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合成了一种用于增强石油磺酸盐(KPS)性能的激活剂(D8),分子模拟软件对分子间的界面稳定性研究表明,激活剂界面稳定性优于石油磺酸盐,二者可以发生协同增效作用;激活剂以及复配体系界面性能研究表明,超低界面张力下的Na Cl和Na2CO3浓度窗口分别为0.4%5%,0.6%5%,0.6%1.2%,复配比1∶91.2%,复配比1∶99∶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界面性能,复配过程中分子间以"插层"作用实现表面活性剂间的正的协同作用,固/液界面吸附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复配体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应用该协同作用配制的最佳三元复合驱配方为:0.3%S(KPS∶D8=8∶2)+0.18%HPAM+1.2%Na2CO3,配方体系碱浓度窗口为0.6%9∶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界面性能,复配过程中分子间以"插层"作用实现表面活性剂间的正的协同作用,固/液界面吸附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复配体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应用该协同作用配制的最佳三元复合驱配方为:0.3%S(KPS∶D8=8∶2)+0.18%HPAM+1.2%Na2CO3,配方体系碱浓度窗口为0.6%1.4%,对不同原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配方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稀释性能以及乳化能力;聚驱后进行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7.57%,聚驱后进行三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9.78%,该配方体系在聚驱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P-1、P-2、P-3三种抗盐聚合物与常规高分聚合物配制石油磺酸盐弱碱三元体系,开展了弱碱三元体系的界面活性、粘度和界面张力的稳定性、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等室内评价工作。评价结果表明:与常规高分聚合物相比,抗盐聚合物配制的石油磺酸盐弱碱三元体系增粘效果好,阻力系数大,驱油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室内合成了一种用于增强石油磺酸盐(KPS)性能的激活剂(D8),分子模拟软件对分子间的界面稳定性研究表明,激活剂界面稳定性优于石油磺酸盐,二者可以发生协同增效作用;激活剂以及复配体系界面性能研究表明,超低界面张力下的Na Cl和Na2CO3浓度窗口分别为0.4%~5%,0.6%~1.2%,复配比1∶9~9∶1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界面性能,复配过程中分子间以"插层"作用实现表面活性剂间的正的协同作用,固/液界面吸附研究结果同时验证了复配体系存在相互协同作用;应用该协同作用配制的最佳三元复合驱配方为:0.3%S(KPS∶D8=8∶2)+0.18%HPAM+1.2%Na2CO3,配方体系碱浓度窗口为0.6%~1.4%,对不同原油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配方体系具有较好的抗稀释性能以及乳化能力;聚驱后进行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7.57%,聚驱后进行三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9.78%,该配方体系在聚驱后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界面张力仪,测定了弱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ASP)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大庆油田下的界面张力情况。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碱浓度对体系界面张力值影响较大,同等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条件下,碱的浓度越高,界面张力值越低,能更快的达到较低的界面张力值;石油磺酸盐+聚合物500mg/L+1.2%Na2CO3复配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值,稳定10-3至10-2数量级之间。弱碱能够较好的降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辽河油田区块的油藏条件,在室内进行了无碱二元驱和弱碱三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对3种表面活性剂SL-YD、HL-1、BH进行了筛选,优选出了对该地层原油具有最佳降低界面张力效果的表面活性剂SLYD和HL-1;然后与聚合物PAM复配,组成二元体系,最佳配方为0.16%PAM+0.20%SL-YD;最后筛选得出了弱碱三元体系0.16%PAM+0.15%SL-YD+0.30%Na2CO3。室内实验表明,无碱二元体系和弱碱三元体系可以使油水界面张力降到10-3mN/m以下,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增幅超过10%。  相似文献   

6.
BEX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是油田首次在二类油层开展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试验。2005年11月开展空白水驱,2008年10月,在水驱采出程度45.30%、综合含水98.45%的基础上开展三元复合驱,目前处于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阶段,中心井区已经取得阶段提高采收率24.43%,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28.0%。通过该试验进一步研究弱碱三元复合驱的注采状况和措施效果,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在油田北部开发区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可行的;弱碱三元复合驱效果明显优于聚合物驱;个性化设计和及时的措施调整保证了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弱碱石油磺酸盐三元体系存在着药剂成本过高,注采过程中易结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NaCl代替Na_2CO_3,进行NaCl三元体系性能研究;实验研究表明,NaCl代替Na_2CO_3对三元体系的粘度和界面张力影响较小;驱油实验中,NaCl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20%以上,略低于弱碱三元体系,采出端表活剂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三元复合驱的优势。配制了石油磺酸盐/HPAM/碱三元复合驱体系和烷基苯磺酸盐/HPAM/碱三元复合驱体系,同时研究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和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与大庆五厂油水的配伍性。其中,石油磺酸盐与大庆五厂油水配伍性较好,能够形成超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9.
在复配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与石油磺酸盐比例为1:3)条件下,用强碱、弱碱、盐、以及三者之间复配后配制三元体系进行界面活性研究,通过对复配表面活性剂的弱碱三元体系在低碱低表面活性剂浓度下的界面张力扫描,绘制界面活性图,研究复配条件下强碱、弱碱、盐对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大庆油田试验区中心井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为介质,研制了适用于高含量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DE1022。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加药量为200mg/L时,可使水相表面活性剂含量不大于500mg/L、聚合物含量不大于2100mg/L的采出液在40℃下经过40min静置沉降后的水相含油量不高于2334mg/L,油相含水率不高于2.8%。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索弱碱三元复合驱在S开发区二类油层推广的可行性,在油层发育具有代表性的纯油区东部开辟了工业化规模的D区块。实现了首次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应用提高采收率23个百分点以上;验证了石油磺酸盐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适合S开发区二类油层;建立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单井组跟踪调整模式;量化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全过程注采参数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扫描电镜实验,分析弱碱三元体系中聚合物浓度以及加入碱和表面活性剂对分子形态的影响研究,开展渗流实验,分析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与岩心的适应性关系。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弱碱选用Na2CO3,表面活性剂选用石油磺酸盐,聚合物选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干粉,改变三元体系中聚合物的浓度,通过电镜扫描实验,研究聚合物浓度对弱碱三元体系的分子形态的影响;选取3种不同渗透率(100、300、500m D)的岩心,分别向饱和水后岩心中注入不同聚合物浓度的三元体系进行渗流实验,研究岩心渗透率和聚合物浓度对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影响,分析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与岩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模拟新疆油田采油二厂油藏条件,利用碳酸钠、石油磺酸盐(KPS)以及梳形聚合物(KYPAM)配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ASP)。评价了弱碱ASP的增黏性、界面张力及其稳定性;利用流变仪评价弱碱ASP剪切性能;同时测量了弱碱ASP的水动力学尺度。物理模拟实验对比相同黏度SP体系和弱碱ASP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下的注入性。结果表明,AP体系的黏度比相同浓度碱和聚合物的ASP体系的黏度低;AS体系界面张力比相同浓度碱与表面活性剂的ASP体系界面张力小;且ASP在老化过程中黏度略微升高而界面张力保持稳定;ASP剪切后黏度保持率大于90%,剪切对体系弹性模量损失严重;1.0%Na2CO3、0.3%KPS和0.1%P的ASP体系水动力学尺度为0.45~0.50μm。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同黏度的ASP三元体系与AP二元体系,三元体系注入性明显较二元体系差。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配方和矿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大庆油田XL工业区地质开发特点,确定该区块注入分子质量、浓度、矿场注入速度的合理范围。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选配方组合方式,为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预测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注入主段塞0.3PV,副段塞0.15PV时,采用主段塞0.2%S+1.0%A+2000mg/L P和副段塞0.1%S+1.0%A+1700mg/L P的组合方式,工业区三元复合驱驱油效果最好,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前弱碱三元复合驱已经在大庆油田开始工业化生产使用,弱碱三元复合驱主要包含驱油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碳酸钠弱碱和聚合物,弱碱三元复合驱相对于水驱与聚合物驱油可以提高采收率,但是弱碱三元液的注入会造成管线结垢,影响碱液流量、流速,因此需要对管线进行定期的酸洗,目前大庆油田对于碱垢的酸洗主要使用含有高浓度盐酸、磷酸、氢氟酸等强酸的复合液进行酸洗,本文主要是浅析目前的酸洗方式与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三元复合驱是继聚合物驱后进行剩余油挖潜的又一项重要三次采油技术,三元配方中的聚合物能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能力,应用对比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聚合物、不同剪切速率对石油磺酸盐弱碱三元体系粘度及界面张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三元体系界面活性范围略微变窄;不同类型聚合物配制的弱碱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和粘度稳定性存在差异,其稳定程度和聚合物的水解度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石油磺酸盐在无碱复合驱油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系统考察了石油磺酸盐/氯化钠/聚合物体系的界面活性、油水适应性、抗吸附性能以及驱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驱体系能在较宽的石油磺酸盐浓度范围内通过调节氯化钠浓度,使复合驱体系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3m N/m;由于石油磺酸盐与原油之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石油磺酸盐/氯化钠/聚合物体系经五次吸附后,其与原油之间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3mN/m;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评价结果显示,石油磺酸盐无碱体系具有良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可比水驱采收率提高20%.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三元体系中提高聚合物浓度保粘度的问题,引入了新型抗盐聚合物配制三元体系。抗盐聚合物是具有刚性基团和疏水基团新型功能单体,具有更好的抗盐和增粘作用。本文通过对6种不同分子量抗盐聚合物三元体系的增粘性、界面张力、粘度和界面张力稳定性和驱油效果进行研究,并与2500万普通聚合物三元体系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TS800、HLX1200、HLX1600和HLX1900四种抗盐聚合物三元体系增粘性好。三元体系粘度为40m Pa·s和60m Pa·s时,石油磺酸盐浓度为0.3%、碳酸钠浓度为1.2%的抗盐聚合物三元体系均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抗盐聚合物三元体系的粘度稳定性好,界面张力均能够达到超低界面张力10~(-3)m N/m。在相同浓度下,LHX1900抗盐聚合物三元体系驱油效果比2500万普通聚合物三元体系驱油效果高3.79个百分点。相同粘度下,LHX1900抗盐聚合物三元体系驱油效果比2500万普通聚合物三元体系驱油效果高2.9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强碱三元复合驱采出端由于结垢严重,对其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利用NaCl取代部分NaOH配制三元体系,在保证三元体系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条件下,确定用NaCl代替NaOH降低三元复合体系中碱浓度是可行的。且S+1650mg/LP+0.4%A+0.6%NaCl体系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宽的活性浓度范围,两种驱油体系的提高采收率幅度相当。  相似文献   

20.
李国桥  纪海龙  刘杰  闵洁  郝金生  孙琦 《广州化工》2011,39(18):74-75,92
界面张力是评价三元复合体系的重要指标。从三元复合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碱浓度、聚合物浓度、水质矿化度以及体系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不同表面活性剂、碱浓度下,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升高,矿化度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很大。0.30%S(表面活性剂)+1.2%A(碱)+1650 mg/LP(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