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护士职业满意度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护理人员职业满意度的调查,更深入地了解护士职业满意度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吉林省长春市2家二级医院、2家三级医院的304名护士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有42.3%的护士对本职业表示不满,40.8%的护士承认其自身的职业态度影响了服务质量。结论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满意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已经由之前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使用一定的沟通技巧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之一。在儿科护理中使用一定的沟通技巧不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减少医患和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3.
屈精 《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250-251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国家法律的逐渐健全,患者的权利意识也正逐步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护理人员对此应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护理质量,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而控制护理差错的发生,是保证与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将临床工作中所见护理差错的常见原因做如下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护理质量控制是对各级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时是否达到标准的干预措施,是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重要保证。著名质量专家克劳斯比提出:质量基础的标准是零缺陷,  相似文献   

5.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理工作几乎涉及接诊、分诊及诊断、治疗的全过程,门诊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体现医院的服务水平,对患者选择医院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开展优质护理、做好优质护理服务培训,夯实理论基础、娴熟操作技能的同时,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增强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  相似文献   

6.
探讨优质化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临床护理人员对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正确认识和工作成效反馈。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所分管的患者实施优质化护理服务,即以"患者为中心",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实施全方位的护理。病区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临床护理人员转变了护理观念,注重责任制护理,提高了临床护理实效,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普遍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的工作表现及服务效果优劣程度,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因此,加强基层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本院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护理质量控制是对各级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生活服务时是否达到标准的干预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系统化的质量保证与评价机制是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重要保证。在基层医院,由于工作条件和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护理质量控制工作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术,还应有规范的语言。语言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交往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工具,是沟通护士与患者思想、情感的重要媒介,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护生入学后,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应注重护生职业语言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护士职业素质的基础,导诊工作质量充分体现医院的形象,导诊护士每天要面对众多患者和家属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尽善尽美,仍需护理人员不断探索,丰富知识,辛勤工作,切实的做好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充分注意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以提高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护理工作的主动与被动与护理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生活服务的过程和效果,以及满足服务对象需要的程度。护理质量不是以物质形态反映其效果和程度,而是通过在护理服务的实际过程和结果中表现出来的。护理服务的质量由护理设施、护理技能、护理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行为关系来决定。  相似文献   

11.
薄其果 《医药世界》2010,(6):553-553,555
随着医疗、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展,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需求。笔者对护士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传染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有效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和技术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护理人员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3.
护士长是全面实施整体护理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长是科室护理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科室护理质量高低与护士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由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纯护理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护士长作为管理者如何带领护理人员彻底转变观念,学习和掌握护理理念和新型护理模式,确保整体护理扎扎实实地开展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措施,使临床护理管理工作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法采取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护理人员终末淘/汰相结合,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管理。结果通过多种管理方法的结合,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使护理缺陷和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患者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加强组织管理,确保政令畅通。结论目标管理责任制与护理人员终末淘汰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现代护理学在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之后,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正在被运用到各种护理过程之中,护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更加重大,心理护理也显得更加重要了。由于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菌,结核病人2000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服务。方法通过树立“温馨护理”理念转变服务观念、首因效应、分层管理开展“温馨护理”竞赛。结果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护士长的管理能力,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温馨护理”模式的实施使整体护理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人性化服务理念得到更大限度的延伸,是赢得患者对医院信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荣向霞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809-1810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鸯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整体质量水平,如何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是每个护理管理者孜孜探讨的问题,我院护理部在注重患者满意度,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的基础上,借鉴现代服务行业先进管理经验.开展了“星级服务”的护理管理模式,使护理人员的服务标准化、规范化、礼仪化、高品位化.  相似文献   

18.
贺国庆  李秀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4):1903-1904
根据护士的服务对象和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必须具备特殊的职业素质,使它成为护理实践中思想和行动的准则。护士的素质应该是:1素质1·1思想道德素质:护理人员在崇高职业的前提下,严格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贡献于医疗护理事业的行为。就是将护理人员的言行统一到一切为了病人的健康,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满意度为目标的基点上来。具备这种素质,才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职业道德观念,热爱护理事业,具有献身精神。1·2职业素质:护士必须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崇高的人道主义献身于护理工作。1·3业务素质:具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熟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启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20名护理人员根据单双月份对所配置药物进行分组,其中单月组配置药物为人性化护理措施实施期间的配置药物(人性化组),双月组配置药物为常规护理措施下的配置药物(常规组)。对两组的护理质量问题、临床科室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药物配置存在护理质量问题方面、临床科室满意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中积极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能降低药物配置的护理差错发生率,能激发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热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能明显提高临床科室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适合手术室护理专科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 开展以“爱心桥、理解桥、方便桥、协作桥、彩虹桥”为服务特色的“桥梁”服务活动,把“桥梁文化”服务理念与服务标准贯彻落实于各护理环节工作中,活动前后结果满意度均值采用t检验.结果 实施前后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护理人员职业认同度、护理质量及护理综合素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桥梁文化”服务既可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又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认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