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鼻内镜术中小剂量肾上腺素浸润注射可引起短暂明显的低血压,文中观察可乐定对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 4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可乐定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全身麻醉诱导前30 min缓慢静脉注射可乐定2μg/kg或等容等渗盐水。手术前鼻腔局部浸润注射含20μg(5μg/ml)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 ml。采用阻抗心动图记录浸润注射前和浸润注射后1.5、3.0、4.5、6.0min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结果与基础值比较,2组在浸润注射后1.5 min均出现MAP、SVRI下降和HR、CI升高(P<0.05),可乐定组于3.0 min后MAP、SVRI、HR和CI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而对照组在4.5和6.0min时除HR外,其余3个指标仍未恢复(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可乐定可缓解小剂量肾上腺素浸润注射所致低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倍他米松预防芬太尼静脉诱导时咳嗽反射的效果。方法:10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为倍他米松组(10mg静脉注射)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均在右上肢远端建立外周静脉通道,给药后10min开始静脉诱导,两组芬太尼6μg/kg均在15s内匀速注入。观察指标:(1)各组患者从开始注射芬太尼至给药后2min内出现咳嗽的例数和强度变化;(2)观察各组麻醉前、给芬太尼后2min、给全麻药完后1min、气管插管后即刻、气管插管后5min时的HR、MAP、SpO2的变化。结果:倍他米松组咳嗽发生率为8.3%,与对照组(35%)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轻、中、重度咳嗽发生率与倍他米松组各咳嗽强度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1时段两组的HR、MAP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组内发生咳嗽反射患者与没出现咳嗽反射的患者相比HR、MAP明显升高,值也有所回升。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倍他米松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预注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10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地塞米松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0例。在静注芬太尼2μg/kg(3秒内注射完毕)前10min分别预先注射地塞米松(0.2mg/kg)和等容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观察芬太尼注射后咳嗽的发生次数,咳嗽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2次)、中度(3~5次)、重度(5次)。记录患者在芬太尼注射后1分钟内咳嗽严重程度及地塞米松注射前(T1)、地塞米松注射后10min(T2)和芬太尼注射后1分钟(T3)患者的HR、MAP、SpO2。结果:地塞米松A组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B组。但2组咳嗽的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地塞米松预注(0.2mg/kg)可降低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预先静脉注射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及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n=50):羟考酮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羟考酮0.1 mg·kg-1;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10 min注射完);复合组于麻醉诱导前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5 μg·kg-1(10 min注射完),然后经静脉注射羟考酮0.05 mg·kg-1;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与右美托咪定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预给药结束5 min后5 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1,观察2 min,记录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例数和强度;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预给药结束5 min后(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T4)、气管插管后3 min(T5)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诱导期低氧血症、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羟考酮组和右美托咪定组相比较,复合组咳嗽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为0。与T0相比,对照组T3、T4、T5收缩压、舒张压明显增高,心率明显增快(P<0.05);其他3组T1~T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T3~T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0.05)。羟考酮组患者T1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T2严重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0.1 mg·kg-1羟考酮或静脉泵注0.5 μg·kg-1右美托咪定均可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及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静脉注射羟考酮0.05 mg·kg-1联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5 μg·kg-1不仅能显著减轻气管插管反应,而且更有效地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反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影响?方法: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旋美托咪啶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50例?M组和C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 μg/kg(10 min注射完毕)和等量生理盐水,5 min后于5 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观察2 min,记录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例数和强度;监测并记录麻醉前(T0)?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生理盐水)5 min后(T1) ?气管插管前即刻 (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气管插管后1 min(T4)气管插管后3 min (T5)?气管插管后5 min(T6)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M组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 (P < 0.05)?与T0时间点相比较,M组T1~T6时间点SBP?DBP?HR均显著降低 (P < 0.05或P < 0.01),而C组T3?T4时间点SBP?DBP?HR均明显升高(P < 0.01)?与C组相比较,M组于T3~T6时间点的SBP?DBP?HR均显著降低(P < 0.01)?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右旋美托咪啶0.4 μg/kg可以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射的发生率,并且能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120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mg/kg加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mg/kg加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ml加芬太尼3μg/kg)、Ⅱ组(生理盐水5 ml加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咳嗽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对照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53.33%和66.67%,利多卡因Ⅰ、Ⅱ组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低至20%和26.67%,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两组无咳嗽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麻醉诱导时前臂静脉和足背静脉芬太尼静注后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方法 ASAⅠ的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前臂静脉组(Ⅰ组)、足背静脉组(Ⅱ组),两组静脉注射芬太尼的剂量均为3μg/kg,用药速度均为2s内推入,Ⅰ组于前臂静脉给予芬太尼,Ⅱ组于足背静脉给予芬太尼,记录麻醉前(T0)、芬太尼注射前(T1)及后0.5min(T2)、1min(即插管前,T3)、插管后1min(T4)和2min(T5)时的心率、收缩压及呛咳情况。结果Ⅰ组芬太尼推注后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及强度显著大于Ⅱ组。结论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3μg/kg,2s内)足背静脉注射较前臂静脉注射能减少芬太尼给药后其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及强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肾上腺素浸润注射或气管内应用可引起血压明显的下降,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文中观察大鼠主动脉内注射小剂量肾上腺素降低血压作用,以及静脉预先注射特异性β2受体阻断剂ICI 118551对预防此类血压下降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4组(n=12):等渗盐水对照组(S组)、ICI 118551+等渗盐水组(I组)、等渗盐水+肾上腺素组(E组)及ICI 118551+肾上腺素组(IE组)。S组和I组先分别静脉注射等渗盐水0.2ml和ICI 118551 0.5mg/kg,20 min后在大鼠主动脉处注射等渗盐水0.2 ml;E组和IE组先分别静脉注射等渗盐水0.2 ml和ICI 118551 0.5 mg/kg,20 min后在大鼠主动脉处注射肾上腺素0.1μg/kg。记录注射前基础值(T0)和注射后5、10、15、30s及1、2、3、4、5min(T1-9)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结果与T0时相比,E组于T2-4时MAP下降(P<0.05),并于T5时恢复至基础值水平;其余3组各时间点MAP未见明显改变。4组HR各时间点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主动脉内注射0.1μg/kg肾上腺素可引起大鼠血压短暂下降,静脉预先注射ICI 118551可预防此类血压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对全麻诱导期间不同剂量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4例需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Ⅰ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3μg/kg)、Ⅱ组(利多卡因1.5 mg/kg 芬太尼5μg/kg)和对照Ⅰ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3 μg/kg)、Ⅱ组(生理盐水5 ml 芬太尼5μg/kg),观察4组芬太尼注射后的咳嗽发生率及程度.结果:对照Ⅰ组和Ⅱ组患者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43.75%和62.5%,利多卡因Ⅰ、Ⅱ组静脉预先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后,芬太尼诱导的咳嗽发生率分别降低至18.8%和31.2%,明显低于对照Ⅰ、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麻醉诱导期间芬太尼所致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抗组胺药盐酸异丙嗪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方法 选200例拟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分为4组:对照组和试验1、2、3组,麻醉诱导前各组分别给予0.1 mL/kg的4种药液:0.9%盐水,0.5、1.0、1.5mg/mL异丙嗪,所有患者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3μg/kg,记录注射芬太尼2 min内患者咳嗽发生情况,包括咳嗽发生次数、强度、时间以及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情况.结果 试验1、2、3组咳嗽发生率为16%、12%、10%,与对照组(32%)相比明显下降(P<0.05);试验1、2、3组轻度咳嗽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各组中度和重度咳嗽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咳嗽的平均时间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点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3组的舒张压升高较试验1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3组心率增快高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试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盐酸异丙嗪可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