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流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长江流域水系复杂,防洪对象分布范围广,控制性水库的防洪调度目标具有多元化、分布多区域特征,如何科学运用水库防洪库容,有序兼顾各区域防洪是流域控制性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的关键。选取溪洛渡、向家坝与三峡水库组成的水库群为对象,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先通过逐次分解各防洪区域对溪洛渡、向家坝两库预留防洪库容的要求,在结合区域间洪水遭遇关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库防洪库容在协调川江与长江中下游两区域防洪中的分配方案;同时对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方式深入优化,提出适当扩大对城陵矶防洪补偿库容分配方案。研究成果表明,联合调度方案可进一步减少长江中下游分洪量,对于提高整个流域防洪减灾水平,完善长江流域库群防洪调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长江上游水库群2016年洪水联合防洪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兴平 《人民长江》2017,48(4):22-27
随着长江上游水库群不断建成投入运行,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势在必行。在分析研究长江洪水组合遭遇和重要防洪对象防洪需求的基础上,采用集合与解耦相结合的方法,按照就近有效与遏制洪源相结合的原则,提出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总体布局。以防御长江1954年洪水为目标,分析了联合防洪调度的效益;回顾了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指导下2016年实际防洪调度的过程及当时的考量,总结分析了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成效,提出了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的下一步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面对2017年长江流域复杂的水情和严峻的汛情,通过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实现了对上中游水库群的科学精细调度,确保了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基本完成了水库蓄水目标。回顾了洪水期间的调度过程,分析了联合调度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实施,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逐步形成,目前的水库调度管理模式已暴露出许多问题,不利于水库群综合效益的发挥。从控制性水库群调度管理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进行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必要性,并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技术研究、监测预报、监督管理5个方面,就如何保障联合调度顺利实施进行了初步对策分析,以充分发挥流域控制性水库群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2008年三峡水库进入175m试验蓄水期,溪洛渡、向家坝等一批控制性防洪水库也陆续投入运行,标志着长江流域防洪、水资源综合利用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水库群联合调度涉及目标、主体多元,关系、矛盾错综复杂,事关防洪安全、能源安全、航运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如何既从根本上解除长江洪涝心腹大患、高效利用水资源,又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造福亿万人民,是一项重大课题。介绍了长江流域水库群防洪兴利联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可为实时调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常规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对水库群防洪联合调度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应加强水库防洪联合调度的模型研究、耦合研究,同时加强调度系统的硬件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新形势下,特别是中央提出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水库群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阐述了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分析了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工作方向,从进一步完善联合调度体制机制、加强联合调度技术研究、拓展联合调度范围和规模、提高水文气象预测预报水平、提升联合调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持续推进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工作,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维护长江优良生态,实现水库群整体最佳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库是长江流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期长江流域工程体系变化最大的部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部署对长江流域水库调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梳理了近年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库在防洪抗旱等方面开展联合调度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取得的显著效益,结合流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常态,对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入汛以来至7月20日,长江流域迎来两次大的洪水过程,通过上中下游水库群的联合防洪调度,长江中下游防洪压力得到有效缓解,洪涝灾害损失大为减少。一、长江水库群的构成长江流域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5.12万座,总库容约3 588亿m3。以三峡水库为骨干的重要大型防洪水库总防洪库容达627亿m3。上游干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长江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不断建成投运,沿江排涝规模不断发展,水工程调度运用对洪水演进特性及河道槽蓄的改变,流域的防洪形势也发生相应变化。2020年,长江流域共发生5次编号洪水,实时防洪调度应对中采取了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多组合水工程联合调度方式,成功应对长江2020年流域性大洪水。对2020年洪水期间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实践情况进行回顾梳理,分析不同场次洪水下水工程联合调度运用方式和调度效果,探讨水工程防洪调度过程中显露出的防洪制约因素,提出完善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工作的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流域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流域干支流已建和在建的大型梯级水库群规模庞大,实施联合调度将对长江防洪安全、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电能源高效利用意义重大.对长江流域大型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需要解决的主要理论、方法、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了归纳剖析,并结合近年来开展的相关科研工作,简要介绍在大型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发展战略、优化模型、生态调度、管理体制和仿真...  相似文献   

13.
陈桂亚 《人民长江》2013,44(23):1-6
随着长江上游一批具有防洪功能的大型水库陆续投入运行,为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防洪与水生态环境安全,充分发挥上游控制性水库群的整体最大综合效益,实施水库群联合调度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阐述联合调度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按2015年水平,着重对长江上游干流沿江重要城市河段进行防洪计算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洪标准和调度方式;同时提出了提高上游支流防洪标准应采取的调洪措施,以及配合三峡水库实施中下游防洪补偿的调度方式。此外,对上游各水库汛末蓄水安排以及枯水期消落调度原则与方式作了简要描述。研究成果可为实施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提出 太子河河长413公里,流域面积13983平方公里,是辽宁全省面积的1/10。流域内有本溪、辽阳、鞍山和营口等市,是辽宁省经济发达地区,1996年国民生产总产值达750亿元,约占全省的1/4。太子河流域易产生暴雨,洪水灾害频繁。70年代,先后在支流和干流建成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长江流域建成总库容在1亿m~3以上的大型水库300多座,总调节库容1800余亿m~3,防洪库容770亿m~3。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每一座水库都"身兼数职"。如果把蜿蜒曲折的长江比作曲谱,那么每一座水库都是这曲谱上美丽的音符。如何让这些音符合奏出美妙乐章,发挥出整体最大效益?在水利部领导下,长江委潜心研究探索并实践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统筹防洪、生态与兴利,提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7月29~30日,浊漳河南源流域普降暴雨,申村、鲍家河、屯绛3座中型水库库水位超汛限泄洪,下游河道洪水陡涨,干流店上桥段堤防漫溢,局部农田被淹。为实现浊漳河南源水库群防洪联合调度,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减小洪涝灾害损失,根据2007.7.29暴雨洪水资料,针对流域中不同的防洪保护对象,按重要性、梯次保护的原则,采用水库群联合调度的方式重新模拟推演洪水,并与实际洪水过程进行对比总结,提出了浊漳河南源水库群联合调度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风险的研究存在仅考虑单一风险因子或缺乏考虑防护点风险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识别梯级水库群联合预报调度方式风险源和风险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多种不确定性影响下的水库群自身及防护点的综合风险分析模型,采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法由上游至下游计算其风险率。昭平台-白龟山梯级水库群的实例表明,联合预报调度方式的实施不会增加额外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常规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对水库群防洪联合调度方案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应加强水库防洪联合调度的模型研究、耦合研究,同时加强调度系统的硬件建设。  相似文献   

19.
范可旭  郭卫  张晶 《人民长江》2017,48(5):8-12
选取乌江梯级水库群为研究对象,通过乌江"2014.07"洪水防洪调度的实例,分析探讨了乌江梯级水库调度对下游防洪影响程度。2014年7月,乌江流域4个主要防洪控制断面发生了20~150 a一遇洪水。经水库群联合调度,各水库还原后入库洪水的峰现时间比天然洪水提前约15~24 h,入库洪峰增加约13%~30%,水库削峰率约为31.3%~45.8%,思南、沿河、彭水、武隆等4个防洪控制断面20~150 a一遇洪水被削减到4~10 a一遇。分析结果说明乌江梯级水库群防洪调度效果较好,可以供乌江流域梯级防洪调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一种简捷的防洪水库群洪水优化调度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