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千多年前的巴蜀一带就已经用茶作为贡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四川茶文化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茶馆文化"。茶,茶馆,在四川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活。受潮湿多雾,日照时间短的气候影响,虽然在川西地区的城市里,依托于现代科技手段,越来越多的出现纯粹封闭在室内的茶馆,古镇中的茶馆仍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环境条件,采用各种建筑形式,来使得茶馆的外部空间形态得以体现:有的是直接利用庭院或滨水区域、屋顶平台等室外空间;有的利用传统的檐廊、凉厅子等半室外空间;有的则是采用巴蜀地区一种独特的过渡空间形式——"无墙之室"来达到似内而外的空间效果。茶馆作为川西地区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形态,也可以说是生活方式、地域文化,在传统建筑历史文化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对川西地区古镇中的这些茶馆外部空间特点的研究,既是回顾历史,也是对当代四川茶馆的外部空间设计提出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陶庵梦忆》的文本出发,从瀹茶风尚、茶馆的环境向度、茶馆的公共空间属性等三个层面剖析明朝末年江南的茶馆文化,揭示了茶馆是统摄茶艺、茶器、茶生活的综合环境营造,是浸润了人生百态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以茶文化为中介的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弥散在江南文化的生态建构中。  相似文献   

3.
尊重武夷山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自然景观 ,重视实际功能需要和建筑的地域性 ,以福建省新华书店武夷山图书交易中心为例 ,创造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公共建筑。  相似文献   

4.
马非 《新建筑》2012,(5):78-81
武夷山茶博物馆以宋式风格为基调,结合武夷山地域特征,打造双世遗文化展示平台,并提供"印象·大红袍"演出基地,展现独特的武夷山文化主题茶博物馆结构体系以钢为主要材料,屋面彩色压型钢板结合武夷山地域文化凝练出自身的细部元素。在设计中徒手设计与数字化建构相辅相成,诠释了一座既富武夷山地域风格,又充满现代气息的茶文化博物馆。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人就有饮茶的习惯,品茶不仅能够放松身心也有助身体健康。中国各个地区的茶馆是继承与弘扬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存在价值。中国古代建筑融入了设计人员诸多情感理念,能够对现代茶馆设计进行引导,通过古建筑风格更好地衬托出现代茶馆设计的韵味。在保存至今的各个古代著作中,最先都是对古建筑进行调查研究,然后随着社会时代不断更进,开始对建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国古建筑风格在现代茶馆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析,分析茶馆空间设计,对茶馆功能进行划分,在突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技术上,提升现代茶馆设计美感。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正>2015年5月8日,由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茶叶学会共同主办,成都市博览局特别支持的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下简称"茶博会")在成都新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茶博会布展面积4万m2,分设国际名茶馆、中国名茶馆、四川名茶馆、茶具茶道文化馆等主题馆,汇聚了全国40个产茶基地、500家茶叶、茶机械和茶具企业,约3 000种名茶、上万款茶具美器参展,创造历届茶博会最强商机,无论展会面  相似文献   

7.
余健 《山西建筑》2008,34(9):35-36
以武夷山下梅古村为例,分析了武夷山独具特色的古民居风格,详细介绍了武夷山古民居建筑装饰上的雕刻艺术,通过对武夷山民居的空间组织手法、空间尺度以及艺术处理手法的研究,为当代建筑设计师提供了参考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祝笋 《华中建筑》2012,(2):23-26
在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以"文化路线"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各国产生广泛联系,至今仍影响人们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当首推"茶"。由此产生了茶叶贸易和与之关联的运输线路"茶叶之路"。该文在大量考察和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国际上对"文化线路"的评判标准,对茶叶之路的分布线路、沿途城镇村落的形成、发展、衰落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对湖北省境内茶路沿线的城镇、村落、民居、茶坊、茶行、茶馆、茶庄、茶厂、会馆、驿站、宗教建筑等的建筑形式、类型和功能展开系统的研究,以期从全新视角展示这条贯穿亚欧大陆文化线路上的建筑遗产;同时,站在文化发展和文物保护的角度,对看似分散、而内涵关联的建筑遗产提供整体保护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如今纷繁昌盛的年代,茶馆已不是过去单独为饮茶而设。各种茶馆的主人,为更好地经营所拥有的一席之地,从装饰装修到品茶器皿,各显风格、独具魅力。装饰装修风格的迥异,已形成体现社会四方文化的一个窗口和缩影,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茶馆文化是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每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区涌现出具有不同文化特征的茶馆,遍及大江南北。如四川茶馆以综合效用见长;苏杭茶室以幽雅清净著称;广东茶楼主要是与饮食相结合;北京茶馆则集各地之大成,以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为特点。茶馆的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历史根源。茶馆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当时出现的茶馆是专供人们喝茶歇息之用。在唐代时才正式形成茶馆,至今已有一千六、七百年历史。老北京的茶馆更是遍及京城南北,各种茶馆既有不同的装饰风格,又有浓郁现代商务功用。老北京的茶馆饮茶或许只是媒介,听评书、商务洽谈才是主要内容。北京的茶馆直接把茶与文化相联系,给人以历史知识,又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可谓老少皆宜。  相似文献   

10.
《现代装饰》2010,(5):112-117
庆幸这不是一个喝了咖啡就忘了茶的年代,茶因其深厚的历史积淀而焕发着迷人的魅力。茶馆作为茶的空间载体,诠释着茶的深邃,并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让人们找到某种精神的皈依。可以说茶馆营造了一种洋溢着浓郁人文气息的精神氛围,拉近了日益加速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彼此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