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据内蒙古兴安岭林区运材汽车燃料消耗的实际情况,利用应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推算出重车百公里油耗与空车百公里油耗的数学关系,根据应用数学的理论,提出根据一定统计期运材汽车的油耗统计资料,来确定燃料消耗定额的方法,供汽车运材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各种运材汽车的实际使用资料,结合我国北方林区特点及近五年内载货汽车发展概况,建议北方林区运材汽车选用载重六吨(4×2)和十二吨(6×4)柴油车两个基本车型。  相似文献   

3.
运材汽车故障分布规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可靠性理论的基本方法,对运材汽车使用中的故障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林区运材生产中使用过的两种国内外车型(CA141K2和LT——110)在两个运季的运行考核记录数据及其资料,归纳分析了运材汽车故障分布规律及特点。同时对可靠性理论用于汽车维修管理作了探讨和示例。  相似文献   

4.
应用可靠性理论,对运材汽车列车在使用中的可靠性特征量进行了研究,并根据林区常用的2种车型的运材汽车列车有关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了支材汽车列车可靠性特征量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同时也对可靠性理论在运材汽车列车维修过程中的应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牵引计算证实,我国北方林区的运材企业,为进口的重型汽车(LT-110,LT-112H等)配备20t级运材挂车,组成原条汽车列车运材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东北林业大学森工系与内蒙吉文林业局合作研制出GCY20型运材挂车,并在吉文局完成了生产试验。。在试验是共完成运材周转量68903m^3.km,平均趟载量达32m^3。同时进行了制动试验,运行轨速测试和列车通过最小曲线路段内偏值的测试等。试验证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各林区若干森工局运材道路路面平整度的实测与统计分析,得到了对运材车辆振动影响较大的四种典型的路面变形.  相似文献   

7.
原条运材车辆是林区桥梁的主要荷载型式,运材车辆荷载对桥梁的动力作用同一般公路桥梁的车辆荷载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林区桥梁设计中,过去一直套用交通部的标准,由于动荷载冲击系数偏低,致使林区桥梁的设计可靠性与安全使用受到一定的影响。通过十几座林区桥梁的振动试验,本文对两种原条运材车辆对于跨径为15m、20m、25m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动力作用的实测分析,提出适合我国林区运材车辆荷载的冲击系数公式,以及冲击系数(1+μ)与运行速度V、桥梁跨径l之间的经验曲线。这对填补我国林区桥梁设计理论的空白,发展林区公路桥梁建设,增加设计可靠性与安全使用都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林区运材生产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车型驾驶室内噪声的调查为基础,通过试验进行了对比和评价。指出运材汽车驾驶室内噪声是不可忽视的,它对驾驶员的身心健康己经构成了危害。  相似文献   

9.
为使汽车的操纵性保持稳定,前轮定位必须正确无误。否则将造成汽车操纵失准,性能下降,甚至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在进行了实际试验的基础上,论述了运材汽车前轮侧滑量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并对减小运材汽车的前轮侧滑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应用价值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照林业企业木材运输汽车的主要运材功能要求,预选5种满足运材基本要求的车型,并对各车型运材汽车进行功能分析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计算出各型车的价值系数,按价值系数大小排序进行选优。  相似文献   

11.
汽车运材费用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汽车运材费用进行分析,影响运材费用的主要因素按其对单位成本影响的贡献大小排序,依次是单位养路费、单位燃润费、单位保修费和单位大修费.  相似文献   

12.
文在运材车速度与燃油消耗予测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就运行时间与燃油消耗而言的林区公路最佳坡度,以及就燃油消耗而言的运材车最佳速度,从而为节约燃油,提高运材生产率开辟了新的途径,为林区道路的设计与运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研究了运材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在道路试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百吨公里”新油耗指标和计算式,并与旧指标相比较。单车《百吨公里》油耗指标为Qv=10.75kg/(100km·t),拖挂为Qv=4.82kg/(100km·t);而原指标各为Qs=21.5kg/100km和Qs=29.5kg/100km。显然,新指标具有明显的经济性和生产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计算式可用来进行不同等级林区道路的油耗计算;提出了一些方法措施,以提高新指标的里程利用系数和载重利用系数,降低燃油耗量,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人工林可燃物负荷量和燃损量的动态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是林火行为预报的基本依据之一。基于森林燃烧和蔓延规律,选取地表层、树冠层为建模单元;利用林分因子和火环境因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低山丘陵区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及中龄林可燃物类型的可燃物负荷量和可燃物烧损量模型。  相似文献   

15.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对森林火灾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对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地区不同林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年秋季防火期至2017年春季防火期大兴安岭林区(根河市、鄂伦春旗、牙克石市、阿尔山市)林分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主要火环境因子对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中气温、林中相对湿度、枯枝落叶层质量、枯枝落叶层温度以及林内灌木盖度是影响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变化的重要因子。(2)各地区春季与秋季、春季与全年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秋季与全年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极显著(P<0.01),说明秋季防火期预测模型精度优于春季防火期预测模型精度。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需要根据不同防火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并相对应地引入更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火环境因子,为林火预测预报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典型针叶林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可燃物负荷量模型,为可燃物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结合林分因子(胸径、树高、郁闭度、冠幅、第1活枝高)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在北京市7个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油松林和侧柏林,每种林型各设置42块样地,调查和测定了2种针叶林的可燃物负荷量(上层枯叶、下层枯叶、灌木、草本、1 h 时滞枯枝、10 h 时滞枯枝),采用冗余分析(RDA)研究地表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关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总可燃物负荷量模型。  结果  (1)油松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14.31 t/hm2,侧柏林总可燃物平均负荷量为9.78 t/hm2,下层枯叶负荷量占2种针叶林地表总可燃物负荷量的比重最大。(2)RDA分析表明,油松林上层枯叶、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胸径呈正相关,下层枯叶负荷量与郁闭度、坡度呈正相关。侧柏林上层枯叶、下层枯叶负荷量与树高、冠幅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灌木可燃物负荷量与树高、郁闭度呈正相关,与海拔呈负相关。2种针叶林总可燃物、1 h 时滞枯枝、10 h 时滞枯枝负荷量均与胸径呈正相关,草本可燃物负荷量与海拔呈正相关。(3)模型表明,胸径、树高、冠幅能较好推算出油松林总可燃物负荷量,第1活枝高、冠幅、坡度能较好的推算出侧柏林总可燃物负荷量。  结论  油松林有发展成较大森林火灾的可能性,根据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应当着重对林下枯落物可燃物进行管理,及时清理林下可燃物,降低潜在森林火灾风险。不同林型可燃物负荷量与林分因子以及地形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同,在进行可燃物管理时,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适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Fuzzy数学原理,介绍一种按立地条件适宜度对杉木的立地生产力水平和杉木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进行预测的方法。首先确定立地因素适宜杉木生长的隶属函数,然后将林地的一系列立地因素数据转换为一组Fuzzy集合,从而根据Fuzzy贴近度原理,确定杉木林地的立地生产力水平。再以杉木的地位指数为依据,并根据数理统计原理,对各林龄的杉木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天然中幼龄林在森林资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林业企业木材生产的重要接续资源,同时又是林区多种经营的重要基地。目前的现状是林分密度低,林分质量差,林下更新不好。在当前森林资源危机的情况下,经营好天然中幼龄林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天然中幼龄林的地位和现状,提出以培育为主,培育与保护相结合,合理规划,分类经营的原则,分别采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促进天然中幼龄林的生长。为林业发展积累后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森林火灾对大气环境中PM2.5的贡献量, 分析不同火环境下地表可燃物排放PM2.5的变化特征, 以期为森林火灾排放颗粒物污染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以帽儿山地区红松人工林地表针叶可燃物为研究对象, 铺设不同可燃物载量和可燃物含水率组合方式的可燃物床层, 基于燃烧风洞实验室进行点烧实验192次, 并利用崂应2050型智能空气/TSP综合采样器定量测量不同风速条件下可燃物燃烧释放烟气中细颗粒污染物(PM2.5)浓度。结果在可燃物载量、可燃物含水率和风速的共同作用下, PM2.5质量浓度值有很大的变化区间, 最小值为166.7μg/m3, 最大值为7516μg/m3。各因子对PM2.5质量浓度的影响差异较明显,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可燃物载量>风速>可燃物含水率。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 可燃物含水率与PM2.5质量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 可燃物载量和风速与PM2.5质量浓度相关关系显著(P<0.05), 且可燃物载量与风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以双因素模型拟合PM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 可燃物载量和风速共同解释77%的PM2.5质量浓度变差。结论红松针叶燃烧对大气颗粒物污染有明显的贡献作用。PM2.5质量浓度对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载量和风速的响应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与可燃物载量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 与可燃物含水率关系不明显。本研究以可燃物载量和风速为预报因子构建的PM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 可以为估算森林火灾排放PM2.5质量浓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前言 能源问题是我国四化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各种能源建设,以满足国民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森林能源是世界性的传统能源。据1980年世界银行的报导,全世界木材能源消耗量占总能源的6%,其中发达国家只占1%,发展中国家则达27%。1978年世界木质能源消耗量达15.66亿立方米,总的趋势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木材产量的86%是用作薪柴的。我国1980年全国商品能源总消耗量折标准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