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干预提升老年慢性便秘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价值.方法 纳入老年慢性便秘(2017年7月—2019年1月)患者6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实施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及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干预满意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积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症状积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观察组症状积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满意率较低,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老年慢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改善,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均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干预提升老年慢性便秘患者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价值.方法 纳入老年慢性便秘(2017年7月—2019年1月)患者60例,将患者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30例)实施优质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临床疗效、干预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及护理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干预满意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症状积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0.05,干预后症状积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改善,观察组症状积分及护理质量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满意率较低,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老年慢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症状改善,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均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和行为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63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生活方式干预(调整生活方式、调节饮食与心理干预)与行为干预(认知行为干预与生活行为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经过生活方式干预与行为干预后,全部患者治愈18例(28.57%),好转45例(71.43%),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到100%。全部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上腹饱胀等临床症状积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亦较干预前明显增高,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影响。方法:将9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双盲法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基础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评分情况。结果:经早期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临床症状及PANSS症状改善情况及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应用延续性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11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选择的护理方案划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颈椎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生活质量(DSQL评分)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JOA评分与DSQ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颈椎病患者采用延续性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尤为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快速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SDS评分及生活质量功能领域、症状领域评分的变化。结果心理护理干预组干预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比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且心理护理干预组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干预前的生活质量功能领域评分、症状领域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功能领域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显著升高,症状领域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且心理护理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焦虑、抑郁心理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对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12月~2010年5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反流症状的31例临床资料。结果:31位被确诊为NERD的患者在使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后烧心、反酸、胸痛、反食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的有28例,总有效率为90.32%。结论:NERD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及埃索美拉唑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82-184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2017年10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奇偶法分组,对照组(n=37)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7)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分析干预前后患者知识掌握优良率、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4.60%,对照组为7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下腹不适、腰骶酸痛、白带异常改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实施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住院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疾病认知度,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研究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对干预后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阳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GQOLI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尘肺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100例尘肺病患者为对象进行护理干预,用生活质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表和症状自评表进行护理前后评分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生活质量、SCL-90因子(偏执除外)和应对方式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尘肺病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干预能较为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关注。  相似文献   

11.
周宇航  吴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0):105-108,11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海军总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入院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药物治疗、常规化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从心理、用药、健康宣教、并发症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护理。测试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QLQ-C30)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量表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次测查量表分值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SAS、SDS量表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QLQ-C30量表结果显示,功能量表中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以及症状量表中的疲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项的分值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第2次生活质量测查中,只有症状量表中的疼痛、呼吸困难两项分值与第1次测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提高其自尊感,改善其生活质量,对临床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波  王兰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59-161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6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4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工具进行评价。结果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SAS、SDS、SCL-9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宾庚玲 《当代医学》2010,16(13):106-10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对住院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干预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评价患者干预前和干预1年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血压变化。结果干预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7个维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吴琼瑛  李红梅 《河北医学》2014,(9):1541-154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及口服帕罗西汀,比较二者患者护理前后生存质量及负性情绪评价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FDDQL、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4周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FDDQL、SAS 和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FD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控制情绪,改善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0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后除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基础护理外,干预组着重接受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量表各项评分情况及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LQ-C30量表的各项评分.结果 ①干预前,干预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分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上述各项分值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功能量表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量表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测量各项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着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戚小青  梁卓琼  胡月珍 《西部医学》2014,26(10):1402-1404
目的 探讨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87例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体能调节训练及心理辅导教育,癌因性疲乏(CRF)程度使用简易疲乏量表(BFI)评估,焦虑及抑郁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生活质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量表(OLD评估,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无疲乏及轻度疲乏患者均明显增加,而中度疲乏及重度疲乏患者明显减少,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等OLI五个方面的得分及总分均明显提高,干预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能够缓解患者的疲乏程度,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抑郁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照组(P<0.01).结论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抑郁症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综合征患者70例,均为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杭州市萧山区中医院脑外科的就诊患者,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n=35)和心理护理组(n=35)。两组患者均在神经科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性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干预8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抑郁、焦虑等症状的评估,并比较其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SAS:(45.84±4.87)、(37.52±4.73)分,SDS:(52.84±4.75)、(43.91±4.21)分]均较前[SAS:(53.04±5.12)、(52.82±6.47)分,SDS:[(57.17±5.42)、(57.32±4.65)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t=2.42、2.14、3.24、2.89,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值更大(t=2.21、2.19,P〈0.05);两组患者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及朋友支持和生活前景认识等5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常规护理组:t=2.32、2.39、2.19、2.45、1.20,P〈0.05,心理护理组:t=3.07、2.94、2.98、2.89、2.86,P〈0.01),且心理护理组上升值更大(t=2.27、2.11、2.16、2.19、2.16,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颅脑损伤后综合征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对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并分析心理护理对两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9年1月-2019年4月于我科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在同一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共80名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状况、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分析自我效能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相关性。同时,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1)观察组的自我效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t=7.021,P<0.05)。(2)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等各方面均低于对照组(t=9.973、11.494、10.932、10.720,均P<0.05)。(3)经线性相关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生活质量指标均呈正相关(r=0.760、0.749、0.758、0.706,均P<0.05)。(4)观察组在心理护理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提升(t=6.013,P<0.05)。(5) 观察组在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于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升(t=7.638、9.664、9.542、9.162,均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水平普遍低于健康人群,而其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心理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丁国宏  李继承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108-110,1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治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32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予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实施系统的、精心的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护理前与护理后6个月的心理变化;应用生存质量测评表(QOL—UCC)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与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干预组QOL—UC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治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给予系统的、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提升满意度,降低其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利于病情的控制及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