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妇尿潴留的相关因素及盆底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经阴道分娩的尿潴留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底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排尿时间、I类与II类纤维的肌力变化、残余尿量。分析两组产程、胎儿重量、自身BMI等一般资料,查找阴道分娩产妇尿潴留危险因素。结果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间、产钳助产术、助产士使用手转胎头为阴道分娩尿潴留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治疗前肌力、排尿时间、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力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盆底康复干预有助于缓解阴道分娩产妇尿潴留,减轻产妇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热熨敷结合盆底康复操预防初产妇顺产产后尿潴留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部产房收治的单胎头位顺产分娩初产妇6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中药热熨敷结合盆底康复操;观察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产后排尿困难临床疗效和产后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观察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产后排尿困难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熨敷结合盆底康复操能促进产妇产后及时排尿、降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从而促进产妇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盐包早期穴位热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阴道分娩产妇按分娩的先后顺序依次编号排列,奇数组为干预组,偶数组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干预组产后早期艾盐包穴位热熨,对照组产后传统诱导排尿。采集并统计分析两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后B超膀胱残余尿量、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观察预防产后尿潴留的综合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产后首次排尿时间例数分布频数比较,U=3.64,P0.01;产后首次排尿后B超检测膀胱残余尿量分布两组比较,U=3.53,P0.01;产后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50 ml例数两组比较,x~2=14.401,P0.001;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两组比较,x~2=5.056,P=0.025;预防产后尿潴留综合疗效两组比较,U=11.90,P0.001。结论艾盐包早期穴位热熨能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妇排尿主诉对其膀胱残余尿量及产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产科阴道分娩后6h之内排尿,膀胱残余尿量≥400 ml的产妇242例,按排尿时有无不适主诉分为两组,均给予相同干预方法,对两组产妇膀胱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产后首次排尿时有不适主诉的产妇共102例,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687.3±184.9) ml,36例发生尿潴留需留置尿管;无不适主诉的产妇共140例,平均膀胱残余尿量为(551.9±177.4)ml,20例发生尿潴留需留置尿管,两组平均膀胱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x2=7.3;P <0.05).结论 产后首次排尿时有不适主诉的产妇膀胱残余尿量多、尿潴留发生率高;产后首次排尿后无不适主诉的产妇,每次排尿后持续监测膀胱残余尿量如仍≥400 ml,应密切观察必要时留置尿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产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5月我科分娩的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比较两组产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宫缩痛评分、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宫缩痛持续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能够加快初产妇产后的泌乳和子宫复旧,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早期饮水疗法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9月阴道分娩符合条件的产妇150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联合早期护理干预;选取2016年10~12月阴道分娩符合条件的产妇150例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饮水疗法。比较两组产妇首次排尿时间、排尿有效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首次排尿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产后2 h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阴道分娩产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联合早期饮水疗法,可缩短首次排尿时间,提高排尿有效率,有效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中华 《当代护士》2023,(6):125-127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盆底功能训练在产后尿潴留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产后尿潴留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盆底功能训练,观察组采取雷火灸联合盆底功能训练,共干预7 d。比较两组膀胱功能、尿道口疼痛程度及尿路感染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膀胱初感容积、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大于对照组,尿道口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道感染率(2.5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联合盆底功能训练有利于促进产后尿潴留产妇膀胱功能恢复,减轻尿道口疼痛程度,降低尿路感染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研究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产后恢复,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在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围产中心治疗的初产妇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组(观察组):47例患者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方案治疗;常规产后康复组(对照组):46例患者采取常规产后康复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1)经过治疗后发现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组产后情况对比常规产后康复组具有明显优势P 0. 05。2)经过治疗后发现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组生命质量对比常规产后康复组具有明显优势P 0. 05。3)经过治疗后发现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组睡眠质量对比常规产后康复组具有明显优势P 0. 05。4)经过治疗后发现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组盆底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常规产后康复组具有明显优势P 0. 05。结论: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训练效果显著,对初产妇产后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可最大程度改善预后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仪生物电磁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在治疗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产科分娩的100例发生产后尿潴留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产后常规护理,并采用传统诱导排尿法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仪生物电磁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排尿开始时间、首次尿量、需导尿比例等指标差异,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排尿开始时间为(30.52±9.73)min、首次尿量为(273.16±59.27)ml、需导尿比例为6.00%(3/5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56.17±12.42)min、(138.39±42.11)ml、22.00%(11/50);另外,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两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仪使用电刺激技术治疗产后尿潴留,可明显改善其产后尿潴留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其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经盆底超声分析盆底康复锻炼对产妇盆底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到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生产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共76例,采用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给予对照组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进行产后盆底康复锻炼,于产后8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产妇的超声检查结果、盆...  相似文献   

11.
孙懿松  刘莺  许方蕾   《护理与康复》2017,16(9):958-960
目的观察膀胱治疗仪结合功能康复操锻炼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留置导尿期间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0.2mg/d,同时给予专科护理措施,留置导尿5~7d后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膀胱治疗仪结合功能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成功率、首次排尿后B超残余尿量、拔管24h后B超残余尿量及首次排尿时间。结果观察组拔除导尿管成功率为86.7%,对照组拔除导尿管成功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拔管患者24h后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结合功能康复操锻炼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剖宫产术后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剖宫产且留置导尿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被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及排尿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短、首次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腹肌锻炼联合提肛运动对剖宫产产妇留置导尿期间进行主动性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潴留,降低术后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技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将360例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各180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家庭自行盆底肌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将两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超声检查指标、盆底功能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BSD-S、性生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3个月后的BSD-R、BSD-S、PUVA-R、PUVA-S、UVJ-M、BND、脏器脱垂发生率、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后的0级、Ⅱ级、Ⅳ级肌力比例低于对照组,Ⅲ级、Ⅴ级肌力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技术有助于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提高,对于防治盆底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09年8月经阴道分娩后6~8 h不能自动排尿,经各种诱导排尿如听流水声、热敷膀胱区加按摩、肌肉注射新斯的明等一般处理无效3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结果 26例困难产后尿潴留患者经2次治疗后排尿顺畅,10例患者经4次治疗后排尿顺畅且经B超测残余尿<50 ml.结论 盆底功能康复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操作方法简单、安全、可重复性,病人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仪对初产妇产后盆底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本院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恢复情况、盆底肌肌力改善效果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早(P0.05),恶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产后1个月盆底肌肌力总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治疗,能够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6.
隋珍  蒋春艳 《系统医学》2023,(4):151-154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子宫复旧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4月在广东祈福医院治疗的110例产后盆底康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凯格尔运动锻炼+健康宣教,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产后恢复各指标、子宫复旧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P<0.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恶露流尽时间、住院时间、子宫复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底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宫底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脱垂、尿潴留、腰骶酸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子宫复旧与盆底功能恢复有积极影响,可有效提高盆底肌力,加快子宫复旧速度,降低相关并发症概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盆底肌锻炼在降低无痛分娩产后尿潴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无痛分娩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产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指导产妇进行早期盆底肌锻炼。对比两组显性、隐性、顽固性尿潴留发生率,自主排尿开始时间、首次残余尿量、产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显性、隐性、顽固性尿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主排尿开始时间、产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首次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无痛分娩产妇进行早期盆底肌锻炼,可有效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1周、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排尿日记对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导尿次数进行比较,通过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呈持续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USDS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在初产妇产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初产妇作,根据其采用的康复护理方式进行分组,采用盆底训练的29例产妇列入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的29例患者列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护理后情绪状况评分及两组产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3.10%,对照组为72.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护理依从性、护理后情绪状况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子宫入盆时间及恶露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康复治疗仪结合盆底训练对初产妇进行康复护理,可提高产妇护理意愿,改善产后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膀胱治疗仪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兰  马敏  朱格红  王勤 《护理研究》2008,22(32):2959-2960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产生的可变生物电波通过两路电极经皮导入,多方位刺激膀胱壁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开放尿管5d~7d后关闭尿管2h~3h间断放尿,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动作以锻炼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