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合适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脑卒中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二穴。并以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进而缩短患者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葛根黄芪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对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作用,检验配合葛根黄芪饮效果优于单用血栓通注射液的假设。方法: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280mg,1次/d。并于早期开始进行主动和被动综合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用自拟葛根黄芪饮为主,结合辨证加味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26例,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基本治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两组总疗效比较(χ2=4.72,P<0.05)。两组肢体运动功能在Brunnstrom分级上肢比较(u=3.33,P<0.01)、下肢比较(u=3.32,P<0.01)。ADL在Barthel指数上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u=4.77,P<0.01)。两组治疗前后在全血比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方面比较,均明显下降(t=-64.51~21.6,P<0.05),治疗组纤维性蛋白原与治疗前比较(t=21.6,P<0.01)。治疗组治疗后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下降显著,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t=-9.28~0.38,P<0.05)。结论:葛根黄芪饮能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期针刺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66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分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组)83例,普通针刺联合运动疗法(对照组)83例.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MESSS)、简化Fugl-Meyer(FMA)量表、Barthel指数(BI)作为评价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基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MESSS、FMA、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9%(P<0.05).结论 与普通针刺联合运动疗法相比,分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金纳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34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金纳多注射液治疗组(n=68)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n=66)。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粘滞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P<0.01)。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金纳多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为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治疗效果及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从353例脑卒中患者中选择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129例,分为针灸治疗组89例,多塞平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舒神开郁、调畅气机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评分平均为(19.35±4.33)分,治疗后HAMD总评分平均为(11.12±5.45)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1.1543,P<0.01),其中临床治愈24例,显效26例,有效3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治疗前HAMD总评分平均为(20.02±4.87)分,治疗后HAMD总评分平均为(15.63±6.79)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3228,P<0.01)。其中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MBI,FM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3.5999,24.2105,P<0.01;t=12.0491,8.6385,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1.1930,P<0.01)。结论针刺疗法与多塞平均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但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多塞平治疗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针刺廉泉穴为主结合舌尖梅花针点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机制。方法:全部51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以针刺廉泉结合舌尖梅花针点刺;对照组以头皮针运动区、语言区Ⅰ,Ⅱ,Ⅲ针刺,均以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9/30),治愈率为23%(7/30);对照组21例,总有效率为76%(16/21),治愈率为5%(1/21),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107,P<0.05)。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血沉指数和红细胞硬化指数外,其余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方程K与红细胞硬化指数在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全血黏度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廉泉穴结合舌尖梅花针为主治疗脑卒中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很显著,优于头皮针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颞三针与复方中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探讨颞三针与中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应用中药或颞三针疗法。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药组、单纯颞三针针刺治疗的针刺组及单纯中药治疗的中药组,3个疗程后观察各组疗效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针药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1),而药物组和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药组治疗后积分下降值显著高于药物组或针刺组(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和颞三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92例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针刺结合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上加用中药针刺治疗,对照组只用内科常规治疗,两组进行对照研究,疗程3个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分别为5.01,4.95,P均<0.01)。②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总有效率7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46,P<0.05)。③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定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46.5±7.5比68.8±6.9)(t=3.2,P<0.05),对照组无明显改善(46.1±7.2比50.7±7.3)(t=2.9,P>0.05)。结论:中药针刺结合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优于内科常规治疗,能减轻患者病残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40 例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干预及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和颊肌电刺激。于治疗前及治疗20 d 后采用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口腔功能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针刺足三里穴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和针灸治疗的中枢机制。方法利用18FDG PET和fMRI BOLD脑功能成像方法 ,获取针刺足三里穴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变化有关的实验数据 ,利用SPM和感兴趣区图像分析方法 (ROI)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同侧室旁核和双侧颞叶的葡萄糖代谢和脑血流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和颞叶功能变化 ,与足三里穴的治疗胃肠疾病和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