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瘘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高,我院从1985年至1997年共手术治疗SPA126例,发生胃肠瘘29例,其中结肠瘘25例,占胃肠瘘的86.2%,作者认为,SAP结肠瘘的正确处理对降低SAP死亡率很重要,结肠瘘的术中和术后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1972年1月至1985年6月我科共收治各种类型的胆肠瘘19例,发病率为8‰。胆囊十二指肠瘘7例,次为胆囊胆总管瘘,胆总管十二指肠瘘,胆囊胃瘘和胆囊结肠瘘。复杂性胆肠瘘3例,1例为胆囊肝总管瘘及胆囊结肠瘘,1例为胆褒肝总管十二指肠瘘,1例为3管交界部十二指肠瘘。在治疗上较单纯性胆肠瘘困难。现介绍典型病例并进行讨论。例1.女,53岁。以AOSC、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入院。保守治疗后择期手术,术中见肝下广泛粘连,仔细分离,明确为胆囊肝总管瘘及胆囊结肠瘘,行胆囊大部、胆囊结肠瘘及结肠肝曲切除,结  相似文献   

3.
����������Ʒ���̽�֣���34�����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对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及其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调查了1993年10月至2000年10月间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1816例,共有34例发生肠瘘。对肠瘘者的一般情况、疾病诊断、手术经过、肠瘘发生的时间、诊断依据(症状、体征及有关检查)、治疗方法和疗效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 本组与肠道有关的腹部手术肠瘘发生率为1.88%。高位肠瘘13例,7例早期修补术仅1例成功,6例保守治疗5例治愈。低位肠瘘21例,其中10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7例获愈,另11例保守治疗9例成功,2例死亡。结论 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早期修补手术不易成功;有弥漫性腹膜炎者,及时行冲洗引流、粪便转流手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急性结直肠瘘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1例急性结直肠瘘的治疗经过。结果:7例病人非手术治愈,2例病人确定性手术治愈,2例病人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治疗前的放射学评估至关重要。治疗肠外瘘的方法包括通畅引流,肠内营养支持,必要时肠造口和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发生、发展、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其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一方法收集1994年12月~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位肠瘘18例,其中8例早期手术3例治愈,10例保守治疗8例治愈,低位肠瘘16例,其中4例早期手术2例治愈,12例保守治疗10例治愈。结论肠外瘘大多宜保守治疗,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必要时配合TPN、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易发因素 ,提出诊治措施 ,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 1991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结肠瘘 8例 ,了解其发生的部位、时间 ,分析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本组治愈 7例 ,有 1例因患者拒绝行结肠造瘘术而致严重全身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死亡。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易发生结肠瘘与其解剖因素和治疗方法有关。及时发现结肠瘘的存在 ,积极施行结肠造瘘和脓腔引流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治疗的24例肠瘘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手术治愈7例,非手术治愈12例,死亡5例。结论 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可以避免或减少腹部手术后肠瘘的发生的。肠瘘可通过手术方式治愈,部分病人经积极保守治疗亦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8.
毛平力 《腹部外科》2000,13(5):319-319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及危重症。笔者在过去 16年中对 12例肠外瘘患者采取早期手术治疗 ,均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2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13~ 67岁 ,平均 34岁。 12例肠瘘共有瘘口 14个。复杂瘘 1例 ,十二指肠瘘 1例 ,小肠瘘 9例 ,结肠瘘 2例。致瘘因素 :十二指肠残端瘘 1例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术后横结肠梗阻近端瘘 1例 ,出血坏死性肠炎术后小肠、结肠复杂瘘 1例 ,小肠外伤、梗阻肠切除吻合口瘘 3例 ,阑尾残端瘘 2例 ,肠伤寒穿孔修补术后瘘 2例 ,妇产科刮宫术后小肠瘘 1例 ,女性结扎术后小肠瘘 1例…  相似文献   

9.
肾盂空肠瘘和膀胱结肠瘘罕见。本文报告2例肾盂肠瘘和1例膀阬肠瘘,并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等进行讨论,认为膀胱镜和逆行造影检查是其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腹部手术后肠瘘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腹部手术后肠瘘临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腹部手术后肠瘘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行保守治疗18例,治愈16例,死亡2例。接受确定性手术治疗24例,治愈20例,死亡4例。结论对肠外瘘要早诊断、早治疗,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遵循一定原则,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从而提高肠外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缩短疗程并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11.
肠瘘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肇汉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0):659-660
肠瘘有肠外瘘(enterocutaneous fistula)及肠内瘘之分,临床上讨论肠瘘的治疗着重是针对小肠的肠外瘘而言。肠瘘的病因很多,其中属腹部手术并发症的肠瘘占半数以上,甚至有报道高达75%~85%。外科医师对此要有足够认识,应该重视手术技巧的训练,操作力求娴熟精细,以尽量避免这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内瘘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内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殊,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9例,胆囊结肠瘘5例,胆囊胃瘘4例,胆囊胆总管瘘2例。B超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手段,其中16例提示胆囊呈萎缩状。本组仅有5例术前疑诊为胆囊内瘘(25%),其中1例行钡灌肠诊断为胆囊结肠瘘,2例B超示胆囊内积气,1例行腹部平片示胆管内积气,诊断胆囊结肠、胃瘘,1例行CT检查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治疗均切除胆囊后,行十二指肠瘘修补术5例,十二指肠瘘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4例;横结肠癌根治性切除1例,结肠瘘修补4例,胃瘘修补4例,胆总管修补+T管引流1例,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结论胆囊内瘘治疗原则仍然是切除病变的胆囊、切断瘘管、修补瘘口、酌情胆道探查、T管引流、解除消化道梗阻。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原因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重症生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原因及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 对1985年1月至1997年5月间收治的12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可能导致肠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126例手术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结肠瘘25例,25例结肠瘘均发生于术后28天,有胰外感染的较无感染的发生率高(P〈0.01);晚期(两周后)手术较早期(两周内)手术发生率高(P〈0.05),经后  相似文献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肠瘘1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肠瘘的原因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例SAP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发生肠瘘的原因、部位、时间及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1例病人中发生十二指肠瘘4例(36.4%),小肠瘘2例(18.2%),结肠瘘5例(45.4%).肠瘘发生在SAP后2~10周,均经引流管或消化道造影获得影像学证据而确诊.治愈10例(90.9%),其中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治疗4例;1例(9.1%)病人因感染严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 SAP并发肠瘘与局部组织的坏死侵袭、合并感染、手术操作、引流管放置等多种因素有关.肠瘘部位的诊断对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经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和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处理后多数肠瘘可自行愈合,少数长期不愈合者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结肠瘘的诊断与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通过常规胆道造影确诊的胆囊-结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1 4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通过术中胆道造影确诊胆囊-结肠瘘112例,占0.98%。其中男33例,女79例;年龄(67.4±12.6)岁(58~84岁)。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囊-结肠瘘均通过术中胆道造影确诊,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加结肠修补105例,结肠造瘘7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70例(结肠修补65例,结肠造瘘5例),随访时间(16.4±5.3)个月(6~27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胆囊-结肠瘘无特异性症状,术前无特殊诊断方式,术中胆道造影是唯一的客观诊断方法。在掌握娴熟的腹腔镜外科技术条件下行胆囊切除及结肠瘘口修补/造瘘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Ƶ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 ,肠外瘘多为术后并发症 ,再次行肠瘘确定性手术已是第二次手术 ,如确定性手术失败 ,手术次数还会增加。因此 ,肠外瘘手术均是两次以上的腹部手术。在我们接诊的肠外瘘病人中 ,有接受手术治疗达 12次以上的病人。为这些病人进行治疗时 ,深感肠瘘病人的手术 ,无论在手术时机选择、手术方案制定与实施和围手术期处理方面与一般的首次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有诸多不同 ,有很强的个性与特异性。现就肠瘘多次手术治疗的体会作一介绍。1 肠瘘病人再次手术时机的选择  决定肠瘘病人手术时机的因素包括 :营养状态、脏器功能和腹腔粘连的松解情况…  相似文献   

17.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2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回顾性分析了21例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发生高位肠瘘8例,低位肠瘘13例;高流量肠瘘9例,低流量肠瘘12 例。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4例;手术17例 ,治愈14例,死亡3例。结果提示采用控制感染、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等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降低肠外瘘患者的病死率,手术是治疗非手术疗法不能治愈肠外瘘的最后选择,把握手术指征和时机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韩继明  乔渝春 《腹部外科》1997,10(4):168-169
报告的3例十二指肠结肠瘘是一种继发于消化道良恶性病变的少见病,本文探讨十二指肠结肠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致瘘的原因1例为结肠癌,1例为十二指肠穿透性溃疡,例3病因未明,均经手术探查。该病典型表现为腹泻、粪性呕吐或粪味干呕、进行性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三大症状。文中结合病例阐述十二指肠结肠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强调临床所遇病例并非一定具有典型症状,术前诊断有赖于医务人员提高警惕;提出了围手术期支持治疗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要因病而异,以及对良性病变致瘘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9.
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40例肠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1993年10月-2003年10月40例肠瘘患者的治疗经验,尤其是胃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结果40例肠瘘患者,均与腹部手术有关,其中高位肠瘘17例:共手术4例(23%),2例痊愈(50%),2例失败(50%);非手术治疗13例,成功12例(92%),死亡1例。低位肠瘘23例:其中4例行肠造口粪便转流术获愈,19例保守治疗18例成功。1例死亡。总的非手术成功率为75%。结论合理的TPN支持前提下,大多数肠外瘘可非手术治疗痊愈。个别早期高流量瘘或有弥漫性腹膜炎者需及时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肠瘘的相关因素及诊治措施。方法对43例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肠瘘患者中有12例为高位肠瘘,其中5例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者,即刻行肠瘘修补或吻合口瘘切除再吻合术治愈;6例无腹腔感染者,经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和通畅负压引流5例治愈,1例瘘口局部情况好转后择期II期手术治愈;1例患者拒绝继续治疗自动出院。31例低位肠瘘中10例再手术,21例保守治愈。结论对腹部术后肠瘘应提高认识,进行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