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孕期及哺乳期n-3 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摄入量及其与n-6 PUFAs比例对仔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6~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 组,分别给予n-3 PUFAs缺乏和4种不同含量n-3 PUFAs(n-6/n-3 PUFAs比值分别为15∶1、5∶1、1∶1及1∶5)饲料喂养。小鼠12~14周龄时雌雄合笼交配繁殖,仔鼠断乳后继续行母鼠相同饲料喂养,分别在生后7 d、21 d和3 月时被处死后取脑。同时,分别从n-3 PUFAs缺乏组和n-6/n-3 PUFAs(5∶1)组中选取等量仔鼠,21 d断乳后相互交换饲料喂养至3个月,处死后取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脑皮质bdnf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n-3 PUFAs缺乏饲料组相比,对于7 d和21 d幼年仔鼠,只有n-6/n-3 PUFAs(1∶5)饲料组bdnf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对于3 月龄成年仔鼠,各含n-3 PUFAs饲料组bdnf基因mRNA的表达均升高。对于孕期和哺乳期n-3 PUFAs缺乏饲料组仔鼠,断乳后给予含n-3 PUFAs饲料喂养未能提升脑皮质bdnf基因mRNA表达;而孕期和哺乳期含n-3 PUFAs饲料喂养的仔鼠,断乳后给予n-3 PUFAs缺乏饲料喂养时,脑皮质bdnf基因mRNA表达量见一定程度的升高。结论 孕期及哺乳期可能需要较高的n-3 PUFAs摄入,才能满足幼年期诱导脑bdnf表达之需。保证生命早期n-3 PUFAs的适量摄入,有助于维持成年期bdnf的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孕期及哺乳期饲料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含量变化对仔鼠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使用6~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雌性小鼠,分别给予4种不同含量的鱼油n-3 PU-FAs(n-6/n-3 PUFAs比值分别为20∶1、10∶1、5∶1和1∶1)饲料和1种亚麻油n∶3 PUFAs饲料(n∶6/n∶3 PUFAs比值为1∶1)喂养6周;以n∶3 PUFAs缺乏饲料为对照。小鼠饲养至12~14周龄时雌雄合笼交配繁殖,新生仔鼠21日龄断乳时处死,取脑进行组织固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脑组织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进行分析。【结果】与n∶3 PU-FAs缺乏组相比,n∶3 PUFAs饲料喂养组小鼠脑皮质30区及海马CA3区NSE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及面数密度、胼胝体及海马纤维MBP平均光密度均显著增加。上述指标在n-6/n-3 PUFAs(5∶1)和(1∶1)组之间未存在差异,但均显著高于(10∶1)和(20∶1)组。与亚麻油n-3 PUFAs饲料组相比,上述指标在n-6/n-3 PU-FAs(1∶1)鱼油饲料组明显升高。【结论】需要摄入较高含量的n-3 PUFAs(n-6/n-3 PUFAs比例在5∶1以下)才能更好地满足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髓鞘的发育需求;亚麻油来源的亚麻酸不如鱼油中的二十二碳六烯酸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饲料中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含量对小鼠脑组织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影响,同时观察肝、脑组织中△5和△6去饱和酶表达的变化. [方法] 使用3~4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分别给予4种不同含量的鱼油n-3 PUFAs(占总脂肪酸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8%、5.4%、10.0%和23.0%)饲料喂养3个月,饲料中n-6/n-3 PUFAs比值分别为20 :1、10 :1、5:1、1:1,以n-3 PUFAs缺乏饲料为对照.应用气相色谱分析对血浆、肝脏和脑组织中脂肪酸进行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小鼠肝脏和脑组织中△5和△6去饱和酶mR-NA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 与n-3 PUFA缺乏饲料组相比,含鱼油n-3 PUFAs饲料喂养组小鼠血浆、肝脏及脑组织中的DHA及总n-3 PUFAs含量均明显增加,而花生四烯酸(AA)及总n-6 PUFAs含量降低;同时AA/DHA比值以及∑n-6/∑n-3 PUFAs比值降低.饲料中鱼油n-3 PUFAs含量变化对脑聚集DHA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剂量一效应关系.进一步发现,在肝组织中,n-3 PUFAs饲料喂养各组△6去饱和酶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在脑组织中,只有n-6/n-3PUFAs(1:1)组△5、△6去饱和酶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结论] 脑组织中DHA的聚集随饲料中鱼油n-3 PUFAs含量的升高而增加;脑中△6和△5去饱和酶的表达在高含量鱼油n-3 PUFAs摄入时才受到抑制,提示膳食摄入DHA需要在很高含量时,才有可能满足脑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父代备孕期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子代端粒长度(TL)的影响。方法 将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父代)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分别给予n-3 PUFAs缺乏(n-3 D)、n-3 PUFAs正常含量(n-3 N)和n-3 PUFAs高含量(n-3 H)饲料饲喂12周,然后与12周龄正常体重的同品系雌性小鼠交配繁育子代小鼠。对成年期子代小鼠进行外周血和组织TL以及端粒酶和端粒结合蛋白基因mRNA表达检测。结果 与n-3 N饲料相比,父代n-3 D饲料喂养使得子代雌和雄性小鼠的外周血、肝脏、脂肪组织和/或脑组织中的TL显著缩短,伴随雄性肝脏端粒酶组分TERC以及结合蛋白TRF2和POT1a的mRNA表达下调;同时显著缩短了子代睾丸TL并下调了端粒酶(TERT)和结合蛋白(TRF1、TRF2、POT1a)的mRNA表达。父代n-3 H饲料喂养虽然未改变子代的TL和肝脏端粒酶及结合蛋白表达,但却显著逆转了n-3 D饲料的不良影响。另外,相对于n-3 N饲料,父代n-3 D和n-3 H饲料喂养均未改变自身睾丸TL,但n-3 H饲料喂养时睾丸TL以及端粒...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摄入高脂不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构成比的饮食后,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及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40只刚断乳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基础饲料)、高脂组(猪油)、高脂1∶1组(n-3/n-6为1∶1)和高脂1∶4组(n-3/n-6为1∶4),每组10只。每周记录一次大鼠体重,喂养16周处死动物,检测大鼠血脂、血清胰岛素敏感性和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他3个组体重显著上升(P<0.05);高脂1∶1组胰岛素敏感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显著高于高脂组和高脂1∶4组(P<0.05);与高脂组相比,高脂1∶1组血清TNF-α和hs-CR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长期摄取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样具有肥胖风险,提高n-3PUFAs在膳食构成中的比重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预防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饮食鱼油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脑内不同脂类中PUFAs构成的影响。【方法】使用C57BL/6J雌性小鼠,在胎儿期和幼年期分别给予不同种类高脂饲料(18%脂肪,供能比为36%)喂养-高脂豆油饲料、高脂鱼油饲料和高脂豆油:鱼油(5∶1)混合饲料,以正常饲料(6%脂肪来自豆油,供能比为12%)为对照,时间为4个月。采用薄层层析分离脑组织中各主要脂类成份,然后采用甲酯化-气相色谱分析对各脂类成份中的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鱼油饲料喂养改变了小鼠脑内主要脂类中PUFAs的构成。在磷脂中,虽然5种PUFAs在各饲料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A)(1.94±0.41)以及n-3/n-6 PUFAs比值(2.31±0.75)在鱼油组较其它三组显著升高(P<0.05);在甘油一和二酯中,与豆油组相比,鱼油组和豆油:鱼油混合组LA含量(0.31±0.09%,0.65±0.58%)降低,而鱼油组DHA/AA(2.60±1.66)以及n-3/n-6 PUFAs比值(2.31±0.75)升高(P<0.05);在甘油三酯中,与豆油组相比,鱼油组和豆油:鱼油混合组AA含量(1.62±0.53%,1.12±0.36%)和EPA含量(0.98±0.58%,1.34±0.31%)显著降低,而DHA/AA比值(1.14±0.21,1.46±0.58)升高(P<0.05),但DHA含量在三组之间无差异(P>0.05);在游离脂肪酸中,5种PUFAs在各饲料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饮食鱼油n-3 PUFAs摄入增多虽然不影响脑内DHA的聚积,但改变了DHA/AA以及n-3/n-6PUFAs的比值。甘油酯类可能是脑摄取、聚积DHA的主要直接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对饲料诱导肥胖小鼠食欲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使用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给予两种高脂饲料(脂肪含量为34.9%,供能比为60%)-n-6PUFAs(来源于葵花籽油)饲料和n-3PUFAs(来源于鱼油)饲料喂养3个月;以正常脂饲料(脂肪含量为4.3%,供能比为10%)作为诱导肥胖鼠的对照。小鼠禁食12 h后,麻醉状态下心脏取血、脑和性腺周围脂肪。血浆瘦素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脂肪组织瘦素及下丘脑瘦素受体、神经肽Y(NPY) 和促阿片-黑素细胞皮质素原(POMC)mRNA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 【结果】 两组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小鼠体重和血浆瘦素浓度均高于正常脂饲料组小鼠,但n-3PUFAs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在两项指标的增高程度显著低于n-6PUFAs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与正常脂饲料喂养小鼠相比,n-6PUFAs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瘦素和下丘脑瘦素受体、POMC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NPY mRNA水平降低;n-3PUFAs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上述4种基因mRNA表达则未发生变化。 【结论】 n-3PUFAs可减轻肥胖状态下瘦素及其受体、NPY、POMC等食欲调节因子表达的异常,在肥胖发生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及甲基转移酶表达改变以及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的影响作用。 【方法】 使用30只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小鼠分别给予两种高脂饲料(脂肪含量为34.9%,供能比为60%)-n-6 PUFAs(脂肪来源于葵花籽油)饲料和n-3 PUFAs(脂肪来源于鱼油)饲料喂养14周;以正常脂饲料(脂肪含量为4.3%,供能比为10%)(脂肪来源于葵花籽油)为对照。喂养结束后对小鼠脂肪组织基因组DNA总甲基化以及甲基转移酶(DNMTs)进行测定。 【结果】 与正常脂饲料喂养小鼠相比,两组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DNA总甲基化程度均明显升高,但n-3 PUFAs高脂饲料组升高的程度显著低于n-6 PUFAs组。n-6 PUFAs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的脂肪组织DNMT1、DNMT3a和DNMT3b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脂饲料组小鼠,而n-3 PUFAs高脂饲料喂养小鼠脂肪组织中这3种酶的表达无变化。 【结论】 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升高;鱼油n-3 PUFAs具有抑制DNA甲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不同年龄阶段脑摄取、聚集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n-3)及相关去饱和酶的变化。 【方法】 使用6~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雌性小鼠,分别给予n-3 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缺乏饲料和含n-3 PUFAs饲料喂养6周,然后雌雄合笼交配繁殖,新生仔鼠分别于生后7、21 d和42 d时取血、脑和肝脏。采用甲酯化-气相色谱分析对血浆、脑和肝脏中脂肪酸谱进行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脑和肝脏中脂肪酸去饱和酶1(FADS1)和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S2)基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对不同年龄小鼠组织脂肪酸的比较发现,脑中DHA和总n-3 PUFAs含量在两种不同饲料组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而肝中的含量则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n-3 PUFAs缺乏组相比,饲料中添加n-3 PUFAs可使仔鼠生后7、21 d和42 d时脑和肝脏中DHA和总n-3 PUFAs含量均显著升高;升高的程度在脑组织中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而在肝脏组织中则不随年龄变化。对不同年龄段FADS表达的比较发现,FADS1和FADS2 mRNA在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于42 d时显著高于7 d和21 d,而在肝组织中的表达量于各年龄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n-3 PUFAs缺乏组相比,饲料中添加n-3 PUFAs可使仔鼠生后7 d和21 d时脑组织FADS1和FADS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42 d时的表达无变化;肝组织中这两种酶mRNA水平在7 d和21 d时无变化,42 d时FADS1显著降低。 【结论】 发育期脑对DHA的聚集需求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少;FADS在脑中的表达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同时,饲料n-3 PUFAs缺乏状态对脑聚集DHA以及FADS的影响在年龄小时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n-3 PUFAs)对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30只3~4 周龄C57BL/ 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分别给予高脂饲料、鱼油n-3 PUFAs高脂饲料(脂肪含量均为34.9%,供能比均为60%)以及正常脂饲料(脂肪来源于猪油和葵花籽油,脂肪含量为4.3%,供能比为10%)喂养16周。然后采集粪便,采用16s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取结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脂饲料喂养对照组小鼠相比,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粪便中厚壁菌门及乳杆菌属的数量显著增多,而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以及双歧杆菌属的数量则显著减少(P<0.05)。两组肥胖小鼠相比,鱼油n-3 PUFAs高脂组肥胖小鼠的粪便双歧杆菌属数量明显增加,而乳杆菌属数量显著减少(P<0.05)。对结肠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检测显示,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的IL-1β、IL-6、TNF-α及MCP-1表达量较正常脂饲料组小鼠均明显升高(P<0.05),而IL-10的表达量无变化;鱼油n-3 PUFAs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的IL-1β、TNF-α较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有显著性的降低(P<0.05)。结论 鱼油n-3 PUFAs可以改善肥胖状态下的肠道菌群紊乱及肠道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幼年期仔鼠母爱剥夺对成年期脑组织聚集DHA的影响。方法 C57BL/6J新生雄性仔鼠被随机分为母爱剥夺组和对照组,母爱剥夺组仔鼠在出生后第4~14天,每天与母鼠隔离6 h(9:00~15:00),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12周龄时,麻醉状态下心脏取血,采集脑组织。采用甲酯化法-气相色谱分析对血浆和脑中的脂肪酸谱进行检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肝脏和脑组织△5、△6去饱和酶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母爱剥夺组仔鼠成年后血浆脂肪酸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肝脏和脑组织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总n-3 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s)含量明显降低(P<0.05),二十二碳五烯酸(DPA)含量及∑n-6 PUFAs/∑n-3 PUFAs比值显著升高(P<0.05);同时,脑组织中△5去饱和酶与△6去饱和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生命早期遭受母爱剥夺的小鼠成年后脑聚集DHA减少,可能与脑组织中△5和△6去饱和酶基因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比例n-6/n-3PUFAs对小鼠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油菜花粉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调节小鼠饲料中n-6/n-3PUFAs的比值。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前列腺增生模型组(B组)、n-6/n-3PUFAs=1.7组(C组)、n-6/n-3PUFAs=5组(D组)、n-6/n-3PUFAs=10组(E组)和非那雄胺治疗组(F组)共6组。测定炎性细胞因子、双氢睾酮(dihydrotestosterone,DHT)含量及增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C组和D组可显著降低前列腺增生指数(P0.01),降低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CP)的活性(P0.01),生长状况明显好于模型组;实验组均能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D组降幅最明显。前列腺组织切片观察D组增生减退明显,腺腔内仅有少量淡红色分泌物。C组显著降低血清中DHT含量(P0.01)。结论油菜花粉萃取物调节饲料n-6/n-3PUFAs的比值可以明显降低BPH临床症状及病理学指标,n-6/n-3PUFAs=5时具有最显著的效果,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鼠摄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饮食对仔鼠的血液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反式脂肪酸低剂量组和反式脂肪酸高剂量组,分别饲以含有0、4%、8%(占供能比)反式脂肪酸的饲料,2周后雌雄小鼠以2∶1比例合笼,仔鼠在出生3周后,断头处死小鼠测定小鼠红细胞膜上的9t-C16∶1、t-C18∶1、9t,12t-C18∶2含量。结果实验期间各组母鼠、仔鼠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体重均逐渐增大,毛发均为白色且有光泽。3种TFAs的标准曲线显示相关系数在0.991 3~0.998 7之间,线性范围是1.00~10.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母鼠和仔鼠的t-C18∶1含量随着饲料中的反式脂肪酸剂量的增大而升高(均P0.01),9t-C16∶1、9t,12t-C18∶2在各个剂量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反式脂肪酸(t-C18∶1)可通过母代的饮食摄入传递到子代体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环节, 探讨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3 PUFAs)对肥胖状态下瘦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 3~4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30只, 随机被分为3组(每组10只), 分别给予高脂饲料、鱼油n-3 PUFAs高脂饲料(脂肪含量均为34.9%, 供能比为40%)以及正常脂饲料(脂肪含量为4.3%, 供能比为10%)喂养4个月以诱导肥胖。喂养结束时取性腺周围脂肪组织, 应用RT-PCR检测脂肪组织瘦素mRNA水平;应用亚硫酸盐修饰直接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PCR, BSP)法检测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甲基化程度;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荧光定量PCR(CHIP-RT-PCR)技术测定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结合的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以及RNA聚合酶2(Poly II)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脂饲料组小鼠相比, 脂肪组织中瘦素mRNA 表达在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小鼠明显增加, 而在鱼油高脂饲料组肥胖小鼠无变化。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结果显示, 高脂肥胖小鼠瘦素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甲基化程度、DNMT1、DNMT3a、DNMT3b和MECP-2含量均较正常饲料组显著升高, 并伴随Poly II含量减少;而鱼油高脂饲料组瘦素基因启动子区结合DNMT3a、DNMT3b and MeCP-2增加, 但启动子区MECP-2含量与高脂饲料组比缺有显著降低, DNMT1和Poly II以及CpG位点甲基化程度无改变。结论 肥胖状态下瘦素表达变化可能与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以及结合的相关调控蛋白、RNA聚合酶等有关;n-3 PUFAs对瘦素基因表达的调节也可能是通过对这些蛋白的影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n-3/n-6配比脂肪酸对大鼠食欲影响及其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58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7天后,尾静脉取血。根据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基础饲料),高脂组(高脂饲料),高脂1∶1组(高脂饲料+n-3/n-6=1∶1油),高脂1∶5组(高脂饲料+n-3/n-6=1∶5油),低脂1∶1组(脱脂基础饲料+n-3/n-6=1∶1油),低脂1∶5组(脱脂基础饲料+n-3/n-6=1∶5油),喂养45天,观察大鼠摄食与体重增长,并于实验第0、15、30和45天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于45天处死动物,取下丘脑,用RT-PCR分别测下丘脑组织中NPY、AMPK-α2 mRNA表达。结果添加PUFA的四个组血清TC、TG、摄食量、体重及NPY、AMPK-α2mRNA表达均比高脂组大鼠明显降低(P<0.05)。结论PUFA改善血脂可能是通过影响AMPK表达,从而抑制下丘脑食欲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孕期缺锌仔鼠脑中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母鼠在孕期和哺乳期缺锌对仔鼠成年后脑功能特别是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考察孕期缺锌母鼠所产仔鼠脑内基因的差异表达状况并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怀孕ICR雌鼠24只随机分为(A)对照组,(B)孕期及哺乳期轻度缺锌组,(C)孕期严重缺锌组。对照饲料、轻度缺锌饲料及缺锌饲料的锌含量分别为100 mg/kg、5 mg/kg和1 mg/kg。仔鼠断乳后饲喂普通市售饲料。A、B组仔鼠70日龄(P70)后以穿梭箱法测试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制备海马脑片检测仔鼠长时程增强(LTP)变化情况;以A组仔鼠作对照,基因芯片技术检测C组仔鼠(P1)脑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C组仔鼠出生后即死亡。行为测试中,B组仔鼠达到学习标准所需次数多于A组仔鼠,二者有显著性差异;B组仔鼠海马脑片诱导的LTP低于A组仔鼠;基因芯片检测初步确认C组仔鼠脑中有8条差异表达基因(A组仔鼠作对照,表达差异2倍以上),其中5条锌上调序列,3条锌下调序列。结论: 孕期及哺乳期轻度缺锌即可造成仔鼠成年后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同时也影响海马的突触可塑性,故孕期是锌缺乏造成脑功能损伤的关键时期;孕期缺锌引发的仔鼠成年后脑功能损伤可能与神经细胞Ras-MAPK信息传递途径中MAPKK2表达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妊娠期和哺乳期不缺铁、中度和重度缺铁大鼠母鼠所生仔鼠在新生仔鼠期抗体形成情况,(其母鼠饲料含铁分别为250ppm、12 ppm、6 ppm),以及断乳后食物中含铁量足够与否对抗体形成的影响。在出生后第12天和37天给仔鼠腹腔注射绵羊红细胞(SRBC),5天后取脾细胞,用Jerne的空斑检测方法,评价其抗体产生的能力。仔鼠在断乳后,分为六个组:1.CC组:对照组,仔鼠为不缺铁母鼠所生并喂足铁食物;2.CD组:仔鼠为不缺铁母鼠所生但喂缺铁食物;3.DC组,仔鼠为重度缺铁母鼠所生但补足铁;4.DD组:仔鼠为重度缺铁母鼠所生又未补足铁;5.MC组:仔鼠为中度缺铁母鼠所生补足铁;6.M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非ADHD儿童体内脂肪酸水平差异及膳食补充n-3类脂肪酸对ADHD儿童体内脂肪酸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在1 555名2~5年级学生中筛选出ADHD儿童79名,取50名非ADHD儿童作为对照,采集静脉血分析其脂肪酸差异。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原则,将ADHD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浓度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膳食补充干预3个月,观察干预后脂代谢改善情况。结果ADHD儿童血红细胞膜的饱和脂肪酸(SFAs)中的C15∶0、C16∶0、C20∶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中的C15∶1、C18∶1、C20∶1、C24∶1及PUFAs中的亚油酸C18∶2 n-6(LA)明显高于非ADHD组儿童(P0.05);花生四烯酸C20∶4 n-6(AA)、二十碳五烯酸C20∶5 n-3(EPA)及C22∶4(n-6)低于非ADHD组儿童。ADHD儿童补充n-3PUFAs后,体内α-亚麻酸C18∶3 n-3(ALA)、C24∶0、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HA)及n-3PUFAs水平显著提高,n-6PUFAs、n-6/n-3比例则显著降低。结论ADHD与非ADHD儿童体内的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补充n-3类脂肪酸可提高ADHD儿童体内n-3类脂肪酸水平,同时降低n-6/n-3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PUFAs)及其比例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截止至2022年1月1日有关n-3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3项针对n-3及n-6PUFAs和乳腺癌发病风险关联的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其中队列研究14项,病例对照研究20项,共纳入研究对象1 077 178例,患者19 2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3多不饱和脂肪酸(OR=0.933,95%CI:0.858~1.014)、n-6多不饱和脂肪酸(OR=1.018,95%CI:0.914~1.133)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无统计学关联(P>0.05),而较高的n-6/n-3PUFAs比值会显著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OR=1.166,95%CI:1.047~1.299,P=0.005)。结论 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提示合理的膳食脂肪摄入比可能会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而n-3及n-6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单独效应关系尚不明确,仍需更多前瞻性实验流行病学证据进行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脂肪酸构成对小鼠血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喂饲正常对照饲料、猪油高脂饲料和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为1∶1、5∶1、20∶1的高脂饲料5周,比较各组小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质过氧化物(LPO)、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游离脂肪酸(FFA)、选择素(ES)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的含量变化。结果猪油组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n-6/n-3 PUFA 1∶1组和5∶1组血清TG、TC水平显著低于猪油组(P0.05)。20∶1组血清FFA水平显著高于1∶1组和5∶1组(P0.05)。1∶1组和5∶1组血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及ES水平均显著低于猪油组和20∶1组(P0.05)。5∶1组血清v WF水平显著低于猪油组和20∶1组(P0.05)。结论与猪油和高n-6/n-3 PUFA比值高脂饲料相比较,低n-6/n-3PUFA比值高脂饲料可改善小鼠脂代谢、炎症与氧化应激和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