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吨糖田”甘蔗的种植结构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新台糖22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吨糖田”甘蔗种植密度10000芽/667m^2,行距1.5m、双行种植(A处理)和种植密度6000芽/667m^2、行距1.0m、单行种植(B处理)两种种植结构,及其群体冠层结构、生理生化特性、农艺性状和蔗茎产量及品质等生长特性。收获时,A处理以较多的有效茎数获得了每667m^2蔗茎11748.2kg、含糖量1406.3kg的产量水平,分别比B处理的10518.4kg,1347.41kg增产11.69%,4.37%。经差异显著性测验,A、B处理的蔗茎产量差异达5%显著水平,含糖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甘蔗间种玉米试验设3个处理:宽窄行模式,宽窄行140cm、80cm,玉米双行间种在宽行墒面上;1.1 m等行距模式,采用隔一间一,玉米双行间种在甘蔗行间;1.1 m等行距模式单种甘蔗为对照。结果表明,甘蔗间种玉米等行距和宽窄行两种模式,均能提高甘蔗产量,等行距模式增幅达19.2%,宽窄行模式增幅达11.5%,等行距模式玉米产量为376.5kg/667m2,宽窄行模式玉米产量为338.9 kg/667m2;在0.3~0.5m株距密度下,随着玉米株距的增加,玉米产量增加,玉米密度与甘蔗产量之间没有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品种合作88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云南省高寒冷凉山区大春一季马铃薯种植的主要推广品种“合作88”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大薯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云南东北部马龙县土地平整、肥力上等的栽培条件下,合作88以每667m2种植1389株的密度和60cm×80cm的株行距为最佳,平均单产达到了4096.6kg/667m2,产量名列第一位,比对照(密度4167株/667m2的处理)每667m2增产鲜薯865.6kg,增产26.8%,增产极显著;大薯率达到了61.9%。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机械化种植模式下微型薯生产原种的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克新1号’微型薯为试验材料,共设计了5个处理,行距为机械化播种行距90 cm,株距分别为15,12,10,9和7 cm。结果表明,试验所设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播种6 000株/667m2产量最高,为2 228 kg/667m2;考虑投入产出比最佳密度为6000~7000株/667m2,群体生长较合理,建议在乌兰察布地区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国家甘蔗产业体系甘蔗品种不同种植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元正交设计进行了9个甘蔗品种在不同行距和不同下种量下的种植模式试验,以便为适应机械化种植模式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采用福农39号,种植方式采用行距130cm、下种量10000芽/667m2的模式甘蔗产量最高,行距较大,比较适宜机械化种植。  相似文献   

6.
缓释肥对新植蔗生长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农习惯施肥量为对照,科比斯缓释肥设等养分含量、等价值、一次性施肥处理,在广西钦南区、田阳县、隆安县、西江农场、环江县、宁明县、驮卢糖厂(江州区)、宜州市八个蔗区进行试验。试验结果:等养分含量处理,甘蔗667m2平均产量5788.0kg、纯收入567.91元,分别比对照的5190.3kg、672.48元增产597.7kg、减收104.57元;等价值处理,甘蔗667m2平均产量5372.0kg、纯收入751.61元,分别比对照增产181.7kg、增收79.13元;一次性施肥(等价值)处理,甘蔗667m2平均产量5473.8kg、纯收入989.22元,分别比对照增产283.5kg、增收316.74元。试验结果说明科比斯缓释肥可在甘蔗生产中应用,并可一次性施用,可有效提高甘蔗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芝麻机械种植存在的技术难点,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理念,开展我国芝麻机械种植信息收集,并引进、筛选和改制了适于芝麻种植的中小型实用机械设备7台(套),提出了芝麻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机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芝麻机播适宜行距为33.3~40cm,适宜播种量为0.3kg/666.7m2;播后苗前适宜除草剂为99%乙草胺;秸秆还田免耕机播基施复合肥25kg/666.7m2+追施尿素5kg/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51.0 kg/666.7m2,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产16.25%;化学间定苗虽与人工间定苗处理产量相近,但比人工间定苗节省劳动力成本100元/666.7m2以上,并能有效控制苗期杂草和苗荒。2009-2012年,开展了9点次芝麻机械种植高产示范,平均产量116.3kg/666.7m2,比非示范区增产34.2%。  相似文献   

8.
1年旱地新植甘蔗节水灌溉地膜覆盖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旱地春植甘蔗干旱年景3月底种植时不灌出苗水,不论盖膜与否,均不能保证甘蔗出苗,产量较低。采用灌水宽膜覆盖技术栽培可起到显著的增温保湿作用,对提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分蘖率、提高蔗茎产量、提高早期糖分具有明显的效果。宽膜覆盖蔗茎产量比半膜覆盖增产1537~1918 kg/667m2、增28.9%~38.1%,早期蔗糖分提高0.53~0.6个百分点,含糖量增加236~277 kg/667m2、增34.1%~44.7%;宽膜覆盖比不盖膜增产3635 kg/667m2,增109.6%,早期蔗糖分提高1.19个百分点,增糖507kg/667m2、增131%。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垄作、平作、堆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植株性状表现等作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垄作种植产量最高,为2251 kg/667 m2,比堆作种植增产65.7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比平作种植增产21.82%,增产达显著水平;平作种植产量为1 848 kg/667 m2,位居第二,比堆作种植增产36.0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大中薯率垄作种植第一,为89.03%,比堆作种植高20.37个百分点;平作种植位居第二,为86.62%,比堆作种植高17.9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新稻16号产量高、米质优,一般产量在700 kg/667 m2以上,而且具有较好的稳产性、丰产性和适应性。两年区试点11个,有9个点较对照增产。经多重比较和品种稳定性分析,表现出很好的稳产性。2005年区试小区平均产量810.4kg/667 m2,比对照秋田小町增产6.10%;2006年区试小区平均产量788.9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5.41%。两年平均产量799.69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0.76%,达极显著水平。在米泉市种子站、伊犁州农科所、温宿县种子管理站、塔河种业试验站和莎车农技中心的5个试点上都表现了很好的适应性,适应度达100%。适宜南北疆各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