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MBBR和传统活性污泥法组合的BAS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MBBR移动床生物膜和活性污泥组合工艺(BAS工艺),该工艺可处理进水COD较高或营养物缺乏的污水,占地省、运行稳定、污染物处理效率高、可大幅度降低生物污泥产量和减少出水营养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2.
污水处理厂生物池的溶解氧控制对于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如改良A2/O工艺)的运行十分重要.结合活性污泥模型软件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曝气量,对无锡太湖新城污水厂二期生物池的曝气管路系统进行了设计优化,并采用生物工艺智能优化系统( BIOS)在实际运行中根据进水负荷动态设定溶解氧目标值,保证工艺稳定和排放达标,并可节省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   

3.
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对鹤壁市山城污水厂和淇滨污水厂的两种氧化沟工艺进行了优化诊断,针对进水水量不足、有机物浓度较低的现状,通过研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探寻两个污水厂出水水质不达标的原因.研究发现其出水水质不达标的原因有:目前的进水污染物负荷远远超过原设计能力;运行参数不符合降解污染物的需要.通过构建符合污水厂实际运行参数的活性污泥模型进行预测,提出了能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改造工艺和优化方案.这为北方地区氧化沟工艺的升级改造提供了一个科学、经济的改造思路.经估算,通过改造可使山城污水厂多削减TN、TP分别为82.13、8.22 t/a,且目前对溶解氧的调整就已使山城污水厂减少电费支出约49.3万元/a.  相似文献   

4.
某化工园区污水厂组合处理工艺的调试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化工园区污水厂三级处理组合工艺的除污效能及运行调试方法,以江苏某化工园区污水厂为例,考察了各工艺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总结了相关经验,估算了运行费用。该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较高、水质波动大,并含有甲苯、二甲苯、酞酰亚胺等高毒性、难降解有机物。在进水浓度较高时,系统对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7%、33.8%、55.0%和83.7%;当进水污染物浓度被有效控制后,出水COD、氨氮、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45.52、13.04、15.76和0.99 mg/L,运行费用为2.07元/m3。当A/O工艺遭到冲击被破坏后,通过采取排出部分污泥、补充新鲜污泥与投加甲醇、活性炭、碱液等措施,系统可在两周左右恢复。  相似文献   

5.
进水分配比对闭式双泥龄活性污泥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国内某污水处理厂的闭式双泥龄活性污泥工艺进行中试研究,将进水分配比(A/O池与普通曝气池进水流量的比值)从3∶7提高至5∶5,通过测定A/O池、普通曝气池和二沉池出水中COD、NH+4-N和TN的浓度,研究了进水分配比对该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该工艺优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进水分配比直接影响生物池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负荷,进而影响系统的处理效果;随进水分配比的增加,生物池内的微生物并没有大量流失,而系统的出水COD、NH+4-N和TN浓度都降低。因此,可以通过增加进水分配比来提高工艺对NH+4-N和TN的去除效果,满足该污水厂升级改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A/O生物膜工艺处理煤气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生物膜工艺处理煤气废水,考察了污泥负荷、硝化负荷、硝化液回流比及污泥龄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O生物膜工艺可有效去除煤气废水中的NH4+-N和有机物.当进水COD为2 000 mg/L、进水流量为0.5 m3/h、硝化液回流比为4、污泥龄为30 d、污泥负荷为0.8 kgCOD/(kgVSS·d)、硝化负荷为0.08 kgNH4+-N/(kgVSS·d)时,系统稳定运行2个月后,出水的COD、BOD5、NH4+-N浓度分别为157、4.9、12.5 mg/L,去除率分别为92%、99%和93%.  相似文献   

7.
太湖流域某污水厂工艺过程诊断及优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太湖流域某污水处理厂一级A稳定达标的实际技术需求,在对该污水厂历史运行数据和工艺运行过程诊断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出水水质达标的主要控制指标为氨氮和总磷,需有效提高工艺系统的硝化速率和厌氧释磷能力。通过污泥活性测试和工艺模拟试验,提出了针对出水氨氮和总磷稳定达标的工艺运行优化措施和改造方案,包括:提高CAST生物池的DO浓度、适当延长曝气工序反应时间、增加进水预处理系统、增加生物选择区搅拌器的服务面积以及增加深度处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针对扬州六圩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工业废水所占比例较大,且存在较多难降解物质和毒性物质的情况,为确保工艺正常运行和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在生物池中安装在线监测仪表实时反映进水污染物负荷的变化和工艺的运行状况。在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通过生物智能优化控制系统(BIOS)计算出内回流比和各廊道所需溶解氧,曝气控制系统(BACS)根据生物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得出的溶解氧设定值,对鼓风机、空气阀门等设备进行调整,使曝气量既能满足生物池的溶解氧需要,又不浪费能源。BACS将追踪溶解氧的响应时间控制在30 min以内;在48 h连续控制周期内,西池第一和第二廊道溶解氧实时值与设定值的偏差在±0.5 mg/L之内的时间分别占88.40%、98.99%。通过两套系统的联动运行,在保证出水水质稳定的前提下为六圩污水处理厂降低了约19.4%的鼓风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9.
水解酸化/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漂染废水的优化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污水处理厂采用水解酸化/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处理漂染废水,由于实际进水水质、水量与设计值有偏差,造成运行管理困难且费用较高.针对该厂的实际运行状况,探讨了水解酸化的pH、氧化沟的DO浓度、MLSS、污泥负荷等参数的优化控制,确保该工艺的处理效果稳定、酸耗低、剩余污泥少、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不会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第二时段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浙江某污水厂进水中含有80%的工业废水,污水可生化性差,出水要求较高。原工程采用水解酸化+A/O+混凝沉淀+生物曝气滤池+V型滤池工艺处理污水,出水有机物严重超标。现扩建工程在生化池与混凝沉淀池之间增加芬顿工艺,氧化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通过混凝沉淀去除,效果良好。工程试运行期间,出水稳定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芬顿的药剂成本仅为0.35元/t。现工程证明仿酶芬顿对印染废水的处理经济、有效,可为其他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物工艺智能优化系统(BIOS)是一个前馈优化系统,通过获得A/O工艺实时的在线数据(如氨氮、硝酸盐氮、进水流量、混合液悬浮物浓度),BIOS系统不断进行模拟计算,然后按照生物反应器进水的污染物负荷状况来提供最佳的DO设定值;同时为达到最佳的TN去除率,BIOS系统还对好氧区回流至缺氧区的内回流比(IRQ)进行了优化。BIOS系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En-field污水厂的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系统能提高脱氮效率36%,同时降低曝气量19%。  相似文献   

12.
工艺优化诊断技术用于污水厂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随着污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污水厂需改造处理工艺以满足稳定达标排放的要求,同时还需进行工艺优化以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对上海市曲阳、松江污水厂现有处理工艺做了优化诊断,主要采用系统分析方法通过现场考察、大规模数据收集、利用国际水协活性污泥模型(ASM2D)等工具,建立了符合污水厂实际运行状况的水质模型,全面评价了两厂目前的工艺状况和瓶颈所在,对几种可能的工艺改造方案进行了定量模拟预测,提出了能确保达标的改造设计工艺和优化方案.该项目为老厂工艺改造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案和工作流程,使老厂改造工艺具有脱氮除磷功能,出水水质能稳定达标,并预计工艺诊断优化成果的具体实施可为污水厂节省一次性基建费用10%~30%和运行费用15%~40%.  相似文献   

13.
采用混凝气浮+A/O生化池+高密池工艺对大连石化公司污水处理厂原有工艺进行改造,通过控制生化池的碱度、提高二沉池抗冲击能力、调整污泥浓缩工艺、改进高密池运行工况等方法对工艺进行优化。实践证明,该处理系统可满足海、淡混合型废水的处理要求,各项污染物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新的污水排放标准,同时考虑降低运行成本、节省基建费用等因素,通过国际水协推出的活性污泥数学模型ASMl建立适用于污水厂实际运行状况的水质模型,对上海市长桥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工艺优化诊断,并提出了改造方案,确保工艺运行经济、高效,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5.
生物池工艺智能优化控制系统是污水处理厂达标和节能的关键技术。苏州福星污水处理厂为了满足一级A排放标准,在综合改造工程中决定应用生物智能优化控制系统。为了能使这套控制系统在苏州福星污水处理厂实施,从工艺和设备配套方面进行技术分析和选型设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套完整的生物池工艺优化控制系统方案。结合实际案例展望该系统在福星污水厂所能带来的最佳控制效果与可能的经济收益,最终实现福星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以及运行的"节能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16.
白龙港污水厂出水达到一级A的优化运行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倒置A2/O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和老厂脱氮除磷工艺的改造,但在实际运行中常因进水碳源不足和工艺控制不合理,致使出水磷含量无法达到一级A标准.在白龙港污水厂进行中试,研究了混合液回流比、曝气量、进水分流对倒置A2/O工艺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碳源含量偏低的进水,在保证出水氮浓度达标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混合液回流比和曝气量,并采用进水分流措施可有效提高除磷效果,出水水质可满足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HPB工艺中试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验证HPB工艺在提标扩容实际生产工况下的处理效果和可实施性,在湖南某水质净化厂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试验期间,在总进、出水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进行HPB工艺改造,将现状两组生化池(A2/O)切换为单组运行,处理水量提升1倍,总停留时间缩短为5. 0 h以下。通过复合粉末载体的投加及排泥过程中载体和附着微生物的回收循环,实现了"双泥龄",克服了脱氮菌和除磷菌的污泥龄矛盾,提高了脱氮除磷效率。试验结果表明,生化池混合液浓度控制在10 000 mg/L左右,在厂区进水水量和水质变化较大(KZ≥1. 3)、水温低于冬季设计温度时,HPB工艺系统运行稳定,主要出水水质指标COD <30 mg/L、NH3-N <1. 5 mg/L、TN <10 mg/L、TP <0. 3 mg/L,能够实现高效、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武汉某污水处理厂因进水总氮浓度高、碳氮比值低而导致脱氮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基于ASDM模型建立了该污水处理厂A/A/O工艺模型,并利用历史数据对脱氮效果进行了优化模拟。分别对硝化液回流比(0~600%)、好氧段DO(1~6 mg/L)、缺氧段DO(0.005~0.2 mg/L)、温度(16~29℃)等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模型模拟筛选出的最优运行参数如下:硝化液回流比为100%,好氧段DO为1 mg/L,污泥回流比为65%,排泥量为550 m3/d,且缺氧段DO浓度越低越有利于脱氮。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该污水处理厂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优化实施方案: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好氧段DO为3 mg/L以下,同时关闭硝化液回流点前的曝气头以降低缺氧段DO,并按90kg/d投加碳源(以COD计)。该污水处理厂按照上述方案实际运行2个月,脱氮效果明显提高,出水总氮达标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WTP) receiving industrial dyeing discharge containing acid black 1 (AB1) failed to meet NH(3) and BOD(5) discharge limits, especially for NH(3) during the winter. Dyeing discharge was combined with domestic sewage in volumetric ratios reflecting the range received by the WWTP and fed to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at 22 and 7 degrees C.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nitrogen species revealed complete nitrification failure at 7 degrees C with more rapid nitrification failure as the dy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Slight nitrification inhibition occurred at 22 degrees C: NH(3) removal decreased from 99.9% for the control compared to only 97.0% removal with dye addition. Dye-bearing wastewater also reduced COD removal by half at 7 degrees C and by one-fifth at 22 degrees C, and increased effluent TSS nearly three-fold at 7 degrees C. Activated sludge quality at 7 degrees C deteriorated after exposure to AB1, as indicated by excessive foaming and the presence of filamentous bacteria and by a decrease in endogenous and exogenous oxygen uptake. Decreasing AB1 loading resulted in partial activated sludge recovery. Eliminating the dye-bearing discharge to the full-scale WWTP led to improved performance bringing the WWTP into compliance with discharge lim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