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苏航  张岱  任伟宏 《肿瘤学杂志》2021,27(6):487-493
摘 要:肿瘤早期诊断是其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有效的肿瘤标志物是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肿瘤细胞能够分泌外泌体(exosomes),其在电镜下呈杯状,直径30~150 nm,被脂质双分子层包围,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外泌体内容物包括蛋白质、短肽链、脂质、核苷酸等,其中外泌体蛋白可作为潜在的肿瘤诊断标志物。与活体组织样本检测相比,外泌体蛋白检测具有取样快速简便、检测成本低等优势,在肿瘤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全文就肿瘤外泌体差异蛋白变化及其在肿瘤诊断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介绍了一些肿瘤生物标志物有一些可用于有症状的肿瘤患者检测的标志,大部分标志物对癌症患者的监控有价值。由于有抗肿瘤生物标志物的抗体,在肿瘤的治疗或定位中可用这些标志作为靶目标,有助于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是一种酪氨酸激酶型受体,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c-Met靶向治疗已初步应用于临床,其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益处。目前,由于无法对c-Met表达阳性的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早期筛选,使得c-Met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总体有效率偏低。c-Met靶向分子成像借助靶向分子成像探针能够实现肿瘤c-Met表达水平及活化状态的定量检测和直观揭示,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的潜在价值。结合近年来c-Met靶向分子成像的研究,本文将深入分析、探讨c-Met靶向分子成像探针的构建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判断肿瘤预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判断肿瘤预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易先平综述毛永荣审校免疫组化方法在肿瘤病理诊断中主要用于肿瘤标记物识别及各种肿瘤的鉴别诊断,近年来已有较多用于判断肿瘤的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报道。本文重点介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激素受体、癌基因…  相似文献   

5.
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少常规诊断技术诊断的早期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技术检测淋巴结、骨髓、血液等组织中的肿瘤微转移灶,可能对肿瘤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有益的帮助。而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肿瘤微转移检测指标,确定微转移灶的临床意义等方面则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组学与肿瘤的筛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关键在于肿瘤的筛检。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被发现,相应检测方法亦在不断完善,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当中肿瘤标志物水平的表达及联合检测阳性率、特异性对其临床肿瘤的诊断、治疗、转移、复发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30例正常对照组和22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12种(AFP、CA-153、CA-199、CA-125、CA-242、CEA、HGH、Ferritin、βHCG、PSA、f-PSA、NSE)肿瘤标志物进行系统检测,观察发生肿瘤最多的几大系统及同一肿瘤不同病理学分型当中肿瘤标志物表达的水平变化分析。结果12种肿瘤标志物检测恶性肿瘤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50%.88%)比单项检测高。特异性好;同一种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其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应用于临床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转移、复发、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对健康人群的肿瘤普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肿瘤放射治疗研究的日益深入,对肿瘤的正确诊断和对治疗反应的检测成为研究热点。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ET)做为一种功能影像已被广泛应用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现就PET在肺部原发灶的诊断、纵隔淋巴结分期、评价患者治疗反应和预后以及与其他检查手段的比较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纳米药物递呈系统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药物提呈系统能同时检测多种肿瘤标记物,是选择性肿瘤成像的有力载体,被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纳米药物递呈系统使抗肿瘤药物具有靶向性、低毒高效、稳定性的特点,并能延缓药物的释放。在基因治疗方面,纳米药物提呈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提呈系统将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蛋白芯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防治肿瘤与降低死亡率的最有效方法。寻找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肿瘤标志物(TM)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关注。生物芯片具有可并行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的特点;为探讨其在临床肿瘤中检测上的价值。本文应用上海数康生物有限公司新开发的HD-2001A型生物芯片检测仪和深圳威康生物蛋白芯片试剂对168例健康体检者和211例已知的各期各种肿瘤患者进行检测。追踪观察了36例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杜强强 《癌症进展》2016,(10):958-961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早诊断、早治疗,也取决于疾病诊治过程的动态监测。肺癌血清学标志物癌胚抗原(CEA)是临床常用的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分期、疗效观察和监测复发的客观指标,但敏感度与特异度受限,且会受到浓度的影响,高浓度CEA对分期及疗效评判价值较高,低浓度则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循环肿瘤细胞(CTC)是近年来肿瘤诊治检测的新技术,不仅敏感度高,而且对肿瘤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评判都有重要意义,并为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帮助,随着技术的发展,对CTC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成为可能,但目前CTC检测技术仍很滞后,其“捕获”也较为困难。本文针对此两种检测方法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和侵袭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病理学、免疫组化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微转移的诊断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已能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骨髓、淋巴结中检测出常规临床检查无法发现的转移灶-微转移灶。淋巴结检测微转移阳性率较高,许多肿瘤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检测对诊断微转移有重要意义。淋巴结微转移在肿瘤转移、复发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本文就肿瘤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CA19—9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学肿瘤标记物CA19-9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1例胰腺癌病人和14例慢性腺炎病人进行CA19-9检测。结果:CA19-9在胰腺癌人中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病人,结论:CA19-9检测有助于胰腺癌早期诊断,并可用于评价治疗效果,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乳腺恶性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和 治疗监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乳腺恶性肿瘤,17例乳腺良性肿瘤,39例健康成年人进行血清CA15-3,CA19-9,CA24-2,CA125和CEA5项指标的监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把CA19-9和CA24-2组合起来进行检测。阳性率可达80.2%,手术和化疗均可使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下降。结论:肿瘤标志物不同方式的联合检测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的监测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肿瘤标志物是标示肿瘤存在的一些生化物质,从临床角度出发,主要是指那些在血浆或体液中可以检测到的有关物质。肿瘤标志物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由肿瘤组织产生,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两类。现有的肿瘤标志物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辅助临床诊断,观察治疗的反应;在病情随访中尽早发现肿瘤复发、转移以及预后判断等。  相似文献   

16.
血清层粘连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血清层粘连蛋白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我们检测了各类肝病及肿瘤患者的血清层粘连蛋白,其结果肿瘤患者较肝病患者高,肝病患者较健康者高,有显著差异(P<0.01)我们认为: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肺癌患者血清脂结合唾液酸的动态检测结果发现,肺癌患者经化疗或放疗后血清LSA含量下降,在临床缓解期保持在低水平。当LSA再次升高时,预示肿瘤复发或转移。化疗或放疗前检测血清LSA可作为诊断、鉴别诊断和分期的指标,而治疗开始后的LSA动态检测对判断疗效、监测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很有价值。急性炎症是造成良性疾病组假阳性的主要原因,炎症控制后检测LSA可明显降低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在肿瘤诊断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在肿瘤诊断及治疗效果观察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采用比色法对209例恶性肿瘤患者,33例正常人,15例良性瘤患者及部分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清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er,TSGF)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肿瘤患者,并且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清TSGF浓度明显比治疗前低,血清TSGF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明原发灶肿瘤(CUP)患者在临床上增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一些新近发现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新的影像学及有创检查缩小了鉴别诊断的范围。目前最有前途的可提高CUP诊断率的方法是用DNA微阵列技术检测肿瘤的基因表达谱。现综述近年来有关CUP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黑色素瘤抗原基因(MAGE)表达产物是一种肿瘤特异性抗原,只在肿瘤、睾丸和胎盘组织中表达,在其他正常组织不表达,其发现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通过识别由MAGE基因编码的抗原而杀伤肿瘤细胞。MAGE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和某些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在肿瘤治疗中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