2.71,P<0.001),FMP高17.55%(95%CI:16.15~18.95,P<0.001)。 结论 肥胖儿童的增重主要归于体脂肪的增加,复合型肥胖儿童的肌肉和脂肪平衡失调,提示在儿童期防控复合型肥胖对降低其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7~9岁儿童身体体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市3765名7~9岁儿童进行了身体测量,用皮褶厚度推算出体脂率(BF%)、总脂肪量(TBF)和瘦体重(LBM);通过逐步回归对瘦体重及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7~9岁儿童体成分的构成比例符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规律;LBM和TBF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存在性别差异;皮褶厚度是评价儿童营养状况及肥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伟伟  廖少玲 《现代保健》2011,(21):194-196
人体体成分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体的组成规律、组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测量方法,以及在不同外界因素影响下各组分量的变化规律。二组分模型是体成分研究常用模型之一,由Behoke于1942年建立,即以脂肪组织为核心,将人体分为FM(fat mass,FM)和FFM(fat free mass,FFM)两部分。体脂百分比是体成分测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人体脂肪组织的重量占全身重量的比重。随着肥胖人口在全世界范围内快速增多和肥胖对健康危害的日益明显,不断有学者开始探讨体脂百分比和身体各组分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关系。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体重指数(BMI)筛选4-6岁肥胖儿童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以福州市4-6岁儿童的身高标准体重为金标准筛选肥胖者,再以BMI标准进行筛选,并与金标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BMI筛选小年龄儿童肥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BMI:取4-6岁男童≥18.0,4-6岁女童≥17.5为肥胖的标准,在筛查小年龄儿童肥胖方面与身高标准体重的结果较为一致,判断肥胖发生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MI标准也可以用于小年龄儿童肥胖的筛查,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中日儿童及成人的步行和体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以中国上海市和日本琦玉县的小学生和成人对象,采用失城TWQ02-001电子式步数计测定步行量,FUTREX-5000A体成分测定仪测量体脂百分比。结果 1.中国男女小学生的平均每日步行量分别为12426步和10387步,低于日本小学生,体脂百分比中国男女生分别为21.2%和15.8%,高于日本。中国男女成人的平均每日步行量分别为9826步和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儿童少年体重指数与体脂百分比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北京市儿童少年体重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PBF)的关系并比较两者判定肥胖的一致性。方法 抽取北京城区757名女生(平均10.1岁),郊区165名女生(平均13.5岁)和郊区172名男生(平均13.7岁),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体成分,并计算BMI。结果 北京市城区女生、郊区女生和男生在各年龄段BMI与PBF呈中、高度相关,r=0.59~0.83。与PBF判定的肥胖(男生:PBF≥25%,女生:PBF≥35%)相比,国际肥胖工作小组(IOTF)提出的分年龄、性别BMI切点判定肥胖时有较高的特异度,达100%,而灵敏度较差,只有7.3%~18.9%。结论 北京市儿童少年BMI和PBF呈中高度相关,IOTF提出的分年龄、性别的BMI切点对于确定中国儿童高体脂水平具有较高特异性,适合儿童肥胖的判定,而不适用于儿童肥胖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期体成分.方法 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9 月诊断为GDM 的131 例孕妇为GDM 组,131 名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10~13 周、孕24~28 周时母体体成分的变化.结果 孕10~13 周,两组孕妇总体水分、细胞内液、体脂百分比、体脂肪、肌肉重比较差异均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小学生体脂的分布情况,分析体脂百分比(percentage of body fat,PBF)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为制定适合我国儿童的肥胖诊断标准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广州市2区全日制小学各1所,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1 036名6~11岁小学生进行体脂含量测定。【结果】广州市男女小学生在各年龄段BMI与PBF呈中、高度相关(r=0.65~0.75)。以PBF与BMI标准判断肥胖的一致性,得统计量Kappa系数K=0.67,表明两种标准所判定的儿童肥胖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结论】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提出的分年龄、性别判定儿童肥胖的BMI切点对于确定广州市6~11岁小学生体脂水平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以及灵敏性。制定我国儿童肥胖的评价标准仍需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广州市6~9岁儿童体脂率的关系及对儿童肥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广州市465例6~9岁儿童应用双能X线进行全身脂肪百分比(BF%)的测定,同时测量腰围,计算BMI、腰臀围比(WHR)和腰围身高比(WHtR)。各项指标经年龄校正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与BF%的关联,并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各项简易指标对肥胖的诊断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MI与BF%关联最强,BMI每增加1个标准差,男女童BF%分别约增加5.3%(t=23.104,P<0.01)和4.6%(t=17.50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BMI诊断肥胖的AUC值最大,男女童分别为0.908和0.895,特异度和灵敏度均>80%;WHtR以及腰围诊断肥胖的效果次之,但AUC值均>0.8;WHR诊断肥胖的效果最差。结论 BMI能较好地预测BF%,是广州市6~9岁儿童肥胖诊断的最佳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成年人去脂组织重、体脂含量与体重、身高和体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电阻抗法 (bioelectrical impedanceanalysis,BIA)用于人体组成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已得到肯定 [1 ,2 ] 。本次对 95 5例健康成年人运用 BIA法测量去脂组织重、体脂量及常规方法测量体重、身高、上臂围、腰围、臀围 ,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旨在建立更简单实用的计算去脂组织重和体脂含量的方法 ,应用于临床评价。1 材 料 与 方 法1 .1 对象  挑选 1 0 0 5名健康查体人员 [3]中的 95 5人进行了 BIA法体脂测量 ,其中男性 3 92人 ,女性 5 63人。按年龄分为两组 ,年龄 1 8~ 45岁为 5 84人 ,年龄 46~ 74岁为 3 71人。均为汉族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九市城郊0~7岁儿童的体块指数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分析中国7岁以下儿童体块指数(BMI)的变化规律,提供儿童BMI人群参照值。【方法】根据1995年第三次中国九市城郊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九市0~7岁157362名健康男女儿童(其中城区79154人,郊区78208人)的身高(3岁以下为身长)、体重测量值,分城、郊、男、女22个年龄组.分别计算出各自的BMI百分位数值并绘制曲线。【结果】分别按年龄、性别、城郊计算出了0~7岁儿童BMI的第3、10、25、50、75、85、90、95、97百分位数值;通过比较分析证实:九市0~7岁儿童的BMI存在性别、城郊和地区差异,十年问绝大多数年龄组BMI值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结论】九市0~7岁儿童BMI人群参照值,可为研究和制定儿童超重肥胖的判断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在婴幼儿期的变化特点,为婴幼儿肥胖的评价提供依据,探讨用BMI筛选0~3岁肥胖儿童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以0~3岁儿童的身高标准体重为标准筛选肥胖者,再计算各年龄组的BMI值,进行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结果】BMI值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在6~8月达高峰,,男童为18.1 kg/cm2,女童为17.55 kg/cm2,9月以后逐渐下降,3岁时降至最低点15.7 kg/cm2。男女BMI随年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男女童BMI值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MI随年龄变化幅度较大,0~3月以18为界值点与身高标准体重评价肥胖符合率较高,4~36月以19为界值点符合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最新颁布的儿童青少年消瘦超重肥胖国家标准与WHO及国际标准,描述苏州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 方法 选取苏州市7 340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男性3 821名,女性3 519名,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分别采用WHO标准、国际标准、中国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依据WHO标准、国际标准、中国标准,消瘦检出率分别为2.3%,8.4%,5.2%(两两比较均P<0.05);超重检出率分别为20.0%,19.6%,17.4%(中国标准低于WHO和国际标准,P<0.0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1.5%,6.7%,14.1%(两两比较均P<0.05)。与此同时,不同年龄、性别分组,基于不同标准的营养状况差异不同。WHO和国际标准一致性(Kappa=0.705)、中国和国际标准一致性(Kappa=0.692)低于WHO和中国标准对不同营养状况检出率的一致性(Kappa=0.811)。 结论 儿童营养健康(消瘦、超重、肥胖)成为苏州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标准与WHO及国际标准检出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人体成分检测在征兵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人体成分检测和体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62名应征青年,对其进行人体成分检测,并对其中633名进行3 000米体能测试,分及格组和不及格组进行t检验;结果①体脂百分比的参考值范围为10.50%~21.50%(男)和20.40%~31.70%(女);BMI参考值范围为18.70~25.40(男)和18.00~24.00(女);瘦体重百分比参考值范围为46.90%~65.10%(男)和37.60%~47.60%(女);骨骼肌百分比参考值范围为31.40%~43.90%(男)和24.80%~30.90%(女);②分别对3 000米跑及格组和不及格组进行均数比较,体脂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p=0.0004,女:p=0.6135);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p=0.0827,女:p=0.4295);瘦体重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p=0.0001,女:P=0.0227);骨骼肌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男:p=0.0002,女:p=0.0003)。结论①应征入伍青年人体成分分布上相较于国外应征青年仍有差距;②单纯采用BMI并不能对体能水平进行判断;③瘦体重和骨骼肌百分比更能反应应征青年的体能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