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的阔什布拉克钾长花岗岩富碱(Na2O+K2O平均836%>8%),富钾(K2O/Na2O=127~147),准铝质(A/CNK=082~088),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岩石的稀土含量较高(ΣREE=26390×10-6~44575×10-6),富集Th、U、Ta、Nb、Hf和Y等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具有强的负Eu异常(δEu=0003~0019),富集高不相容元素(Zr+Nb+Ce+Y=368×10-6~531×10-6>350×10-6),高Ga(Ga/Al×10〖CS%0,0,0,0〗〖CS〗000=417~472>26),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Th/U比值(平均为386)、Nb/Ta比值(平均为1275)和Rb Th富集、Ti亏损指示其壳源成因。对花岗岩进行的LA ICP MS微区原位锆石 U Pb 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的结晶侵位年龄为2754±28 Ma。综合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特点,认为早二叠世西南天山的后碰撞岩浆活动不仅在西南天山内部引起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而且对塔里木地块西北边缘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也有显著的影响。阔什布拉克A型花岗岩也说明西南天山地区的碰撞造山作用在2754±28 Ma之前已经趋于结束,以南天山洋盆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已基本结束了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地块西北缘的阔什布拉克钾长花岗岩富碱(Na2O+K2O平均836%>8%),富钾(K2O/Na2O=127~147),准铝质(A/CNK=082~088),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岩。岩石的稀土含量较高(ΣREE=26390×10-6~44575×10-6),富集Th、U、Ta、Nb、Hf和Y等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具有强的负Eu异常(δEu=0003~0019),富集高不相容元素(Zr+Nb+Ce+Y=368×10-6~531×10-6>350×10-6),高Ga(Ga/Al×10〖CS%0,0,0,0〗〖CS〗000=417~472>26),显示出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Th/U比值(平均为386)、Nb/Ta比值(平均为1275)和Rb Th富集、Ti亏损指示其壳源成因。对花岗岩进行的LA ICP MS微区原位锆石 U Pb 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的结晶侵位年龄为2754±28 Ma。综合西南天山与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花岗质岩浆活动的特点,认为早二叠世西南天山的后碰撞岩浆活动不仅在西南天山内部引起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而且对塔里木地块西北边缘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也有显著的影响。阔什布拉克A型花岗岩也说明西南天山地区的碰撞造山作用在2754±28 Ma之前已经趋于结束,以南天山洋盆为代表的古亚洲洋已基本结束了其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武川西北部早二叠世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袁桂邦  王惠初 《华北地质》2006,29(4):303-310
内蒙古武川县西北元恒永一带,出露一套早二叠世辉长苏长岩、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的钙碱性岩系.该套岩石以稀土总量中等、轻稀土富集、无明显的Eu异常等特征显示幔源成因,尽管有不同程度的地壳物质混入,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岩体形成于板块碰撞前的岛弧环境.岩体中发育弱的片麻理构造,石英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中有较多暗色细粒黑云闪长岩包体,包体的扁平面平行片麻理;包体的应变测量显示侵位过程中岩浆与包体粘度差不大,包体发生了旋转变形,岩浆侵位受区域构造应力控制.石英闪长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282.3±4.6)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岩体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有关,显示出华北板块北缘的安第斯型大陆岛弧背景.  相似文献   

4.
王易农  程淑薇 《地质论评》1999,45(5):498-503
本文记了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早二叠世介形类化石,化石采自柯坪县丘达依萨依剖面萨热哲依组,共计9属15种,其中10新种,并建立了Roundyella-Healdia-Sulcella-Bair-dia介形类组合,此组合明显不同于以Bairdia为主的中国南方早二叠世介形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5.
广西凭祥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浆弧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西凭祥地区有3种不同建造背景的二叠-三叠系,深水相的下二叠统呈一飞来峰推覆在台地型的石炭纪-早三叠世沉积和早-中三叠世浊积岩上,与前者共生的基性-超基性岩是古特提斯岩浆弧的记录,当时的被动大陆边缘在百色阳圩-田林八渡,说明洋壳向南西消减,早二叠世弧的原形成位置可能在越南境内,早-中三叠世的弧则已向北东迁移,在中越交界区形成图尔基式造山带。  相似文献   

6.
塔中地区早二叠世发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地质信息。火山岩体(侵入岩和喷发岩)是流体穿层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对其活动特征及成因分析有助于洞察塔中地区流体活动信息和油气运聚特征。依据火山岩的地质与地球物理响应和钻井资料,开展了火山岩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岩浆活动在早二叠世早期多沿断裂带以喷发为主,晚期以次火山侵入为主,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弱。岩浆活动一方面破坏或改造原始油气藏,另一方面促进油气生成、改善储集层空间。其中火山通道和伴生裂缝不仅是油气垂向输导的优势通道,还可以形成新的圈闭类型油气藏,如超覆-披覆型、岩体刺穿遮挡型、抬升淋滤型等。  相似文献   

7.
《沉积学报》2000,18(4)
在新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下二叠统比尤勒提群中部首次发现了大量深水遗迹化石,主要包括Glockeria Ksiazkiewicz 1968,Helminthoida sp., Megagrapton sp., Paleodictyon sp., Paleodictyon (Glenodictyum) Croaticum Ulchman 1995, Planolites sp., Protopaleodictyon sp., Scalarituba missouriensis Weller 1899, Spirophycus sp.等,代表典型深海环境的Nereites遗迹相。根据对温古尔剖面的研究,比尤勒提群下部为浅海陆棚相砂泥质灰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而含丰富遗迹化石的比尤勒提群中部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的浊积岩系夹少量硅质岩,并且在浊积扇的不同位置所产遗迹组合类型也明显不同,扇根以觅食迹为主,含大量穿相分子,扇中开始出现牧食迹,扇梢则出现特征的耕作迹;比尤勒提群上部为浅海陆棚-滨海相沉积的硅质灰岩、泥晶灰岩和砂质灰岩及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等。该套遗迹化石组合与深海浊积事件密切相关,同时表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早二叠世时期存在一个陆棚浅海-深海盆地沉积环境,晚二叠世时期海水向西退去形成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8.
丁孝忠  吴绍祖 《沉积学报》2000,18(4):495-500
在新疆塔里木板块西北缘下二叠统比尤勒提群中部首次发现了大量深水遗迹化石,主要包括Glockeria Ksiazkiewicz1968,Helminthoida sp.,Megagrapton sp.,Paleodictyon sp.,Paleodictyon(Glenodictyum)Croaticum Ulchman1995,Planolites sp.,Protopaleodictyon sp.,Scalaritubamissouriensis Weller1899,Spirophycus sp.等,代表典型深海环境的Nereites遗迹相。根据对温古尔剖面的研究,比尤勒提群下部为浅海陆棚相砂泥质灰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晶灰岩等;而含丰富遗迹化石的比尤勒提群中部为一套深海海底扇沉积的浊积岩系夹少量硅质岩,并且在浊积扇的不同位置所产遗迹组合类型也明显不同,扇根以觅食迹为主,含大量穿相分子,扇中开始出现牧食迹,扇梢则出现特征的耕作迹;比尤勒提群上部为浅海陆棚-滨海相沉积的硅质灰岩、泥晶灰岩和砂质灰岩及粉砂质泥岩、钙质砂岩等。该套遗迹化石组合与深海浊积事件密切相关,同时表明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早二叠世时期存在一个陆棚浅海-深海盆地沉积环境,晚二叠世时期海水向西退去形成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东南缘早二叠世牙形刺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俊辉  王志浩 《地层学杂志》1997,21(2):136-140,T001
首次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洛浦阿其克克孜里奇曼组发现牙形刺,其中重要的有Neostrep-tognathoduspequopensis和Swetognathusinornatus,根据化石组合面貌,属Neostreptognathoduspequopensis带,其时代为二叠纪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说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洛浦阿其克克孜里奇曼组应属早二叠世,而不是晚石炭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内古董山地区早二叠世玄武岩的古地磁测定,揭示了1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实验结果表明,其特征剩磁方向为:Dg=213.7°, Ig=26.9°,κg=19.7, N=9,α95=13.7°; Ds=217.7°, Is=-37.5°, κs=15.4,α95=13.6°,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53.2°N、 187.5°E,A95=12.3°,古纬度为21.0°N。由于采样剖面所获得的早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全部为反极性特征,认为这一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很可能代表了研究区早二叠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对比塔里木地块西北缘早二叠世的古地磁结果,认为研究地区与塔里木地块西北缘之间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并未发生明显的相对构造运动。依据塔里木早二叠世古地磁极与哈萨克斯坦地块同时期古地磁极的一致性,结合二者的古生物资料,提出早二叠世时期塔里木地块可能已经与哈萨克斯坦地块碰撞相连,至晚二叠世,二者之间的海水完全退出,碰撞造山使得天山雏形基本形成。结合前人古地磁研究成果,对塔里木地块及周边主要块体早二叠世的古地理进行了重建。  相似文献   

11.
荆州地区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地层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云鹏 《地层学杂志》1997,21(2):130-135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沉积地层特征表明,该时期荆州地区为前陆盆地构造环境,形成于秦岭造山带南部前陆地带,沉积特征及上下接触关系表明其为Ⅰ级构造层。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具有相反的粒序特征和不同的建造特征,分属于两个Ⅱ级层序,分别由3个和7个Ⅲ级层序构成。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荆州前陆盆地经历了三个演化阶段,即挠曲变形阶段(T3j)—粘弹性流变阶段(T3w)—后期前陆盆地演化阶段(J1-2),不同演化阶段前陆盆地沉降中心及前隆具纵向迁移的特征,同时,沉积盆地规模及拗陷幅度亦显示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与南天山早-中二叠世盆山耦合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及相邻南天山造山带的早-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构造和岩浆作用的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在早-中二叠世由于地幔柱作用而导致玄武质岩浆活动,南天山造山带内部则发育几乎同时代的碰撞后花岗岩.盆山结合部位早-中二叠世的沉积中心处于不断沉降的状态,而且沉积中心逐渐向塔里木地块之上迁移.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碰撞后伸展背景下的隆升作用导致塔里木岩石圈向南天山之下发生陆内俯冲作用,在山前形成类似周缘前陆盆地的构造环境,山前沉积中心相当于周缘前陆盆地系统的前渊相带.塔里木盆地内部早二叠世的地幔柱活动与南天山的碰撞后伸展作用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是南天山在早-中二叠世的碰撞后伸展作用则与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的沉积-构造作用具有良好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两个重要的二叠纪大火成省之一,不仅有大规模的溢流相玄武岩喷发,还有复杂多样的侵入岩及其组合。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叠系等显生宙地层发育区,对于前寒武系等古老层系中是否存在二叠纪岩浆侵入未引起重视。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在阿克苏地区前寒武系中识别出数条侵入南华系的基性岩墙和较大规模侵入震旦系的基性岩床。岩墙、岩床与围岩之间均显示出典型的侵入接触关系,包括岩体内部结晶粗、边部结晶细的淬冷边结构、岩床顶底面显著的切层现象以及包裹围岩团块等;显微镜下观察表明,辉绿岩具有典型的辉绿结构和嵌晶含长结构。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侵入下震旦统的辉绿岩岩床和侵入南华系的辉绿岩岩墙的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约为290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岩岩床具有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的稀土及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结合Sr-Nb-Pb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它们来源于碳酸盐化的富集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辉绿岩岩墙具有Nb、Ta、Zr、Hf等负异常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来自曾被俯冲相关流体/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源区。本文的早二叠世辉绿岩岩床和岩墙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和岩浆演化...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北缘广泛分布的二叠纪火山岩,对于理解天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哈拉峻地区巴立克立克组凝灰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球化学、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凝灰岩富硅(SiO2=74.59%~76.18%)、富碱(Na2O+K2O=7.48%~7.79%)、低铝(Al2O3=13.80%~14.29%),属于钾玄质过铝质流纹岩类;具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具Eu弱正异常,相对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P、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Nb/Ta值平均为16.60,Sr/Y值平均为2.42,Mg#值平均为34.71;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显示巴立克立克组凝灰岩的结晶年龄为280.47±2.58 Ma,εHf(t)值为-0.73~2.12,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 318~1 145 Ma。结合塔里木盆地北缘早二叠世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及沉积分布等信息,指出巴立克立克组沉积于南天山洋壳向塔里木板块俯冲的板内裂谷盆地中,具非造山板内岩浆岩特征,可能为地幔柱作用背景下,岩石圈地幔底侵导致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继承了壳源和幔源的双重源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碳酸岩是自然界较为特殊的一类火成岩,由于其在上侵过程中不易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可以很好地保留源区原始特征,因而在揭示岩浆源区属性和地球深部碳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塔里木盆地西北缘阿克苏-乌什南部地区发育多条侵位到新元古界南华系中的火成碳酸岩岩墙或岩脉.这些岩脉的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出多个年龄峰值,其中最年轻...  相似文献   

16.
罗金海  车自成  曹远志  张敬艺 《岩石学报》2008,24(10):2281-2288
南天山南缘小提坎里克组酸性火山岩高碱(Na2O+K2O=6.03%~7.70%)且富钾(K2O/Na2O=2.35,5.03),铝饱和指数A/CNK=0.89~1.59(平均1.24),里特曼指数(σ)为1.48,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轻稀土强烈富集,亏损Ba、Cs、Nb、T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Hf、Zr等高场强元素基本无亏损,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44~0.66),总体具有碰撞晚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点。岩石的Nd/Th(1.78—3.50)、Th/U(4.10~9.79)、La/Ta(17.69~35.77)和Nb/Ta(10.48~11.84)比值显示了壳源特征。对火山岩中锆石进行的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U—Pb微区测定获得了289.4±5.5Ma的形成年龄。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早二叠世初南天山地区处于碰撞晚期冲断造山作用阶段,小提坎里克组火山岩是对南天山造山带南缘碰撞晚期冲断变形和前陆盆地发育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