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美兰长效止痛剂在肛肠科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1847例肛肠科术患者在术后都采用复方美兰长效止痛剂进行止痛。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基本无痛者1427例,疼痛轻微可耐受者376例,疼痛较重者44例,总有效率97.6%,效果十分显著。结论复方美兰长效止痛剂在肛肠科术后的应用效果好,使众多的肛肠科患者解除顾虑,肯于接受手术治疗,不再延误病情。既去除了广大患者的痛苦,也解决了肛肠外科一直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用于肛肠科手术后止痛的疗效及时机。方法将448例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肛肠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 A、C组选择传统镇痛麻醉,B、D组选择超前平衡镇痛麻醉;A、B组术中采用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地塞米松联合麻醉;C、D组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0.9%氯化钠液、地塞米松、2%亚甲蓝等制成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进行麻醉。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各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麻醉后并发症。结果 D组麻醉术后各时期VAS评分低于C组和B组,A组麻醉术后各时期VAS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D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和B组,A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前平衡镇痛联合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在肛肠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长效止痛剂对于肛肠疾病术后的止痛作用。方法 观察组50例,用1%亚甲蓝1.5ml与0.375%布比卡因5ml,1%利多卡因5ml制成的复方溶液于术后创面封闭注射;对照组50例,用1%的亚甲蓝2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制成注射液于术后创面封闭注射,观察止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完全止痛效果达85%,对照组为40%,两组止痛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是理想的长效止痛制剂。  相似文献   

4.
2001年3月~2003年3月,应用复方亚甲兰长效止痛剂及直肠粘膜保护剂——太宁栓剂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地佐辛治疗肛肠患者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骶管麻醉下行择期肛门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术口点状注射利多卡因2 ml+生理盐水1 ml+布比卡因1 ml+亚甲蓝1 ml组成的镇痛剂。治疗组术后给予地佐辛5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镇痛效果和止痛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佐辛能有效治疗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甲哌卡因在儿童乳牙拔除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51例临床诊断为乳牙滞留,需要拔除乳牙的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226例和对照组225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盐酸甲哌卡因及2%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记录两组患儿分别在注射后2 min、5 min和10 min时用探针在牙周进行疼痛测试的反应、麻醉注射过程中的疼痛评分以及拔牙过程中麻醉效果的评价。结果:盐酸甲哌卡因与利多卡因相比,麻醉起效时间短,麻醉注射过程中疼痛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甲哌卡因麻醉总有效率为96.90%,比利多卡因麻醉总有效率(87.5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甲哌卡因应用于儿童乳牙拔除中的局部浸润麻醉,其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注射过程中疼痛小,局部浸润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方阿替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对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老年患者下牙槽神经阻滞中的实际临床效果,并对联合麻醉方案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下颌磨牙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口内入路法,对照组给予2.0%盐酸利多卡因3.0 mL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以0.25 mL·min-1速度匀速推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阿替卡因1.5 mL局部口腔黏膜注射浸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值作为神经阻滞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对2组各手术节点VAS疼痛主观评分测定;对颌磨牙开髓根管置入术后各时间节点进行VAS术后镇痛效果评定。记录并统计2组神经阻滞成功率、麻醉剂补救剂量、麻醉起效时间的差异。随访15天,统计2组患者随访期限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共入组104例,最终试验组纳入52例,对照组纳入52例。试验组和对照组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75.00%(39/52例)和55.77%(29/5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麻醉补救量分别为(0.22±0.02)和(0.43±0.04)mL;麻药起效时间分别为(7.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局麻下行包皮环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做包皮环切术的患者用2%利多卡因与0.894%罗哌卡因各5 m L混合分别行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包皮环切术,观察术中和术后的麻醉镇痛效果及手术效果。结果 60例对麻醉效果都感到满意,患者在术中和术后2 h,有96.7%(58/60)的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疼痛,50例(83%)术后2 h后感到切口疼痛较轻,术后6个月随访,59例对切口美观度感到满意,60例阴茎勃起时均不疼痛。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局麻下行包皮环切术,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术后止痛效果好,手术操作游刃有余,安全,疗效满意,很适合年轻医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内应用优配润滑止痛剂缓解肛肠疾病术后排便疼痛价值评价。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行肛肠疾病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40例):仅让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口服止痛药与常规消毒等;研究组患者(40例):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以直肠内应用优配润滑止痛剂。观察两组患者排便疼痛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不良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率为75.00%,对照组患者疼痛率为95.0%,研究组患者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后,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肛肠疾病手术病人利用直肠内注入优配润滑止痛剂能明显降低病人术后排便疼痛,并降低不良反应状况发生率,显著提高术后恢复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2007年10月以来,选择70例病人分为2组:联用组(复方利多卡因5~10 mL和亚甲兰5 mg稀释至2.5mL)和单用组(亚甲兰5 mg+生理盐水2 mL,配成0.2%的亚甲兰溶液),于手术结束后,分别注射止痛药至创面基底部.于注射后0.5~4,4~12,12~24,24 h后,观察病人肛门疼痛及下坠情况.结果发现,术后联用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药组.  相似文献   

11.
乔峰  马恒香  董瑞  张健 《天津医药》2014,(12):1240-1242
目的 评价地塞米松(DXM)加入阻滞麻醉中对阻生智齿拔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试验组术前将2%利多卡因4 m L+地塞米松1 m L(5 mg)混合后将其中的3 m L行局部麻醉注射阻滞牙槽神经。对照组术前单独使用2%利多卡因3 m L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由智齿拔除术后症状严重度量表(Po SSe量表)评价,分析并比较2组得分。结果 试验组的Po SSe量表总得分为18.059 1±13.210 9,低于对照组的27.819 3±15.716 9(P<0.05)。试验组饮食、语言、肿胀、疼痛及日常生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前加入地塞米松在局部阻滞麻醉中可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用于肛肠术后止痛的最佳麻醉方式分析。方法将224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12例。A组接受硬膜外麻醉,B组接受局部麻醉。比较2组麻醉及止疼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B组的麻醉操作时间和术后留室观察时间短于A组,而术后12h时VAS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但术后镇痛效果却不如硬膜外麻醉好,两者均可应用于肛肠手术的实施,但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切口周围局部浸润在脊柱手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n=43)手术结束缝合切口后以0.75%盐酸罗哌卡因10 m L混合复方倍他米松1 m L,0.9%Na Cl 1∶1稀释至20 m L,于切口周围肌层和皮下深部局部浸润;对照组(n=40)手术结束后以0.9%Na Cl 20m L于切口周围肌层和皮下深部局部浸润。观察2组患者的疼痛指数、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量以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甲级愈合36例(83.7%),乙级愈合6例(14.0%),丙级愈合1例(2.3%);对照组甲级愈合33例(82.5%),乙级愈合5例(12.5%),丙级愈合2例(5.0%),2组患者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浸润注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且不增加切口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及罗哌卡因与地塞米松混合液经硬膜外腔单次注入用于肛肠科术后镇痛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72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拟行肛肠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术毕前10min两组患者均经硬膜外单次注入5ml溶液,试验组溶液含地塞米松10mg、布托啡诺1mg、罗哌卡因10mg及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溶液含吗啡2mg、罗哌卡因10mg以及0.9%氯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每个患者术后6、12、18、24、30、36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VAS在12、18、24、30、36 h时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肠科手术中,地塞米松联合布托啡诺,罗哌卡因混合液单次硬膜外腔注入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且安全、简便、廉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商品名:必兰)在急慢性牙髓炎患者进行局麻后开髓及根管预备与传统利多卡因注射液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疼痛发生情况,评价必兰麻镇痛效果。方法将72例急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必兰局麻下行开髓及根备,对照组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麻下开髓根备,对麻醉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利多卡因麻醉组成功率为57.1%,必兰麻醉组成功率为97.2%,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必兰在急慢性牙髓炎开髓及根治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无痛操作技术,其麻醉效果好,起效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长效止痛剂亚甲蓝用于痔疮术后不同注射方式的止痛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根据手术指征选择60例混合痔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术式均为外剥内扎术,观察组于术后在肛周行菱形浸润注射;对照组于术后在切口边缘封闭注射。于术后各时间点观察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及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术后2 h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 h观察组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24、72 h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暂时性肛门失禁、局部水肿、尿潴留、排便意识障碍、创面愈合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采用的注射方式所产生的止痛效果,尤其术后早期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是长效止痛制剂亚甲蓝的理想注射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4%阿替卡因和2%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对98例需拔除双侧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患者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在同一位患者两侧分别注射4%阿替卡因(试验组)和2%利多卡因(对照组)100 mg,并行高速涡轮机微创拔牙。比较两组麻醉显效时间、患者术中疼痛程度及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试验组麻醉显效时间为(102.8±19.4)s,显著低于对照组[(229.0±58.7)s,P<0.05]。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虽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麻醉时、翻瓣时、去骨时、缝合时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4%阿替卡因可代替2%利多卡因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8.
长效止痛注射液是在布比卡因注射液基础上重新组合的一种复方制剂,处方由盐酸布比卡因和亚甲兰等药组成,临床上用于肛门手术局部止病治疗。该药能达到长期止痛效果进而缓解病人手术后的痛苦,此优点经临床应用已得到证实。1实验材料1.1长效止痛注射液(本院中药研究室提供);0.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南京六合制药厂);氯化筒箭毒注射液(上海第十制药厂)。1.2新西兰种家兔、豚鼠均由江苏省药物研究所提供。2方法和结果2.1局部止痛作用:选取体重为300-350g的豚鼠各16只(雌雄各半),于实验前一日,剃净每只豚鼠背部正中线上前后…  相似文献   

19.
王乐姬  黄盈  张若 《海峡药学》2010,22(12):119-120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凝胶用于肛瘘术后换药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住院患者100例根据自愿程度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外科常规操作程序,常规消毒后行肛瘘术后换药;试验组征得患者同意后涂抹利多卡因凝胶,约0.5h后再行肛瘿术后换药,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肛瘘术后换药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换药效果显著.结论 利多卡因凝胶用于肛瘘术后换药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复方亚甲蓝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90例肛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麻醉用药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骶管注射复方亚甲蓝+利多卡因麻醉)和对照组(n=45,行骶管注射利多卡因麻醉)。对比两组术毕、术后3 h、12 h、24 h以及48 h时VAS评分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术前、术毕以及术后2 d时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肾上腺素(E)水平;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毕及术后2 d时血清Cor、NE以及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观察组术毕及术后2 d时各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失禁、肛门灼痛感以及肛缘水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亚甲蓝联合利多卡因骶管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肛肠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