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唯一手段。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吗替尼的成功临床实践为CM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改进开启了新的思路。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ML的现状、进展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吗替尼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治疗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1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和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均为复发早期)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相关护理并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3例均获得造血重建并生存。结论对有合适供者的髓系白血病及复发早期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精心的护理是移植成功的一个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该科20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白血病患者,予以输注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R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CR2,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CR3,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例加速期慢性髓系白血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半年内,20例患者均复发,予G-CSF动员后,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每次输注细胞量按1×105/kg、2×105/kg、4×105/kg逐级增加,每次输注间隔4周。结果 12例患者再次完全缓解,8例患者未缓解。输注后,3例患者发生了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2例患者发生了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5例未发生并发症,未观察到输注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结论 G-CSF动员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输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复发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重要手段之一[1]。目前,移植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host disease,GVHD)及感染等仍是移植失败的重要因素,但多数患者仍能获得治愈。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近年CML慢性期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预处理方案与移植后Bcr-Abl融合基因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慢性髓系白血痫(CML)的唯一手段。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吗替尼的成功临床实践为CML的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也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改进开启了新的思路。本文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ML的现状、进展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吗替尼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回顾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传统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千细胞移植的主要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减低预处理剂量(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滤泡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等,主要惰性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肾细胞癌切除术后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对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肾细胞癌患者术后施行了清髓性HLA全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全身照射、环磷酰胺及阿糖胞苷,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为环孢霉素A、霉酚酸酯及短程甲氨蝶呤。收集相关临床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患者移植后第16天造血重建,第30天及第100天STR-PCR法检测为完全供者型嵌合,未发生急性或慢性GVHD,无严重并发症,随访44个月无病生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肾细胞癌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们将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用于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复发的治疗,并获得良好效果。许多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allo-HSCT治疗白血病还是DLI治疗allo—HSCT术后复发均存在一个规律:即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效果最好,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其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最差。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回顾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传统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结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减低预处理剂量(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滤泡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浆细胞样淋巴瘤等,主要惰性淋巴瘤中的应用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CT)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占移植后非复发相关死亡的近50%。随越来越多的非清髓或减轻剂量的预处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实践表明cGVHD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治疗原则强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植入,进而起到GVT(移植物抗肿瘤)的效应。不幸的是,供者来源的介导GVT效应的免疫细胞同时也是导致cGVHD的细胞群,此外,正是这些供者来源的免疫细胞促进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的植入和免疫重建。 这个篇幅将阐述传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cGVHD的临床和病理表现。而减轻cGVHD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11.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目的:比较血缘与非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的造血重建、免疫重建、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白血病患者45例,其中30例患者接受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缘组),15例患者接受非血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组)。结果与结论:①造血重建:血缘组白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均快于非血缘组(P<0.05)。在移植后30~40d植活证据指标测定提示异体造血干细胞在受者体内完全植活。②T细胞重建:两组移植后各时间点T细胞重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感染发生率:两组移植后早期感染发生率,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白血病复发:两组移植后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无病生存:两组移植后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血缘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造血重建较非血缘供者迅速,但两者间移植后T细胞重建、感染发生率、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无病生存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1年8月本院行allo-HSCT的急性白血病28例,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26例为同胞全相合,2例同胞5/6相合。预处理方案22例为马利兰/环磷酰胺,3例为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3例为马利兰/环磷酰胺/氟达拉滨。常规采用环孢素联合短程甲氨喋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至随访结束,总生存率71.4%,其中,16例患者(57.1%)已无病生存11~79个月。未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例于移植后死于cGVHD、感染或疾病复发。移植前首次化疗即达完全缓解者(即CR1)移植后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比CR2或NR患者同期增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CR1后应尽早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3.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白血病的主要方法,但经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仍面临着复发的风险,髓肉瘤为一种罕见的髓外复发方式,且临床疗效差,因此了解髓肉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十分必要。目的:分析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髓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心膈角髓肉瘤患者1例,先后予手术切除肿块、化疗、放疗等联合方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与结论:患者在2个疗程的化疗过程中出现了败血症、真菌性肺炎及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之后接受了纵隔放疗,髓肉瘤未再复发。无病生存25个月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髓肉瘤罕见且临床表现多变,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可采用手术、化疗、放疗、二次移植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方法,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1年6月至2018年5月间1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1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中位年龄32.5(23-73)岁;9例有慢性病史,中位慢性期17(4-84)个月。10例患者均有脾脏肿大,B超结果显示中位脾厚5.2(4-7.8)cm,中位脾长14.6(11.4-19.8)cm;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时中位外周血白细胞数41.705(11.9-344.41)×10~9/L,中位血小板数159(13-2326)×10~9/L。10例患者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及BCR-ABL1融合基因。染色体检查结果中,5例可检测到附加染色体异常,1例为低二倍体,2例为复杂核型。10例患者中有6例进行了ABL1突变检测,其中2例检测到ABL1 T315I突变;基因检查中1例合并P53缺失。中位随访时间10.5(0.2-78)个月。5例联合或不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TKI的化疗并序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3例达第二个慢性期(CP2),其中2例无进展存活至今(分别为移植后67和69个月),1例死于移植相关疾病(移植后7个月脑出血);2例在移植前为NR,移植后均死于疾病复发进展(分别移植后1和3个月)。5例联合或不联合TKI的化疗未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均死于疾病进展,中位活存时间6(0.2-22)个月。结论:慢性髓系白血病急髓变患者行联合TKI化疗诱导达CP2状态,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例ABO血型大不合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以提高对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ML相关并发症的认识。方法病例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CML患者通过血型大不合(A供O)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达到长期稳定植入,疾病得以根治。结论ABO血型大不合不是移植禁忌证,其出现的造血免疫并发症可防可治,对移植后存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出现使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治疗CML中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但是,迄今为止,allo-HSCT仍是唯一根治CML的手段.现对CML患者接受allo-HSCT治疗的时机选择以及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尤其对TKI在移植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CMVI)和巨细胞病毒疾病(CMVD)发生率,指导临床决策,我们采用CMVpp65单克隆抗体(单抗)免疫组化法对24例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监测,初步肯定了CMV抗原检测在早期诊断CMVI、提供治疗依据方面的应用价值。病例和方法1 病例 1998年8月~1999年6月在我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24例,其中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12例[慢性期(CP)11例,急性期(AP)1例],ALL6例(CR15例,CR2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3例(M1CR11例,M21例,M41例),非霍奇金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 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髓系恶性肿瘤(FPD/MM)的诊断率越来越高。2016年WHO在造血淋巴组织肿瘤疾病分类首次提出了胚系易感性髓系肿瘤的概念, 其中大多数为遗传易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极少部分转化为淋系肿瘤。我们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1例伴RUNX1胚系突变的FPD/AML患者, 报道如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减低预处理剂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剂量强度弱于清髓性移植且又强于真正的非清髓移植,期望在降低毒副反应的同时能够减少复发.评价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的复发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①对象:选取2003-03/2005-06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3例白血病患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0例.供者同胞HLA全相合10例,同胞或亲缘供者不全相合12例,非血缘1例.供受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23例白血病患者均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方案,马利兰4 mg/(kg·d),2~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其中19例患者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30 mg/(m2·d),3~5 d;10例患者同时加用阿糖胞苷(1.0~2.0)g/(m2·d),1~3 d.供受者HLA位点不合时用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3.0~5.0)mg/(kg·d),3~5 d.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行供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4~5 d后连续采集2次,23例白血病患者输入CD34 细胞中位数为4.02×106/kg.采用骁悉 环孢素 短程甲氨喋呤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③实验评估:采用STR-PCR方法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植入证据.结果:①造血功能重建检测:2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造血功能重建,无一例发生预处理相关死亡.经预处理后外周血白细胞最低值为(0.01~0.30)×109 L-1,血小板最低值为(5~20)×109 L-1;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1 d,血小板恢复到30×109 L-1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2 d.术后30 d经STR-PCR检测22例患者为完全供者型,骨髓象均完全缓解,剩余1例复发患者未行STR-PCR检测.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23例患者中,9例(39.1%)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82.6%)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术后复发及生存情况:随访截止至2007-06-30,共5例患者复发,复发率21.7%,复发时间为移植后1~24个月;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后3例移植前处于复发状态.移植前处于缓解期的患者其复发率为10%.结论:①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缓解期患者采用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其术后复发率并未高于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且预处理相关死亡率低.②疾病类型的选择、移植时的疾病状态、适当的预处理强度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影响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MAC预处理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例乔振华高秀华马燕萍张晓辉吕家瀛马丽辉李蓉萍咎文娟李梅马秀琴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o-PBSCT)具有造血恢复快、无麻醉和无采集骨髓的痛苦等优点,但这种移植是否会建立持久的造血和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