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佳琦  柳蓉  张坤  闫旭 《世界地质》2021,40(2):330-342
通过对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油页岩总有机碳、全硫、岩石热解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讨论了巴音戈壁组油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条件.研究表明:巴音戈壁组油页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类型为Ⅰ型和Ⅱ1型.正构烷烃呈单峰分布,主碳峰数为nC27或nC31.甾类化合物中重排甾烷含量较低,以规则甾烷为主,C27-C28-C...  相似文献   

2.
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油页岩特征及古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油页岩赋存于巴音戈壁组的二、三段。利用钻井岩心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巴音戈壁组油页岩物理特征、品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油页岩沉积环境、古湖泊生产力、构造和古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巴音戈壁组油页岩为低含油率、中灰分、低发热量油页岩;并可分为4个油层组,主力油层组形成于高水位体系域时期,成因类型为深湖-半深湖腐殖腐泥型油页岩。油页岩的富集主要受构造发育特征、沉积环境和古气候、古地貌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3.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早白垩世火山活动强烈。火山岩的40Ar/39Ar年龄值为106.48±1.32~113.12±1.38 Ma;里特曼指数、K2O和K2O+Na2O与SiO2的关系表明该区火山岩为钾质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Nb、Ta富集的特点显示出苏红图火山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特征,说明其源区可能主要是对流的软流圈地幔。火山岩的87Sr/86Sr和143Nd/144Nd比值分别变化在0.705477~0.707098及0.512318~0.512480之间,其Nd、Sr同位素组成靠近第一类富集地幔(EMI)端元,并有向EMⅡ延伸的趋势,显示本区火山岩的源区很大程度上受EMI的影响,并受EMII的微弱影响。此外,随着εNd的减少,P2O5、Rb、Sr、Ba及Zr逐渐富集,暗示苏红图火山岩没有经历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所以,苏红图火山岩是来自对流软流圈地幔的熔融产物。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受到了EMI型地幔的混染,但是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经分离结晶形成苏红图钾质碱性玄武岩。  相似文献   

4.
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地球环境系统研究的重要参考,对银额盆地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进行系统取样,通过岩性观察和孢粉鉴定分析,系统研究了研究区下白垩统古气候演化及有机质富集条件。研究区共鉴定孢粉58属173种,包括裸子植物37属141种,被子植物6属11种,蕨类植物15属21种。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均在90%以上。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其次为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暖温带—北亚热带气候类型,总体表现为半湿润—湿润气候,部分层位为半干旱气候。其中,最有利于研究区有机质富集的气候条件是半湿润气候,其次为湿润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5.
巴音戈壁盆地苏红图组时代归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根据玄武岩钾-氩同位素年龄,从盆地沉积演化和充填特征等方面讨论了巴音戈壁盆地苏红图组的构成特点,认为苏红图组沉积贯穿于早白垩世湖盆地演化的全过程,但盆地内苏红图组的形成具有不等时性。盆地西部苏红图组形成较早,为代表盆地形成之初的一套地层岩性组合,其中玄武岩夹层的钾-氩同位素年龄为141~146Ma,归属早白垩世早期;盆地东部苏红图组形成较晚,为代表盆地萎缩阶段的一套地层岩性组合,其中玄武岩夹层的钾-氩同位素年龄为108~109Ma,时代归属早白垩世中晚期。盆地内中生代火山活动具有自西向东的发生过程。苏红图组时间跨度达30Ma以上,远远超出通常一个地层组的时间间隔,建议对其拆分。  相似文献   

6.
巴音戈壁盆地巴音戈壁组上段泥岩是中国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目标研究层位之一,目前缺乏对该地层湖相泥岩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古盐度影响因素的相关认识。文章应用全岩的B含量、Sr/Ba比值、Rb/K比值及Na+K质量分数等方法和X衍射测试分析技术对巴音戈壁组上段古盐度进行综合判别。分析得出:(1)巴音戈壁组上段以半深湖—深湖沉积环境为主,发育有厚层深灰色泥岩,以半深湖至深湖相沉积为主;(2)研究区目的层岩性结构为泥粉质,该段泥岩伊利石、蒙脱石、伊蒙混层发育较好,绿泥石和高岭石极少;(3)选取样品的Sr/Ba、Rb/K、B/Ga、Na+K值同Couch公式恢复的古盐度变化趋向相似,其水体以半咸水、微咸为主;(4)随着深度增加,TZK-1井、TZK-2井的古盐度呈规律变化,具有升高—降低特点,与伊利石含量的变化一致,并且古盐度变化与古气候及氧化还原的相关研究在该岩性段位耦合。综上表明:目标区古盐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湖盆古沉积环境的恢复,而且有助于揭示古盐度的变化特征对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演化的影响,为后期深入研究粘土矿物对核素吸附性能及核素在泥岩中的迁移情况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果松盆地果松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标准剖面安山岩进行了精确的锆石U-Pb定年分析,旨在确定其形成时代。样品中的锆石多呈自形-半自形晶,振荡环带发育,Th/U比值在0.48~2.77之间,显示其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原定中晚侏罗世的果松组火山岩形成于130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30±2 Ma,MSWD=0.48)或129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29±2 Ma,MSWD=0.14),应划归为早白垩世。根据果松盆地中生界岩石组合特点,结合新获得的火山岩测年数据和生物化石种群特征,重新厘定果松盆地中生代地层序列,进而讨论了果松盆地与邻区白垩纪地层单元的地层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酒西盆地旱峡和红柳峡等地有基性火山岩产出,它们曾一度被认为是新生代构造运动的产物。旱峡火山岩作为夹层产于早白垩世新民堡群下沟组地层中,火山岩气孔、杏仁构造发育。局部发育枕状构造,具明显的水下喷发特征。旱峡火山岩SiO2相对较低,K2O+Na2O不高,但钾相对较高。稀土总量为(211.875~237.454)×10^-6,轻稀土富集,(La/Yb)N为12.47—13.79;稀土配分曲线右倾、平滑,Ce为弱的负有异常,无Eu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的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各元素均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程度最高.有Nb,Ta槽,但相对于原始地幔不亏损;曲线表现为整体上隆的特征,表明其源区为富集地幔。旱峡火山岩与红柳峡粗玄质熔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的配分模式几乎完全相同,表明它们同源同期:运用多个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最终确定洒西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这与酒西盆地及其周围地区(酒泉盆地群)下白垩统构造特征和盆地群热演化特征一致。对酒西盆地火山岩形成构造背景的研究,对于深化酒西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史冀忠  崔海峰  许伟  宋博  王宝文 《地质通报》2022,41(8):1430-1444
银额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的巴音戈壁组湖相页岩是一套重要的烃源岩。通过对巴隆乌拉剖面黑色页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其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以及黑色页岩沉积的古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模式。结果表明,Sr/Ba值为0.14~0.24,平均值为0.18,B/Ga值为3.89~6.51,平均值为5.03,相当B含量为230.88×10-6~375.99×10-6,平均值为294.95×10-6,古盐度为11.97‰~15.83‰,平均值为14.70‰;V/(V+Ni)值为0.67~0.84,平均值为0.74,Ceanom值为-0.113~0.018,平均值为-0.055;古气候指数(C)为0.80~1.34,平均值为1.06,化学蚀变指数(CIA)为75~81,平均值为79;古水深为4.16~88.04 m,平均值为33.40 m;P/Ti值为0.10~0.22,平均值为0.15,过剩钡(BaXS)为-46.5×10-6~144.5×10-6,平均值为38.85×10-6。综合各参数特征,研究区黑色页岩沉积于温暖、湿润、半咸水、缺氧的还原环境,沉积水体较深,具有低的古生产力条件。有机碳含量与沉积环境间相关性的研究表明,巴音戈壁组黑色页岩有机质富集是古盐度、氧化-还原条件、古气候、古生产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银额盆地中生界沉积演化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七宝山晚中生代火山岩位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管帅盆地东缘,出露于青山群八亩地组中。本文通过对火山岩样品TYS48和TYS52中锆石LA-ICP MS U-Pb测年,获得其年龄分别为120.1±0.6Ma和118.5±1.1 Ma,显示该区火山岩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区火山岩SiO2含量为56.02%~66.45%,富钠、富碱、偏碱性(σ平均为4.01),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系列的火山岩。与区内埃达克质岩相比,除TYS49样品外,其余样品均具有较低的MgO含量为(0.52%~2.02%)和Mg#(16~42)。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火山岩富集Rb、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弱的Eu负异常(δEu平均为0.85); 具有富集的Sr-Nd-Pb同位素组成:87Sr/86Sr(t)=0.7084~0.7098,εNd(t)=-20.4~-16.2,206Pb/204Pb(t)=16.44~17.19,207Pb/204Pb(t)=15.39~15.47, 208Pb/204Pb(t)=36.82~37.65。研究表明,在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和岩石圈减薄背景之下,软流圈物质上涌使得地温升高而造成下地壳部分熔融,熔融的下地壳与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形成了七宝山火山岩。断裂带的存在与活动,对华北克拉通可能具有破坏作用,使得岩石圈的稳定性和整体性遭到破坏,从而成为华北岩石圈减薄中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1.
宋霁  焦养泉  李锦华 《地球科学》2015,40(5):851-862
为了全面了解测老庙坳陷早白垩世叠锥构造的沉积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及形成环境等问题,运用野外露头实测、光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阴极发光照相、扫描电镜照相等方法,发现叠锥构造发育于钙质结核外侧,覆盖所有方向,呈放射状,直圆锥锥顶指向结核中心;叠锥矿物成分主要为纤维状低镁方解石,纤维状方解石呈锥形套叠,具波状消光;阴极发光显微镜下呈均一的棕红色,不具微量元素分异和析出的成岩色带;叠锥结核的发育规模明显受制于原生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叠锥结核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育的原生沉积环境应为水深在5~30 m、水体能量较高的滨浅湖沉积环境.推测叠锥构造的形成可能是同沉积期生物沉积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后期上覆岩层静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张惠  王纳申  孟祥振  孟展 《地质通报》2019,38(4):656-666
巴北凹陷是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简称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北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埋汗哈达组的孢粉组合特征研究及碎屑锆石U-Pb同位素测试,探讨了地层年代及物源方向。从孢粉组合特征可以看出,除晚古生代和中生代都存在的类型外,仅在白垩纪出现的类型没有见到,且见到的绝大多数类型都出现在晚古生代和三叠纪;银额盆地苏红图坳陷北部埋汗哈达组碎屑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Th/U值(0.4),表明大部分属于岩浆成因锆石。锆石年龄分布在246~1010Ma之间,集中分布在246~390Ma、400~560Ma,最年轻的峰值为260Ma。综合分析后将埋汗哈达组归入二叠系,与切刀古隆起和巴彦诺尔公—狼山—阴山一带岩浆岩的年龄分布相似,由此认为,切刀古隆起和巴彦诺尔公—狼山—阴山一带的岩浆岩可能为埋汗哈达组的沉积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3.
牛漫兰  傅朋远  吴齐  朱光  夏文静 《岩石学报》2012,28(12):4125-4138
蒙阴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出露于青山群八亩地组和方戈庄组中。火山岩SiO2含量为53.71%~69.08%,主要为安山质岩石和流纹岩,以钙碱性系列为主(σ平均3.42);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富集的Sr-Nd-Pb同位素组成(87Sr/86Sr(t)=0.7051~0.7110,εNd(t)=-5.16~-16.4)。根据MgO含量和Mg值,可将安山质火山岩划分为高镁(Mg>60)和低镁(Mg<60)两个系列。高镁安山质岩石的MgO、Cr、Ni及不相容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低镁安山质岩石,且具有相对高的87Sr/86Sr(t)和较低的εNd(t)值,Sr-Nd同位素组成趋向于EMⅡ型富集地幔端元。低镁安山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埃达克岩,其同位素组成介于EMⅠ型富集地幔端元与华北麻粒岩相下地壳之间。流纹岩具有较低的MgO、Cr、Ni含量和明显的负Eu、Sr异常,同位素组成类似于扬子中、上地壳。研究表明,蒙阴盆地高镁安山质岩石由曾遭受俯冲扬子陆壳熔体改造的华北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且岩浆在上升 过程中经历了华北下地壳物质一定程度的混染或混合作用;低镁安山质岩石主要由华北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流纹岩为岩石圈伸展减薄背景下仰冲至华北克拉通之上的扬子中、上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地质现象显示,郯庐断裂带的伸展活动控制着蒙阴断陷盆地的发育,与蒙阴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的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华北克拉通破坏中可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29  
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虽辽西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中代火山岩。岩石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义县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相容元素(Cr,Co,Ni,V等)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等)相对富集,市场强元素(如Nb,Ta,Ti,Zr,Hf等)和放射性元素(U,Th)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 馏明显,δEu弱负异常,放射成因的Nd,Sr,Pb同位素较低, 具有板内和活动大陆边缘弧地球化学特点。作者认为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火山岩起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岩浆在演化过程中以结晶分异作用为主,伴有少量的地壳混染作用,即AFC过程。结合区域构造,作者认为义县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岩石圈的不均匀拉伸环境,是燕山板内造山作用的产物,与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松辽盆地早白垩世发育基性岩类的橄榄玄武岩、玄武岩,中性岩类的玄武安山岩、安山岩、粗安岩,酸性岩类的粗面岩、粗面英安岩、英安岩和流纹岩。早白垩世火山岩都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的特征,并具有较低的(~(87)Sr/~(86)Sr)_i值和较高的(~(143)Nd/~(144)Nd)_i值。基性岩类Ce/Nb=1.92~8.31,Th/Nb=0.08~0.44,(~(87)Sr/~(86)Sr)_i=0.7031~0.7047,ε_(Nd)(t)=+1.7~+5.2;中性岩类Ce/Nb=3.70~15.80,Th/Nb=0.34~2.58,(~(87)Sr/~(86)Sr)_i=0.7040~0.7054,ε_(Nd)(t)=0~+3.0;酸性岩类Ce/Nb=4.29~15.80,Th/Nb=0.11~1.02,(~(87)Sr/~(86)Sr)_i=0.7038~0.7066,ε_(Nd)(t)=+1.0~+3.3。基性岩类岩浆主要来自被富集了的亏损地幔源的部分熔融,受混染程度很小;中性岩类岩浆源于年轻地壳组分被来自亏损地幔岩浆的再次部分熔融;酸性岩类浆岩可能主要来自源于亏损地幔的初生地壳部分熔融,并受到了上地壳的混染。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蒙古-鄂霍次克洋关闭引发强烈的挤压造山后,发生的岩石圈拆沉作用致使来自亏损地幔的岩浆熔融上涌导致岩石圈主动伸展拉张,地表则表现出大规模的裂谷断陷作用和大范围的火山活动。这个阶段的伸展拉张以主动拉张为主。  相似文献   

16.
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有效反映物源区地质信息。为了探讨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苏红图组砂岩物源属性与源区构造环境,进行了砂岩显微薄片鉴定和主量元素测定,结果显示,巴音戈壁组砂岩与苏红图组砂岩的岩石学特征较相似,主量元素特征稍有差异。综合研究表明,砂岩成熟度低,杂基含量较高,岩性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物源区母岩主要为中酸性岩类(长英质为主),其次为中性和酸性岩类,也有极少量基性岩成分;研究区总体上长期处于构造活跃地区,气候寒冷干燥,碎屑物质化学风化程度低,源区构造环境以活动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为主,也有少量物源来自被动大陆边缘,基本上没有来自反映稳定构造环境的克拉通内部的物源;主体物源区构造环境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构造环境性质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七宝山晚中生代火山岩位于郯庐断裂带山东段管帅盆地东缘,出露于青山群八亩地组中.本文通过对火山岩样品TYS48和TYS52中锆石LA-ICP MS U-Pb测年,获得其年龄分别为120.1±0.6 Ma和118.5±1.1 Ma,显示该区火山岩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研究区火山岩SiO2含量为56.02%~66.45%...  相似文献   

18.
银额盆地额济纳地区中生代地层分布广泛,近些年的研究表明,盆地内发现的油气多来源于中生代地层的烃源岩,因此研究银额盆地中生代地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银额盆地额济纳地区微体化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鉴定了孢粉3属3种,介形类3属6种,其共存时限为早白垩世。据此将前人原划上侏罗统重新厘定为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并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3个岩性段。结合化石古生态、沉积构造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巴音戈壁组3个岩性段分别代表了近岸水下扇、滨—浅湖、扇三角洲平原的淡水—微咸水内陆河湖相沉积环境,揭示其沉积经历了湖盆从产生、发展到萎缩的演化过程。巴音戈壁组岩石组合、沉积环境和化石组合特征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区域地层研究对比,为研究油气基础地质和区域演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火山岩进行39Ar-40Ar同位素测年得到该套火山岩年龄值为(105.55±4.03)~(112.71土2.06)Ma,为早白垩世喷发物.对苏红图火山岩与位于阿尔金断裂周缘的酒西盆地红柳峡火山岩的年龄及地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红柳峡火山岩及苏红图火山岩均为阿尔金-恩格尔乌苏断裂断裂...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区营城组广泛发育有一套以酸性喷发岩为主的中酸性火山岩,包括玄武粗安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等,属钙碱性岩类,亚碱性系列。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揭示研究区营城组火山岩形成于113Ma至111Ma之间,属早白垩世的Aptian期至Albian早期。岩石地球化学表明,流纹岩类均表现为富集Rb、Th、Zr等元素,亏损Sr、Ba、P、Ti、Eu等元素,安山岩类则亏损不明显,英安岩类介于两者之间,结合Nd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营城组中-酸性火山岩是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通过构造环境图解判别表明营城组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拉张构造背景,是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大规模岩石圈减薄和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