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2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LOH进行分析。结果:癌组织D9s171和D9s1604的LOH分别为3例和10例,癌旁组织分别为2例和4例。两位点LOH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LOH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两个微卫星位点LOH的发生率分别为50%(4/8)和58.3%(7/12)(P>0.05);两位点LOH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或胃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应用多重PCR技术分析了28例胃癌组织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情况。结果显示,胃癌组织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率达14.3%(4/28),且伴有p16基因缺失的胃癌均有周围器官的转移。提示p16基因缺失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p16基因缺失患者易发生周围器官转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甲基化异常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2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于甲基敏感酶(HpaⅡ)和甲基非敏感酶(MspⅠ)酶切,结合PCR扩增技术,对p16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的二核苷酸胞嘧啶特定序列5‘-CCGG-3‘位点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1、2异常甲基化分别为5例(25%)和9例(45%),正常组织未发现甲基化异常;14例高甲基化标本中,中分化胃癌4例,低分化7例,高分化1例,有2例存在外显子1、2同时甲基化异常,二者均为低分化胃癌,进展期胃癌(Ⅲa,Ⅳ期各1例)中1例呈现泳动易位;外显子2甲基化异常多发生于晚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会造成基因功能丧失,从而失去了对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导致胃癌发生与进展;外显子2高甲基化与临床进展有关,可能为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4.
胃癌中p16基因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调查胃癌患者p16基因的改变。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3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进行pl6基因外显子3的缺失研究。结果发现2例弥漫型胃癌有 p16基因的纯合缺失,缺失频率为8.70%。结论证明p16基因的改变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的杂舍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染色体3p14:2选取4个微卫星标记,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和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FHIT基因的LOH和MSI。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LOH和MSI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32.4%和26.4%。LOH和MSI与胃癌的Bo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Laurcn分型均无显著相关。LOH阳性率胃癌穿透浆膜组显著高于未穿透浆膜组(P〈0.05)。MSI阳性率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FHIT基因的MSI参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LOH对胃癌的发展演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癌中p16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7例胃癌p16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7例胃癌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44.8%,阳性反应以胞核分布为主,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分化程度明显相关,高、中分化组的阳性率为53.1%,低分化组阳性率为34.2%(P〈0.01)。结论 胃癌存在较高比例的p16蛋白阴性  相似文献   

7.
胃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在胃癌中的发生规律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3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石蜡切片提取DNA,应用银染PCR-SSCP技术检测5个MSI。结果:胃癌组织MSI的发生率为23.3%,其中高频MSI(MSI-H)3例,低频MSI(MSI-L)4例。5个位点中以BAT-26的阳性率最高,为13.3%。胃窦癌MSI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贲门癌(P<0.05),MSI与性别、年龄、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无关。结论:MSI的发生率与所选位点有关,MSI更多见于胃窦癌,MSI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1(E1)及外显子2(E2),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应用单链象多态性(SSCP)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4例(20例)及2例(10%);SSCP未检出E1突变,E2有2例出现脉动易位的异常单链,其中1例(Ⅲa期,低分化腺癌)癌与癌旁组织均出现异常,2例异常标本均为进展期,LOH(+)胃癌。结论:p16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突变多见于外显子2,可能与癌肿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16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判断上的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和49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的p16mRNA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1)胃癌组织中p16 mRNA和p1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0.8%(31/61),70.5%(43/61),而癌旁正常胃粘原阳性率均为100%(49/49),10例早期胃癌均有p16 mRNA的蛋白,而分化较差、浸润深层的癌细胞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 1(E1)及外显子 2 (E2 )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2 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 4例 (2 0 % )及 2例 (10 % ) ;SSCP未检出E1突变 ,E2有 2例出现泳动易位的异常单链 ,其中 1例 (Ⅲa期 ,低分化腺癌 )癌与癌旁组织均出现异常 ,2例异常标本均为进展期 ,LOH(+)胃癌。结论 :p16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 ,突变多见于外显子 2 ,可能与癌肿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甲基化异常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2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甲基敏感酶(HpaII)和甲基非敏感酶(MspI)酶切,结合PCR扩增技术,对p16基因外显子1、外显子2的二核苷酸胞嘧啶特定序列5'-CCGG-3'位点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20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外显子1、2异常甲基化分别为5例(25%)和9例(45%),正常组织未发现甲基化异常;14例高甲基化标本中,中分化胃癌4例,低分化7例,高分化1例;有2例存在外显子1、2同时甲基化异常,二者均为低分化胃癌,进展期胃癌(Ⅲa、Ⅳ期各1例)中1例呈现泳动易位;外显子2甲基化异常多发生于晚期肿瘤患者(P<0.05).结论p16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会造成基因功能丧失,从而失去对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导致胃癌发生与进展;外显子2高甲基化与临床进展有关,可能为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p53基因杂合性缺失(LOH)与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各30例进行p53基因LOH检测.结果p53基因LOH检出率在正常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分别为0,16.7%(5/30)和63.3%(19/30),逐渐增高(P<0.05).结论p53基因杂合性缺失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学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照检测伴有正常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腺癌组织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s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情况,以探讨其在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方法 选择55例伴有正常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胃腺癌标本,应用手工显微切割、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病理学技术,对照分析正常、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胃腺癌组织中9号染色体上的10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变化,分析其与I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结果 ①在有信息的病例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MSI总发生率为28%,胃腺癌组织中的MSI总发生率为38%,正常组织中未发生MSI.②在胃癌组织中,MSI发生率与胃癌的家族史和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P<0.05);与胃癌患者的性别、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病理分型方面无关(P>0.05).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MSI发生率与胃癌的家族史有关(P<0.05). 结论 ①MSI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的存在,提示MSI可能是胃癌的多步骤发生过程中的早期而重要的分子事件,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②胃癌在染色体9p21区发生有高频率的MSI,提示在染色体9p21区域可能存在多个与胃癌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核基质蛋白与p1 6基因上游序列的结合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Southwestern印迹技术及Genetools定量分析软件 ,对 2 2例胃癌及相应正常组织的核基质蛋白与P1 6基因上游序列的结合进行了检测。结果 :正常胃组织核基质蛋白与p1 6基因上游序列结合主带的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2 80 0 0、30 0 0 0、4 0 0 0 0、4 30 0 0、5 0 0 0 0 ,胃癌组织中为 4 0 0 0 0、6 6 0 0 0。与正常胃组织比较 ,胃癌组织中核基质蛋白与P1 6基因上游序列结合的6 0 0 0主带阳性信号明显增强 (P <0 .0 5 ) ;而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分期胃癌组织间 ,此主带阳性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胃癌组织中 6 6 0 0 0蛋白与p1 6基因上游区结合量的异常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在胃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7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11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经一般处理,PCR扩增后,产物经电泳EB染色,紫外灯下观察。结果47例胃癌组织标本中,22例(46.2%)在p16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呈现异常甲基化;47例癌旁组织标本中,28例(58.6%)也检测出甲基化存在;11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中均未检测出p16基因甲基化存在。结论MSPCR技术对胃癌患者组织标本中的异常甲基化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是一项具有潜力的胃癌早期诊断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T细胞淋巴瘤p53突变与其周围微卫星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T细胞淋巴瘤p53突变和其周围微卫星DNA的改变及两者的关系,以进一步研究T细胞淋巴瘤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PCR、PCR-SSCP技术观察38例T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组织及其肿瘤旁淋巴组织或同一病例的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进行p53基因外显子5~8的点突变研究和p53周围4个微卫星位点D17S945、D17S938、D17S947、D17S926的微卫星(microsatellite,MS)改变: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of heterozygosity,LOH)分析.结果 p53基因外显子5~8总突变率为39.47%(15/38).微卫星改变的阳性率为23.68%(9/38),LOH为7.89%(3/38).各位点MSI、LOH频率介于2.86%~18.42%和0~5.26%.微卫星改变阳性肿瘤的p53突变率为55.56%(5/9),阴性者为34.48%(10/29)(P>0.05).D17S926和D17S947位点LOH阳性组与阴性组的p53突变率分别为100%、36.11%(P>0.05).结论 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微卫星改变和p53基因突变,两者发生无明显关系.但微卫星改变阳性的肿瘤,p53突变倾向于高发.  相似文献   

17.
张华  府伟灵  黄庆  郭颖 《重庆医学》2005,34(10):1489-1490
目的检测p16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发生情况,探讨p16基因异常甲基化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辅助诊断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Nested-MSP)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了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16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情况;比较MSP及Nested-MSP两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应用MSP方法,Dukes A、B期病人和Dukes C、D期病人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率分别为23.8%和59.4%;应用巢式-MSP方法,甲基化率上升至52.4%和84.4%.结论巢式-MSP的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的MSP技术,分析患者DNA的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有可能成为辅助结直肠癌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 6基因失活与肿瘤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RT PCR检测肿瘤组织中p1 6mRNA的表达 ;应用Ki67标记指数 (Ki67LI)及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 (AgNOR)染色对肿瘤的增殖活性进行研究 ;应用免疫组化对Rb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1 6mRNA表达缺失率为 55 .8% ,肿瘤增殖活性(Ki6TLI与AgNOR)在p1 6基因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但在Rb基因阳性表达的肿瘤中 ,p1 6基因阳性表达肿瘤的Ki67LI及AgNOR分别为 34 .95± 1 5 .56、4 .1 2± 1 .0 8,p1 6阴性表达者分别为 52 .1 2± 2 1 .2 4、7.1 2± 3 .2 5 ,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p1 6基因对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活性的影响依赖于Rb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