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玖斌 《中药材》2003,26(Z1):108-110
甘肃地产中药材种植既有悠久的历史基础,又有现今重要的地位和优势,在我省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思路的十大工程中,既有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建设工程,又有建设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的基本思路,作为有较大优势的中药材种植如何切中与退耕还林还草的资源互补发展,将是一个即具战略性,又具可操作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依据返魂草生长习性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选择返魂草生产基地种植地点.通化县兴林镇是返魂草的野生分布区,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特别适宜返魂草生长,当地农民又有丰富的种植药材的生产经验.通过对环境质量检测结果 分析,大气、土壤、水质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适宜建立返魂草GAP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以来,中药材价格逐步向价值靠拢,大部分中药材价格出现了回升势头,2007年1~6月份,药材价格达到了顶峰,药农种植效益大幅度增加,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地方政府因势利导,把药材种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构建新农村的重要支柱,提出了大面积发展药材产业的思路和举措,为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中药材“少了是宝、多了是草”,在普遍高价的形势下如何搞好药材种植,实现产业持续发展、药农持续增收,是摆在各级政府和药农面前的迫切问题。下面就药材的种植谈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连作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中药材生产是存在于"气候-土壤-药用植物-农艺措施"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人们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发现,由于药材栽培生产中的管理粗放、传统栽培习惯延续、栽培技术单一、栽培研究不足以及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自身因素等,很多常用药材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连作障碍,三七、人参、地黄、白花蛇舌草等中药尤为明显,连作障碍已成为影响我国中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中药种植产业的发展,本文就中药材连作障碍的  相似文献   

5.
人工种植麻黄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黄 ( Ephedra sinica)是常用中药材和提取麻黄碱的原料。随着近年来人工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 ,为提高产量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人为创造一定的水肥条件 ,改变了麻黄的生长环境 ,麻黄植株自身状态发生了变化 ,而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和灌溉、施肥等管理措施的进行 ,病、虫、草害的种类逐渐增加 ,危害范围也逐渐增大 ,已成为影响麻黄生产的主要障碍。随着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规范 ( GAP)的实施 ,为保证中药材质量 ,必须按照 GAP要求进行生产操作 ,对病、虫、草害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原则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致癌…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述了生态种植对次生代谢的影响,指出生态种植能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尤其是具有防御作用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可能的机制。然后从开展病虫害草生物防控、促进有益微生物积累、优化混合种植、调控免耕及秸秆覆盖等角度总结了中药材生态种植中次生代谢的诱导和利用。文章指出高度关注次生代谢是中药生态农业最重要的特征,生态种植能促进中药材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即提升中药材品质)、有利于病虫草害的防控等,对于生态种植能提高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其影响和机制还亟待在中药材的生态种植上开展广泛验证和系统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类型和概念,总结了林草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现状,认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具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缓解耕地"非粮化"紧张局面、扶贫脱困效果显著的优势,指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存在生态优先原则有待进一步落实、生态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有待完善、道地药材意识有待加强的问题,建议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及生产适宜性区划研究、开展适宜中药材的种质资源收集和新品种选育研究、研发适宜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小型机械、加强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林草中药材资源循环利用与产业绿色发展研究,促进林草中药材生态种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2021年江西省中药材种植数据,为当地产业发展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利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各委员上报的2021年中药材种植数据,从江西省、省内各县域、不同类别、种植面积万亩以上、产值千万元以上、“赣十味”与“赣食十味”中药材种植情况多个维度分析江西省中药材种植情况。结果:江西省中药材种植品种119种,种植面积共145.18万亩(1亩≈666.67 m^(2)),年产量37.34万t,年产值97.09亿元;种植面积及产量较大地区主要分布在樟树、新干、永丰、广昌等地。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中药材有26种,种植面积达129.92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9.49%;产量达32.55万t,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87.17%;产值达69.97亿元,占全省中药材产值的72.07%。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中药材有39种,种植面积达118.38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1.54%;产量达36.07万t,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96.60%;产值达96.06亿元,占全省中药材产值的98.94%。江西省“赣十味”“赣食十味”种植面积达100.07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68.93%;产量达23.59万t,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63.18%;产值达68.53亿元,占全省中药材产值的70.58%。结论: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江西省中药材种植现状,为江西省中药材产业宏观管理调控提供数据支撑,也为其他地区中药材生产统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生态扶贫视域下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及发展要点进行概述,梳理生态扶贫、生态种植、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着重分析中药材生态种植,探究其与生态扶贫的关联性;通过走访调研,分析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经济潜力和助力脱贫发挥的作用,为依托中药材种植产业推进生态扶贫、构建优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布局、促进生态扶贫效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2021年江苏省中药材生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该省中药产业发展宏观管理和调控提供参考。方法:重点参考江苏省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江苏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相关岗站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中药学、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技术方法,对2021年江苏省全域中药材种植面积、品种,以及中药材产量、产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江苏省有68个县种植中药材,种植品种46种,种植面积共115.56万亩(1亩≈666.67 m^(2)),年产量54.06万t,年产值约69.38亿元。江苏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徐州市、盐城市、扬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和淮安市,占全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97.72%。种植万亩以上的中药材有15种,种植面积达109.43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94.69%。本次统计中,江苏省乔木类中药材种植面积最大,种植面积为52.17万亩,占比45.14%;其次为草本类、藤本类、灌木类。江苏省重点中药材银杏、菊花、芡实、瓜蒌、黄蜀葵花和薄荷种植面积为40.97万亩,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37.44%;产量106336420 t,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19.66%。结论:本次统计结果反映了江苏省中药材的种植现状,为制定江苏省中药材生产及中药产业规划、调整农村中药材产业结构、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中药资源信息化做出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机遇、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概述,提出中药材种植模式产区区划、中药材核心种植模式、中药材种植多元化等概念;总结了破解中药材种植问题及矛盾的六大建议,包括强化政策支持、加大企业扶持、提升中药材种子种苗源头管理与示范、加强道地药材生态农业集群品牌培育与宣传、持续推广核心中药材种植模式、加强生态产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开发;展望了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适度化、技术标准化、模式生态化、运营品牌化、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京津冀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地区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建议和对策。方法:通过文献查阅、问卷咨询、实地调查的方式对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背景进行调研,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延庆区,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张家口市赤城县,保定市易县、涞源县、阜平县,邯郸市涉县,石家庄市井陉县,邢台市邢台县,天津市武清区、静海区等地中药材生态种植的主要品种、面积、种植模式、经营主体、综合效益等进行调研。结果: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黄芩、金莲花、连翘、酸枣仁等道地药材品种为主,中药材生态观光模式、立体种养殖模式和野生抚育模式为特色的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同时还存在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基础研究薄弱、标准规范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讨论:京津冀中药材生态种植产业应明确区域区位特点和优势,选择适宜品种和种植模式,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完善中药材生态种植发展机制,助力京津冀地区生态种植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中医》2015,(3):399
中药为多成分制剂、未知成分多,在现有药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确保中药质量难度很大。目前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比较落后,存在中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中药材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中药材需求量日益增加、中药材种植水平落后导致部分中药材供不应求;中药材重茬种植问题;中药材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中药材采收不规范;中药材质量标准要求多年不变等问题。加强传统中药和现代中药科学研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政策支持;提高中药质量标准;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生态种植是以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主体,以科学的种植技术为指导,实现中药材的优质高产高效与中药材种植环境的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的栽培技术。其中,科学施肥是实现中药材生态种植中重要的生产管理措施。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中药材生产中逐渐依赖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增加短期经济效益,忽视了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药材本身产量、品质、安全、对环境的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此,该文从中药材栽培研究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科学施肥在中药材生态种植中的作用与措施。分别归纳了从科学施肥在解决中药材种植土壤污染和土壤质量恶化、中药材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药材产品产量质量不稳定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以土壤供肥特点为基础、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为核心、产业化种植模式为载体,推进中药材种植中科学施肥的措施。最终对科学施肥在中药生态种植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21年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生产现状和种植特点,更好地服务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县域中药材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统计学和地理信息学方法,从多角度分析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的种植情况。结果: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生产整体渐成规模,主产中药材优势十分突出;经营主体辐射强,品牌打造初显成效;配套政策措施较为齐全,营商环境良好。2019—2021年,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均为0.66万hm^(2)左右,约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9%,仅次于粮食作物,居第二位。中药材加工产品年产量为0.40万~0.45万t,年总加工产值为0.76亿~0.86亿元。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在空间上差异明显,整体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南部的白济汛乡、永春乡、中路乡、保和镇,占全县的63.83%。种植面积排前四位的药材为木香、秦艽、附子和当归,在不同乡镇的种植结构差异很大。其中,木香在10个乡镇中均有种植,除永春乡和塔城乡外,木香种植面积在主产药材中占比超过50%。中药材生产存在生态种植规模不大、与粮争地矛盾突出、技术水平有限、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结论: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中药材产业基础扎实、发展态势良好,建议发挥绿色优势、加大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推广力度、配套加工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中药材加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立体种植,是指在“立体农业”的理论和技术指导下,对多种中药材进行立体组装栽培种植。本文简要介绍了立体种植的基本原理,对近年来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作了概述分析,阐述了中药材立体种植的意义和前景,提出了一些关于发展中药材立体种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按照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对北京市平谷区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平谷区现有德双睿山庄和天润露公司2个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品种包括菘蓝、丹参、桔梗、射干等,种植面积达400亩,并提出平谷区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规划,为平谷区中药材种植的区域性开发和合理利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药材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中药材种植模式多种多样。近年来,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新型模式。针对目前中药材种植模式种类繁多、部分种植模式概念含混、缺乏系统化梳理的现状,通过分析各种植模式间的共性与差异,对部分概念做出微调,以便对现有种植模式进行清晰分类。根据作物在空间及时间上布局的不同,将单作、套作、轮作等传统种植模式归纳为单一种植模式和多样性种植模式;根据人工干预程度的不同,基于中药材道地性理念,强调了中药材特有种植模式,如仿野生栽培模式的重要性;根据宏观指导理念的不同,阐述了规范化种植模式、定向培育模式等新型种植模式的意义,并对其有待完善之处进行了探讨。基于以上3个方面对中药材现有种植模式进行全面梳理,以期厘清各种植模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推动中药材种植模式的系统化研究,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国很多省份出台了中药材保护与人工规模化种植政策,鼓励药农规范化保护、种植中药材。从根源处、最前端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在一些欠发达边远地区,"地多人少"是最基本特征。土地荒芜,土壤营养匮乏,人力资源不足,有效拓展中药材种植面积较为困难。为此,需要中医药管理者和当地政府机构在中药材种植管理、运营体制上有所创新,以保证中药材种植规模,以多种中药材种植带活单一农作物种植经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形成药材市场打好基础,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结构性变革。文章就"地多人少"的欠发达地区有效拓展中药材种植面积提出创新性观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江西省德兴市中药材种植统计数据的空间和时间特征进行挖掘分析,提供研究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的中药材种植特征分析方法,为指导德兴市中药材生产和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方法。方法:利用德兴市中药材统计数据与土地利用等数据相结合,在乡镇尺度上通过统计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德兴市各乡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种类、结构多个空间分异特征及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德兴市各乡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种类和结构在空间上差异很大,种植面积及种类都较多的乡镇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2018—2021年,德兴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都呈逐年递增趋势。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德兴市中药产业布局提供数据支撑,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中药材种植规划,确保市场的供需平衡,避免出现供应不足或过剩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