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40例,其中轻度24例占60%,中度13例占32.5%,重度3例占7.5%。头颅CT扫描发现梗塞灶112个,平均2.8个,梗塞部位以基底节、皮质下白质、丘脑、内囊多发性脑梗塞多见。基底节梗塞产生痴呆者病灶较皮质下梗塞者面积小。痴呆程度与梗塞数目、脑萎缩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 Hachinski(1974)经病理研究指出,多发性的双侧半球缺血性卒中是导致认识障碍的直接原因,提出“多梗塞性痴呆”(MID)的诊断。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有关MID的报告不断增多,本文收集2年来(1992年10月—1994年10月)门诊和往院,并经CT头颅扫描和MRI证实的多发性脑梗塞204例,符合DSM—Ⅲ多  相似文献   

3.
<正> 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是老年人除Alzheimer氏病之外的另一类器质性痴呆。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加及平均人口寿命的延长,脑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亦随之增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某些作者已报道过痴呆病人有不同的临床症状.痴呆有二种类型:脑皮质型,Alzheimer型是最典型的例子;皮质下型(即基底节、丘脑和脑干内病变所致),例如进行性核上性麻痹、享廷顿午蹈病和帕金森病.然而,由于对痴呆的皮质—皮质下分型仍有争论,因而多发性脑梗塞痴呆(MID)病人的脑病变和痴呆综合征之间的定性关系目前尚不能确定.某些研究认为血管病变的部位对产生痴呆有重要意义.值得提出的是,位于优势半球的丘脑病变或两侧丘脑核及大脑中动脉供血的皮质区损害可能对引起痴呆综合征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评价了CT证实的脑病变和MID病人精神障碍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多梗塞性痴呆 (MID)的性激素。方法 :采取放射免疫法测定老年多梗塞痴呆 46例 ,老年非痴呆脑梗塞 (CI) 6 2例 ,正常老年健康对照组 38例。结果 :男性 MID组和 CI组分别与对照组的比较 ,T值下降 ,E2 /T增高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MID组 E2 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I组与对照组 E2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女性 MID组和 CI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T值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E2 更明显下降 ,有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0 1) ,PRL和 PRO及 E2 / T值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性老年多梗塞性痴呆与非痴呆性脑梗塞组分别比较 T、PRO、E2 / T、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多梗塞性痴呆与非痴呆性脑梗塞都存在着性激素失衡 ,其中 ,男性 E2 / T增高 ,女性以 E2 降低最为明显。表明适当地调节性激素水平会有利于老年多梗塞痴呆及非痴呆性脑梗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的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老年期痴呆约占老年人口的4.5%,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为多梗塞痴呆(MID)及老年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现将后二者统称为Senile Dementia of Alzheimer Type SDAT)。据Robert称,有65%老年期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66例多灶性脑梗塞并脑白质疏松、脑室扩大患者的症状、体征、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头颅CT图像作双额径、双尾径及Ⅲ脑室外侧至半球外侧裂径与其相应颅腔径比率测定。结果表明有痴呆患者BC比率增加,ⅢV—S比率减少,与健康对照组及脑梗塞并白质疏松非痴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痴呆包括多种疾病:1) 老年前期痴呆:主要指Alzheimer氏病和Pick氏病,也包括Huntington病。而Jakob—Creutzfeldt病,近几年认为属于慢病毒感染性疾病,本文另加叙述。2) 老年期痴呆,根据脑的主要病变分为如下三组:a.脑血管障碍性痴呆:由于多发性脑梗塞、脑动脉硬化症等脑血管  相似文献   

9.
多发脑梗塞痴呆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68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病人进行CT和临床等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ID与脑梗塞的病因及伴随疾病相似。高血压、高血脂,高粘血症,心脏病、糖尿病仍是MID的危险因素,探讨了MID与脑梗塞部位,病灶大小及脑萎缩的关系,机理。提出了MID鉴别和防治。  相似文献   

10.
痴呆的SPECT—rCBF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不同原因痴呆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痴断层显象(SPECT)局部脑血流(rCBF)测定近况,认为其对早期诊断Alzheimer型痴呆(DAT)有重要价值,有助于鉴别DAT和多梗塞痴呆(MID)。目前尚不能肯定脑放射性活性减低与痴呆严重程度有相关性,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中约有90%的痴呆为阿尔采木氏型痴呆和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0~87%的阿尔采木氏病(AD)和19~27%的MID有抑郁症状。抑郁症状可分为情感、认知、躯体和精神运动几大类。其中情感症状是痴呆性老人抑郁的特征。为此作者除了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外,还单独统计了量表中的抑郁心境。试图回答AD和MID中的抑郁是否取决于痴呆的严重程度。方法:均为住院患者,AD55例,MID37例。痴呆根据DSM-Ⅲ-R标准诊断。痴呆的严重程度用微型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根据Folstein标准,少于24分才被确定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脑白质低密度症是一组CT扫描发现脑深部弥漫性白质密度减低(Diffuse White MatterHypodensity,DWMH)并伴有痴呆和神经系统损害的疾病。它常见于血管性痴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氏病)、分水岭梗塞和脑积水等,但  相似文献   

13.
Parker 等曾报道Alzheimer’s 病(AD)患者的血小板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进而提出这一呼吸链中的紊乱可能为具有确诊AD 价值的一种标记物,而作者完成的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研究对象是确诊为AD 者7例,多梗塞性痴呆(MID)9例,另设经年龄配对的健康人(AMC)和年轻人(YC)做对照。结果发现AD 组与MID 组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在多发性梗塞性痴呆(MID)和阿尔采木型老年性痴呆(SDAT)病人中,许多神经递质系统包括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系统受损。丘脑下部的DA和5-HT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一起调节腺垂体分泌催乳素(PRL)。因此,MID和SDAT病人DA和  相似文献   

15.
作者为了探讨脑脊液(CSF)中维生素B_(12)与痴呆的关系,对102例痴呆患者和32例对照者的CSF和血清中B_(12)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102例患者中,男50例,女52例,其中23例为Alzheimer病(AD),30例为Alzheimer型老年痴呆(SDAT),7例为多发梗塞性痴呆(MID),42例为病因不明性痴呆(NUD)。对照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痴呆的病变分为(1)广泛性或多发性病变;(2)局限性病变.前者包括大片脑梗塞、多发性皮质梗塞、多发性皮质出血、Binswanger型进行性血管性白质脑病(PSVE)、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后者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管性痴呆(VAD)已成为临床常见的疾患之一。约20~40%的脑血管病患者伴有程度不同的智能障碍。既往认为,痴呆的发生为脑动脉硬化的结果。Hachinski(1974)经病理研究指出,多发性的双侧半球缺血卒中是导致认识障碍的直接原因,提出“多梗塞性痴呆”(MID)的诊断,并作为一个特殊的临床疾病实体。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除MID外,还存在与血管因素有关,而以其它不同形式表现的痴呆者。轻微的卒中,损害了脑重要部位或单一的大片梗塞及皮质下白质的变化,均可导致痴呆而并非决定于脑多梗塞的存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房纤颤是脑梗塞危险因素之一。据Fra-mingham 研究报导:考虑年龄、血压、心脏病等因素在内,心房纤颤病人首次脑梗塞发生率比窦性心律者多5.6倍。缺血性卒中首次发病可无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心源性多灶性梗塞可导致进行性的、严重的认识障碍和痴呆,而无典型卒中表现。作者对1980~1985年住院的160例房颤伴脑梗塞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63例有头颅CT 和心电图资料。63例中9例原诊断为脑梗塞而CT 证实为脑出血,故除外。有趣的是这9例中有1例系右颞顶叶出血,CT 扫描见2个无症状性梗塞灶。另54例中7例(13%)CT 证实有陈旧性无症状性脑梗塞灶。4例系重度、2例系轻度卒中,1例系痴呆。2例仅表现进行性认识障碍,CT 提示系多发性梗塞,2例均有4个无症状性梗塞灶。7例病人的梗塞灶分别位于外囊、额叶、顶叶、枕叶或小脑。病灶位于单侧或双  相似文献   

19.
对脑梗塞引起痴呆的25例和未引起痴呆的63例二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探讨脑梗塞引起痴呆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痴呆发生可能性最大的危险因素,既往卒中发作史和心脏疾患为痴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CT表现为双侧半球梗塞灶、多发梗塞灶、底节丘脑区梗塞灶与痴呆的发生关系密切,也应视为脑梗塞引起痴呆的重要临床因素。对诸危险因素易致痴呆的机理和痴呆组的一些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与多发梗塞性痴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48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SAE)的CT特征和痴呆程度的对照分析。对本病和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SAE为多发性脑梗塞的病理类型之一,阐明了SAE和MID为两个相互交叉概念的新观点;讨论了SAE性痴呆与大脑损害部位和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认为SAE性痴呆的病理生理基础有别于阿尔采莫氏病型痴呆(SDAT)。不是大脑皮质的严重萎缩,而是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等白质损害。其损害的范围和程度与痴呆的程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