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残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除了与一般儿童有着共同的心理问题以外,还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依赖、退缩、自卑、敏感、多疑。针对这些特殊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孤残儿童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依赖、退缩:这些孩子在社会环境里显得胆小怯懦,适应新环境能力差,常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而喜欢一个人独处。首先要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改变对孩子的不良态度,可选择一些可以增强自主性而又无需成人更多支持的任务,鼓励孩子独立去完成。完成的好给予奖励,同时进行强化。要  相似文献   

2.
范篆玲  陈瑛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2):1366-1368
孤残儿童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抚养方式直接关系着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养育模式将会促成他们人格、心理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成年后能否正常回归社会。对孤残儿童的养育及心理健康的培育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3.
张华 《黑龙江医学》2012,36(5):399-400
<正>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从小被父母遗弃,除了运动或智力残疾外,由于缺少关爱和情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行为问题。我院护理人员通过耐心细致和富有爱心的工作,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方法,使孤残儿童的心理沿着正常的轨迹发展。增强和恢复他们基本的生活本领,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福利院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和温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全面创造福利院孤残儿童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使之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将来更好地回归社会。方法: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评估,从本院随机抽取正常儿童48例、残疾儿童40例,再从市区两所学校随机抽取60例正常儿童(父母离异排外),年龄均为10~15岁,分三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福利院残疾儿童自我意识评估结果与院内正常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福利院正常儿童自我意识评估结果明显低于市区学校的普通儿童。结论:福利院孤残儿童自我意识普遍低下,对行为、学习与社会能力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应高度关注孤残儿童自我意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构照料孤残儿童适应能力培养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以上海市儿童临时看护中心内的疑似弃儿为例,对于孤残儿童由于心理创伤、生活习惯、社交环境的变异导致适应不良现象进行系统的干预,并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干预前、干预后评估,对照评估结果。结果:经过2个月的干预训练,儿童适应行为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在生活自理、语言、人际交往方面的进步较快。结论:及时的干预对提高疑似弃儿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国内外收养孤残儿童的月龄、病残率、发育商等方面的差异性及产生的原因,对孤残儿童的送养工作及儿童福利政策提出参考性意见。方法:将359例0~6岁国内外收养孤残儿童的相关资料,按国外收养和国内收养分为国外组和国内组两组,统计出两组儿童的数量、性别比、健康状况、收养月龄、发育商(DQ),将两组儿童的相关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国内外收养儿童比较,性别上国内外两组儿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2,P>0.05);国外组病残率(76.73%)明显高于国内组(2.38%),(P<0.05);平均月龄国外组(28.48±11.88)明显大于国内组(16.23±10.96),(P<0.05);平均发育商国外组(79.60±14.32)明显低于国内组(96.24±11.86),(P<0.05)。结论:通过发育商等测量筛选宜送养儿童,倡导收养家庭转变收养观念,健全和完善儿童福利政策法规,给予收养家庭政策上的扶持,可促进残疾儿童回归家庭。  相似文献   

8.
采用GesellScale、WPPSIWISC一CR、PPVT量表测验118名孤残儿童。结果表明:智力正常者占22.9%,智残者占67.8%,其中中度至极重度智残者占80%。  相似文献   

9.
程家富  郑会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279-2280
孤残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亲子关系断裂、家庭组织缺乏,在他们进入福利机构后,虽然能得到精心的照料和养育,但不能弥补父母缺失对其造成的影响。在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环境中,他们更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74例癫痫孤残儿童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观察分析,积累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抗癫痫治疗经验。方法:以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的74例癫痫孤残儿童为对象,依据2013年7月观察期起始时使用抗癫痫药物种类数量情况进行分组,单药治疗组38例,联合用药组36例,观察各组儿童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抗癫痫药物治疗的74例癫痫孤残儿童,总治疗有效率为78.4%,其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单药治疗组疗效有效率84.2%,联合用药组为72.2%,两组患儿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癫痫孤残儿童需尽早、长期、系统、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有利于癫痫疾病的控制,提高癫痫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孤残儿童全面康复有效而经济的方法。方法:我院自2001年9月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以来,至今共有122名孤残儿童寄养到家庭,对其康复疗效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家庭康复的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孤残儿童的家庭康复是一种有效、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董莉 《中国民康医学》2014,(21):100-101
目的:探讨换位思考在护理孤残儿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孤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心理辅导、康复锻炼及特教、社会群体等换位思考活动护理。结果:换位思考显著提高护理人员对孤残儿童的了解,纠正他们不良的心理问题,使其愿意与人沟通,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结论:换位思考明显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高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夏某儿童福利院20年救治的孤残儿童残疾状况及对他们实施医疗及康复治疗后的结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统计自1996年至2015年20年所接收救治孤残儿童的残疾情况,并统计分析经过医疗及康复治疗后的效果及安置情况。结果:经过分析,统计样本为救治784例孤残儿童中,男女比例相当,无差异性。残疾特征具体信息:脑性瘫痪儿童所占比例最高,为32.0%,其次为精神发育迟缓儿童占15.4%,先天性唇腭裂儿童占9.9%,正常儿童约占11.1%;年龄特征具体信息:0~1岁儿童所占比例最高,为53.1%,且病残率为95%,12~18岁儿童所占比例最低,为2.7%。所有儿童通过长期有效医疗及全面的康复,60%左右的患儿能够生活自理,最终融入社会。结论:孤残儿童中,94.4%的儿童是被遗弃的,残疾率为90.0%,为了让这些儿童得到有效康复及融入社会,医疗及康复治疗须全面而有效,在此基础上,减少残疾儿童的出生及弃婴发生的重要途径,第一是不断提高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第二是做好围生期保健,从而降低高危儿的出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儿童福利机构在新形式的驱动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儿童福利机构的职能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仅仅是收养弃婴的“孤儿院”。北京市儿童福利院作为我国首都市属最大的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单位,本着“以儿童为本”的服务理念,努力实践着服务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66名孤残儿童适应行为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孤残儿童适应行为发展水平 ,为临床康复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6 6名孤残儿童进行连续两年的适应行为评定 ,对所测适应离差商 (ADQ)不同分级进行 χ2检验。对各领域因子总分组间进行比较 ,进行 t检验。对各类儿童 ADQ及因子 T分进行均值比较。结果 全组适应离差商有所下降 (P <0 .0 1)。各领域中认知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 ,独立因子 ,社会自制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类儿童中残疾儿童适应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损。结论 应重视孤残儿童的残疾特征 ,采取必要的康复训练措施 ,提高孤残儿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三种抚养模式对孤残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探索孤残儿童的最佳抚育模式.方法:对2009年1月1日以后入院的孤残儿童的体格发育和心理发育进行评估.结果:三种抚养模式对孤残儿童身心发育影响有差异.结论:寄养家庭抚养和院内家庭式照顾抚育模式优于院内抚养,更利于孤残儿童发育.  相似文献   

17.
寄养家庭环境对孤残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家庭寄养工作已在全国各个儿童福利院广泛开展 ,让孤儿回归家庭 ,享受家庭温暖 ,建立与父母的情感依赖 ,对孤残儿童的身心发育具有积极的作用 ,已形成共识。因此 ,选择合适的寄养家庭 ,对规范家庭寄养工作 ,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发育 ,显得尤为重要。目前 ,全国各福利机构对选择寄养家庭尚无统一的模式 ,为探讨寄养家庭的某些条件对孤残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 ,我们收集了寄养家庭的父母文化程度、年龄等 5项相关因素 ,进行了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文选择在 2 0 0 1年 1月以后 ,我院进入武汉市居民家庭进行协议寄养的孤残婴儿为研究对象 ,…  相似文献   

18.
文春燕  董晓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368-1369
目的:提高护理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对孤残儿童的水平。方法:对64名护理员为期三年的培训,采用考核成绩以及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成效。结果:经过培训,护理员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结论:对孤残儿童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能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也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孤残儿童定期营养监测,及时实施肠营养干预,改善营养状况,以利于孤残儿童健康成长。方法:定期进行营养筛查,对存在营养风险的孤残儿童进行营养评估和肠营养干预。结果:肠营养干预对营养不良孤残儿童显著有效,受干预孤残儿童体重增长速率与正常儿童比较P<0.01,出现部分赶上生长。结论:孤残儿童有必要定期进行营养筛查、评估和及时肠营养干预,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孤残儿童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孤残儿童的养护方法。方法:运用新的教育和康复模式对福利院收养的25例0~3岁孤残儿童进行科学养护,评估养护效果。结果:孤残儿童在生长发育、智力发展、性格、生活能力方面均有很大进步,并逐步回归家庭与社会。结论:科学的养护模式可极大促进孤残儿童在身心、智能、性格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健康发展,应该在各层次的福利院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