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人民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纪年历法,在此基础上又确定了自己民族的节日,这些节日内在地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和谐文化的特质,我们应当大力发掘中华传统节日的价值,充分重视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用它来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
从谁是中华故地上与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血缘和文化传承关系的最早居民,谁在中华远古史上最早拥有或传播了龙文化,创造了文字和历法等,论证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是黄帝和炎帝,而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3.
烟花鞭炮与中国传统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古代礼仪、中国现代节日中,烟花鞭炮与中国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烟花鞭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裁体之一,寄托了人们的世代情感,是全人类和平和发展的象征,蕴含着繁复而深邃的文化寄寓,也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一。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食俗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中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而且也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饮食风俗研究近年来呈现越来越热的趋势,论述中华各民族饮食风情、传统节日和庆典饮食习俗的书籍渐多。层出不穷的饮食文化书籍,不仅描绘了我国丰富多样、绚丽多彩的饮食风俗,而且对弘扬中国优秀的饮食文化,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建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有必要建立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课程,以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类选修课.论述了建立该课程的意义,并提出了课程的设置原则、课程的目标体系和课程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7.
汉字及其文化是五千年华夏文化精神所在,文章将汉字及其文化归纳为12点,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具体内容分别是:华夏道德观、中华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观、历史朝代、重要历史事件、传统书画、文人名人伟人、名言名句、名著名曲名诗名词、中华传统图案纹样、神话传说、数字。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古代礼仪、中国现代节日中,烟花鞭炮与中国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烟花鞭炮,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之一,寄托了人们的世代情感,是全人类和平和发展的象征,蕴含着繁复而深邃的文化寄寓,也是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华和谐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主题,涵盖了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灵魂.它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三是人与自身的关系.从生命伦理角度看,中华和谐人文精神要求关爱生命,突出生命伦理的基础性;勇于担当,提升生命伦理的根本性;家国一体,注重生命伦理的社会性;天人合一,实现生命伦理的全面性;博采众长,增强生命伦理的融合性;与时俱进,实现生命伦理的创新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人文精神和生命伦理建设,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积淀了各个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饮食等方面,可以看出中西节日文化的三大差异: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泛神性与世俗性,而西方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宗教特征;中国的传统节日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西方的传统节日个性主义色彩浓厚;中西传统节日体现了不同的饮食内容与不同的饮食文化。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进行交际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有时甚至与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节日的定义及其意义问题出发,通过对比中西传统节日和中西传统文化以凸显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再通过对我国八大传统节日的起源进行追本溯源来努力挖掘每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本着最大限度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初衷来审视以上八大传统节日的现有英译,并对那些不能展现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节日英译作出必要改进。  相似文献   

13.
孝道在构建传统中国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根基,维护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孝的产生源于社会和谐建设之需要;儒家以孝为人之德性的根本,强调塑造个人良好品德促社会和谐发展;孝为为政之本,以政治和谐维持整体社会和谐;孝产生后即和礼、法及宗教紧密结合,调节着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目前进行孝文化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  相似文献   

15.
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这项源于祭祀的活动,成为在中华民族新年闹春的传统节日中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着眼于甘肃省天祝县天堂乡科拉一带的社火,对其整体形态及表演中演唱的社火调加以梳理和描述。  相似文献   

16.
应用符号学的分析方法,立足于消费社会的背景,以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状况为参照系,对"洋节"流行现象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符号学剖析,发现"洋节"是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节日符号,是从"娱神"到"娱人"的狂欢符号,是时尚的消费符号.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高校学生教育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人文精神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加强文化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各民族之间的文化适应。通过国学经典教育、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等途径,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崭新人格魅力的现代民族大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武术产生于原始生产劳动和部落战争.其初期的技术形态与猎狩和战争中的技能形态同源同构,并在一定时期里融会交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中国武术运动没有像世界武坛上的有些项目如自由搏击、拳击、泰拳等成为技击性很强的搏击术,也没有像同样起源于军事训练的德国体操一样成为失去技击特性的现代体操;而是逐步形成了具有\"寓技击于体育之中\"的民族特色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其内因是母体文化和母体文化中不同文化因素对其的支持作用,外因是社会对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然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健康良性发展,更离不开科技文化的保障和支持.科技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文化根基和重要依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动力.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弘扬科技文化,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