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收集150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X线分期、年龄、病程等相关资料,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50例中以寒湿痹阻证最多,其次为肾气虚寒证;证候类型与患者年龄和病程相关,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年龄偏高,病程较长,与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X线Ⅰ期分布明显多于肾气虚寒证与肝肾阴虚证,而前者的X线Ⅲ期分布明显少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A的证候以寒湿痹阻证和肾气虚寒证为主,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湿热痹阻证和寒湿痹阻证越少,而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越多。湿热痹阻证和寒湿痹阻证X线分期以Ⅰ、Ⅱ期居多;而肾气虚寒证和肝肾阴虚证X线分期以Ⅱ、Ⅲ期分布较多。  相似文献   

2.
孙忠皆 《中医杂志》2011,52(15):1326-132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骨质破坏是其特征性改变,X线检查对RA的诊断及治疗愈后的判断意义重大。笔者通过167例经临床确诊和X线影像学诊断为RA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X线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与X线分期关系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 RA)是一种以关节的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是临床多发病、疑难病。骨质破坏是其特征性改变 ,X线检查对 RA的诊断及治疗愈后的判断意义重大。通过对 182例第一诊断为 RA的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及 X线分期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RA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主要证候表现与 X线分期之间分布不同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从医院病案室数据库中查出 1991年 1月~ 2 0 0 1年 6月第一诊断为 RA的患者病案号 ,共计 30 3例 ,查阅病案 ,登记其中医诊断的证候分类 ,并复印其 X线报告结果。放射科医…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6月至1993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类风湿性关节炎专科门诊对82例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中医症象、舌脉及关节状况等调查。结果表明:①肝肾两虚为最常见的证型,共50例,占总例数60.98%;②寒热错杂型次之,共36例,占总例数43.90%;③82例患者中,有瘀血症候者39例,占47.56%。④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热象表现,共49例,占59.76%。⑤本组患者内中医证候单纯者较少,共32例,占39.02%,而两种或两种以上证候兼夹者多见,共50例,占60.98%。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初步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SPSS(11.0),从全国九所医院收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39例,研究其中医证候在年龄、性别、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IgA、IgG、IgM等方面的分布规律.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同证候在年龄、病程、地域、双手X线分期上存在差异.中医证候在性别与相关实验室指标上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A患者年龄较轻者证候主要表现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年长者以肝肾不足兼痰瘀阻络为主.在病程方面,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病程最长.各地域间证候分布不同.双手X线分期提示各证候均以Ⅱ期为多,其中寒湿阻络型以Ⅲ期、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型以Ⅰ期少见.性别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在证候分布上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证候是中医诊断学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在中医学理论发展的长河中,经<黄帝内经>的酝酿,<伤寒杂病论>的确立以及历代医家的丰富与完善,证候作为中医学一个特有的诊断学概念已逐步抽象定形.但传统中医理论的模糊性导致证名、证候繁杂紊乱,临床使用颇不规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医临床教育、科研的发展,对证候的认识再次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证候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医证候规范化成为中医理论研究突破的最大难点,不少专家学者对不同疾病、同一疾病不同证型、多个疾病同一证型的证候及规范化作了研究,其形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7.
昆明地区1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简称RA)的发病情况,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及现代流行病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医“四诊八纲”,应用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技术,收集了昆明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籍贯、病情、病程,并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症状、体征资料。通过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学处理和综合分析,在基本证候分布、基本证候组合规律、证候组合与病情分级的关系、不同病情证候分布及组合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阐明昆明地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主要中医证候类型,为开展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奠定基…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查阅近30年来国内有关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类及诊断要点。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记录237例RA活动期患者的症状、体征(包括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变量聚类分析。结果RA活动期患者证候分为4类:邪郁壅络、痰瘀互结、湿热痹阻、气虚血瘀,并初步确定了各证候的诊断要点。结论RA活动期中医证候可分为4型,基于中医四诊信息的分析,结合专家意见,可确定其各证型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候、各证候的诊断标准。方法:采用临床调查方法,收集7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77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所占百分比,并按由高到低顺序列出各证型相应症状的出现率,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论: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证型及各证型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为例,在流行病调查和RCT临床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RA中医证候分类学的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在重点探索RA寒热证候的基因组表达谱区别、RA中医四诊信息分类的统计学依据以及与传统中医分类的联系、RA中医证候分类与疾病分类指标的关联关系、RA中医证候分类与ACR疗效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认为RA中医证候分类有系统生物学基础,RA中医证候分类能对RA再次分类,并对RA的进一步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收集自1980~1990年间有关本病的中医药文献45篇,从名家经验、分型论治、定方加减、有效药物、内外合治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刘进子 《河北中医》1990,12(2):24-25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似中医的“骨痹”、“历节病”、“痛风”、“白虎历节”等证,属“痹证”范畴。它是一种以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甚至畸形僵硬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尚未明了,给治疗带来不少困难。本文拟从中医角度谈谈对本病的治法用药。一祛邪勿忘扶正类风湿性关节炎良由正气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入侵所致。就邪气而论,风寒湿热之邪多相兼挟,颇少单独致病。故《素问·痹论》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为例, 在流行病调查和RCT临床试验的基础上, 开展了RA 中医证候分类学的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在重点探索RA 寒热证候的基因组表达谱区别、RA中医四诊信息分类的统计学依据以及与传统中医分类的联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疾病分类指标的关联关系、RA 中医证候分类与ACR 疗效的关联关系的基础上, 认为RA 中医证候分类有系统生物学基础, RA 中医证候分类能对RA 再次分类, 并对RA 的进一步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14例患者的证候和辨证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对相关证候进行聚类分析后归为5类,分别为:虚实夹杂(43.9%)、肝肾亏虚(19.3%)、寒湿阻络(16.7%)、湿热阻络(9.6%)、痰瘀阻络(8.8%)。结论:聚类分析得出的辨证分型与文献报道相近,临床辨证与聚类分析后的证型分布符合率为92.9%。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3例RA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表现和软组织、关节及骨质改变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53例RA患者中,手关节单独受累占60.4%(32/53),跖趾关节单独受累占26.4%(14/53),手、腕关节、膝关节等多关节同时受累占13.2%(14/53)。早期、中期、晚期分别占13.2%(7/53)、79.3%(42/53)、7.5%(4/53)。结论:RA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实验室及影像相结合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延 《四川中医》2007,25(10):25-27
目的:总结应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体会。方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阴虚、肾阳虚衰、气血亏虚等证,临床上再配合中医外治法及自拟痛痹胶囊进行治疗。结果:中医综合疗法能有效的在短期内使临床症状逐渐减轻,关节功能得到改善;并能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其致残率,甚至在长期的治疗中可望得其痊愈。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该病,优于中医的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中医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进行辨证论治,从整体上协调维持内环境稳定进而达到阴阳平衡,有望能够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作或不发作。方法:根据笔者多年来运用中医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医治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辨证论治。结果:根据案例病人类风湿关节炎所属证型进行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效果良好,随访几年无复发。结论:西医的药物治疗虽然能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但治标不治本,且长期服用此类西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非常大。而中医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中医瘀血证关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中医瘀血证关系探讨广东510407广州中医药大学梁幼雅主题词关节炎类风湿性/中医药疗法瘀血/中医药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为主的慢性、全身性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痹症”的范围畴。而症状表现与“顽痹”、“历节风”、“几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