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藏北高原太阳辐射能收支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藏北高原五道梁所获取的一年地面辐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该地区26个睛天个例的辐射收支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透明度高,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强,太阳总辐射3月的增和10月的锐减造成地面加热场强度的突变,影响高原行星边界层内平均气系统的季节性能转换,地表反射率的季节变化明显,夏季地表反射率为0.19-0.25,冬季则高达0.30-0.34;太阳紫外总辐射较平原地区强,夏半年紫外总辐射与太阳总辐射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1990年1月至1991年3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河观测站(北京东南70公里处)利用国产TBQ-4型分光辐射表及配套的智能辐射记录仪,对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进行了观测,得到此间北京地区近地面太阳紫外辐射及其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差异的原因。给出了1990年1月至1091年3月太阳紫外辐射的极值及对应的紫外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后者同太阳总辐射存在反相关。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坡地太阳总辐射估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净  李新 《太阳能学报》2007,28(8):905-911
借鉴国内外计算坡地太阳辐射的方法,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了计算山地太阳辐射的地形因子(坡度、坡向、遮蔽度、各向同性可见因子),比现有的模型更准确地计算了晴空下山地太阳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周围地形的反射辐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坡度、坡向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太阳紫外总辐射的统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广州地区太阳辐射和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获得了到达地面太阳紫外辐射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得较好。用同一方法对北京地区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总辐射也进行了计算,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实际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1990年1月至1992年8月太阳辐射预测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实际天气条件下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计算值与预测值吻合得比较好,利用该式计算了北京地区1979年1月-1996年6月的太阳紫外辐射,讨论了1979-1996年北京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变化趋势及不同因子(臭氧、水汽、气溶胶等)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晴天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的观测结果和统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利用1990年至1991年24个月北京地区的太阳分光辐射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晴天条件下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的变化规律,给出了用于计算晴天条件下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总辐射的两种公式,并计算了因臭氧总量减少引起地面太阳紫外总辐射增加的百分率。  相似文献   

7.
林正云 《太阳能学报》1994,15(3):248-256
首先利用福州市的辐射观测资料,建立计算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并计算福建省各市、县的太阳总辐射的年、月平均辐照度。然后利用地区代表站的地面反射率,求得福建省各月、年地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再利用地面温度、气温、水汽压和总云量、计算得出福建省各地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月、年平均辐照度。最后得出福建省各月、年地面辐射平衡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利用Lowtran 7所能提供的计算参数,分别计算了小于400nm(紫外辐射)、400~700nm (光合有效辐射)和大于700nm(红外辐射)3个波段的总日射占全波段总日射的比例,并研究了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气溶胶、不同海拔高度以及大气中不同水汽和气溶胶含量对上述比例的影响.以前实测中发现的光合有效辐射所占比例有随地理纬度减少而略有增长的趋势得到了合理的论证;而理论模式的计算结果与我们的实测季节过完全一致,则证明所用方法是合理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太阳总辐射和地面辐射平衡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利用福州市的辐射观测资料,建立计算太阳总辐射的经验公式,并计算福建省各市、县的太阳总辐射的年、月平均辐照度。然后利用地区代表站的地面反射率,求得福建省各月、年地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的分布。再利用地面温度、气温、水汽压和总云量,计算得出福建省各地的地面有效辐射的月、年平均辐照度。最后得出福建省各月、年地面辐射平衡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天气下对黑龙江省谟河县1997年3月1日至12日太阳辐射、大气臭氧和气象要素等观测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实际天气条件下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观测值吻合得较好。由北京、广州和漠河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计算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辐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usually intense surface heat transfer associated with radiation, finite-element solutions display anomalous behaviors. These behaviors have been traced to the violation of a discrete maximum principle. Here,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atisfaction of the discrete maximum principle are discussed. Special elements that satisfy a discrete maximum principle for a wider range of parameters, thereby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the solution, are introduced into standard finite-element formulations for the heat conduction equation. The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these elements is then demonstrated by means of a few examples.  相似文献   

12.
在夏季,由于庭院的遮挡作用,东西各墙内表面只依次得到一定时间的太阳直射照射。该文推导了遮阳系数,并通过实验测试和计算机模拟,证明了庭院厦房和廊檐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和窄长形态是造成庭院夏季凉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位于藏北高原典型湿地的MS3478站1a的实测辐射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地面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春季日变化明显大于其它季节,年变化均呈双峰型,但相位不一致。地面长波辐射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均呈不对称变化。地面有效辐射的年变化呈双峰型,两个峰值分别对应于冻土消融的3、4月份和冻结的10月份。净辐射量主要集中在5~7月份,占年总量的40.14%,表明该地区春末夏初地表获得的净能量最多,对地面热源的形成及其对大气的加热具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低温地板采暖与散热器采暖效果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地板,墙面和人体之间的辐射换热计算,分析了地板采暖比暖气片采暖节能的原因,对比了两种采暖方式温度场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差异,空间气流分布的差异以及两种采暖方式热源热储量的差别。通过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地板采暖在多方面优于暖气片采暖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漳浦样区太阳天文日辐射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地形特征、经纬度位置等作为影响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差异的变量,以漳浦样区为研究区域,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样区DEM和太阳天文日辐射值计算模型,探求小区域尺度上地形对太阳天文日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对漳浦样区太阳天文日辐射空间分布的影响相当显著,基本上是山谷小、山脊大、阴坡小、阳坡大,高辐射量值主要出现在阳坡。该方法可以快速地获取较为精确的小区域太阳天文日辐射空间分布值,但由于该模型没有考虑云的影响和DEM精度,计算值与实际太阳辐射存在一定偏差,今后研究的方向是以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考虑地面状况和云的影响,以期提高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6.
额济纳绿洲沙尘暴天气下光合有效辐射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所用资料取自内蒙古额济纳旗查干毛道饲草料基地,采用ICT公司的SKS1110E型辐射仪和SKP215E型光合有效辐射仪观测,并针对典型天气日———2001年4月29日(沙尘暴日)、7月22日(阴天日)和9月4日(晴天日)进行对比,分析了晴天日、阴天日和沙尘暴日PAR的日总量、日变化及PAR在太阳短波辐射中的比例ηQ的变化,发现在沙尘暴日PAR明显小于阴天日和晴天日下的值,而ηQ非常大,且变化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福州城市发展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利用福州市日射站1960年至199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福州城市发展对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的影响,建立了福州市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的10年滑动平均值的年,月趋势方程和年总辐射及其分量与市区人口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8.
太湖地区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基本特征及其气候学计算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vailble Radiation,简称PAR)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利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98年1-12月一年的气象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有效辐射以及占太阳总辐射比例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的极值及对应的光合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比例和它与云量的的关系,最后提出了适合本地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