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8 毫秒
1.
万庆  孙松  许红叶 《广州化工》2020,48(9):104-106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碳酸钙D3颗粒中维生素D3的含量方法。色谱柱:Sepax HP-Amino(250×4.6 mm,5μm);以正己烷-异丙醇(99: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流速:1.5 mL·min~(-1);进样量:500μL。维生素D3在0.40~1.6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00%(RSD=1.5%)。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重现性良好,可作为碳酸钙D3颗粒中维生素D3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维生素D3被人体完全吸收以后,前维生素D3能够转化成维生素D3照样被人体吸收,而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从而被人体吸收,现在的奶粉等很多的国家标准中,没有把前维生素D3的含量计算在内。  相似文献   

3.
11月11日,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杭州下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工,标志着一个总投资2亿元、年产500吨维生素D3油剂和2000吨维生素D3饲料添加剂的全球最大维生素D3项目正式投产。  相似文献   

4.
光敏异构化速甾醇为预维生素D3是高产率合成维生素D3的重要反应.目前专利和文献报道的应用于这个反应的多为有机小分子敏化剂和可溶高分子敏化剂.由于存在分离困难和漂白等问题,限制了它们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开发具有高敏化效率并且易于体系分离的新型敏化剂是将速甾醇光敏异构化为预维生素D3反应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合成维生素D3的过程中有多种光异构化产物.光异构产物取决于激发的紫外波长。束用一步光异构法。加入两种滤光液窄化禹压汞灯紫外波长在270hm-320hm.授维生素D3的转化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6.
边玉胜  茅功宇 《化学世界》1990,31(6):269-272
<正> 维生素AD_3微粒是以维生素A(V_A)和维生素D_3(V_(D))为原料,配以一定量丁基化羟基甲苯(BHT)作稳定剂,采用明胶和淀粉等辅料,用喷雾法制备成的微粒。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物,有促进兽禽发育、繁殖、催肥,防治佝偻病、骨软化症等,可以与其它维生素按  相似文献   

7.
光化学合成维生素D2和D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豪强 《广州化工》1998,26(4):14-17
综述了光化学法合成维生素D2和D3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研究用粉状活性炭对颜色较深的维生素D3油进行脱色处理,以达到国际交易市场之标准。针对维生素D3油颜色较深之因素进行分析,借鉴油脂脱色处理方法,选择脱色吸附剂,比较脱色剂用量、脱色溶剂、脱色温度、脱色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确定用粉状活性炭对维生素D3油进行二次脱色,即用环己烷为脱色溶剂,第一次用5%活性炭(w/w维生素D3油),第二次用3%活性炭(w/w维生素D3油),脱色温度50℃,恒温回流脱色时间1小时。使脱色后的维生素D3油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D是一种影响肠道内稳态的免疫调节因子。最近有证据支持这种微量营养素在炎症性肠病(IBD)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综述旨在概述维生素D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机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IBD的治疗意义。根据体外和动物研究表明,维生素D可改善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调节炎症反应,并影响免疫反应。最近的研究还表明,维生素D缺乏在IBD患者中非常普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D在IBD的病理生理学中起一定作用,维生素D通过调节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IBD中起到保护作用。因此,探讨维生素D作为治疗剂的在IBD中的潜在作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光化学合成维生素D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了维生素D的发现以及它们的光化学合成与进展。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条从胆固醇合成 7 DHC的新路线,提出了一条光化学合成维生素D3 的创新技术路线,并已经转让实施。同时还提出一条光化学合成维生素D2 的创新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1.
降冰片二烯异构化反应中敏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太阳能转换与储存体系中,降冰片二烯光异构化合成四环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反应.论述了光敏化降冰片二烯异构化反应敏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三重态能量传递光敏剂,过渡金属化合物光敏剂,电子转移光敏剂,半导体光敏剂等几种类型.评价了各类光敏剂的优缺点.其中三重态能量传递光敏剂敏化效果好,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敏剂.  相似文献   

12.
详细介绍了三维编织工艺和三维编织机械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对比了三维编织工艺流程及三维编织机的结构特点和适用性,总结了三维编织技术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三维编织机的设计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尤晓萍  于仙  梁雯 《硅酸盐通报》2021,40(6):1997-2002
随着光固化3D打印技术的发展,制备收缩率小、凝胶含量高,性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光敏树脂极为重要,以纯丙烯酸酯(2官能度,2-AE)、聚氨酯丙烯酸酯(6官能度,6-PUA)为低聚物,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为稀释剂,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TPO)为光敏剂,利用正交试验法配制光敏树脂溶液并通过3D打印完成样品制备。以收缩率、凝胶含量、黏度及硬度为评价指标,通过综合平衡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敏树脂溶液制备的最佳配方为:两种低聚物(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质量比为2∶1,稀释剂质量分数为57.6%,光敏剂质量分数为3%。样品性能参数为:收缩率4.7%,凝胶含量96.6%(质量分数),黏度105 mPa·s,邵氏硬度80 HD。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国外碳纤维三向织物的发展,新一代碳纤维三向织物的制备、特点、性能及其在复合材料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混凝土3D打印是现代数字化制造的典型代表,因其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建造的工艺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方式,3D打印为建筑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并对传统混凝土材料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提升混凝土材料与3D打印技术的适应性,实现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了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论述了混凝土3D打印材料在流变性、可挤出性、可建造性以及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3D打印模板技术在装饰及异型构筑物上的典型应用,以期为混凝土3D打印的研究与未来工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有效模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模型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复合材料的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很不成熟。本文应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单胞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编织结构,并模拟了得到了复合材料拉伸时的位移场和应力场,并由ANSYS的应力和应变结果计算了复合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机织和针织复合材料各自的特点,以玄武岩纤维为材料,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三维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这种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弯曲和重锤冲击测试,并对三种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三维编织预制件单胞模型的参数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Pro/E的3D实体建模功能建立了三维整体编织预制件的单胞模型,包括内部单胞、表面单胞和棱角单胞。模型中真实反映了纤维尺寸和纱线走向。基于编织工艺参数间的关系,在Pro/E中实现了参数化设计,不同编织角下的各种单胞模型可自动生成。作为三维编织预制件中的周期排列微观结构,参数化单胞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三维整体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提供了便于应用的理论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对三维机织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三维机织热塑性复合材料预型件的结构(纱线的直径、三维机织物的结构)、预型件的预拉伸工艺(经纱和接结经的伸直程度)、复合成型工艺(成型压力)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