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肠套叠的大肠镜诊断及处理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外科临床工作中,肠套叠并不少见,但经大肠镜检查明确诊断者不多。作者所在医院从1990~1999年大肠镜检查7625例,发现肠套叠5例,检出率仅为0.66 。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42~75岁。5例均为回肠结肠型套叠,其中4例因回肠末端肿瘤为诱因导致继发性肠套叠,大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回肠腺癌,与手术切除后全瘤送病检诊断一致;1例75岁老年患者为原发性肠套叠,大肠镜检查时在升结肠肠腔内可见套入的小肠,套入长度在10~30cm不等,粘膜较结肠粘膜红润,可见环行粘膜皱襞,在电子肠镜下还可见小肠…  相似文献   

2.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肠腔内。发病年龄以 4~ 10个月婴儿最多见。典型病例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和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但临床所见病例往往很不典型 ,以致容易误诊。我院曾诊治 4例不典型小儿肠套叠 ,现作回顾分析 ,以吸取教训。1 临床资料本组女 2例 ,男 2例 ,3~ 6月 3例 ,4岁 1例。分别误诊为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肠痉挛、细菌性痢疾、胆道蛔虫症。后确诊均手术治疗痊愈。其中 1例患有美克尔憩室。2 讨论肠套叠是婴儿较常见的急腹症 ,对便血和 [或 ]哭闹的患儿不能满足于内科常见病种诊断 ,应反复多…  相似文献   

3.
于兰苍  于文玉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1):1015-10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敏感性的临床意义。方法多切面扫查患儿全腹,清晰显示肠套叠的部位,并观察套入部分肠管血流变化。结果52例中,单发51例,多发1例,7例套入部分肠管壁水肿明显,无血流显示。经水压灌肠治疗复位10例,其余均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肠管坏死行不同程度肠管切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安全、无创、快速,临床诊断符合率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及早手术避免肠管坏死发生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早期结肠套叠及扭转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应用结肠镜对23例早期结肠套叠、扭转的治疗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21例复住成功,复位成功率为91.3%(21/23)。10例肠套叠中8例原发性回结肠套叠及1例继发性结肠结肠套叠复位成功,1例老年人回盲部巨大淋巴肉瘤连同盲肠一起套入升结肠肝曲部未能复位成功,改行剖腹手术治疗。13例肠扭转中12例乙状结肠扭转复位成功,1例成人胃大部切除术后肠粘连致横结肠扭转未能复位成功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早期肠套叠及肠扭转用结肠镜进行复位,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1989年9月~1999年10月在用纤维结肠镜病检中,发现19例阿米巴肠病,其中经活检、刷片检出慢性阿米巴肠病8例。现就此8例的临床表现,肠镜所见及活检、刷片技术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中,男7例,女1例,年龄21~58岁;表现为腹泻8例,血便7例,腹痛5例,腹部压痛4例,单纯粘液便1例。症状时轻时重,时好时发。病程3个月~10a。粪便常规检查5例,阿米巴滋养体均为阴性。12 纤维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用口服蓖麻油结合清洁灌肠法和口服甘露醇法。肠镜检查8例均发现溃疡。病变部位盲肠6例,其中同时有升结肠病变者2例;乙状结肠1例;全结肠1…  相似文献   

6.
肠套叠、肠扭转经结肠镜复位八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强 《广西医学》1999,(2):320-321
我院自1994年以来应用纤维结肠镜复位术治疗3例肠套叠,5例肠扭转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男性,年龄41~65岁,发病时间1~5天。3例肠套叠2例在横结肠,1例在降结肠,5例肠扭转均在乙状结肠。X线透视8例患者可见...  相似文献   

7.
<正>在婴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便是肠套叠,肠套叠是指肠系膜或肠管套入邻近肠腔从而导致的绞榨性肠梗阻,多数均为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导致的肠管受压、坏死、水肿等。婴幼儿的发病原因暂不明确,但大部分属原发性,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呕吐、恶心、哭闹以及便血。采用超声诊断能够及时发现肠套叠部位,能对治疗和复位方式提供可靠依据,本研究分析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我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成人肠套叠的的MD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手术证实为成人肠套叠的CT影像资料共48例。观察内容主要包括肠套叠部位、数目、套叠类型及CT征象、套叠处肠壁是否增厚或肿块形成、肠壁是否水肿与坏死等。结果本组48例50处肠套叠均为顺行套入,单处肠套叠46例(位于回盲部22例、回肠10例、空肠8例、升结肠4例、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降结肠型及直肠各2例),多处肠套叠2例。MDCT示肠套叠3层肠壁结构及肠管内脂肪48例50处、杯口征及靶形征42例44处,彗星尾征32例34处,漩涡征24例26处。肠壁均匀增厚并水肿12例,其中考虑合并肠壁坏死4例;肠壁不均匀增厚或和肿块形成、不均匀强化14例;肠壁均匀增厚并轻中度均匀强化6例。套叠处见多发囊状低密度灶并囊壁均匀强化4例;套入远端圆形脂肪瘤合并肠壁坏死2例;小肠冗长2例;肠壁正常8例;其中合并肠梗阻12例,合并腹壁疝2例。结论成人肠套叠MDCT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小民 《浙江医学》1996,18(4):224-225
结肠血管畸形又名结肠血管扩张症,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我院近5年来通过纤维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为结肠血管畸形12例,以下就其内镜下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60~74岁.平均64岁。12例均有便血史,便血时间4天~7年;表现为反复间歇性血便呈黑红色,其中7例伴有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血管畸形部位:升结肠起始部9例,其中合并末段回肠1例,伴有回盲部小息肉2例;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我院收治成人小肠套叠12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例,女7例,年龄24~72岁,平均3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5小时~1年,平均20天。临床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12例,恶心呕吐12例,腹部包块7例,血便1例,排便排气停止6例。12例腹部X线平片检查均示不同程度小肠梗阻。无1例做钡餐和钡灌肠检查。6例B超检查均示肠梗阻,其中4例肠管呈同心圆样改变,提示肠套叠。2例CT检查(平扫和增强)显示肠管扩张(鞘部),内含有管状结构(套入部)和肠系膜脂肪和血管,提示小肠套叠。全部病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套入肠袢为20~120cm,均…  相似文献   

11.
成人肠套叠的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邻近的肠管内 ,一般常用钡灌肠或胃肠造影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但有时诊断困难 ,近年来随CT的发展及对此病变的认识 ,CT逐渐作为有效的检查手段 ,既可观察肠套叠状况 ,又可检出病因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告笔者单位及部分协作医院近五年CT发现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7例成人肠套叠病例 ,着重讨论其CT表现、病理基础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及协作医院 1996~2 0 0 1年 8月份经CT发现的肠套叠 7例 ,其中男 4例 ,女 3例 ,年龄 2 0~ 70岁 ,平均 4 7 1岁。症状 …  相似文献   

12.
杨秀录  金伟敏  杨松玉  虞希祥 《浙江医学》2017,39(22):2037-203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与水压灌肠复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肠套叠患儿71例,对疑似急性肠套叠患儿行高频超声检查,当肠套叠诊断明确且有治疗指征时,行超声监测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结果71例肠套叠患儿中,高频超声诊断肠套叠69例,漏诊2例,诊断准确率为97.2%。超声诊断肠套叠的69例患儿中,均表现为横切面“同心圆征”、纵切面“套筒征”,部分患儿有病变近端肠管扩张的肠梗阻征象、低回声肠壁增厚的肠黏膜水肿征象,2例多普勒超声示套入部肠管无血流信号。67例于超声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65例,成功率97.0%,2例因多次灌肠复位失败而改行手术治疗;2例因多普勒超声示套入部肠管无血流而直接行手术治疗;余2例超声未能准确诊断,结合临床行外科手术,术中证实肠套叠伴肠管坏死。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金建龙 《河北医学》2001,7(7):647-648
肠套叠是婴儿期常见的急腹症 ,系肠管的一般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毗邻的远端肠管内所致的不完全性小肠低位梗阻。空气灌肠是诊治肠套叠的首选方法。除病程长、病儿全身情况差、大量便血、易穿孔者或多发肠套、肠肿瘤伴发肠套 ,常不作整复外 ,其余可免受开刀之苦。现将我院经 X线检查证实的 172例小儿肠套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取自 1994年 8月至 1999年 9月经我院X线检查证实的小儿肠套叠 172例 ,男 112例 ,女 6 0例 ;年龄 3个月~ 5岁 ,其中 ,3~ 10个月 138例 ,11个月~ 3岁 2 8例 ,4~ 5岁 6例 ;172例均经空气灌肠确诊 ,其中 …  相似文献   

14.
肠结核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4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结核的诊断手段以及外科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方法对43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中,钡餐阳性率为100%(16/16),钡灌肠阳性率为100%(13/13),纤维结肠镜阳性率为95.8% (23/24)。单纯内科治疗25例,18例因并发症或误诊接受外科治疗,其中部分切除肠管12例、粘连松解3例、单纯活检 1例,内科治疗组抗结核时间18个月,复发4例,12例切除肠管患者平均抗结核时间11个月,无复发。结论钡餐、钡灌肠、纤维结肠镜是诊断肠结核有效的检查方法,对有腹部并发症患者早期施行外科手术及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陈吉明 《基层医学论坛》2016,(5):636-637,72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成人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5例成人肠套叠患者的CT表现。结果25例患者按套入部类型分:小肠型肠套叠4例,回结肠型6例,结肠型15例。病因分别为:结肠癌13例,淋巴瘤2例,平滑肌瘤1例,结肠息肉1例,脂肪瘤3例,肠憩室4例,术后粘连1例。CT表现:靶征20例,肾形征或彗星尾征12例,肠系膜脂肪套入形成半月征7例,肠壁增厚19例,近端肠管扩张20例。结论成人肠套叠具有特征性CT表现,CT检查对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保健  毕素坤 《四川医学》2001,22(6):578-579
我院内窥镜室 1996年 11月至 2 0 0 0年 7月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共诊断大肠息肉患者 116例 ,息肉总数143颗 ,均取活检经病理证实。对其中 52例 6 4颗息肉进行了内镜下微波治疗。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6例患者 ,男性 74例 ,女性 4 2例。年龄组与发病情况为 :2 0~ 2 9岁 7例 ,30~ 39岁9例 ,4 0~ 4 9岁 15例 ,50~ 59岁 4 8例 ,6 0岁以上 37例。息肉分布情况 :直肠 32颗 ,乙状结肠 4 4颗 ,降结肠 19颗 ,脾曲 3颗 ,横结肠 2 2颗 ,肝曲 5颗 ,升结肠 11颗 ,回盲部 7颗。息肉有蒂者 87颗 ,无蒂者 56颗。息肉 <1cm89颗 ,1~ 2 0cm4…  相似文献   

17.
肠套叠是引起肠梗阻的一种重要病变 ,本病患者大多为婴幼儿。婴幼儿患肠套叠在基层医院又易误诊。早期准确诊断对治疗和转归尤为重要。笔者将从 1976~ 2 0 0 2年来诊治过的 16 8例婴幼儿肠套叠诊断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分析对象本组病例为 2 6年工作中经手治疗的肠套叠患者中的 2岁以下婴幼儿 16 8例 ,男 10 5例、女 6 3例 ,男女比例为1 5∶1。年龄 3~ 11月龄 97例占 5 7 8%。 12~ 2 4月龄 71例占 4 2 2 %。来自城镇患者 5 4例占 32 1% ,来自农村 114例占 6 7 9%。1 2 诊断及误诊情况首诊确诊或疑诊为肠套叠或肠梗…  相似文献   

18.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肠系膜,由于肠管的运动功能发生了紊乱等原因,套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及时、准确的诊断对肠套叠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应用超声波早期诊断肠套叠,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对2008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门诊急诊,经超声诊断肠套叠患儿图像进行总结,探讨超声检查对肠套叠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我院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诊断为肠套叠的患儿28例,其中男18例,女1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不同,1~4岁患儿大多腹痛不明显,有的以腹泻就诊,有的因腹泻治疗效果不佳就诊,有的以呕吐就诊;1岁以下的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回盲部回盲瓣特有的超声声学特征,明确肠套叠套头所在位置,准确诊断各型肠套叠,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空气灌肠或是手术证实的肠套叠患儿216例,先用低频凸阵探头全腹扫查,发现可疑包块换高频探头仔细观察包块结构,并沿升结肠寻找回盲部、回盲瓣,明确包块所在的肠管位置,观察肠管套入的深度、肠壁水肿程度,系膜血运情况,是否伴有腹腔积液。结果本组216例肠套叠中套头位于结肠肝区176例,横结肠12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1例,小肠套叠25例,并发肠梗阻6例,腹腔积液8例。所有小肠套叠病例中,回盲部均显示形态良好,回盲瓣清晰可见。23例小肠套叠在动态观察过程中自行整复,其中2例继发肠梗阻行手术治疗,均为回回型肠套叠。2例回结型肠套叠病史超过72 h,解血便,直接行手术治疗。肠套叠包块横切面呈偏心的"同心圆"征,这点有别于其他肠道疾病的"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可见多层肠壁结构呈平行管样排列。结论熟练掌握回盲部回盲瓣的解剖声学特征,可明确肠套叠的类型,为临床进一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肠腺瘤被认为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 ,为了解柳州地区大肠腺瘤发病及癌变特点 ,提高诊断水平 ,我们对 1986年 3月至 2 0 0 1年 4月在我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 12 3 5 8例患者中检出的大肠腺瘤 93 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3 8例大肠腺瘤中男 5 9例 ,女 3 4 7例 ,男女之比为1.7∶ 1。年龄 3~ 81岁 ,平均 4 6.1岁。大部分腺瘤患者无临床症状 ,少数可表现为便血、黏液便、腹痛、腹胀、腹泻及便秘等。所用肠镜为 Olympns CF- 2 0 I、CF- 3 0 I纤维结肠镜及PENTAX EC- 3 83 0 MK电子肠镜。2 结 果2 .1 各年龄段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