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心包腔内注入纤溶酶原激活剂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在纤维蛋白渗出性心包炎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报道逐渐增多,现有的应用尿激酶或链激酶等心包腔内注入的研究结果提示,该方法早期应用于纤维蛋白渗出性心包炎可提高引流效果,减少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灌洗预防心包缩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心包腔内尿激酶灌洗结合心包引流能否预防感染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方法 1993~2002年入选的94例感染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其中化脓性心包炎34例,结核性心包炎60例,病程均短于1个月),男44例,女50例,年龄为9~66(45.4±14.7)岁.依入选次序随机进入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皮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灌洗)或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心包引流).心包内纤维蛋白溶解治疗(纤溶治疗)的近期效应通过无菌空气或泛影葡胺心包造影观察;远期效应通过电话问询及心脏超声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03年1月,随访期限为8~120(56.8±29.0)个月.结果经皮心包内尿激酶治疗有利于心包积液彻底引流,明显减小心包厚度[治疗组治疗前为(3.1±1.6)mm,治疗后(1.6±1.0)mm, P <0.000;对照组治疗前(3.4±1.6)mm,治疗后(3.2±1.8)mm, P >0.05],同时消除心包局部的早期黏连.47例非血性心包积液患者中6例发生心包内出血,未见系统性出血及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随访期内无一例发生心性死亡,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9例(19%)及27例(57.4%)发生心包缩窄.Cox模型生存分析提示心包内尿激酶治疗后发生心包缩窄的相对危险系数为0.185( P <0.000).结论 经皮导管心包内尿激酶纤溶治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感染渗出性心包炎患者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将刺激合剂注入犬心包腔内使其形成实验性渗出性心包炎,然后分别将尿激酶(UK,4×10000U,治疗组,n=1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1)注入犬心包腔内.结果,治疗组中UK能显著地降低心包渗出液中纤维蛋白原(Fib)含量(1.91±0.9vs2.6±1.11g/l,P<0.05).病理检查证实,对照组的11只犬全部形成了缩窄性心包炎,治疗组中仅有2只犬发生了心包粘连,两组粘连的发生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20%vs100%、P<0.005).治疗组心包壁层的厚度显著地低于对照组(0.38±0.06vs0.66±0.10mm,P<0.001).用药期间血液中Fib水平(4.51±1.40vs3.85±0.78g/l)、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81±3.98vs36.40±5.10秒)和凝血酶时间(1.75±1.49vs16.31±1.10秒)均无显著变化(P>0.05).以上结果提示,UK可通过增强心包腔内局部的纤溶活性而防止心包粘连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大量心包积液有心包填塞征常规行心包穿刺术。反复穿刺抽液有造成冠脉、心肌损伤的可能 ,增加患者的痛苦 ,且心包炎有发生心包粘连 ,导致心包缩窄的可能。我院施行经皮心包介入术反复生理盐水冲洗加尿激酶心包注射治疗纤维蛋白渗出性心包炎 2例 ,效果满意。1 方法 在 X线引导下缓慢静脉穿刺针刺入心包 ,导入引导钢丝 ,从鞘管置入猪尾巴导管 ,使猪尾巴贴近隔面 ,抽吸心包积液完毕后用 2 0℃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心包腔 ,直至冲洗液清亮。导管远端及穿刺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 ,术后静点青霉素 3d。术后第 1日抽液冲洗后注入尿激酶 2 0万 U,此…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在治疗结核性心包炎伴有大量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6例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予以全身规则抗结核治疗.A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心包腔内注药,B组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及心包腔内注药.结果 A组与B组相比,两组间在消除心包填塞症状时间,退热时间,心包积液消失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可迅速消除心包填塞症状,能及时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疗效明显,降低了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一、急性心包炎(一) 急性纤维渗出性心包炎:急性心包炎早期,心包的脏、壁两层均有纤维蛋白渗出,如治疗及时,病程可停止发展,否则随后就有浆液渗出。急性纤维渗出性心包炎的病程短,其临床表现易被原发病掩盖,极易漏诊。要想减少急性心包炎的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在治疗结核性心包炎伴有大量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6例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予以全身规则抗结核治疗。A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心包腔内注药,B组常规心包穿刺抽液及心包腔内注药。结果A组与B组相比,两组间在消除心包填塞症状时间,退热时间,心包积液消失时间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可迅速消除心包填塞症状,能及时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疗效明显,降低了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心包留置导管引流对急性化脓性心包积液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急性化脓性心包积液7例,在全身用有效、足量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对其中6例中至大量心包积液者,进行心包腔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术,5例心包腔内用冲洗液反复、彻底冲洗治疗后,未出现缩窄性心包炎,预后良好。1例只单纯心包腔穿刺留置管抽脓,未进行心包腔内反复冲洗;1例未行心包穿刺抽脓,在4周内均出现缩窄性心包炎,均经外科手术剥离心包,缩窄性心包炎表现才得到改善。作者认为,对于急性化脓性心包积液,一旦确诊,必须强调早期、反复、彻底行心包腔内冲洗治疗。  相似文献   

9.
约10%的恶性肿瘤患者心脏受累。本文重点研究癌性心包炎患者的心包穿刺放液及注入药物等问题。方法:1978年至1990年8月,熊本市民医院收治的癌性心包炎引起心脏填塞者中,将作了心包引流的16例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从被诊断为癌到出现心脏填塞这段期间每个患者心包液的性状,心包穿刺前后血小板数的变化。心包引流后,分为向心包腔内注入抗癌药11例与未注入抗癌药5例两组,探讨其两组的生存率差异,比较两组的再积液情况及研究注入药物与再积液的关系。结果:肺癌8例,占最多,其次为乳腺癌(5例)。  相似文献   

10.
病理学研究表明,几乎所有急性穿壁性心肌梗塞都同时发生局灶性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有时甚至累及整个心包,偶可使心包腔闭合。然而,心肌梗塞后出现缩窄性心包炎这一远期并发症,临床报道甚少。本文报道一例。  相似文献   

11.
癌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包填塞(CT)是晚期肺癌患者的一种潜在致命性并发症。作者分析了原发性肺癌引起CT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检验了心包开窗(PW)的实用性和心包腔内注入抗癌药或硬化剂对恶性心包积液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1978~1990年间国际癌症中心医院对51例肺癌合并心包积液患者采用经剑突下切口作PW治疗的记录。心包腔通过硅胶导管连接分离式水封闭式引流装置引流。心包液行细菌学、生化及细胞学检查。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心包腔内给药(丝裂霉素、四环素或阿霉素);另一组不接受心包腔内给药。心包液减少到50ml/日后,拔除引流管。拔管  相似文献   

12.
正心包炎是临床较常见的心包病变,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结核性心包炎,是重症结核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对80例老年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在正规抗痨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心包腔内尿激酶灌洗,疗效显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5月本院诊治的80例老年结核性心包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合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 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并抗结核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住院病人均采用 Seldinger导管法 ,剑突下穿刺并保留导管引流 ,间断腔内冲洗及注射地塞米松、卡介苗素 ,确诊后予 2 S( E) HRZ/4H3 R3 方案抗结核治疗 ,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肝功能等。结果 所有病例心包积液消失并未再产生。未发现心包粘连及心包腔内感染 ,随访过程中除 2例失访外 ,9例完全康复。结论  Seldinger导管法穿刺治疗结核性心包炎 ,安全有效 ,便于留置导管引流 ,腔内冲洗及注射药物 ,合并抗结核治疗可达彻底治愈 ,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心包内应用尿激酶治疗纤维蛋白渗出性心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3例病人心包内应用尿激酶溶解化脓性心包炎纤维蛋白层及预防产生缩窄性心包炎。 病例1:男,21岁。患纵隔炎及中毒性休克(血培养证实类杆菌属)。入院第6天,CT及超声显示心包渗出液达3cm厚,剑突下心包穿刺抽出300ml脓液,翌日,心包内引流出更多液体,心超声显示残余心包渗出液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7岁,因胸闷、心前区不适6个月,加重1个月而入院。3个月前,患者曾在本院诊断为心包炎、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抽液及辅助检查,心包炎性质不明确,经抗痨治疗好转出院。1个月前因症状加重,在外院B超检查发现心包腔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包置管引流注入尿激酶+异烟肼+丁胺卡那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减少心包粘连和缩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24例):经超声引导心包腔置管,缓慢引流后注入生理盐水10 m L+尿激酶5万单位+异烟肼0.2+丁胺卡那0.2;B组(24例):仅传统心包穿刺。结果 A组患者心包腔置管均获得成功,且均治愈,患者心包腔置管引流后,心包填塞症状缓解或消失,无一例患者发展至缩窄性心包炎,无明显并发症。B组患者部分患者在第2次穿刺即出现穿刺失败,个别患者初次虽然穿刺成功但引流量很少。治疗前后给予X线胸片心胸比、心包积液量、两组引流量、穿刺成功率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对照结果。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心包置管引流注入尿激酶+抗痨药治疗结核性心包积液引流彻底,疗效可靠、安全,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56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本组病例采用强化期HREZ(S)2—3月,巩固期HRE10~15月,且47例予以强的松治疗,行心包穿刺术加术后心包腔内注射药物9例,共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病例治疗有效,约8.9%(5/56)有缩窄性倾向。结论结核性心包炎按抗痨治疗原则加用强的松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插管引流冲洗法治疗化脓性心包炎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插管引流冲洗法治疗化脓性心包炎二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医院内二科周建忠,苏海明急性化脓性心包积液造成的心包填塞是心内科急症。我们应用插管引流冲洗并连续注入抗生素、激素,治愈2例急性化脓性心包炎患者。该方法起到了心包开放引流之功效,避免了心包缩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报告2例较少见的慢性非特异性渗出性心包炎。2例均有心包积液和填塞的各种表现,病程均在半年以上。1例完全不伴有发热,另1例偶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主要病理改变是心包非特异性炎症。治疗上主要采取心包-胸膜开窗或心包切除。  相似文献   

20.
大量心包积液的治疗常需反复心包穿刺放液 ,操作烦琐 ,并发症多。我院自 1999年起采用超声导引下 ,经皮肤心包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间断抽吸积液 ,并根据病情需要经导管注入治疗药物至心包腔 ,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1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6例、女 5例 ,年龄 14~ 6 6岁 ,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包填塞症状 ,全部病例经X线胸片和B型超声证实为中至大量心包积液。其中结核性心包炎 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1例、恶性肿瘤心包转移 4例。所用穿刺器械为广东省佛山特种医用导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穿刺套管针盒 :由中心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