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血病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应答,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高表达MHC-Ⅰ类、Ⅱ类抗原以及B7-1/CD80、B7-2/CD86、ICAM-1等共刺激分子,能有效递呈白血病抗原,逆转机体对白血病抗原的耐受,启动特异抗白血病的T细胞应答。DC疫苗用于白血病传统化疗后的免疫治疗已成为清除微小残留病变和防止白血病复发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与肺癌免疫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递呈细胞(APC),能摄取和加工递呈抗原,具有强大的激活CD8+、CTL及CD4+T辅助细胞的能力,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过程,在免疫应答中处于中心地位,因而成为肿瘤免疫反应的中心环节。DC可以在体外培养后用于体内免疫治疗,也可辅以细胞因子或其它因子如Flt-3等在体内扩增[1]。DC包括:朗罕氏细胞、间质树突细胞、并指状树突细胞等。人DC缺乏B细胞、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DC)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它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在体内外活化CD4+、CD8+T细胞,从而激发一系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本文就其特性及其在抗肿瘤免疫特别是抗慢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DC/CIK免疫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通过MHCⅠ、Ⅱ类途径将外源性抗原呈递给CD3+CD4及CD3+CD8+TC,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TL,识别和杀灭肿瘤细胞,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同时激发免疫记忆保护。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抗原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T细胞的活化除需要抗原递呈细胞表面MHCⅡ抗原复合物外还需要共刺激分子(第二信号),主要包括CD28/CTLA-4/B7和CD40/CD40L。本文就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共刺激分子CD28/CTLA-4/B7、CD40/CD40L在ITP中的作用机制及潜在的治疗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潘春华  罗荣城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147-2149
目的:探讨人工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应答时的形态学证据及抗原递呈时胞浆内Ca2+的浓度变化,从而为DC的功能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生物学评价指标。方法:体外诱导人成熟DC,用光镜、共聚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性、CD86和CD1a分布及DC与T细胞相互作用的形态学特征。以Fluo-3Ca2+荧光探针为标记,在与T淋巴细胞的瞬间接触时,分别检测DC群胞浆中总体Ca2+浓度变化和单个DC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果:人工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且细胞膜上表达丰富的CD86和CD1a分子;在T淋巴细胞存在时,DC迅速递呈抗原,并在总体细胞水平上和单个细胞水平上表现出了显著的细胞内Ca2+浓度变化。结论:人工体外诱导的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形态,表达丰富的成熟标记CD86和CD1a;DC接触T淋巴细胞时迅速形成免疫应答"簇",细胞内Ca2+浓度发生瞬间变化可能与免疫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有效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通过MHCⅠ、Ⅱ类途径将外源性抗原呈递给CD3 CD4及CD3 CD8 T细胞,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CTL,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并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同时激发免疫记忆保护[1]。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多种细胞因子刺激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增殖性、杀癌活性强、杀瘤谱广的特点[2]。临床上曾经使用CIK单独治疗,它主要用于手术、放化疗后肿瘤微小残留病灶的清除[3-6]。而在CIK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加入自体DC后CIK细胞的杀瘤活性显著增强[7…  相似文献   

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具有典型树突状形态、膜表面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HC-Ⅱ)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和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活化的细胞,是递呈肿瘤抗原能力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PC)。以往认为DC是激活T细胞初始免疫反应的细胞,在介导炎性反应、抗肿瘤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树突状细胞在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在抗原提呈过程中,若共刺激分子缺乏或被阻止,不但不能激活T淋巴细胞反而可以诱导对该抗原的耐受。常规培养的DC诱导产生CD4+CD8+效应性T细胞,激活机体产生针对抗原的免疫反应。未成熟DC在体内向初始T细胞呈递抗原,诱导产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其结果是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目前,全世界约有20%的人受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困扰。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各年龄阶段患者的残疾和死亡,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治愈此类疾病,仅仅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因此,进一步探讨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备受关注。本文就耐受性DC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抗原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活化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T细胞的活化除需要抗原递呈细胞表面MHCⅡ抗原复合物外还需要共刺激分子(第二信号),主要包括CD28/CTLA-4/B7和CD40/CD40L。本文就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共刺激分子CD28/ CTLA-4/B7、CD40/CD40L在ITP中的作用机制及潜在的治疗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其为树突状细胞(DC),分别负载Jurkat细胞冻融抗原及WT1多肽抗原,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以探讨其对白血病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联合应用rhGM—CSF、rhIL-4、rhTNF-α及rhsCD40L等细胞因子,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从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并进行诱导扩增,培养出DC,分别用冻融抗原及WT1多肽抗原冲击致敏DC。实验分4组:冻融抗原致敏DC组为实验组A,WT1多肽致敏DC组为实验组B,未致敏DC组为对照组A,单核细胞组为对照组B,观察CTL对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培养出了具有典型特征的DC,它高表达CD40、CD80、CD1a及CD86等表面标志,能体外诱导强烈的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组显示高水平杀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A、B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Jurkat细胞冻融抗原及WT1多肽抗原冲击致敏DC能有效诱导T细胞抗白血病作用,为临床研制DC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CD28/B7共刺激信号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T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一个是抗原特异的,由T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MHC-抗原肽的第一信号;第二信号是由T细胞上的CD28与抗原呈递细胞上的B7分子的结合而提供的,只有两个信号都存在时,T细胞开始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CTLA4是B7的另一个受体,它在T细胞活化时上调表达,其功能为抑制T细胞增殖,阻断或给予第二信号,可以人为调节免疫应答使之增强或抑制,对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阻断CD28/B7途径导致免疫耐受,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可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激活CD28/B7途径太应用于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侵犯系统的肿瘤。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的体内最强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能将肿瘤抗原呈递给T细胞,引发机体产生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利用DC制备肿瘤疫苗可望提供一种有效的白血病免疫治疗方法。本文主要介绍DC肿瘤疫苗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MPO/cCD79α/cCD3/CIM5抗体组合在胞膜交叉系列抗原表达急性白血病(AL)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69例成人初发AL患者中胞膜交叉系列抗原表达的60例患者加做胞质抗体组合cMPO/cCD79α/cCD3/CD45。结果269例AL患者中有54例(20.1%)加做胞质抗原组合后仅出现一种胞质抗原表达而诊断为交叉系列抗原表达白血病,交叉系列抗原表达白血病在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B—ALL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比例分别为28.6%、43.6%及13.4%。CD7、CD19、CD5和CD20在交叉系列抗原表达AML中的出现频率依次为65.4%、15.4%、11.5%和7.7%;CD13、CD33、CDl5在交叉系列抗原表达ALL中的出现频率依次为89.3%、21.4%、3.6%;6例(2.3%)患者出现二系胞质抗原表达,诊断为急性双表型细胞白血病,其中T/B型2例、B/M(B/髓系)型4例。结论胞质抗体具有系列特异性,四色组合流式细胞.免疫表型技术能提供快速多参数的分析数据。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对异常细胞免疫分型时应以CD45/SSC设门和正常细胞作内部参照。  相似文献   

14.
树突细胞(DC)作为一种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很强的激发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应答能力。利用细胞因子组合将白血病细胞分化为DC或DC样细胞,对克服白血病细胞的免疫逃避机制,逆转机体的免疫耐受,诱导特异抗白血病免疫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白血病细胞所属系列及分化程度的异质性,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并不能从所有的白血病细胞中成功诱导出DC。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CD14^ 胞可以在GM-CSF IL-4的诱导下分化为CD1α^ CD14^-的DC,称单核细胞衍生的DC(Mo-DC),我们推测高表达CD14的单核系白血病(包括M4、M5)细胞是否同样可在该细胞因子组合作用下诱生出单核系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Mo-LDC)。我们选择CD14高表达的M4、M5患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比较在GM-CSF TNF-α或GM-CSF IL-4 TNF-α组合作用下,CD14^ 黏附细胞与CD14^-的非黏附细胞向DC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慧  谭晓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628-3629
<正>机体的免疫应答,是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首先捕获抗原,经过加工处理后将抗原信号传递给T细胞和B细胞,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6.
探讨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通过负载冻融的HL-60、K562细胞抗原体外诱导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HL-60、K562的杀伤作用。取脐血12份,分离MNC。在MNC中加入细胞因子GM-CSF(granulocyte mon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IL-3(interleukin 3)、SCF(stemcell factor)和EPO培养4周。使用CD83、CD1a、CD11C和CDw123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测定培养前后脐血DC抗原变化及扩增情况。DC通过负载HL-60、K-562白血病细胞抗原致敏T淋巴细胞产生CTL^3H-TdR掺入试验测定DC免疫刺激活性,MTT法观察CTL对HL-60、K562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果表明:新鲜脐血CD1a^+、CD11c^+、CD83^+、CDw123^+细胞数分别为0.27×10^5/ml、5.87×10^5/ml、1.94×10^5/ml、2.73×10^5/ml。加入上述细胞因子培养的脐血MNC分化为CD1a^+、CD11C^+、CD83^+、CDw123^+DC,经培养2—4周,DC数明显增多,分别达11.02×10^5/ml、28.24×10^5/ml、10.57×10^5/ml、18.7×10^5/ml,此后逐渐减少。细胞因子诱导脐血DC具有免疫刺激活性,且DC与CBMNC细胞比例为1:40时的刺激活性最佳。冻融法得到的HL-60、K562白血病细胞抗原致敏DC诱导的CTL对HL-60、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42.04±8.46)%和(31.25±11.07)%,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3、SCF和EPO培养2-4周的脐血MNC可分化为cD1a^+、CD11C^+、CD83^+、CDw123^+DC。冻融法得到的HL-60、K562白血病细胞抗原致敏DC,其诱导的CTL对HL-60、K562细胞具有特异的杀伤作用。脐血DC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上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的体外扩增及诱导特异性抗乳腺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1)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后,获得单核细胞(monocyte,Mo)。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分化扩增培养7d后,应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表型分析。(2)诱导单核细胞分化的第3天加入人乳腺癌细胞株3A0的冻融抗原培养4d后,获得负载肿瘤抗原的成熟DC;将致敏DC与从外周血中分离的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3d,获得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CTL及上清液对人乳腺癌细胞株3A0、人胚肾细胞株293T(对照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CCC-981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1)外周血来源Mo在GM-GSF和IL-4作用下,第7天后可分化生成成熟的DC,高表达DC特异性抗原CDla、CD80(B7-1)、CD86(B7-2)HLA-DR、CD83。(2)DC可负载并递呈肿瘤抗原,激活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诱导肿瘤特异性CTL产生。不同浓度CTL及上清液对乳腺癌细胞3A0有特异性杀伤、抑制作用(P<0.05)。结论外周血中Mo可体外分化扩增为成熟的功能性DC,并诱导出特异性杀伤乳腺癌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已知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因细胞伸展如树枝状故名。其表面存在丰富的抗原捕获分子、抗原递呈分子及免疫共刺激分子等。经抗原刺激后的DC向淋巴结迁移,将其携带的抗原信息传递给相应的T淋巴细胞,启动并激发CD4 /CD8 T细胞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细胞[1],也是惟一能激活初始化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其功能状态直接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在抗病毒的细胞免疫中起重要作用[2-3],同时在诱导免疫耐受和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中也起着重要作用[4-5].  相似文献   

20.
1980年,Steinman等[1]成功分离了一类形态、功能均极为特殊的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它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它可以引起强烈的免疫应答,另一方面,DC也可以诱导免疫耐受[2-5],此种DC被称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