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零开始     
月亮的盈亏圆缺是月球给人们的主要印象。在农历的一个月中,月亮从一弯新月渐渐变成半圆的上弦月。又日益丰满成为圆圆的一轮望月,然后逐渐残缺,变成半圆的下弦月,乃至一钩残月,终于隐没不见。能不能事先知道哪一天的月相是圆是弯,是望是朔呢?现在我们要制作的瑞轮莫荚仪就是一件预测月相盈亏的天文小工具。  相似文献   

2.
1.What can one see in the Moon’s sky moreoften?the Sun or the Earth? 译文:在月球上太阳和地球哪个更常见? 解答:由于长期潮汐作用的影响,导致月球的自转周期与绕地球运动的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2天。因而在月面上有一半的地方永远可以见到地球(我们习惯上将其称为月球的正面),而在另一半地区却永远见不到地球。月球在太阳系内的运动包括自转,绕地球的公转和与地球一起绕太阳的公转,由于月球的自转,  相似文献   

3.
由于月球在以27天左右为周期绕地球公转,在天球上它会在相同的时间内相对于背景星空转一周,方向由西向东。月球公转轨道平面我们称之为白道,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黄道不同,白道是在不断变化的  相似文献   

4.
章动与极移 地球的自转实质上是地球作为一个天体绕质心作“定点转动”,地球又与它的卫星月球一起绕太阳公转,绕地月的共同质心作旋转运动。因为地一月系统的质心在地球本体内,故使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既在空间变化,又在地球的本体内变化;空间变化表现为“章动”和“岁差”;本体变化表现为地极的迁移(如周年极移、钱德勒摆动等)。举例来说,  相似文献   

5.
对月球形状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99年,Laplace发现月球的3个主惯量矩,与月球的轨道和自转状态并不相符.有些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现在的月球仍保留了早期的"化石"形状.大约在三十多亿年前,月球曾经离地球很近并且转得较快,然后月球逐渐迁移远离地球并且转动得慢了下来.在此迁移的较早时期,月球受到了引潮力和自转离心力的作用,成为一个椭球体.并且很快凝固.所幸的是,固态月球的岩石圈较为稳定,使我们现在仍然能够看到很早时期月球的形状.文中利用月球天平动参数以及引力场系数,计算了椭球体3个主向径a,b,c的长度和月球的平衡潮形状,得到如下3个结论:(1)开始时月球离地球是非常近的,大约在三十亿年前月球可能已经冷却和固化,现在的月球基本上保留了凝结时的形状.(2)证明了液态月球的潮汐形变是月球平衡潮高度的1.934倍.因此用月球引力场推算月球形状时,必需考虑到流体勒夫数hf=1.934的影响.(3)根据月球三个主轴a,6,c的长度之差,推算了月球临凝固时的月地距离为1.7455×1O8m,自转周期为3.652 day.从而推算出月球临凝固时的恒星月长度为8.34day.因此在月球凝结时,月球被锁定在与自转速率比为2:1的共振轨道上.  相似文献   

6.
月亮在天空周而复始绕地球运行时,除了呈现盈亏外,有时还出现一种特别的天象—月食—月亮走进地球的影子,月光被遮蔽的现象。与月相盈亏相比。月食算是比较罕见了,如果说月相盈亏是“常”态,那么月食则属于“变”态,中国史书有“书变不书常”的规范,所以史书中极少记载月相盈亏,但有月食必记。不过文学作品正相反,  相似文献   

7.
有读者问:为什么今年的农历闰二月呢?要了解这点,得以农历的"闰月"谈起。农历历年的长度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长度约是365.2422日,这个数目比12个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的总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的总日数少。由于回归年是寒暑变化的周期,这样若用12个或13个朔  相似文献   

8.
月球物理天平动对环月轨道器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巍  刘林 《天文学报》2005,46(2):196-206
月球物理天平动是月球赤道在空间真实的摆动,会导致月球引力场在空间坐标系中的变化,从而引起环月轨道器(以下称为月球卫星)的轨道变化,这与地球的岁差章动现象对地球卫星轨道的影响类似.采用类似对地球岁差章动的处理方法,讨论月球物理天平动对月球卫星轨道的影响,给出相应的引力位的变化及卫星轨道的摄动解,清楚地表明了月球卫星轨道的变化规律,并和数值解进行了比对,从定性和定量方面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9.
《天文爱好者》2008,(10):74-75
第一部分(总分300分,共有15个小题,每题20分) 1、地球赤道上的两个观测者同时观测有恒星背景的月球的位置,二者的经度差为180度。如果观测时月球的赤纬刚好是0度,请画图说明观测者看到的情形(你的图中应包括月球、背景星空、两个观测者、地球),并计算两个观测者看到的月球视赤经之差(以时分秒表示)。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地球上任一地点的位置是用地理经度与地理纬度来确定的。而月球表面的地点亦可用类似的经度与纬度来表示 ,称之为月面经度 (用λ表示 )与月面纬度 (用 β表示 )。但是 ,这月面的经纬度的原点是怎么定的呢 ?公元 1 679年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 ( 1 677~ 1 756年 )发现了月球有自转 (自转周期等于月绕地公转周期 ) ,而且自转轴在月球体内的位置固定不变。这样 ,有自转 ,就可定南、北极点及赤道了。跟地球的经纬网一样 ,我们在月球面上也可画出经纬网。沿南、北极的大圆称为经圈 ,跟赤道平行的小圆称为纬圈。为了确定月面经度 ,首先要选取一…  相似文献   

11.
实验原理: 晴朗的夜空广阔无垠,点点繁星恰似闪亮的宝石,最是神秘诱人。对天文观测者来说,认识四季星空是领略宇宙奥秘的第一步。我们知道,地球在宇宙中是不停运动着的。地球自转一周是1天,它绕太阳轨道运行一周是1年。虽然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动,但从天空中天体的运动可推  相似文献   

12.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中的非潮汐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最新的卫星激光测距资料给出的地球二阶力学形状因子长期变化J2和月球平均运动的变化率nm,计算了地球自转变化中的非潮汐影响,并与有关作者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代空间观测技术能很有效地检测到地球自烨中的非潮汐因素的影响。本文还对地球最大主转动惯量C的长期变化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3.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由于逐渐增加的引力潮会细微地改变地球的形状。但这和地球对月球的影响是无法相比的,地球的引力要大得多,因此它对固体月球的潮汐会使月球形状发生显著的变化。目前,天文学家正在研究地球对太阳系中一些最小的天体,比如小行星的作用。美国康奈尔...  相似文献   

14.
月掩星预报     
月球在天球上每小时大约向东移动半度,这样我们有时候就会看到它会遮挡住一些恒星或行星等天体,过段时间后,这些天体又会重新出现,这就是月掩星。对这些现象进行计时观测,得到的时间数据可以用来修正月球轨道精确数据、准确预测月球的运动、研究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5.
掩星驿站     
月掩星预报 月球在天球上每小时大约向东移动半度,这样我们有时候就会看到它遮挡住一些恒星或行星等天体,过段时间后,这些天体又会重新出现,这就是月掩星。对这种现象进行计时观测,得到的时间数据可以修正月球轨道精确数据、准确预测月球的运动、研究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余恒 《天文爱好者》2012,(10):80-82
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是无数天体在夜幕上的投影,分不出远近。直到最近两百年人类才开始逐步测量出诸多星体的距离,并籍此认清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但是对于长年被引力束缚在大地上的人们来说,进入太空还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无从感受星原的广袤和寰宇的寂寥。当夜空从城市的霓虹间消隐,我们对太空的认识就全由特效华丽的科幻电影和纪录片包办,为了娱乐而渐渐远离了真实。就连地球和月球之间大小和距离的真实比例这种基本问题,也没多少人能有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2月7日 金星最亮 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内行星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当内行星上合时,行星的亮面整个朝向地球(相当于月亮的满月相);内行星大距时,行星亮面的一半朝向地球(相当于月亮的上弦相或下弦相);内行星下合时,亮面背向地球(相当于月亮的朔月相)。从地球看来,行星的亮度除与行星的位相有关,还和行星与地球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年365.26天旋转一周,地球的轨道平面被称为黄道。月亮围绕地球公转,每27.3天完成一次周期运转,月亮的公转轨道面称为白道。白道与黄道之间的夹角略有变化,平均为509’。由于地球和月球的轨道运动,如果地球、月球和太阳恰好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在地球上处在太阳和月球连线方向的区域便会观看到日全食现象。  相似文献   

19.
观测角     
星月争辉继 3月份行星拱月之后 ,4月 6、7、8日月亮又运行到火星、木星和土星附近 ,分别于 6日 1 8时、6日 1 9时和 7日 5时依次发生火星合月 (火星在月亮北 5°)、木星合月 (木星在月亮北 4°)、土星合月 (土星在月亮北3°)。这三颗行星在星空中彼此相距甚近 ,呈现为三亮星会聚在一起的奇异景观。 4月 6日的月相为初二 ,弯弯的一钩月牙出现在三星傍边 ,在太阳落山不久 ,这一三星傍月的景象出现在西方地平线不高处 ,随着月牙的增长 ,月亮逐日远离三星。但仍可在黄昏后西方天空中看到星月争辉的美丽景象。4月 9日月球过近地点月球围绕地球运…  相似文献   

20.
天文信箱     
问: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对月球开发,将月球上的矿产资源运回地球,长久下去,会改变地球和月球的质量,这样一来会不会对地球和月球的轨道造成影响,如果会,怎样解决? 地球和月球的质量分别是6×10221吨和7×1019吨,即便将开采量定位在10亿吨,即109吨,二者分别差了12个和10个量线,这样规模的开采量仍可以视为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