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最佳治疗定位技术。 方法 用 CT模拟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加速器两个等中心、适形射野设计治疗计划并用于患者的放射治疗。 结果 靶区整体剂量分布为处方剂量的 113%~97%, 野之间衔接处剂量可控制在处方剂量的±5%,临床初步疗效及放射反应观察表明效果良好。 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使用 CT模拟定位治疗技术靶区整体剂量分布满意,照射技术简便。  相似文献   

2.
鼻咽部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鼻咽部淋巴瘤的CT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部淋巴瘤影像表现. 结果 45例均表现为突入鼻咽腔内的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30例可见口咽肿块,10例可见鼻腔内侵犯,30例伴有颈部淋巴结增大,仅1例见颅底骨质增生硬化. 结论 鼻咽部淋巴瘤表现为鼻咽腔内生长的均匀密度肿块影,很少侵犯周围深层组织.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侵犯翼腭窝的CT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加深对鼻咽癌(NPC)侵犯翼腭窝(PPF)CT表现的认识,以提高临床对NPC侵犯范围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6例颅底受侵的NPC病例,并对30例颅底受侵的NPC病例作了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病例均为常规扫描,前瞻性病例则加作高分辨率CT(HRCT)扫描。结果:96例中,共有41例PPF受累,经蝶腭孔累及者21例,经颞下窝累及者5例,不能确定途径者15例。PPF受侵后可经蝶筛隐窝或翼管侵犯蝶窦,本组共有7例。经HRCT发现翼管和蝶窦受累的病例中,冠状面显示分别为11例和10例,而横断面显示分别为5例和3例,二者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PF是NPC易于累及的部位,肿瘤经此常累及相邻结构,其中对蝶窦的侵犯方式值得注意。横断面HRCT较常规横断面CT更能清楚显示翼管、蝶窦管结构的骨质破坏;而冠状面HRCT显示翼管及蝶窦受累的情况则显著优于横断面HRCT。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鼻咽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GE16排螺旋CT(Lightspeed16)以相同曝光量/周及扫描范围对60例鼻咽部患者在不同扫描方式下行MSCT检查。轴位扫描采用:16通道、2i/周、4i/周和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序列组合即Axial(1)、Axial(2);螺旋扫描采用:16通道、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mm、螺距0.938:1、床速9.37组合即Helical;其他的扫描参数相同:mAs、kV、标准重建、显示野、扫描野。扫描结束后机器自动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射线有效率(Dose);在AW4.2工作站分别测量轴位和冠状位图像上两侧翼肌及一侧咽鼓管圆枕的CT值的标准差视为图像噪声值。对不同扫描方式及组合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并对图像噪声值进行q检验。结果 Axial(1)、Axial(2)和Helical三组之间的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轴位P=0.821、q=0.204,冠状位P=0.974、q=0.027),轴位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清楚;有效剂量(ED)分别为:1.08mS...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CT类型和放射治疗剂量与鼻咽癌预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鼻咽癌CT类型和放射剂量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为设置合理的放疗剂量提供依据,方法56例疗前NPC,均有完整的放疗后3年追踪资料,鼻咽癌复发者17例,鼻咽正常39例;根据疗前CT表现,56例NPC分为Ⅰ型13例,Ⅱ型28例,Ⅲ型15例;鼻咽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部肌上皮癌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我院发现的8例鼻咽部肌上皮癌的临床、CT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肿块原发于鼻咽部;2例位于软硬腭并侵犯一侧鼻咽部。1例位于软腭与咽侧壁交界处;1例位于软腭向上和向下鼻咽部和口咽部;2例位于一侧扁桃体和咽侧壁并侵犯一侧鼻咽部。肿块形态均不规则、其鼻咽腔面呈浅分叶状改变。6例平扫与邻近肌肉组织呈等密度,1例增强病变中心可见较低密度区;1例增强扫描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密度差别。侵犯鼻咽部的肿块均呈浸润性生长累及上下范围较大,最上达咽顶壁,最下达口咽部,前达上颌窦侧壁和鼻腔。1例上颌窦外侧壁骨质破坏、缺损;1例侵及邻近翼内板致骨质破坏、缺损。2例原发于鼻咽部者致一侧咽旁间隙变窄外移、腭帆提肌受侵犯。结论:CT检查的价值主要在于帮助确定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发展方向、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以及肿瘤的良恶性、有无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等,对肿瘤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鼻咽纤维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表现,对肿瘤的部位、密度或信号、范围及骨质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鼻咽纤维血管瘤多位于蝶腭孔区(16例/18例),CT上密度多均匀(6例/11例),MRI上信号强度不均匀(12例/14例),并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14例/14例);增强MRI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14例/14例)并显示肿瘤沿自然孔道与裂隙广泛累及周围结构。结论MRI可明确显示鼻咽纤维血管瘤的部位和范围且信号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优于CT。  相似文献   

8.
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鼻咽纤维血管瘤CT和MRI资料,对肿瘤的侵犯范围、大小、边界、密度或信号、周围骨质改变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鼻咽部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翼腭窝的扩大增宽,上颌窦后壁受压前移、塑形,但后壁骨质无破坏是其特征性表现;周围骨质的压迫塑形或吸收破坏;显著强化。结论:CT、MRI扫描相结合更有助于肿瘤诊断、定位及分期。术前行DSA有助于了解肿瘤血供,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射性脑病的删表现及CT灌注表现,并分析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46例MRI、6例CT灌注检查资料。结果:82.4%(56/68)放射性脑病病灶分布在颞叶底部,13.2%(9/68)位于脑干,4.4%(3/68)位于额叶及小脑。其典型的加MRI表现为:①83.8%(57/68)的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花环状、不规则斑片状强化,强化灶位于照射野内。②13.2%(9/68)的病灶T1WI、T2WI皆呈等信号,增强后呈结节状均匀强化。该类型部分病例经治疗可缩小或消失。③2.9%(2/68)的病灶囊变,信号均匀,T1WI、T2WI信号程度同脑脊液相仿,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放射性脑病可有占位效应,其程度小于转移瘤的占位程度。MR动态观察可显示放射性脑病的大小变化。CT灌注示放射性脑病呈明显低灌注,脑相对血流量明显减少。手术切除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血管内皮损伤、脑组织坏死。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动态影像学观察及CT灌注对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CT灌注及手术病理支持放射性脑病的血管损伤学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及MRI在鼻咽癌颅底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2例鼻咽癌的CT及MRI图像,并以放疗后6个月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为参考依据,比较CT与MRI在鼻咽癌颅底受侵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52例放疗6个月后定性诊断结果为颅底受侵41例,其中颅底骨质受侵39例,颅底肌肉受侵41例.52例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较大体重质量指数(BMI)范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BMI在17.51~30.00之间的可疑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低辐射剂量组)95例,依据体重指数再将其分为三组(BMI<18.5,18.5≤BMI<24和24≤BMI),采用100kVp,参考毫安320mAs扫描;B组(常规辐射剂量组)69例,采用120kVp,参考毫安360mAs扫描,其他参数两组相同。两组均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和CareDose4D技术进行DSCT(Somatom Definition,西门子)冠状动脉成像增强检查,检查前均不使用受体阻滞剂控制心率。所有扫描数据传送到西门子独立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进一步处理。分析A、B两组最佳的重建时相图像,由2名副主任医师独立评估图像质量。记录并计算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值。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A组中三组图像质量是否存在差别。应用χ2检验比较A、B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分级显示段数,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B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分、CTDIvol、DLP和ED等。结果:A组中的三组图像评分为4.67±0.53、4.72±0.42、4.51±0.57;三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9,P=0.25)。A组评价1298段冠状动脉,B组评价934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为优良的A组占99.31%,B组占99.79%,两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P=0.11);可诊断图像节段数A组占99.69%,B组占99.89%,两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P=0.32)。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69±0.47、4.81±0.35分;CTDIvol值分别为18.53±7.55、45.85±15.49;DLP值分别为253.31±97.78、645.10±254.00;ED值分别为4.31±1.66、10.97±4.32。A、B两组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9),A、B两组CTDIv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3,P=0),A组小于B组;A、B两组间DL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P=0),A组小于B组,A、B两组的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1,P=0),A组小于B组。结论:双源CT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在较大的BMI范围具有很好的图像质量,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DNA倍体鼻咽癌的CT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从CT上探讨不同DNA倍体的鼻咽癌(NPC)的发展规律。材料与方法:搜集46例NPC,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癌细胞核DNA进行检测,发现二倍体肿瘤(DT)6例,近二倍体肿瘤(nDT)13例,非整倍体肿瘤(AT)27例,将它们的CT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T较nDT和AT更易形成鼻咽腔肿块,6例DT无一例颅底骨质破坏,以鼻咽腔生长为主;nDT和AT较DT更倾向于向深部浸润生长,并且破坏颅底骨质机率较高;从CT所表现的生长方式上看,nDT与AT相似;DT、nDT和AT的NPC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无差别。结论:NPC在CT所表现的以鼻咽腔生长为主者,其恶性程度较以深部浸润生长为主者要低。  相似文献   

13.
降低CT辐射剂量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T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极有益的诊断信息,但CT的过度使用也使辐射风险加大。如何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辐射剂量成为当今的焦点。本文就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的技术和方法及一些新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放射治疗前后的CT评价(附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放疗疗效的评价十分重要(根治和姑息放疗),CT可显示病灶的大小,周围侵犯情况,淋巴结及肺内和胸膜转移情况。现对我院2001~2003年来行放疗的食管癌病人胸部CT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海南  张涛  彭俊琴 《放射学实践》2005,20(11):1020-1022
目的:探讨CT精确定位扫描在鼻咽癌(NPC)光子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0例鼻咽部肿瘤患者行CT精确定位扫描,再将扫描图像传输到光子刀工作站,制定光子刀精确治疗计划,然后进行光子刀治疗。结果:130例NPC患者CT精确定位扫描操作规范,癌肿显示清晰,定位准确,误差<1mm,且定位范围完整。光子刀治疗3个月后CT复查均见病灶消失;6个月后复查,Ⅰ组有10例(21.74%)出现颞颌关节纤维化,Ⅱ组24例(39.34%),Ⅲ组10例(43.48%);12个月后复查,Ⅰ组未见放射性脑病,Ⅱ组有1例(1.64%),Ⅲ组有2例(8.70%)。结论:采用CT精确定位扫描及光子刀工作站制定精密的治疗计划,使NPC的光子刀治疗更精确。治疗后中远期并发症明显减少,获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PET/CT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鼻咽癌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PET/CT影像表现。方法初诊鼻咽癌患者51例、鼻咽部炎症患者14例及鼻咽癌治疗后患者36例。皆行^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鼻咽部炎症患者和鼻咽癌治疗后患者临床随访时间皆〉6个月,淋巴结随访时间6~14个月。结果①51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和14例鼻咽部炎症患者的PET和CT影像表现差异明显。以鼻咽部软组织肿块(或组织增厚)处PET呈结节状、块状代谢增高为鼻咽癌PET/CT诊断标准,则灵敏度为96.0%,特异性为85.7%。PET/CT在鼻咽癌病灶的定位、病灶边界的确定及显示病灶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方面优于PET和CT。②36例鼻咽癌治疗后患者,以鼻咽部软组织肿块(或组织增厚)处PET呈结节状或块状代谢增高为PET/CT诊断鼻咽癌复发、残余的标准,而以鼻咽部组织增厚作为CT诊断鼻咽癌复发、残余的标准,则PET/CT和CT对复发、残余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84.6%和92.3%.特异性分别为91.3%和56.5%,假阳性率分别为8.6%和43.4%。③87例鼻咽癌患者中,6l例有颈部淋巴结增大,PET/CT和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1.8%和88.8%(P〉0.05),特异性分别为82.2%和51.1%(P〈0.05)。结论PET/CT显像在诊断鼻咽癌及其淋巴结转移和复发方面优于单纯PET和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48例鼻咽癌放疗后病例进行CT灌注成像,按病理结果分为2组,复发组27例和放疗后改变组21例.对2组CT灌注值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有统计学意义的CT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值(PS)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利用SPSS17.0制成ROC曲线,判断最佳临界值.结果 鼻咽癌放疗后2组之间的灌注参数BF、BV、PS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无统计学差异(P>0.05).BF、BV、PS的最佳临界值为337.20 mL·100 g-1·min-1、10.18 mL/100 g、17.34 mL·100 g-1·min-1,其灵敏度分别为92.6%、96.3%、81.5%,特异度为76.2%、81%、61.9%,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91,0.938,0.780.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鉴别诊断原发鼻咽淋巴瘤(PNL)与鼻咽癌(NPC)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检查前未经过肿瘤治疗的33例PNL和71例NPC患者的PET/CT资料,对鼻咽部病变形态、范围、周围浸润、体积、SUVmax及淋巴结浸润或转移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另单独选取PNL中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NPC患者的鼻咽肿块体积、SUVmax进行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四格表χ2检验。 结果33例PNL患者中20例病变呈弥漫性浸润鼻咽全壁(双侧对称14例、双侧不对称6例),未完全浸润全壁13例(单侧7例、双侧6例);71例NPC患者中10例呈弥漫性浸润鼻咽全壁(双侧对称4例、双侧不对称6例),未完全浸润全壁61例(单侧39例、双侧22例);PNL、NPC组累及全壁与不全、单侧与双侧、对称与不对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10.38、16.74,均P < 0.001)。PNL、NPC病变患者局限于鼻咽壁者分别有26、17例,累及深部结构者分别有7、54例,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4,P < 0.001)。PNL、NPC患者中,病变凸入鼻后孔的分别有21、24例,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 < 0.05)。PNL、DLBCL和NPC患者鼻咽肿块体积分别为(3.70±5.53)×104、(5.05±6.89)×104、(2.06±2.31)×104 mm3,PNL、DLBCL患者与NPC患者鼻咽肿块体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3、1.85,均P>0.05)。PNL、DLBCL、NPC患者肿块SUVmax分别为12.00±6.34、14.26±6.42、10.09±4.41,PNL患者与NPC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P>0.05),DLBCL患者与NPC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P < 0.05)。PNL患者中26例伴有咽旁或颈部淋巴结浸润,NPC患者中51例伴有咽旁或颈部淋巴结转移,淋巴结SUVmax、最大者长径、短径及平均直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1.37、2.03、1.71,均P>0.05)。26例伴有咽旁或颈部淋巴结浸润的PNL患者中3例可见轻度坏死,51例伴有咽旁或颈部淋巴结转移的NPC患者中31例可见坏死,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 < 0.001)。26例伴有咽旁或颈部淋巴结浸润的PNL患者中淋巴结融合5例,51例伴有咽旁或颈部淋巴结转移的NPC患者中淋巴结融合6例,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05)。 结论18F-FDG PET/CT在PNL及NPC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PET/CT主要通过病变形态、范围、深部结构浸润、淋巴结坏死等方面进行鉴别;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可高于或低于NPC代谢,DLBCL代谢活性高于NPC;病变体积不能作为主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低体重受检者(主要是儿童)的体重对CT曝光参数进行优化设置,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方法:对220名低体重患者按不同部位、体重,以逐次接近法求取最优化曝光参数。结果:依据不同体重和不同扫描部位得到CT曝光参数优化设置表。结论:低体重患者CT曝光参数的调整是必要的,以体重为依据进行曝光量设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鼻咽癌患者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体积(MTV)及摄取-体积指数(UVI)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2年10月至2004年7月放疗前后分别行18F-FDG PET/CT检查的37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Ⅰ~Ⅳa期的鼻咽癌患者.患者均行6 MV X射线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治疗后随访5年,并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MTV及UVI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OS)为70.3%(26/37),5年无瘤生存率(DFS)为62.2%(23/37).MTV<30 cm3的患者5年OS为82.6%(19/23)和DFS为73.9%(17/23),均高于MTV≥30 cm3的患者的50.0%(7/14)和42.9%(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和4.84,P均<0.05).UVI<150的患者5年OS为87.5%(21/24),5年DFS为79.2%(19/24),均高于UVI≥150的患者[38.5%(5/13)和30.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72和11.04,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UVI和代谢缓解对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PET/CT UVI和代谢缓解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UVI高的患者以及放疗后未达到代谢完全缓解的患者预后较差,可能需要接受更加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