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卡若拉冰川的倩影,我一直存在着一种向往,每次路过,都有一种冲动,希望能够抚摸她冰清玉洁的肌肤,希望能站在她的面前仔细端详她美丽的容颜,因为她正在一点一点地消退,留给我们的也许就只有记忆了。  相似文献   

2.
今生气象缘     
今生气象缘□杜瑞莉也许,世上什么事都讲究缘分。还是在小小年纪就下乡插队的时候,有一天,看着天上飘动着的云朵,就突发奇想写道:“我要当一名气象员。”随手用还很稚嫩的笔写在笔记本上的话,被我们的带队干部看到后,在会上表扬了我,说想得好,年轻人就是要有理想...  相似文献   

3.
希望犹如一条只有起点而无尽头的路,让你一生一世不停地行走着。每当看见那些来也匆匆么也匆匆的脚步.我便知道,希望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希望,也许距你很遥远.甚至令你可望而不可及.仿佛天边的云彩。但只要你选择了她.她就是一盏耀眼的灯火,照亮你走过人生的每一步。于是.你守护着心中圣洁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告诉自己.走一r去就何希望。希望是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地招一棵树。有茂盛的枝叶,向陪阔的天空伸展;有错综的根须,向肥沃的土地蔓延。所以.一个人一R拥有希望.单调的[1产将不灭之味。枯保的生活出不再空洞。我时常有…  相似文献   

4.
忆春联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再没有比春联更能代表过年的事物了,千家万户同一时间统一行动,红艳艳一片春联,新年喜气洋洋地就到了。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夜陪父亲写春联,父亲坐在小方桌子前挥毫,我坐在对面,左手捏着裁好的红纸的一端,右手按着红纸,看一个个饱满流利的黑字在红纸上流泻。父亲写好一个字,我就要左手向后拉右手向前按一下,直到最后一个字写完搁笔。我小心翼翼平托了墨迹未干的春联,轻轻地一条紧挨着一条放在里间的地上,稍不小心墨汁就会从笔划上淌出来,这一联就得作废。窗外寒风呼啸,室内一灯如豆。不一会儿双手就冻得僵硬生疼,仿…  相似文献   

5.
王鹏飞 《气象》1982,8(5):39-41
庐山云雾站1981年5月观测到三次奇特光象(其中4、5两日出现的是同一种光象),这已由苏茂同志在《奇特的大气光象》一文中加以描述。这些光象究竟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1.5月4日及5日中午出现的彩色光带根据苏茂同志的描述,我认为彩色光带是“虹彩”  相似文献   

6.
<正>小站的岁月让我永难忘记,随着时间的流失,记忆更清晰了,仿佛就在昨天。而且,还越来越喜欢回味那些日子,就象播放老电影。小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小站见证了我的成长。她让我学会了坚韧,学会了执着,更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豪情与平凡。山路拾景那是2000年的7月,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该站工作。怀揣着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喜悦从祁连县牛心山脚下出发。那天雨下的很大,我跟分配到野牛沟气象站的连东乘同一辆班车。因为是沙土路,班车在泥泞中顺着黑河河道缓慢前行。行至高达阪峡谷,深邃的河谷变得十分狭窄且弯延曲折,班车在峡谷  相似文献   

7.
忆春联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再没有比春联更能代表过年的事物了,千家万户同一时间统一行动,红艳艳一片春联,新年喜气洋洋地就到了. 小时候在寒冷的冬夜陪父亲写春联,父亲坐在小方桌子前挥毫,我坐在对面,左手捏着裁好的红纸的一端,右手按着红纸,看一个个饱满流利的黑字在红纸上流泻.父亲写好一个字,我就要左手向后拉右手向前按一下,直到最后一个字写完搁笔.我小心翼翼平托了墨迹未干的春联,轻轻地一条紧挨着一条放在里间的地上,稍不小心墨汁就会从笔划上淌出来,这一联就得作废.窗外寒风呼啸,室内一灯如豆.不一会儿双手就冻得僵硬生疼,仿佛连骨头都要冻碎了.昏黄的煤油灯下,父亲凝神运气,挥洒自如,任毛笔在红纸上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因为畏惧,不敢言声,加上困得要死,所以写春联于我简直是酷刑.  相似文献   

8.
跨越汪洋     
跨越汪洋韦砰,拱秀萍大雨一次又一次砸向这座城市。山洪一次又一次撞击着这座城市。辉发河接纳了洪魔向人们泼来的所有祸水。往日看是高大的河堤,今天却象一件又瘦又小的薄衫,紧紧地箍着这巨大的身躯。咆哮的辉发河仿佛在警告人们,我承受不住了,烨甸市发发可危!七月...  相似文献   

9.
看云测雨     
不同的云是由不同的气象条件所形成 ,由某种云演变到另一种云是有一定规律的 ,因而 ,可以根据天空中出现了某种云 ,来预测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天气出现。这里 ,我们给出几条前人总结的谚语。您若是有心人 ,不仿也来注意观察各种云的变化 ,也许你会得到更有价值的天气预报经验呢。1 “早晨南云涨 ,当天雨必旺”这条谚语的意思是 :早晨在南或偏南方中低空有较多的饼状黑色云块 (气象上叫高积云 )或大块黑云 ,象海水涨潮一样向天顶转来 ,预示当天有中到大雨。2 “早东黑云升 ,有雨下的凶。”早晨有较多的黑云自东方上升 ,向头顶上空移来 ,向西行…  相似文献   

10.
兰明才 《气象学报》1966,36(2):208-212
我种了一辈子庄稼,和天打了一辈子交道,因此亦摸着了一点它的规律。过去摸不清它的规律,生产上真不知吃了多少亏。 提起看天,还得从三十年前说起,一年夏天中午,我那时在给本村地主扛长工,在桃园里干活.那天没有一丝云彩,也没有风,热得要命。忽然不远的地方爬过一条蛇,隔了半袋烟工夫又有一条,不到一顿饭工夫,一连看到好几条.当时我就纳闷,回到家里问老年  相似文献   

11.
1980年我从省气象学校毕业,在地面测报工作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曾有许多人这样问我:你干了那么多年的测报工作,有何感想和经验?说到感想,既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也有成功后的喜悦与欢乐。当你顶着狂风暴雨、冒着酷暑严寒,一个数据一个符号地观测记录着大气变化的时候;或是当你夺得了“百班无错”等比较大的成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的时候,你也许就会说:“真是五味俱全啊!而工作经验,则只有一点,那就是:以规范为准则,在“细”字上下功夫。说起来简简单单一句话,但要真正地做到、做好,却不是那么容易。就拿湿球纱布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大批新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同志都在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任重道远,如何才能不负重托?特别是县站的同志,大都要独立地领导一个单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怎样才能开创新局面?有许多问题急待研究。我想就县站管理的一些方面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向大兵 《四川气象》2002,22(1):57-57
当前 ,县级气象部门正在安装视频多媒体卡。一般情况下 ,只要按其说明书正确地进行安装 ,基本上不会出现什么故障。但有时因为机型或其他某种原因 ,也会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故障。现就我在安装过程中所碰到的两类故障 ,简单地谈谈我的处理办法和思路。故障现象一 :插上多媒体卡后 ,显示器上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就象电视机里的图像缺了某种基色一样。初遇此故障 ,我开始怀疑可能是显示器出了故障 ,但通过代换法或将显示器的数据线直接插到显卡上 ,一切又恢复正常 ,说明不是此原因。然后我又怀疑可能是多媒体卡出了问题 ,更换了一套多媒体卡 (所…  相似文献   

14.
翻阅气象报刊,发现“像”与“象”这两个常见字混用的情况很严重。为什么会出现“像”“象”混用的现象,而编辑们层层把关还没把住呢?原因有两条:一是有的编辑迷信辞典、字典等  相似文献   

15.
不送慰问袋,不赠光荣匾。敬呈诗一首,真意录其间!1991减1951等于4()年。40年啊40年!人类社会一弹指,人生旅途一大半!40年啊40年,你为祖国作奉放。今天,你已是气象战线的老战士。也许你还在那25 x 25的方框内监视着冰霜雨露,记载着大自然的风云变幻;也许你仍在天气图旁,搜索那来去匆匆的锋面和气旋也许你忘记了年逾半百,为区域中心的建设干得更欢;奔走于松辽原野,为后来者创造设备条件。也许你刚刚离开台站长的座持主动为新秀们让贤!也许你已站完最后一班岗,退休在家,培养着第三代的气象员。40年啊40年,崇高的理想,成长在你的心间。你的汗水,…  相似文献   

16.
不用提醒,在座诸位都知道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论题,就象灰姑娘突然间成了王后一样,气候学突然成了人们的注意中心。这场热潮的导火索是由callender点燃的,他于1938年首先证实大气中的CO_2正在增加这一事实。数十年之后,一系列极端的、灾难性的气候异常(也许与CO_2或气候变化无关)以及人们对于由人口压力与经济发展造成的大范围环境退化的日益了解激发了人们关于CO_2增加问题的想象力。大气正在变暖或海平面正在升高的信号很少超出噪声水平,尚需对其进行切实的监  相似文献   

17.
啊,极光     
地球磁场的作用,使来自太阳的带电子流,象疾速旋转的风,又一度冲击着两极高层稀薄的大气,于是南、北极圈的人们,在夜的帷幕上,就看到了神奇的极光。  相似文献   

18.
天下着雨,雨水从地面表层向下渗透。土壤中的一条小蚯蚓高兴极了,它欢快地告诉一条大蚯蚓:“下雨了,我们终干不会被干渴死了。”它的同伴说:“小兄弟,不要高兴得太早了,我每次在下雨后,身体都感到非常不舒服,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9.
关丁 《气象》1977,3(5):9-9
我站地处河西走廊戈壁滩边缘。过去我们认为地面最高表读数之所以低于0厘米正点温度,是由于最高表仪器不精密,水银柱随温度的下降而缩回球部所造成的。后来发现在14时读数时,最高表的瞬间读数就已经低于0厘米温度表的读数,也就是说最高表的水银柱并没有象0厘米表那样升高到相应的数值。那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农谚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用天、物、象预测天气的科学总结。是气象台、站预报工具的补充部分,也是气象哨、组预报天气的基本方法和源泉。我哨在1974年冬建立后,收集整编了《气象农谚三百条》,在贯彻华主席“要努力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