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多层轻型木结构建筑的长期竖向变形往往较显著,对此,加拿大林产业创新中心提供了轻型木结构长期竖向变形值的计算方法。讨论该长期竖向变形理论值的计算方法以及温哥华某4层轻型木结构住宅项目长期竖向变形的实测结果,经分析对比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证明了理论计算方法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超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结构的竖向变形累积是设计和施工中主要考虑因素之一,竖向构件的压缩变形通常由弹性、收缩和徐变变形引起.以上海中心大厦为工程背景,分析了CEB-FIP、ACI及PCA中建议的混凝土材料时变特性预测模型及适用性.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建立上海中心大厦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到采用三种预测模型计算的施工全过程及结构封顶后的长期竖向变形,分析各预测模型计算的变形特点及其差别.根据实测温差计算温度变形,将竖向变形有限元分析结果与长期监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CEB建议的材料预测模型,在考虑温度作用的情况下其竖向变形计算值与实测值大小、趋势及温度升降趋势均较为吻合,说明季节温差对竖向累积变形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某超高层结构项目为背景,对其进行施工全过程仿真,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施工仿真计算出的竖向变形、应变数据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结构施工仿真分析计算所得竣工时刻的结构竖向变形分布规律并不同于一次性加载方法计算所得结果,其竖向变形曲线沿楼层呈抛物线变化;外框架与核心筒间位移差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反向增大,更符合实际工程情况;考虑找平与否的竖向变形最大值相差接近1倍,外框架与核心筒竖向变形相差65%;不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结果最大值比考虑时约小40%。要减少结构竣工时外框架与核心筒竖向变形差值,应针对不同施工阶段采取不同的核心筒超前层数。位移实测结果与施工仿真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本文研究的施工仿真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为考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收缩徐变对超高层结构竖向变形的影响,以银川绿地中心双子塔之一的南塔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南塔模型,考虑结构自重、施工荷载以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的作用,对南塔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施工过程中荷载随结构高度的变化以及从下至上整个的施工过程,分别对外框筒、核心筒的竖向变形和竖向变形差进行了研究,并根据竖向变形进行了外框筒预调值及核心筒补偿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外框筒、核心筒的竖向变形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二者竖向变形差满足施工要求;外框筒预调值及核心筒补偿值随结构高度变化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作为银川绿地中心双子塔安全施工控制方面的一项重要评估指标,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任瑞  刘冰 《结构工程师》2013,29(2):56-62
分析了混合结构体系超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和使用阶段的竖向变形问题。采用CEB-FIP(1990)规范中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计算了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间的竖向变形差异,并分析了竖向变形差对关键构件内力的影响。计算中考虑了筒体先于外框柱施工、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徐变、施工过程找平调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封顶一年后外框柱和核心筒最大竖向变形分别为50 mm(51层)和55 mm(51层),最大竖向变形差为12.9 mm(68层),同时由于竖向变形差引起的伸臂桁架次内力增量较小,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6.
王麒  郭东升  于建立 《市政技术》2022,(2):150-153,200
为了研究桩土变形和承台变形对群桩基础中单桩竖向力的影响,分别采用规范简化公式和考虑桩土变形、承台变形的有限元方法对群桩基础中单桩竖向力进行计算,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规律和范围,并结合实际工程计算分析了复杂情况下单桩竖向力的分布情况.结果 表明:规范简化公式把承台看作多点铰支、刚度无穷大的梁,计算误差一般在7%以内,满...  相似文献   

7.
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竖向变形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竖向荷载加载和徐变的探讨,阐述了结构竖向变形差对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竖向荷载加载方式的区别、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同时分析了徐变变形与受力变形之间的差异及对结构和非结构构件的影响。提出了受力计算、结构选型、构造措施和材料选用等因素综合考虑,是解决竖向变形差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超高层结构竖向压缩变形不可忽视,其主体结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差可能对单元式幕墙节点的竖向变形间隙预留设计产生影响。以超高层工程项目为背景进行施工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楼层区段幕墙构件安装完成后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差值,计算时考虑竖向荷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的影响;考察各种因素的影响比例;比较不同高度超高层建筑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值对幕墙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竖向压缩变形值的增大一般不会造成超高层建筑幕墙的竖向变形预留间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整体计算中竖向构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布变化的分析,揭示了竖向构件间结构变形协调的抗力机制,提出了完整建筑结构设计需经历结构变形协调分析、结构易损性分析及结构鲁棒性分析等三个层次的新思路,并建立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协调模型、结构易损性模型及结构鲁棒性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在施工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为研究对象,在结构关键楼层布设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实现对整个塔楼高度范围内竖向变形的全面监控。根据8种施工工况下的实测应变,采用线性插值法计算了塔楼各层的竖向变形,并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施工过程仿真分析,提出了结合实测数据和有限元模拟的同比例法验证了线性插值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用于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竖向变形监测方案可以对该结构竖向变形提供有效的监控,也可为其他超高层建筑竖向变形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